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芭蕾有多難?這部紀錄片揭示了鮮為人知的真相,推薦家長看看

2020-08-25 HandyKid

身邊朋友在給孩子報興趣班時,特別是小女孩,大都會報一門能培養氣質的音樂或舞蹈。其中芭蕾舞,更是熱門選項。

如果想走專業路線呢?學芭蕾的成才之路要怎樣走?

美國青少年芭蕾舞大賽YAGPYouth America Grand Prix),這個世界頂級的芭蕾舞選拔賽場上,每年匯聚了約5000名舞童,從9~19歲都有,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

過關斬將後,這場大賽的獲勝者,將有機會得到世界頂級芭蕾學校的獎學金,繼續深造,或直接籤約有影響力的專業芭蕾舞團,相當於是跨入職業芭蕾舞者的行列了。

這部經典紀錄片《起點(First Position)》,跟拍了6個學芭蕾舞的孩子,從日常訓練到參加美國青少年舞蹈大賽。

他們的經歷,給了同樣正在學芭蕾舞的娃以激勵,對於其他準備學芭蕾的孩子家長,也是很好的參考和啟發。

First Position,在芭蕾舞中指的就是「一位」,一位手、一位腳,是所有人學習芭蕾最最初始的姿勢。這也象徵著,這群孩子們芭蕾舞生涯中的起點。

學芭蕾舞的初心

紀錄片中第一個出現的孩子,是11歲的小男孩Aran Bell。

他從4歲開始學舞,對芭蕾舞是出於連自己都解釋不了的喜歡,真的是打從心底裡的熱愛。

在自己家中的房間裡,他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練功道具,壓腿的、旋轉的,熟練地穿上,告訴我們「很疼」,「等實在受不了時再壓5個數」。

黑人女孩Michaela DePrince有著一個並不快樂的童年。

她出生在非洲,親生父母遭到了叛軍槍擊,自己成了孤兒。她有白癜風的皮膚病,在孤兒院裡也受盡了歧視。

偶然間,她在一本雜誌上看見一個跳芭蕾舞的女孩,優雅而美好,瞬間就點亮了她的生活。學芭蕾,成了支撐她活下去的希望,也是她畢生最大的心願。

後來幸運的她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於是來到了費城學芭蕾,圓了自己的夢。

不過黑人學芭蕾舞,在美國的大環境下頗受歧視,所以她的芭蕾之路也並不好走。

老師的培養

都說名師出高徒,在孩子學芭蕾舞的過程中,師資很關鍵。Aran就擁有一個賞識他的好老師。

在老師心裡,Aran是天才,屬於「一輩子難得遇上一兩個」那種。而老師算是遇上了倆,其中一個是自己兒子,考進了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而今所有的精力都撲在Aran身上。

在老師嚴格指導下,Aran練舞時很痛苦。老師也很風趣幽默,把Aran當兒子看待,師生關係非常和諧。

家人的陪伴

混血兒Miko Fogarty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孩子,她有一位「虎媽」,在女兒的芭蕾舞之路上鼎力相助。

Miko在4歲時就下定了決心,要以芭蕾舞為終身事業。而大多數同齡人,都還懵懵懂懂的呢。

老師建議Miko退學在家自學,這樣每天能保證6小時以上的練舞時間,進步也將更為明顯。

於是,就由媽媽就在家上課,Miko也遠離自己曾經的小夥伴,每天只能見到媽媽和小狗而已。雖然有點孤單,但一想到每天可以有六個小時練習芭蕾,她就感到無比滿足。

媽媽自述,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其他媽媽都覺得太過了。但她只是為了不希望以後會後悔,所以她盡力每件事都做到最好。

在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很多中國媽媽的影子,為了孩子不惜付出一切。

付出背後的犧牲

對於芭蕾來說,它有比大多數運動都要更殘忍的一面——必須更早開始,卻要更早收場。

練芭蕾舞的孩子,要犧牲掉大部分童年,他們平時不和其他朋友玩耍,生活非常單調,一有空檔就要練功。

但有的孩子甘之如飴,比如每天只和媽媽與小狗相處的Miko就說,「我覺得我的童年和芭蕾剛剛好」,是真心熱愛芭蕾的模樣。

但哪怕再愛芭蕾舞,也不是沒有一刻動搖的時候,也有孩子清晨醒來,頭一天晚上練舞的疲憊還沒消散,會在睡眼惺忪間反問自己,「何苦要這樣做?」

但一旦開始跳舞,這些孩子又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真的很想拼下去」。

在這群孩子正在參加的美國青少年舞蹈大賽,舞臺上僅僅展示5分鐘,臺下卻是十年功。若有絲毫閃失,便是前功盡棄。

芭蕾舞者優雅的姿態,都是平日裡每一分每一秒的堅持。芭蕾舞者全身的肌肉,都是每一個努力鍛鍊所得到的結果。

和很多競技體育的運動員一樣,芭蕾舞者也會經歷韌帶撕裂、骨折這樣的身體損傷,還有的因為身體發育而不得不告別摯愛的舞臺。

很多人都只看到表面的優美,而忽略了背後的傷痕累累。

學芭蕾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去學?

或許是想讓孩子學會欣賞且嚮往美好的事物,並且想要努力成為這份美好;

或許是想讓孩子懂得堅持,不輕視自己的天賦,願意付出汗水和金錢去展現;

或許是想讓孩子去追求極限,不斷超越自己,達成一個又一個的高度。

正如在這群參加大賽的孩子們面前,對芭蕾的興趣依然轉化為了對舞蹈的熱愛,而夢想也真正變成了一種力量,一種勇氣,讓他們明白即使前方荊棘密布,這依然是他們所選擇的道路。

我想,這或許也是很多家長們,希望孩子愛上芭蕾舞的初衷吧!

相關焦點

  • 這部紀錄片,揭示了高考的目的
    系列紀錄片《高考》的前兩集「毛坦廠的日與夜」裡,就為我們揭開了這座「高考工廠」的面紗。《高考》是央視頻道的一個系列紀錄片,主題就聚焦於高考,這場影響億萬中國人命運的考試。它選取了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會橫斷面,記錄個人故事,為我們留下這個時代意味深長的社會現實記憶。
  • 終於等到這部紀錄片,揭開了大學各專業的真相
    投票 身邊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選專業之前都是懵懂的,幾乎就來自於聽過的隻言片語,或者那本厚厚的志願填報書上,官方的幾句不鹹不淡的描述。
  • 12部頂級職業紀錄片給孩子最好的職業啟蒙
    這部由上海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上海廣播電視臺合作拍攝,原本衝著揭示真相、直面生死,讓患者理解醫生,緩解醫患矛盾的紀錄片,還有更多價值:每個手術臺上的醫生,都值得尊重;每個人都要好好珍惜健康,尤其是在身體還沒有出問題的時候;生命很偉大也很脆弱,而醫學不總是妙手回春、人定勝天……時隔三年,這部紀錄片推出了第二部。
  • 全球十大必看紀錄片精選推薦
    對紀錄片有興趣嗎?想看看世界的真實樣貌嗎?那快來看看這些紀錄片大作吧。全球十大必看紀錄片推薦如下: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是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 BBC紀錄片健身真相:每天60分鐘跑步,卻比不上一周2分鐘鍛鍊?
    BBC紀錄片健身真相:每天60分鐘跑步,卻比不上一周2分鐘鍛鍊?
  • 15部全球超經典的科學、人文紀錄片,暑假漲知識必備
    依照這個原則,「爸爸真棒」邀請專業影評人推薦了這批以「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為主題的最優秀的紀錄片和電影,假期裡和孩子一起照著這份清單一路看下去,一起驚嘆宇宙之廣博高深、世界之複雜精妙。看人類社會的奇妙前面推薦了自然界的紀錄片,現在來看看人類社會的神奇故事吧。它們並不比讓人震撼的自然界遜色哦。1國家寶藏(適宜年齡:11歲以上)17年底大火的綜藝,主角不是明星,而是中國的文物寶藏。
  • 廣州成人芭蕾|如何提升芭蕾的「舞感」?
    其次,對一支舞蹈完美的詮釋,記熟基本動作也是必須的,在芭蕾舞蹈動作的熟練上,再去想如何才能夠跳得更美,把舞的靈魂跳出來。2.保持自信,投入感情想要提升舞感,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奠基石。時刻保持自信心,相信自己,你就是最美的,肯定能把芭蕾跳好,跳美。
  • 開啟動物世界大門 暑期推薦給孩子的10部高評分紀錄片
    今天小藤老師向大家推薦 10 部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希望家長們能陪孩子一起開啟認識神秘動物世界的大門。推薦理由: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霸主,這些龐然大物一直令人類感到好奇和畏懼,這部紀錄片能帶你全方位的了解恐龍的生存與覆滅。
  •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幼兒園》,這部片展現了一個殘酷事實
    又有多少人也是這樣,我們不得而知。曾經看到一個網友的匿名貼,她甚至希望自己從小是孤兒,希望自己的父母離開他。父母這個詞在很多人的嘴裡好像仇人一樣冰冷。我一直以為一定是父母做了什麼狠毒的事情,才會讓孩子對父母這麼的恨之入骨,事實卻不一定,很多都是因為童年瑣碎的小事。
  • 難怪微胖女生招人愛,看看鄭爽迪麗熱巴跳芭蕾,再看程瀟就懂了!
    難怪微胖女生招人愛,看看鄭爽迪麗熱巴跳芭蕾,再看程瀟就懂了!在很多愛美女生眼中,只有瘦才是對夏天的尊重。但其實微胖的女生也會很招人喜歡,尤其是很多男生的理想型都是比較偏微胖的,而不是骨感的。其實也難怪微胖女生招人愛,看看鄭爽迪麗熱巴跳芭蕾,再看程瀟就懂了!娛樂圈女星其實大部分都是很瘦的,而鄭爽是比大部分女星都還要瘦。看看鄭爽穿芭蕾服跳芭蕾的時候,纖瘦的身材修長的脖頸很有仙氣。迪麗熱巴雖然經常說自己胖,但其實她並不胖。穿上芭蕾舞裙翩翩起舞的時候也美的很耀眼。
  • 《以家人之名》熱播:揭示了5個戳心的教育真相,值得家長看看
    《以家人之名》這部劇自開播以來就熱搜不斷,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看點。那麼最讓人上頭的還是李爸和凌爸之間的打架拌嘴,好友凌霄、賀子秋、李尖尖兄妹三人的歡樂日常。因為是一部家庭劇,所以在整部劇中也揭示了很多的教育真相,其實都非常的戳心,都可以給到父母們一個警示的作用。也是幫助家長少走一些彎路,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好處。
  • 《大腳丫跳芭蕾》親子繪本閱讀
    《大腳丫跳芭蕾》講述的是一個叫貝琳達的女孩很喜歡跳芭蕾,而選拔會的評委嫌她的腳太大而拒絕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棄跳舞,找了一份餐廳的工作,她也很喜歡餐廳的老闆和客人,可是,她還是常常懷念跳舞。有一天,餐廳裡來了一個樂團,在他們美妙的音樂裡,貝琳達不知不覺中跳起舞來了。
  • 推薦|空閒時間,和家人一起看部自然類紀錄片吧
    Stanley Aryanto可能你會注意到有些經典之作並不在這個名單上,那是因為小自想要推薦一些也許你還沒有看過的作品。奈飛(Netflix)在2020年最新推出的紀錄片《地球的夜晚》,通過使用先進的微光和熱成像技術,向人們揭示了夜幕籠罩下的神秘自然界。這是一次難以置信的觀看體驗,會讓你以嶄新視角認識地球。
  • 11歲貧民窟男孩泥地跳芭蕾登新聞頭條,被世界第一芭蕾學校錄取:真...
    這些優美華麗的芭蕾舞姿一般都是在金色舞蹈大廳內看到。 但前不久,一個非洲小男孩兒赤腳在雨中泥地上跳芭蕾的視頻在網上迅速走紅。 給他拍視頻的,是創辦芭蕾學院的老師Daniel Ajala Owoseni 學校一共有12個孩子在這免費學芭蕾,而Madu是其中唯一的男生。
  • 耗時63年跟拍14個孩子,這部紀錄片,告訴了我們4個人生真相
    紀錄片的意義在於取材真實,平淡而讓人震撼,今天要說的這部紀錄片,由一句在英國家喻戶曉的諺語「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而來,七歲看大也看人生。
  • 0-1歲寶寶養育細節有哪些?這部BBC紀錄片詮釋得太詳細
    文|全文共1841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最近重看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感觸頗多。除了被紀錄片中的小寶貝萌到之外,我認為,這部紀錄片,還是新手媽媽了解新生命的寶貴資料。整部紀錄片用嬰兒的視角展開,揭示在生命最初的幾年,我們的寶寶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在觀看中我發現,之前很多粉絲私信的熱點問題,都能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答案,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育兒寶典。
  • 明星女兒們跳芭蕾,氣質非凡,孩子幾歲學舞蹈最合適呢?
    和Cayla、王力宏的女兒王嘉莉……看看明星寶寶都那麼認真的學芭蕾,寶媽寶爸們看著還是挺羨慕的,想著也要給自家孩子報名了,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幾歲接觸芭蕾適合呢?學芭蕾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如今,在中國也成為大多數有女孩的家長從小培養的藝術項目之一,那麼,對於我們中國小孩來說,幾歲學習芭蕾才好呢?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中國家長來說,很多家長都是按興趣愛好方向培養自己的小孩,在孩子3、4歲時候都送往各個培訓班裡面;對於芭蕾舞,大多家長只是想提升孩子氣質,增加孩子自信度等目的。
  • 八部必看的環保紀錄片!值得所有人深思的真相
    這部紀錄片歷時兩年,從北極冰川走到熱帶雨林,小李子聯合《國家地理》,拍攝了這部旨在喚起人類對全球變暖的危機性認識的紀錄片。三、地球公民 Earthlings (2005)當一部紀錄片開頭打著「本片少兒不宜,未成年人需要在家長陪同下方能觀看」時,你就要注意了。
  • 豆瓣評分9.6,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對八旬老夫妻的愛情故事,感動
    這部紀錄片,就是推薦給我那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朋友,給他看看別人回家種地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就是《人生果實》。這部片記錄了一對日本老夫婦的平凡愛情故事。在日本的名古屋,有這麼一間小屋子,一對夫婦在40年前買了下來。
  • 從「小老鼠」到「星星」——法國芭蕾教育今夕
    小王子的芭蕾課程那麼好笑嗎?或者說,一個男孩子學芭蕾這件事本身就讓人尷尬,引人捧腹?後來,女主持為她的「嘲笑」道歉了,但這件新聞引發的爭議卻蔓延開來。  芭蕾究竟是怎樣一種舞蹈?芭蕾舞者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我們來看看法國的芭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