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解書睿)初冬時節,平湖萬州江寬水闊,生機勃勃,走出疫情陰霾的智能循環型工業奮力奔跑,呈現出發展提速效益回升的向好態勢。
據區經信委消息,前三季度,我區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77.35億元,同比增長0.9%。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38.6億元,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實現疫情以來首次轉正。
回望來路,這是一段值得銘記的非凡歷程。今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萬州工業航船迎難而上、破浪前行,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回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成績的背後,浸透著拼搏的汗水。一路披荊斬棘走來,全區聚焦實體經濟恢復提振,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踐行「一心六型」兩化路徑,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不斷強健智能循環型工業「筋骨」。
各級各部門牽住項目「牛鼻子」,大抓特抓工業經濟,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用心用情落實好惠企政策、解決好企業困難、優化好營商環境,傾力幫扶企業克時艱、渡難關,加速邁向達產達效。
在經歷二季度疫情造成較大市場影響後,我區工業生產步入正軌,重回發展大舞臺。三季度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5.6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7、8、9月當月分別增長13.2%、13.0%、9.3%,增速穩定保持在10%左右。
作為全區工業發展主戰場、主力軍,前三季度,萬州經開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9.2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較上半年提高4.7個百分點,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總量的比重達79.3%,支撐拉動作用明顯。
五大重點產業完成產值169.2億元,同比增長6.2%,在疫情不利影響下,穩定了我區工業經濟基本盤。其中,汽車製造增長9.7%,新材料增長9.7%,智能裝備增長7.0%,食品醫藥增長4.8%,挑起了發展的「大梁」。
尤為可喜的是,經濟效益穩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區製造業完成入庫稅金6.9億元,降幅持續收窄。其中,神華萬州電廠、三峽水利入庫稅金大幅增長,分別較去年同期淨增加3148萬元、1456萬元。
收穫緣於付出,奮鬥孕育希望。今年以來,我區不僅工業企業逆勢奮起,產業項目亦加快建設,不斷積聚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前三季度,全區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9.7億元,同比增長27.4%。38個智能循環型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1.8億元,其中8個項目開工建設,12個項目竣工投產,有力夯實了發展基礎,增強了發展後勁。
【來源:萬州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