大黑山山城(卑沙城)位於大連市金州區,有「遼南第一山」之稱的大黑山上,為高句(gōu)麗佔據時期所築。卑沙城城壁築於大黑山中、南兩峰之間的山脊之上,依勢構築,蜿蜒曲折,延綿長度達5000米。據《遼東志大黑山》記載:「金州城東十五裡,山頂有古城,在鳳凰山之左方,約二裡,內有二井,四面懸絕,惟南一門可上,不知何代壘砌。」卑沙城大黑山山城(卑沙城)城便被遼寧省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至2013年,大黑山山城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黑山山城(卑沙城)是由東晉末年(公元404年前後)在遼東興起的高句麗人在遼代地區修建的一座山城,是遼東半島著名的軍事古城堡之一,也是高句麗人統治大連時期的政治、軍事中心。高句麗是古代扶餘族的分支,公元前37年,由吉林南下,遷移到鴨綠江附近建立高句麗國,佔據了遼東大半河山。桓仁五女兒山山城是高句麗建國的第一個都城,但在現存的高句麗山城中,卑沙城卻是文獻記載最多的山城之一。《資治通鑑》、《隋書》、《舊唐書》以及《新唐書》等均有記載。卑沙城在當時是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中原王朝與高句麗爭奪的焦點之一,有當時的「遼東第一關」之稱!
可惜大黑山山城在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曾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雖所幸尚存,但相當大部分山城已經傾頹。現存的遺蹟並非初建時完整的原貌,但倒是仍可見當年壁壘森嚴、氣勢磅礴的風採。
大黑山山城所在的大黑山被譽為遼南第一山,原稱大赫山、大和尚山、老虎山,主峰海拔663.1米,面積約二十四平方公裡,是大連古文化的發祥地。是一處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身的優秀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同時,大黑山也是遼東地區「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
大黑山自然風光秀麗,山體縱橫交錯,峰雄谷幽,以規模宏大的棋盤格式節理(麻將石)構造最為獨特,形成了天兵天將、鷂子口、滴水壺仙人臺等景觀。而大黑山的響泉消夏、朝陽霽雪、南閣飛雲景色迷人,與黑山夕照都是古時候金州著名的八大景之一。
大黑山也是一座地質時代極為久遠的名山,構成大黑山主體景觀的山上巖石是屬於8億年到6億年前震旦紀石英巖。山下則是屬於25億年前太古界的變質巖系,在推覆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糜稜巖,是大連地區最古老的巖石和地層。這使得山下以及周圍平原之間的地層年齡相差了數億年。整個大黑山如同一本厚重的地質教科書,記錄者大連地區從古至今,二十多億年的地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