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的周女士為孩子花23萬報名補習班,孩子中考成績僅有220分,而物理僅僅只有2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校外培訓機構興起。校外培訓機構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總的來說。校外培訓機構彌補了學校大眾化教育的不足,滿足了個性化發展的需求。然而培訓機構不是萬能的,培訓機構的老師並不是萬能的。鶴壁市的周女士為孩子23萬報名補習班,孩子中考成績僅僅有220分,物理成績更是少得可憐只有2分。看到這樣的成績,周女士十分氣憤,她尋找媒體幫助,要求該培訓機構在相關部門的調查和敦促下,退還巨額補課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這樣的事件的發生,心裡不是滋味。即使不補課,猜一猜選擇題都比2分高。那麼是什麼讓周女士的孩子僅僅考了2分?周女士的孩子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根本不適合讀書、智商有問題?
在強哥的教育理念當中,只要學生不是傻子,絕對可以將其向既定的目標培養成功。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倡導因材施教,但我們真的有因材施教嗎?疫情期間,幫忙為朋友的孩子講作文,在講到一篇題目是《童年趣事——捉迷藏》的優秀範文時,我和朋友的孩子有了一段語重心長的對話,文章開頭用了三個比喻句「童年像花園……童年像風箏……童年像大海……」當我讀完第一段時,朋友的孩子打趣道:「童年像禁閉、童年像受罪、童年像犯人……」「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我問。「晚上託管班,周末輔導班,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不像關禁閉嗎?」聽完我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現在的孩子的童年真的快樂嗎?多年後他們還不會用快樂、天真、無邪來形容他們的童年?恐怕不會。他們看似很優越,有輔導班、有各種興趣班,但這些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今天強哥晨跑看到一幕值得讓人深思的畫面:清晨,一個看起來有10歲左右的小朋友背著書包「沉重」地走向補習班。其實不是我要去補習班,而是父母要我去輔導班。那麼周女士的孩子是自己想去輔導班?還是被周女士逼迫去輔導班的?如果是後者,那麼周女士的孩子是用2分向父母發出反抗:不是你們要送我去補習班嗎?那好!我到時候乾脆不答卷。正如一位一線老師所言:對於學習態度認真、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來說,上補習班是錦上添花;而對於那些本身在學校裡就態度不端正、潦草應付學習的學生來說,上補習班效果不大,甚至無濟於事。
周女士肯為孩子花23萬補課,看似很愛孩子,但是真的懂孩子嗎?真的有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嗎?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嗎?送孩子去補習班有沒有徵求過孩子的意見?我想未必吧!
那麼23萬報名補習班,物理成績只有2分,誰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家長。為什麼強哥會這麼說?教學的主陣地是學校,學生的成績應該由學校和家庭雙方來抓。說到底,老師和家長才是孩子成長成才的關鍵,可是現在的老師敢管學生嗎?絕對不敢,因為只要一管理,家長會向校長投訴老師,老師出於自己飯碗的考慮,只是進行基本的教學工作,對於學習態度頑劣的學生根本不敢管,否則面臨的是各種處理甚至是丟了飯碗。老師對後果很清楚,於是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麼孩子的成績差怎麼辦?家長很「聰明」,花錢上補習班啊!家長真的太「傻」了,寧可花錢讓孩子上輔導班,也不願把孩子放心地交給老師,一味擔心孩子受批評,試問溫室裡的花能禁得住風吹雨打嗎?父母能陪孩子一輩子嗎?不可能。成長不僅需要愛,更需要挫折、失敗。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