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12月27日電 日本政府在27日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向中東派遣海上自衛隊。日本政府稱,此舉以「調查研究」為目的,是為了確保中東地區的日本船隻安全,以及收集必要的信息。該消息引發日本及周邊國家輿論廣泛關注,中日兩國多位專家紛紛發聲,關注此事。
據日本NHK電視臺27日報導,日本前駐華公使、佳能環球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宮家邦彥表示,目前中東地區形勢不穩定,以任何形式確保日本船隻的航行安全,作為海洋國家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他還指出:「日本同伊朗是友好關係,和美國是同盟國關係。到底是去荷姆茲海峽,還是去參加『護航聯盟』,這需要考慮相關國家的因素,平衡各國考慮來做決定。」
此前,美國以保護民用船隻安全為由,稱要聯合多國組建一支聯軍,在荷姆茲海峽等海域展開巡邏,但「應者寥寥」。其盟國大多表態含糊,無意參與。日本政府之前多次表示不考慮派遣自衛隊參加。
另一名日本專家與宮家邦彥持相反意見。前日本防衛省幹部、前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助理柳澤協二表示:「這次決定派自衛隊到中東,目的非常不明確。如果出動自衛隊,就有了軍事層面的意思。在現階段做此決定非常危險,後續事態令人擔心。」
柳澤協二還說:「我們不可能和伊朗為敵,又要和美國『護航聯盟』合作,這傳遞出矛盾信號。萬一現場真發生衝突,武器要使用到何種地步,令人為難。」
日本政府稱,派遣自衛隊以「調查研究」為主要目的。對此,柳澤協二說,先不看所謂「調查研究」之意,不管怎麼說,自衛隊都出動了,意思不言而喻。這不僅僅要考慮是否合法,自衛隊的行動基準也會變得曖昧不明。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對此指出,日本此次正式決定向中東派遣自衛隊,這是日本政府經過一番利益權衡後,做出的一個折中結果。今年7月,美國呼籲建立「護航聯盟」之時,曾積極要求日本加入,但由於日本不希望破壞與伊朗的關係,所以拒絕了美國邀請。現在,日本以「調查研究」名義向中東海域派遣海上自衛隊,其實就相當於間接「加入」了「護航聯盟」。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在中東政策方面依然是追隨美國的步伐。
陳洋還指出,這次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維護該海域的航行自由。但日本在中東海域能夠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因為日本海上自衛隊以「調查研究」的名義前往,那麼一旦日本海上自衛隊遭遇打擊,或者發現海盜,是無法進行反擊或武力幹預的,反而可能還需要向「護航聯盟」求助。因此,日本政府向中東海域派遣海上自衛隊,形式大於意義。
據悉,日本政府將派出1艘自衛隊護衛艦,並使用在非洲索馬利亞近海參與打擊海盜活動的P-3C巡邏機。派出的人員規模約為260人。派遣的依據是僅憑日本防衛相命令即可實施的《防衛省設置法》中的「調查研究」。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27日命令自衛隊為此進行準備。日本在2020年度預算案中已列入約4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派遣相關費用。(海外網 王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