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杭州這片投資沃土。為什麼是杭州?杭州做了什麼,使得124家世界級巨頭企業來杭紮根乃至多輪增資?
編者按:2020年註定不平凡,「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場疫情突如其來。
在城市經濟發展的「保衛戰」中,以杭州為代表的長三角核心城市展現出了充足的經濟韌性、產業活力和市場潛力,成為中國經濟頂住疫情衝擊、持續強勢反彈的重要支撐力量之一。
中心城市引領發展正當時。如今在杭州,數字經濟和新製造並舉的雙驅路徑,讓這座「自古繁華」之城正加速蛻變。常住人口超千萬、經濟總量超1.5萬億元、人均GDP超2萬美元,成為這座江南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詮釋著走向國際的杭州所擁有的全新面貌與發展機遇。
展望即將迎來的「十四五」,在全球經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杭州「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價值被重新評估後,城市發展的實力與潛力正如錢塘江水奔騰入海,迎來了更加廣闊的舞臺。(盧顏斌)
世界500強企業的商業嗅覺往往十分敏銳。對於這些商業巨頭,紮根一座城,便是對城市發展潛力最實在的認可。
也正因此,世界500強的投資情況,常被視為經濟實力、營商環境、國際化程度、人居環境等因素在內的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風向標」。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之際,記者曾對2010年至今共十年間的完整榜單進行梳理,發現在過去十年之間,杭州上榜企業的增加數量在全國地級市中居首。
考察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情況,杭州的表現同樣不俗:截至目前,共計有124家世界500強企業來杭投資或設立分部,投資項目總數高達220個(4個為共同投資)。換言之,除了土生土長的4家世界500強企業之外,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杭州這片投資沃土。
為什麼是杭州?杭州做了什麼,使得124家世界級巨頭企業來杭紮根乃至多輪增資?為此,記者走訪了多家在杭布局的世界500強企業,試圖解碼世界500強企業背後的「杭州情結」。
世界500強中的「老朋友」
在杭投資的124家世界500強企業中,一些企業已經是杭州的「老朋友」。他們或在杭州「安家」,或連續多輪增資,這些選擇無不透露出企業對杭州投資環境的認可,以及對在杭發展前景的期許。
其中,林德集團在杭州的發展軌跡極具代表性。2020年9月,世界500強林德集團(Linde plc)宣布,林德工程亞太區總部正式落戶杭州西湖區。
實際上,早在2002年,林德就已經來到杭州。從最初僅僅服務中國華東區域的辦公室,到如今成長為輻射整個亞太地區的總部,18年間,林德在杭州戰略地位的升級不僅是由於公司版圖的擴張,更反映出杭州城市影響力的變化。
為什麼選擇將亞太區域總部放在杭州?林德工程亞太區財務長Joe Buetzler(於恆)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杭州一流的營商環境、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與政策支持非常吸引人。另外,杭州在空氣分離領域豐富的人才資源也是林德選擇杭州的重要原因。
立足於杭州大本營,落戶後不久,林德工程便成為韓國三星電子第三階段氣體裝置的唯一供應商。於恆表示,未來林德還將立足杭州,積極開拓東南亞、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坐落於杭州蕭山開發區的採埃孚傳動技術(杭州)有限公司是杭州另一位「老朋友」,來杭已有15年。今年9月,採埃孚投資近10億的電驅動關鍵零部件項目落戶蕭山。這已是採埃孚與杭州蕭山的第三次合作,距離上一次投資僅僅過了兩年。
據亞太區電驅動事業部車橋驅動業務單元負責人Juergen Bracht介紹,杭州工廠將成為採埃孚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包括乘用車車橋驅動和驅動電機的生產。截至目前,一期項目已部分投產,其餘生產線將於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陸續投入生產。「與歐美相比,中國的電驅車發展勢頭明顯更加迅猛。」 Juergen告訴記者,隨著新項目啟動,杭州工廠將定位為服務中國南方車企的零件生產基地。
城市與企業相互信任
不僅是來到杭州,世界500強企業也在深刻地紮根於此,並與城市的氣質互融互通。
「本土化」,是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亮在採訪過程中反覆提及的詞。「整體感覺上,杭州算是松下電器內部日方管理層和中方管理層融合最好的一個地區。這裡共有六家企業,四家家電企業的總經理都是中國人。」在吳亮看來,管理層能實現高度本土化,恰恰證明了松下總部對杭州投資環境的認可與信任。
這份信任並非憑空而來。松下杭州工業園成立以來,經歷過三次較大的產品線調整。商品品類調整往往會帶來人事變動,「比如當年有一部分業務從杭州調到廣州公司,雖然從整個全球戰略的眼光看是常事,但對於員工個人而言還是影響較大。」為此,企業要跟每個員工協商並達成共識。然而,面臨這樣複雜的情況,外企經常缺乏足夠的經驗來解決。這三次調整,杭州政府都最大程度地給予了理解、指導和支持,從而使員工的權益得到保障,企業經營也在短期內快速回到正軌。
「這幾次業務轉型的成功,加快了松下在杭州的發展。面對問題,政府給予的高效指導,進一步增強了集團在杭州深耕的信念。」吳亮如此感慨道。
和諧的政企關係,為企業專注產品研發提供了穩定的土壤。很少有人知道,曾一時轟動的松下智能馬桶蓋就誕生於杭州的松下工業園。松下馬桶蓋能成為「爆款」並非意外,從研發到銷售,每個環節都體現著企業對產品本土化的重視。
「2004年開始就在杭州生產馬桶蓋了,當時銷售情況不算好,但我們堅信這個產品是對的,符合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研發,終於在2015年成為爆款。到現在,松下馬桶蓋的全球產品中心就在我們杭州。」 談及轟動一時的馬桶蓋,吳亮的語氣中難掩自豪。如今,杭州年輕的數位化氣質也在「重塑」這家百年日企。截至目前,電商渠道在松下中國市場銷售額的佔比已接近六成。在松下工業園的廠房裡,在員工便利店旁,松下開闢了多個獨立的電商直播間。曾經的銷售人員紛紛走進明亮的直播間,即便在工作日的中午,也有人坐在鏡頭前不間斷地直播。
杭州「人才家底」雄厚
企業重視本土化的同時,杭州也為世界500強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造血」。多位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在接受採訪時,都提到了杭州的人才優勢。
作為明星新一線城市,杭州享受著充分的人口紅利,近年的人口增量高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深圳和廣州。濃厚的創業氛圍、民營經濟基因疊加人口紅利,使得杭州的新業態、新經濟保持繁榮和生機,也為世界500強企業深耕杭州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
「我們工業園旁邊高架橋的另一側,就是下沙大學城,加起來有14所高校,至少20萬學生在上學。學生們在這裡待了三四年以後,也習慣了下沙的生活。」吳亮提到,很多學生畢業之前就來到松下實習,為松下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留住本地人才之餘,杭州也向外地年輕人拋出橄欖枝。今年3月,杭州住保房管局開始向杭州市新引進應屆大學生發放租房補貼,每戶每年發放1萬元,發放三年,期滿後收入低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繼續享受,最長不超過三年。數據顯示,2020年前十個月,杭州總共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30.9萬人,比2019年全年總數增長45.84%。
人來了,更重要的是留下來。杭州深諳「人城產」的發展邏輯,將人視作首要因素。通過打造舒適便捷的城市生活功能設施,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以優質的生態、生活環境吸引高素質人才,再以人才吸引企業與生產要素集聚,實現城市的長遠發展。
在松下工業園食堂的二樓,有一個小小的醫療站。在衛建委的牽頭下,三名社區醫院醫生被派到這裡,專門為松下員工提供問診服務。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嶄新的託幼所也將於今年寒假期間在園區內試運行,為不想做全職太太的年輕媽媽們解決後顧之憂。
實際上,於恆不僅是林德集團林德工程的亞太區財務長,他還是一位體育發燒友,爬山、網球、鐵人三項等樣樣在行。居住杭州多年,於恆已經習慣了在這裡的生活。透過林德工程亞太總部寫字樓的窗戶,就能看到西湖畔的北高峰。
「杭州適合居住,也適合發展自己的事業。」於恆用流利的漢語說。
(作者:劉美琳 編輯:李博)
責編 李劍華 實習生 李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