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備考的小夥伴都聽過「拋錨式教學」的模式,但是大家都是雲裡霧裡,一知半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什麼是「拋錨式教學」,以及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可能會涉及的考點。
想要理解拋錨式教學,我們就要清楚拋錨式教學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拋錨,原本是指船拋錨,停止航行。船要停止航行,把鐵錨拋到水裡,使船停下來。在這裡,我們把真實的事件或者問題形象的比喻成「拋錨」,以此為固定點,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解決問題。清楚這一點以後,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考點。
1.別稱和含義。
拋錨式教學,又叫「實例式教學」、「基於問題的教學」、「情境性教學」。這種模式要求學生到實際的環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問題,而不是聽這種經驗的間接介紹和講解。
2.理論基礎
以建構主義為基礎,建構主義強調情境的重要性,認為知識是在具體情境中使用的,而不是拿來就用的,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建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體驗、去感受,而不是僅僅聽老師講解。
3.基本程序
①創設情境(與現實情況一致或者類似)
②確定問題(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
③自主學習(教師把知識直接講給學生聽,而是只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學生自己學)
④協作學習(討論、交流,完善理解)
⑤效果評價(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並記錄學生的表現)。
4.設計原則
①學習和教學活動應該圍繞某一「錨」來設計
②課程的設計應允許學習者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
5.模式運行原則
①量力性原則,「錨」,也就是設置的問題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了解學生不同的性格、水平等,創設學生可以接受的問題情境。
②整體性原則,課堂上創設的問題應該本著服務於整堂課的教學目的,老師在設置「錨」的時候要樹立全局意識。
③啟發性原則,教師在學生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儘量不要做給予者,而是要善於引導,選擇適當的時機,提供給學生思維方法和探究途徑,讓學生自主發現。
④發展性原則。現代教育倡導終身學習,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有人格、品德(與人合作、克服困難的意志等)的學習。教師要在拋錨式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