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選秀節目,和十幾年前有什麼區別?

2020-12-20 更美好的時光

昨天刷微博,看到兩條熱搜蠻有趣的。

同一時段出現在熱搜榜上的兩個主人公,同樣都是來自於選秀節目。虞書欣,現在大熱選秀綜藝《青你2》裡熱度最高的選手;張含韻,2004年的大熱選秀綜藝《超級女聲》裡的季軍出道女明星。

2020年,各種(但近乎一樣的)選秀節目在各平臺的加持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此時,距離2004年第一屆《超級女聲》已經過去了16年了(歲月啊~~)。

2004年,一場「讓普通人也能成為偶像」的選秀讓平靜的夏夜燥了起來。無論你的年紀身份,只要你想要在舞臺「唱得響亮」,便可以參加海選,「成為明星」第一次離普通人這麼近。同時,大眾也首次擁有了決定選手排名的投票權,由此,一場原本定位「打造素人」的電視節目成為了全民狂歡。

這場選秀的熱浪繼續蔓延,2005年超女隨之而來,這一年的超女也成為了選秀節目的高峰。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人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偶像,直到現在依然活躍在華語樂壇的top榜上。

高曉松在《曉說》裡也談到過這次選秀

2005年的這場超女有多成功呢,網絡上有人總結過,這一季賽事的平均收視率破6,總決賽當晚甚至高達11.75。總之,21歲的四川女孩李宇春奪冠後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被評為2005年「亞洲英雄」。

十幾年前的那場選秀更像是「草根追夢」,從普通人一夜成為坐擁萬千粉絲的大明星。而這一點,在現在的選秀環境中悄然改變。

現在不管是《青春有你》或《創造101》,主打的方向是男團女團的青春成長節目。所以選手名字的前綴,大部分都有來自於某某娛樂公司。在選秀之前,她們都曾經在公司裡經歷過一段或長或短的練習生時間。這種最初來源於韓國「孵化愛豆」的方式,成為了進入現在選秀綜藝裡的一條常規渠道。

比起過去,只有層層角逐到最後的那幾位紅人才能成為爭相報導的對象來說,現在的選秀形式讓選手的「偶像感」顯然提前降臨了。

也許,正因為選手都是普通人,他們沒有太多事業的血淚史,有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夢想追求與現實之間的搏鬥故事。2006年超女譚維維的一句「爸爸在天堂裡能聽見我的歌聲嗎?」讓不少人為之動容,隨後的幾年,不少參加選秀的選手們也都開始讓自己在舞臺上故事化,用氛圍來給自己突出重圍再加一分。

這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我們本來就不能把誰的作品和他/她的故事割裂開,透過作品再去看看這個人,的確是能對他/她有更多的了解與理解。

但這種原本加速觀眾同理心的敘事法被廣泛使用後,便出現了一些反噬,逐漸地,單純「賣慘」不再那麼容易收割到觀眾的好感。選秀節目進入到現在,為了「賣慘」而講故事的聲音變小了,即便出身平凡的楊超越,在臺上也要喊話:「我要成為我們村的驕傲」。

另外,一種原本家庭條件優越但是偏要來追夢的人設開始容易出圈了。比如,「海南富婆」吳宣儀、以及「不努力就要回家繼承家產」的周震南,還有現在正在進行時的,拎著20萬香奈兒包包上節目的虞書欣。反倒是這種本身家庭有實力,但是堅持自己追夢的「反差感」更容易符合大眾期待。

不過,從選秀到成為「明星」,還剩下幾個出身普通的「楊超越們」的位置?

「超女」那個時候的網絡並不發達,投票的平臺基本就是一個——通過在小靈通(00後可能不知道的一種通訊工具)上按下鍵盤發送簡訊進行的,每個手機號碼至多可以投出15票。遇到自己喜歡的選手,乾脆搶了全家手機去發送那個心儀號碼。

那時候站在臺上唱歌的女孩已經成為了實力偶像,那時候為她們拉票的粉絲們,現在也都長大了

2005年超級女生比賽到了膠著的時候,各家粉絲甚至走上街頭,拉起橫幅只為自己pick的偶像拉票。只不過現在,這種現象變成了網絡上的「你一票,我一票」。

從電視熒幕到網絡媒體的選秀節目,經過了這麼多年不斷升級,現在pick偶像的投票機制逐漸多樣化和規模化。

除了購買對應的視頻網站會員,以及官方指定產品增加投票份額,進入超話看看,還有各家後援會有組織的統一性的打投。

相比過去,現在選秀節目裡出道的這條路上,「粉絲經濟」也成為了一個不能缺少的力量。

而且,現在除了練習生訓練機制,還有那種滿足粉絲看到偶像另一面的團綜節目,比如火箭少女101的團綜《橫衝直撞的20歲》。

還順便考古到賈乃亮

不過在綜藝節目沒有遍地開花的十幾年前,選秀節目的團體感,是用影視劇的形式來呈現。2005年的超女選手們,共同參演了講述超女故事的自製劇《美麗分貝》,《加油好男兒》更是發揚光大,讓選手們參演了現在看起來滿是尷尬的《青蛙王子》、《網球王子》。

後來從這些選秀節目走出來的「偶像們」,也確實開始或多或少地涉獵影視方向,其中有一些成績表現不俗,現在仍然在演員行列中擁有姓名。還有一部分,尤其是2005年的「前位」超女們,依然堅守在華語樂壇上發光發熱,真實的的「唱得響亮」了。

到了現在,在影視劇少不了流量加持的大環境下,從選秀綜藝裡走出來自帶粉絲的這波選手,當然也會被一些大熱影視劇挑走,轉行走上演員的道路。比如,《將夜2》裡楊超越的試水,以及孟美岐在《誅仙》裡亮相等等。

相對於每個動作都會被放大來看的唱跳舞臺來說,「演員」成為了她們一個門檻或許沒那麼高的轉型方向。

只不過,在舞臺上專業的他們,是否能在「演員」這個領域也達到「專業」的要求?她們離專業演員的道路還有多遠,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青你2》的持續升溫,《創造營3》的開播在即,隨著這波「出道熱」,最近突然有各種超女、快男、甚至加油好男兒的瓜在熱搜上層出不窮,有人為了曾經的一場「同事情」在微博上大發「真性情」長文,有人疑似和前女友複合結婚生子,還有人在大紅之前,先陷入了疑似出軌的漩渦.....

而比起這些刷過就忘的瓜,我們更願意去懷念,在十幾年前炙熱的某個夏夜,有一抹熱情,是在按下心中那個號碼發送簡訊的那一刻。那瞬間,好像真的可以離舞臺上閃閃發光的偶像更近一步。

除此之外,最初的超女時代讓「普通人」心動的,是另一種「成星」的方式——萬眾矚目的舞臺給了所有有夢想、有實力的人留了個位置。選秀節目發展到2020年的今天,看得見的商業化模式也開始全方位滲透在「選秀逐夢」的舞臺上,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加懷念曾經單純美好的「夢想成真」。不過說到底,這也是大眾娛樂發展的必經之路,並非要對比出個上下好壞來。只不過,我們仍然希望看到在現在這個舞臺上,真實的熱血與夢想,別再減少就好啦。

本文轉載自海報時尚,聯繫侵刪。

相關焦點

  • 2020下半年即將舉辦的選秀節目有多少?選秀節目扎堆能有好的選手嗎?
    近日《乘風破浪的姐姐》也是收官並且宣布了出道名單,這也宣告了2020年上半年內地選秀節目的結束,今年的選秀節目著實有點多,很多觀眾都出現了審美疲勞!
  • 盤點中國近三十年的選秀節目(圖)
    經歷了1980年代的崛起和1990年代的輝煌,當前,綜藝節目日趨同質化而競爭日趨白熱化,上海的綜藝節目曾經在起跑線上構築的領先優勢漸漸消逝,不僅面臨著國家級的央視和地方大佬級的湖南衛視的挑戰,也聆聽著各大上星衛視積極趕超的步伐。在當下爭奪眼球的激烈收視大戰中,對過去好年華的懷舊固然需要,或許更需要的是時刻保持著起跑時的嶄新姿態,創意製造出更有「新意思」的螢屏新花樣。
  • 華晨宇選秀出道,蕭敬騰綜藝翻紅?那些年、綜藝節目捧紅的歌手
    這個人數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是選秀都和選秀有關。注意,是那種2010年後出道(通常在2012年後捧紅,因為中國音樂選秀綜藝是2012年過後)。出道早過氣歌手的翻紅2012年後,火爆的音樂選秀綜藝有兩種。
  • 選秀節目爭先開播,創造營2020VS青春有你2,導師陣容才是關鍵
    2020年的開頭還是挺不順利的,一場疫情鬧得許多行業都不得不暫停營業,就連一直非常熱鬧的娛樂圈也同樣被迫停止了營生,包括一系列的真人秀和選秀節目也同樣如此。因為拍攝需要人員聚集和密切接觸,所以不得不停止錄製,直到疫情結束才可以繼續。
  • 選秀節目1984-2020的進化史,有夢想確實誰都了不起!
    而這樣的一個節目也確實給了我們這些普通人很多的機會,而大家也喜歡看那些草根出身的藝人,最後成為天王天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從1984年直到現在中國歷史上有過的所有選秀節目,我們看看選秀節目是如何從最早的普普通通的節目變成現在的類似於綜藝的樣子。
  • 男團女團選秀節目頻出,組合卻出道就糊,國內選秀只是流水線?
    隨著近兩年選秀綜藝節目的頻繁播出,不少網友都發現無論在什麼節目中,選手的質量都是越來越差。而從2018年到2020年這幾年間出道的選秀組合們,大多數都是出道之後就銷聲匿跡,立刻從一個比賽冠軍變成了綜藝糊團。從2018年播出的《偶像練習生》開始,似乎就預示了選手們出道就糊的結果。
  • 2021年六檔選秀節目,600個選手參賽推出六個男團
    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 101》爆火後,近幾年國內的選秀節目也開始,從一開始的愛奇藝《偶像練習生》組成了蔡徐坤、陳立農、範丞丞、黃明昊、林彥俊、朱正廷、王子異、小鬼王琳凱、尤長靖九人男團NINE PERCENT後,選秀節目是一個接一個。
  • 臺灣藝人Echo:內地選秀節目的評委講話很厲害
    作為2006年臺灣Beatbox大賽冠軍、2012年臺灣第一屆超級模王大道的亞軍,Echo是臺灣選秀節目中被「淘」出的精幹選手,曾加入吳宗憲旗下,算是周杰倫的同門師兄弟和Beatbox老師。他也多次參加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是難得不被小S「損」的模仿藝人。
  • 「偶像選秀元年」之後,練習生選秀節目為何快速過氣?
    當「火箭少女101」出現在《創造營2019》決賽現場的時候,恐怕有許多觀眾開始懷念去年的這個時候。2018號稱是「偶像選秀元年」,隨著《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節目的播出,國內網絡練習生選秀綜藝迎來了春天,彼時沒有人能夠預料「偶像選秀」會面迅速式微的局面。
  • 2020年NBA選秀影響大學籃球的13個最有趣的決定
    2020年的NBA預選進程——無論今年意味著什麼——將有163名大學本科生。你覺得有很多嗎? 當然只有60個選秀名額,但這個數字比一年前的175個有所下降。 比2018年創紀錄的181份聲明少了近20名球員。 最近幾周,我和十幾個教練和球探談過,大家普遍認為COVID-19對早期進入趨勢線產生了重大影響。
  • 為什麼各大選秀節目中很少有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
    近年通過選秀節目出名的歌手多是各個地方音樂學院,比如川音,沈音,武漢音樂學院等等學校的,很少見到有中央音樂學院的。但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應該是實力最強勁的,為什麼他們不通過參加選秀節目出名?3、選秀節目能從平民百姓裡選出實力出眾的唱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龐大的參選人數。選擇更多才有更好的選擇,很簡單的道理。而中央音樂學院作為中國音樂最高學府,每年招生名額300上下,全院本科生加研究生也就一千多,這個數量放在全國有志選秀的人堆裡,無疑是石沉大海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 3年選秀節目,9位第一名誰最有實力?劉雨昕會成為下一個孟美岐嗎
    文/河水清漣漪標題:3年選秀節目,9位第一名誰最有實力?劉雨昕會成為下一個孟美岐嗎自從2018年,選秀節目開始在國內流行起來了。盤點之前的那些選秀節目,可以說每個節目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為娛樂圈培養了很多藝人。
  • 2018年12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23:選秀節目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2018年12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23:選秀節目 2018-08-13 16:40 來源
  • 刷屏與質疑相伴相生 女團選秀節目一片火熱
    基於這一點,偶像養成選秀的背後有著堅實的供給方和需求方,並非是人為製造的一場娛樂狂歡。從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到今年的《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偶像養成綜藝已經在國內紮根了兩年。讓人意外的是,這些節目越來越打破了人們對於酷帥男團和甜美女團的標準化認知,越來越多個性化的愛豆選手湧現到大眾視野中,也更加讓人確信了「養成」的意義。
  • 《乘風破浪的姐姐》和《創造2020》都是女團選秀節目,有什麼不同
    最近,新推出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直處於火熱的狀態,與《創造2020》的火熱程度不分上下,兩檔綜藝節目都是女團成長節目,那這兩檔節目有什麼不同呢?《乘風破浪的姐姐》召集了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藝人,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5位成員組成女團。《創造2020》召集了100位1990年之後出生的女藝人,通過任務、訓練、考核,讓她們在三位明星教練的帶領和引導下成長進步,最終選出7位成員組成女團。
  • 《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女團出道的選秀節目出路在哪裡?
    《青春有你2》第21期推出了導師合作舞臺,蔡徐坤的新歌《情人》展出很驚豔,然而越看卻發現近幾年女團出道的節目同質化非常嚴重,即使《青春有你2》的節目很精彩,卻也難免落於俗套。《青春有你2》第21期節目中的畫面質感很好,而且練習生們的表現也還不錯。想起之前看過的《創造營2020》中的第三期,看了30分鐘就關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很尬,出現的三個女團選的都是卡哇伊的歌,完全聽不出練習生的音樂水平,舞蹈也很一般,律動感不足,總體來說賣點就是賣萌,各種賣萌討巧。
  • 2016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參加選秀節目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2016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參加選秀節目 2016-04-07 15:48 來源
  • 團體選秀節目大火,成團之後發展慘澹,這是我們想要的「團」嗎?
    2005年《超級女聲》的播放掀起了一場選秀的浪潮,在十幾年後,又有《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這樣的偶像選秀綜藝進入人們的眼中。在2020年的開春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就相繼官宣兩檔大型偶像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和《創造營3》這一次兩個節目都是以女團為目的的一場節目,但是節目剛剛上映就引得大家的一些爭議,到底我們心中的女團要什麼樣子?
  • 2020年的女團選秀,回鍋肉、意難平,個個都是寶藏練習生
    2020年的娛樂圈雖然是一個低潮期,但明星們依然都在努力營業。2020年娛樂圈,選秀節目依然很多,這些節目也為娛樂圈輸送了不少新鮮血液。兩大女團選秀,兩百多位練習生,除了最終成團的16人外,其實節目中有不少寶藏練習生。
  • 新人選秀?導師圈粉節目?鵝桃酷選秀battle最終誰能大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選秀季,2018「偶像元年」全民製作人的盛況還歷歷在目,出道的選手資源不斷,經常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中。沒有出道的選手也成功收穫了大批粉絲,讓自己的名字更多地出現在了大眾耳中。19年的選秀相比於18年熱度降了一大截,但也依然有眾多迷妹為之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