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解讀丨 Weyl 半金屬的故事

2021-02-07 中科院之聲

在狄拉克提出的描寫電子運動的量子力學方程中,電子可以看成是一個個小陀螺,其自轉軸取向可以沿著整體運動方向,也可以與之相反,這就定義了狄拉克費米子的「手性」,前一類粒子的自轉和整體運動方向之間滿足右手法則,而後一類則滿足左手法則。每一類具有明確「手性」的費米子就被稱為Weyl (外爾)費米子,它們的運動滿足外爾方程,其自由度恰好是狄拉克方程的一半。

在真空中的電子,由於存在著時間反演和空間反演對稱,處於「左手」和「右手」狀態的機率總是相等的。如果在某一個特殊體系中,電子只能處在特定的「左手」或者「右手」狀態,那時候狄拉克就會從棺材裡爬出來,告訴你這樣的體系真的是酷斃了。為什麼呢?因為這時候會發生「手性反常「,也就是說在相互平行的磁場和電場作用下,具有特定「手性」的電子會被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這當然看起來挺美。那麼能否找到某種特殊的晶體,使得它的電子態只能具有某種特定的「手性」呢?兩位理論物理學家 Nielsen 和 Ninomiya 早在80年代就從數學上給出了證明,即這是不可能的,任何在周期晶格中運動的粒子,相反手性的外爾費米子態總是成對出現的。這個結論是數學上的嚴格結果,稱為「 No-go 」定理,看到這裡永遠追求新奇物質態的科學家們一定會失望了,但是,雖然外爾費米子總是成對出現,它們在動量空間卻可以被分開。

Nielsen 和 Ninomiya 進一步指出,在某類晶體中,如果無簡併的能帶在動量空間某處相交,而交點(外爾點)的能量又恰好在費米能級附近,那麼這類晶體中電子的低能運動就可以用外爾方程來描寫,也可以說在這類晶體中出現了具有某種「手性」的外爾費米子,相應的材料就被稱為是外爾半金屬。在這類材料中,手性相反的外爾點成對出現在不同的 k 點,在相互平行的電場和磁場驅動下,電子會在「左手」外爾點處不斷消失,而在「右手」外爾點處不斷湧現,從而形成一種電磁場共同驅動的,只能沿著磁場方向發生的特殊電子輸運模式。這種輸運方式的最終後果,就是當電流和磁場方向平行時導致很大的負磁阻,這可以看成是「手性」反常在凝聚態物質中的體現。當然 Nielsen 和 Ninomiya 只是證明了外爾費米子態在晶體中是可能出現的,要找出具體實現它的材料就不那麼容易了。

理論上提出的第一個外爾費米子材料,是具有燒綠石結構的 Y2Ir2O7 材料,發現這個材料的主要是我國南京大學的萬賢剛童鞋、在我的上篇博文中出過場的加大戴維斯分校的 Sergey Savrasov 以及來自伯克利的目光永遠炯炯的 Ashivin 童鞋。此後,我們小組也很快發現 HgCr2Se4 材料也是這樣的外爾半金屬。這兩種材料提出後,馬上在國際上掀起了研究外爾半金屬材料物理性質的研究熱潮,成為了近幾年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熱點。

除了前面重點介紹的手性反常以外,外爾半金屬還有一些其他的奇特物理性質。比如說你可以把貝裡曲率看作動量空間的「磁場」,那麼外爾點就是一個「磁單極子」,這一點是在2003年被提出的,是我的搭檔方忠童鞋的成名作之一。此外,外爾半金屬還具有非常奇葩的表面態特性,即由表面態形成的費米面是不連續的一系列線段,稱為費米弧( Fermi Arc )。這些費米弧連接著體內外爾點在表面上的投影點,是外爾半金屬的另一個重要特徵。

但是,對於實驗研究來說,前面提到的兩類材料有一個很要命的缺點,即都是磁性材料,總不可避免地存在磁疇,從而使得許多外爾半金屬的重要特性,如剛才介紹的手性反常和費米弧等,很難在實驗上被觀測到。因此發現非磁性的外爾半金屬材料,成為該領域發展的關鍵。今年初,我所在的物理所理論室 T03 組和普林斯頓大學 Bernevig 教授等人合作,終於一口氣找到了四種非磁性的外爾半金屬材料, TaAs 、 TaP 、 NbAs 和 NbP ( Phys. Rev. X 5, 011029,2015 ),在這個工作中,我們組前些年引進的青年人才翁紅明童鞋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令人倍感欣慰。

文章在 Arxiv 網上公布以後,馬上引起了許多實驗研究組的興趣,很快物理所的陳根富小組和北京大學的賈爽小組就幾乎同時在 TaAs 樣品中觀測到了手性反常的跡象;物理所的丁洪小組、牛津大學陳宇林小組和普林斯頓哈桑小組等也都在各自的樣品中直接觀測到了電子結構中的外爾點以及表面上的費米弧。目前,國內外有關外爾半金屬的研究正開展熱火朝天,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家還將看到許多更有趣的結果。

來源:戴希科學網博客

作者戴希,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相關論文作者之一

相關焦點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於2018年提出了一個新的鐵磁性外爾半金屬候選Co3Sn2S2(圖1)【arXiv:1712.06722,E.這一研究從理論計算和電輸運方面提出了Co3Sn2S2為磁性外爾半金屬候選體系。這是繼2015年空間反演對稱破缺外爾費米子發現之後【延伸閱讀】,拓撲半金屬量子材料領域的又一重要突破,標誌著拓撲外爾半金屬全體家族成員均在實驗中得到了證實。也是繼實驗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後,鐵磁序與拓撲相結合的又一重要進展,拉開了磁學與拓撲相互作用產生量子物態的新序幕。這一成果已於2019年9月20日聯合發表在《Science》上【D.F.
  • 進展|拓撲半金屬WC表面沉積金屬薄膜誘導的界面超導
    近年來,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除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之外,利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拓撲非平庸的能帶結構為實現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可能的途徑。多數研究組採用摻雜、高壓或通過近鄰效應等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中誘導出可能的拓撲超導。在2016和2017年,北京大學的王健研究組和印度科學教育研究院的Goutam Sheet研究組獨立地利用點接觸的方法在Cd3As2和TaAs等拓撲材料上誘導出超導信號。
  • 進展|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紅外光譜研究進展
    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使得研究具有手徵性的電子態——外爾點,及其導致的新物性、新現象成為可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開闢了拓撲半金屬研究新方向。因而,實現並研究外爾半金屬的另一半,磁性外爾半金屬,就顯得更為急迫和重要。
  • 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進展。博士生張書源(已畢業)等在朱學濤、郭建東的指導下,首先發現了SrTiO3襯底的光學聲子模式可以產生電場穿透FeSe薄膜[Phys. Rev.
  • 金屬氫新進展:壓力高於350Gpa,高壓下的氫分子可以轉變為半金屬
    特別是與高溫超導態相關的金屬化條件一直是科學界爭論的焦點,而這一領域的進展與理論方法和實驗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此前的報導中,有研究稱室溫條件下在260到270 GPa壓力下,實驗發現了金屬態氫的存在。然後此後不久的更多實驗,卻對該研究結果表示異議,他們認為氫分子只是轉變成了半金屬或過渡到另一種狀態。
  • 進展|紅外光譜研究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電子關聯導致平帶取得進展
    量子材料中的拓撲保護可導致一系列新穎量子態,如外爾半金屬態和拓撲絕緣體態。探索量子材料中電子間關聯和拓撲保護兩者結合產生的效應是目前凝聚態物理廣受關注的領域之一。Co3Sn2S2是一種具有準二維Kagome型晶格的鐵磁體(其居裡溫度約為177 K,其晶體結構如圖(a)所示)。
  • 進展|p電子誘導的鐵磁性和半金屬性(half-metallicity)
    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結合結構搜索的方法,他們篩選出了具有鐵磁性的三元半金屬(half-metal)化合物α-BaNaO4,空間群是P4/mmm,其中所有的O2二聚體朝著c方向,並且層與層之間的二聚體以頭對頭的方式排列,如圖2所示。分子動力學、形成能和聲子譜等分析證明它在500 K下是穩定的。電荷分析顯示,化合物中O2的平均價態為-1.5, 故未完全填滿的π*(pxy)軌道呈現磁矩。
  • 量子模擬外爾半金屬
    在諸多拓撲材料中,Weyl 半金屬作為最基本的拓撲半金屬,不需要對稱性的保護,近年來受到廣泛矚目和深入研究 [S. Y. Xu et al, Science 349, 613 (2015)]。比如,Dirac 半金屬具有手徵反常,但不產生手徵磁效應。手徵反常是指在平行的電場 E 和磁場 B 的作用下,Weyl 或 Dirac 半金屬中產生的左手 (右手) Weyl 費米子會持續轉化為右手 (左手) Weyl 費米子。儘管這兩種機制在 Weyl 半金屬中都存在,但卻表現出不同的輸運現象。
  • 拓撲電路中的半金屬結
    耐人尋味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金屬,即所謂的節點半金屬(nodal knot semimetals),其電子特性也可以表現出數學上模仿結的複雜行為。這些奇特的結被稱為動量空間結,當幾個電子帶交織糾纏在一起時,就會產生這種結。簡單地說,電子帶的概念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物理學圖景,對於描述固體的電子特性特別有用。動量空間是承載這種電子帶的 "景觀"。
  • 複合狄拉克半金屬
    研究發現:能帶拓撲理論進一步可以拓展到半金屬領域,例如外爾半金屬和狄拉克半金屬。外爾半金屬在費米面附近存在線性相交的二重簡併點,其低能激發類比於外爾費米子。在時間反演與空間反演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兩個手性相反的外爾點可能合併在一起,演化成狄拉克點,其低能激發類同於狄拉克費米子。具有這種能帶結構的材料被稱為狄拉克半金屬。在外爾和狄拉克半金屬的表面,通常存在著費米弧形式的表面態。
  • 拓撲近藤半金屬
    拓撲序可以近一步延伸到半金屬材料中,形成所謂的拓撲半金屬[7]。嚴格的拓撲半金屬要求材料的三維費米面只包含由於導帶和價帶交叉形成的分離的點或者線(也即所謂的節點)。在實際材料中這一條件很難滿足,因此如果某個材料的能帶結構經過一系列絕熱連續變化之後可以滿足這個條件(例如將費米能改寫成一個動量的連續函數,使之總是處於導帶或價帶之間),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拓撲半金屬1)。
  • 進展|Z2非平庸節線半金屬和高階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人們定義: 一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但有(d-1)維拓撲保護的金屬表面態; 二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和(d-1)維表面態,但有(d-2)維拓撲保護的金屬稜態;以此類推。所以常規的三維拓撲絕緣體,又可以被稱為三維的一階拓撲絕緣體。
  • 進展|外爾半金屬中巨大熱導率量子振蕩的發現和手性零聲的證據
    眾多周知,金屬是電的良導體,同時也是熱的良導體。這是因為在電子彈性散射的理想情況下,電導率和熱導率互成比例,二者滿足Wiedemann-Franz (WF) 定律。該定律所描述的熱和電的輸運關係是朗道費米液體的基本性質之一,但是其在拓撲半金屬體系中的適用性仍然不明確。拓撲半金屬的電輸運測量,尤其是電導率的量子振蕩,是理解該類材料拓撲電子物性的關鍵手段。
  • 課程推薦丨武志紅策劃大眾催眠課:40堂課解讀艾瑞克森傳奇催眠故事完整
    課程推薦丨武志紅策劃大眾催眠課:40堂課解讀艾瑞克森傳奇催眠故事完整,需要此課程可以聯繫微信:wdnmd211
  • 在金屬表面的常用除鏽方法中,用細油石進行酸洗除鏽的金屬表面粗
    在金屬表面的常用除鏽方法中,用細油石進行酸洗除鏽的金屬表面粗 2019-01-25 15:28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實驗室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與穆斯堡爾譜技術研究組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合作,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鉑族金屬(Pt、Pd)與羥基磷灰石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 過渡金屬磷化物研究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最近,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旭平課題組在過渡金屬磷化物及陣列的表界面調控及其在電解水制氫應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課題組率先採用低溫磷化策略對金屬氧化物或氫氧化物進行轉換反應,實現了無表面活性劑過渡金屬磷化物納米結構的快速、保形製備,發展了三維過渡金屬磷化物納米陣列電極,成功用於高效電解水制氫,並分析探討了催化機理。
  • 行業動態丨有些故事 正在發生著
    行業動態  ——  有些故事 正在發生著【廣東省】
  • 金屬表面氧分子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熊宇傑教授課題組發現金屬晶面對於氧分子的活化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以「Surface Facet of Palladium Nanocrystals: a Key Parameter to the Activ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for Organic Catalysis and Cancer Treatment
  • 碳與過渡金屬作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