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曲家龔天鵬談開幕演出《啟航》創作幕後故事

2020-12-16 東方網

  晨報記者 殷 茵

  一個多月前,當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度舉行發布會公布演出陣容時,龔天鵬的名字多少讓人有些意外。年少成名、25歲的年紀,這位藝術節開幕演出史上最年輕的主創,能否勝任《啟航》的創作任務呢?

  龔天鵬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解開了這個疑問——這位「90後」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擔當與強烈的使命感,「古典音樂不光是西方的,更是世界的;《啟航》不光是寫給中國人聽的,也是寫給全世界人聽的,我希望讓大家聽到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懷和最偉大的胸懷。」

  要有超越自我的擔當

  2歲辨音、5歲學琴、10歲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深造,13歲時擔當學院100周年慶典的壓軸演出,用一個現在有些時髦的詞來說,龔天鵬在鋼琴界屬於「學霸」級的人物。然而,他並沒有如大眾設想那般朝著「下一個郎朗」的軌跡前進。16歲那年,他理智而清晰地看到自己作為一個演奏家可能遇到的瓶頸,做出了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終止鋼琴家的道路,轉而學習作曲。

  畢業後,22歲的他再度替自己的人生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回國擔任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學院的生活有點乏味,我想找一個更有歸屬感、更靠近根的地方。當時我就想,回國可以,我一定要駐紮在上海。因為這裡無論是藝術氛圍和工作環境,都更符合我的預期。」

  龔天鵬說:「我不喜歡所謂的個人主義,那些專注於一己悲歡的東西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能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山河大氣與社會擔當。」因此,在接到《啟航》的委約之後,他並沒有把它當作「命題作文」,而是欣然沉浸其中,因為他有太多想說的東西。

  在他看來,現在不少年輕人只是徘徊在眼下的生活中,很少跳出自我之外,站在人文的角度,思考國家、歷史和文化層面的東西。而這次的創作恰恰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發聲:「年輕人應該有超越自我的擔當,我希望用這部作品,讓當代的年輕人和96年前的年輕人隔空對話。」

  踏訪紅色足跡覓靈感

  儘管在資訊時代,所有的資料都可以在網上輕易獲取,但龔天鵬仍堅持跑遍了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嘉興南湖、北京魯迅故居,並三次踏訪上海一大會址,儘可能捕捉歷史的足跡,「創作必須讓自己成為當事人,網絡能查到任何資料,但心卻無法沉浸其中。」

  在北京新青年紀念館,他讀到了李大釗的《青春》,深受觸動,「裡面的文字所流出的時代氣息和情懷,是我非常想要在作品中去捕捉的。」於是,在第二樂章《青春詠嘆》中,他節選了部分歌詞,「我之國家為青春之國家,我之民族為青春之民族。宇宙無盡,即青春無盡,即自我無盡……」

  旋律加入「本幫元素」

  龔天鵬還時刻牢記這是一部屬於上海的作品,在古典音樂的架構上,加入了更多的「本幫元素」,「江南民歌的韻律,弄堂小調、碼頭號子的旋律像是一條隱形的線,貫穿其中。」

  當然,除了音樂本身的精神內核,旋律的好聽同樣是龔天鵬所看重的。因為再深刻的內涵,如果不能吸引年輕人走近,仍是徒勞。在他看來,文藝工作者應該再多一些為普通觀眾呈現好作品的誠意,而不僅僅是展現技術。「音樂、藝術就是一扇門,首先必須要親民,能讓任何人可以很輕易地推開,然後其中可以有高深的東西,讓人想走得多深就可以多深。」龔天鵬告訴記者。

  對於即將登上舞臺接受觀眾「閱卷」的新作,他很坦然:「大家可以抱著任何心態走進劇場,好奇、懷疑、甚至偏見都可以,這正是新作品的魅力所在。如果,他們在聽完後,能感受到我作為創作者內心的澎湃,那就成功了。」

相關焦點

  • 2017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晚開幕 交響合唱《啟航》首演
    圖片說明:交響合唱《啟航》演出現場(攝影:汪偉秋)點擊瀏覽高清組圖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0月20日報導:今晚,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拉開帷幕。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中心委約,青年作曲家龔天鵬以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為主題背景,創作交響合唱音樂作品《啟航》在上海大劇院響起,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啟航》由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執棒,上海愛樂樂團、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上海學生合唱團、中福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聯袂獻演,歌唱家廖昌永、韓蓬、許蕾擔任獨唱、領唱。
  • 「90後」作曲家龔天鵬交響樂《潮》上海藝術節首演:不止是主旋律
    談起《潮》的靈感來源,「90後」作曲家龔天鵬這樣說道。 11月11日,由他創作的交響曲《潮》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作為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作品,該作品以「潮」為核心意象,描繪出涓涓細流,從青藏高原一路不畏艱險奔向入海口的景象,龔天鵬透露,這部作品跳脫出了主旋律的局限,「講的就是中國人的故事」,在寫實之外,也充滿了浪漫主義文化色彩。
  • 上海國際藝術節45場演出中,這9場最不容錯過
    10月20日,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交響合唱《啟航》中啟幕,今年的演出劇目兼具民族性與國際視野。《啟航》是上海國際藝術節向上海愛樂樂團委約的一部大型歷史題材音樂作品,由上海愛樂樂團與上海歌劇院合作演出,湯沐海指揮,90後青年作曲家龔天鵬作曲,可謂歷年來藝術節開幕式中主創「最年輕」的作品。
  • 專訪作曲家周龍:創作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周龍:國際上有很多大師班,美國、歐洲等,不同的大師班有不同的方向和特點,在美國比較廣泛,歐洲比較學術,還有其他的像在泰國的國際作曲音樂節,這個也是青年作曲家的一個比賽,各個國家來的青年作曲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 《命運交響曲》致敬偉大人民,國家大劇院演出講述抗疫故事
    9月26日晚,「人民必勝」國家大劇院抗擊疫情主題演出,作為「華彩秋韻」系列演出的特別策劃,通過雲端與觀眾見面。演出將疫情期間國家大劇院創作推出的「同舟共濟戰疫情·國家大劇院在行動」系列主題藝術作品搬上舞臺,並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貫穿整場演出,傳遞出抗疫必勝的信念。
  • 大劇院竟然演出過這麼多好看的音樂劇?!
    開幕大劇——音樂劇《貓》2013年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的《貓》中文版作為開幕大劇上演。《貓》是著名音樂劇作曲家韋伯寫作的一部音樂劇,自1981年5月在倫敦西頭的新倫敦劇院首演後,便一舉成名,這部作品還被翻譯成15種語言在世界各地首演,走過全球三十多個國家,成為至今都無法超越的票房神話。
  • 大師在線丨龔天鵬:給琴童的成長留一點空間
    本次藝豐尚有幸請到了著名鋼琴家龔天鵬作客「大師在線」,讓我們聽聽他對於鋼琴學習的看法與建議。5歲學琴,10歲進入茱莉亞學院,14歲籤約經紀公司開始國際巡演,15歲創作交響曲並獲獎,迄今已出版了13部大型作品2014年籤約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並獨家開創了「鍵盤交響詩」——鋼琴版交響樂系列巡演註:下文中龔天鵬簡稱「龔」,藝豐尚簡稱「藝」藝:您能給國內的琴童一個忠告嗎?幫助他們走好學琴這條路。
  • 從觀眾到主演,聽,《沂蒙山》幕後的故事
    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有宛轉悠揚、風靡大江南北的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 民族歌劇《沂蒙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昨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了《沂蒙山》歌劇的整體概況,但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幕後還有哪些故事?
  • 「2019兩岸青年版畫藝術創作展」在廣州開幕
    「2019兩岸青年版畫藝術創作展」在廣州開幕 2019-11-12 21:39:55 」在廣州開幕 郭軍 攝   中新網廣州11月12日電 (記者 郭軍)11月12日,「2019兩岸青年版畫藝術創作展」在廣州大新美術館開幕。
  • 一周演出推薦|落葉知秋,微風襲來,精彩演出與你不期而遇
    演出地點:歌劇院 千古山歌歷久彌新,10月22日至23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創作排演的彩調劇《新劉三姐》,將以新的主題、新的演繹,呈現一部山歌感召靈魂、呼喊鄉愁的新時代壯鄉寓言。
  • 溫州本土歌劇《五星紅旗》的幕後故事
    近日,記者走進劇組,探訪歌劇《五星紅旗》出爐背後的故事。醞釀一年《五星紅旗》試演成功歌劇《五星紅旗》以藝術方式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溫州大學校友、瑞安人曾聯松的感人故事。去年11月,我市啟動歌劇《五星紅旗》的籌備工作,邀請國家一級作曲家朱嘉禾教授作曲,青年編劇李長鴻擔任編劇,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導演、雙「文華獎」獲得者王湖泉教授擔任導演,著名青年指揮家、鋼琴家王燕擔任指揮。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創作、排練,最終呈現給市民。兩晚的試演現場,容納1100多人的溫州大劇院歌劇廳均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