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從化西塘稻草農業公園。鄔影紅 攝
未經催熟的小紅番茄掛在枝頭,農田裡各類瓜菜也已成熟,要是有人再去池塘摸幾條魚蝦,一頓燒烤的食材就全有了。
在廣州市白雲區流溪灣豐華園,近日,不少遊客到此採摘、捉魚、燒烤,享受美妙的親子時光。如今,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鄉村旅遊逐步復甦。
前不久,廣州106個農業公園集中開園,向廣大市民發出了積極信號,很多市民走出家門,來到能夠望山見水的城郊村落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據不完全統計,「五一」期間,廣州鄉村遊共接待遊客249.14萬人次,佔全市遊客接待量的47.22%。農業公園作為鄉村旅遊的一股新風潮,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有效拉動都市現代農業經濟增長。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郎慧 黃舒旻 賓紅霞
廣州鄉村遊逐漸回暖
紅色的小火車蜿蜒緩行在青翠的田間,孩子們坐在車上看著,滿眼儘是城市中難得一見的稻田。抬頭是鳳凰山、五指山,流溪河從田邊靜靜淌過,這裡是廣州市從化區米埗稻喜灣溫泉民宿小鎮,規劃面積1000畝以上。目前,該鎮為市級農業公園創建單位。
近日,一場「綠色綻放助力防疫——廣州農業公園百園集中授牌開園儀式」在從化區鰲頭鎮西塘童話小鎮舉行。106個農業公園和農業公園創建單位集中正式開園,包括5個省級農業公園、28個市級農業公園和77個市級農業公園創建單位。這次開園儀式也為廣州重啟鄉村旅遊、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拉開大幕。
五一假期,廣州市民顧先生利用假期時間帶著兒子開啟了都市鄉村遊,「開學在即,老師不建議孩子離開廣州,所以我就帶著他到周邊地方走一走,感受下鄉村的風景和生活。」顧先生說,他帶孩子去了從化米埗、花都梯面和番禺觀龍島,三個地方的風格和特色各不相同,人氣都比較旺。
「受疫情影響,3月我們未開業,4月復工後依然遊客稀少,然而進入5月後,遊客量簡直呈爆發式增長。」稻喜文化旅遊發展(廣州)有限責任公司營銷主管陳天宇表示,雖然客流量與去年同比依然存在差距,但環比一季度的情況已經很振奮人心了。
流溪灣豐華園也在5月迎來客流高峰,這裡不僅是一個農業公園,還是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和白雲區科普教育基地。廣州市豐華農產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管陳曉鶯透露,5月截至目前,遊客量已經超過了4月全月的。「絕大多數遊客來自廣州市區,一般以家庭為單位,把這裡當作戶外的親子樂園。」陳曉鶯說,目前,遊客仍以散客居多,旅行團的訂單尚待恢復,她期待今年秋季遊客流能有進一步增長。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假日期間,廣州市農業公園共接待遊客45萬人次,營業收入近2000萬元。帶動周邊鄉村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收入達2600多萬元,日均接待遊客數量、日均營業收入、日均帶動周邊鄉村服務行業收入均環比增長50%—60%。
目前,廣州市集中開園的106個農業公園和農業公園創建單位既包括廣州冠勝農業公園、從化寶趣玫瑰世界、廣州市番禺區海鷗島農業公園等大眾熟知的「網紅」打卡點,也有世外桃源度假村、花果山芳香小鎮、香雲紗文化創意園等新晉熱門創建單位。為使市民在近郊就能體驗嚮往的鄉村田園生活,廣州正加快培育認定市級乃至省級農業公園,進一步推動鄉村旅遊回溫。
不止有「詩和遠方」
農業公園遊客量的普遍回流,反映了都市人對鄉村遊一如既往的熱衷。據統計,「五一」期間,廣州市共接待鄉村遊遊客249.14萬人次,佔全市遊客接待量的47.22%。農業公園集觀光旅遊、休閒科普於一體,遊客既能享受山水自然風光,又能體驗農作農收樂趣,從中了解鄉村的新發展變化。
從市區驅車1小時左右,就來到了南沙區成豐生態農場,番石榴、木瓜、百香果等水果、瓜菜分別種在68畝農田裡,採摘後還可以就地烹飪食用。廣州市成豐生態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志成介紹,平日,這裡經常接待家庭遊客,也有單位來團建的,遊客的到來帶旺了農村的人氣。「其實,這裡不僅是遊樂的場所,也是一個農業科普基地,農田邊的簡易房是我們為農戶做技術培訓的地方。此外,我們還在打造自己的電商平臺,幫鎮裡銷售農產品。」姚志成說。
和成豐生態農場的業態相似,流溪灣豐華園也是集遊樂、科普教育、勞動實踐、產品展銷於一體的綜合型生態農場,該農場還是白雲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白雲區科普教育基地。陳曉鶯認為,農業公園承載著很多功能,如在旅遊方面,可制定針對不同遊客群的定製化服務,豐富遊客體驗感;在科普方面,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更新農產品種植技術,真正打造產學研基地;在經濟方面,流溪灣豐華園吸收了附近村中的富餘勞動力,帶動了周邊農家樂的興旺,還為農戶的地租分紅作出了貢獻。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認為,隨著國家對三農的重視,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將成為城市化、工業化後的又一股支撐經濟穩增長的新動力。他相信,在政府因勢利導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企業將投身農業、紮根農村,發展農業公園等新型業態。
對此,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廣州將繼續大力開展農業公園創建工作,成熟一批,認定一批。同時,繼續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行為的基本原則,鼓勵支持建設一批「精品公園」。
有「顏值」更有產值
初夏陽光充足,菜畦裡的蔬果不斷吸收營養茁壯成長。在從化西塘的農耕田緣農場,當地的農民身影忙碌。
從「看天吃飯」的農民到農場收工資的工人,村民的荷包鼓了。農耕田緣農場僱傭當地村民50名,每年平均發放工資就達150萬。該農場負責人王海寶介紹,「加上土地租金、門票收入和帶動周邊民宿、農產品銷售等,每年能給村裡帶來超過500萬元的收入。」
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關乎農民腰包。農業公園激活了一個個有「顏值」又有產值的美麗鄉村。經初步統計,去年認定的50家廣東農業公園年營業收入合計超過70億元,客流量達到1800餘萬人次,帶動農戶近6萬戶。其中,帶動貧困戶9920戶,戶均增收達21100元。
農民從農業公園收穫了荷包「豐收」的喜悅,市民則從這裡感受到了「田園牧歌」般嚮往的生活。
寶趣玫瑰世界內各式玫瑰正值盛放期。作為國內首個玫瑰主題公園,其在成為農業公園後名聲更響了。「疫情防控期間每天限流3000人,如今,幾乎每天都能達到上限。」廣州友生科技有限公司寶趣玫瑰世界創始人潘翠玲說。
花開的時候來看花,花期過了市民來摘果,感受一番當果農的樂趣。位於白雲區鍾落潭鎮寮寀村的世外桃源度假村因為靠近流溪河、生態環境優良吸引不少老廣驅車前往。
除了看花、摘果,廣州不少農業公園還提供定製化服務。以農耕田緣農場為例,這裡推出會員認購制,市民可以認購水稻和蔬菜,平日由村民進行管理,節假日可親臨農場體驗農耕文化,是不少珠三角市民親子遊的首選。
「農業公園兼具農業生產、農耕文化、鄉村生活等功能,是農文旅的綜合載體,具有生產、旅遊、教育、科普的意義。」在杜金沛看來,農業公園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是農業邁向高端發展的樣本。
「農業公園是農民的家園、市民的樂園。」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扶貧辦主任顧幸偉一言以蔽之,農業公園要「望山見水,讓人們記得住鄉愁」。
事實上,農業公園還與現代農業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等關係密切。「下一步廣州也將把它們緊密結合起來,力求既能貼近市民,又能拉動發展,成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也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觀光休閒的好去處,更好地促進城鄉之間融合發展,實現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市民相互帶動、共同受益。」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鄉村振興儼然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將有助於在疫情期間穩定經濟、保障民生。當下,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工作階段,這也意味著人們的生活將進一步回歸常態。在倡導鄉村遊不斷釋放積極信號的同時,保障都市農產品供應,更是穩定人心的關鍵所在。
數讀
◎廣州全市省級農業公園、市級農業公園和市級農業公園創建單位達到106個。
◎「五一」期間,廣州農業公園共接待遊客45萬人次,營業收入近2000萬元。其中,門票收入約280萬元,銷售農產品收入約750萬元,餐飲、住宿等收入約970萬元。
◎帶動周邊鄉村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收入達2600多萬元,日均接待遊客數量、日均營業收入、日均帶動周邊鄉村服務行業收入分別比上月周末增長50%-60%。
◎「五一」期間,全市農業公園共吸納從業人員5000多人。
◎「五一」假日,廣州全市共接待鄉村遊遊客249.14萬人次,佔全市遊客接待量的47.22%。
◎2019年認定的50家廣東農業公園年營業收入合計超過70億元,客流量達到1800餘萬人次,帶動農戶近6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