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作曲家龔天鵬交響樂《潮》上海藝術節首演:不止是主旋律

2020-12-1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想像一下,一滴水匯入到大海的過程。」談起《潮》的靈感來源,「90後」作曲家龔天鵬這樣說道。

11月11日,由他創作的交響曲《潮》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作為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作品,該作品以「潮」為核心意象,描繪出涓涓細流,從青藏高原一路不畏艱險奔向入海口的景象,龔天鵬透露,這部作品跳脫出了主旋律的局限,「講的就是中國人的故事」,在寫實之外,也充滿了浪漫主義文化色彩。

龔天鵬在《潮》新聞發布會現場

11日下午,初冬的暖陽落在上海武定西路的林蔭道上,樹影婆娑中,一陣時而悠揚、時而恢弘的樂聲從上海愛樂樂團排練廳傳出,這裡,全體人員正在加緊準備13日《潮》的全球首演。

「鵬鵬,你做好準備啊,第四章這裡可能要改」「我先來一遍,聽一下這一節要不要留著」……指揮家張藝不時對著一個年輕人喊話,他口中的「鵬鵬」,就是這部大型交響曲的創作者龔天鵬。

出生於1992年的龔天鵬,是上海愛樂樂團的駐團作曲家,曾師從著名鋼琴家葉慧芳、巢志珏、王建中、茱莉亞學院鋼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15歲之前,就創作了第一部交響合唱巨作《悲情天台山》,從此之後正式跨入作曲屆,連續七年獲得美國作曲家協會青年作曲獎,代表作品有《京劇幻想》。

此次他受上海藝術節委託創作的《潮》,已經是27歲的他第59號作品,也是他的第11部交響曲。讓人們不禁期待,當「90後東方莫扎特」的第十一交響曲遇上雙「十一」,會有怎樣的驚喜?

11月11日,上海愛樂樂團在排練《潮》

在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龔天鵬介紹,作為建國70周年的獻禮作品之一,《潮》沒有拘泥於主旋律的現有框架,深愛後浪漫主義的他,把《潮》當作一個藝術品,注入了很多大國小家的情懷和年輕人對國家的情感傾訴:「講的就是中國人的故事,有中西合璧、天馬行空的部分,後期也有浪漫主義、都市文化的部分。」

據介紹,《潮》共分聽潮、趕潮、弄潮、夢潮四個樂章,蘊含了抗爭、建設、改革和未來四個主題。

一開始,「潮」從長江黃河源頭蜿蜒而來,訴說著對歷史的致敬和對英雄的緬懷,接著奔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建設的熱浪滾滾,再到改革開放的思潮起伏,最後匯入遼闊的海洋,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

全曲既有恢弘、激蕩的部分,也有溫馨、輕快的部分,呈現出層層遞進的浪潮動態,寫實與寫意相結合。

「想像一下,一滴水匯入到大海的過程。」談起最初的靈感來源,龔天鵬對這句話印象深刻,這是《潮》的文學策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和他第一次探討時提出的想法。對龔天鵬而言,音樂的表達也是從一滴水開始,直到把聽眾沐浴在一種共同的情懷裡。

龔天鵬坦言,他在創作時並沒有把其當成任務來完成,而是完全憑著一個年輕人對國家的情感來支撐起自己的創作熱情,「所有的創作都要挖掘主題的本質,去引領聽眾的思考。共和國70周年,五湖四海都在慶祝,能夠在這個時間點用原創交響樂的形式參與,很值得自豪。」

龔天鵬介紹道,《潮》除了講述國家的發展歷史,還體現出中國對世界和平的嚮往,是一部具有國際性的作品,有海納百川的廣度。

他還透露,《潮》會是一部觀眾喜歡的作品,並推薦了其中一個段落:「最寫實的部分是《弄潮》裡的一段串燒,你能感受到,潮水奔騰下去,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都有閃現,然後56個民族走向融合匯聚,到最後再回到小家的溫馨。」

文學策劃毛時安在《潮》新聞發布會現場

對此,《潮》的文學策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也深有感觸,「『潮』很有象徵意味,中國的革命和歷史就像奔騰不息的大潮,通過『潮』來象徵走過的歷史,有悲壯,有澎湃,有欣欣向榮……」

這是繼2017年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作品《啟航》之後,毛時安第二次與龔天鵬合作,毛老直言:「鵬鵬是90後年輕人,我是40後老人,我很願意和他這樣的年輕人合作,讓我能從年輕人身上吸取能量,《啟航》的合作就很成功,給了我很大信心。鵬鵬對後期浪漫主義情有獨鍾,同時又吸取了很多現代的藝術風格,凸顯出了21世紀年輕人的特色。」

「希望觀眾能夠信心滿滿地去聽,信心滿滿地回來。」這是毛時安對13日就要首演的《潮》的期許。

《潮》新聞發布會

11月13日,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作品《潮》將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世界首演。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2017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晚開幕 交響合唱《啟航》首演
    專題:2017上海國際藝術節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中心委約,青年作曲家龔天鵬以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為主題背景,創作交響合唱音樂作品《啟航》在上海大劇院響起,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啟航》由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執棒,上海愛樂樂團、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上海學生合唱團、中福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聯袂獻演,歌唱家廖昌永、韓蓬、許蕾擔任獨唱、領唱。
  • 上海國際藝術節| 音樂會展覽朗誦,「三位一體」獻禮十九大
    10月20日晚,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上海大劇院開幕。時值黨的十九大召開,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重點策劃了藝術節開幕演出《啟航》、「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上海美術作品展、「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三項活動,「三位一體」向黨的十九大獻禮。喜迎十九大——上海重點文藝創作新聞發布會舉行。
  • 青年作曲家龔天鵬談開幕演出《啟航》創作幕後故事
    晨報記者 殷 茵  一個多月前,當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度舉行發布會公布演出陣容時,龔天鵬的名字多少讓人有些意外。年少成名、25歲的年紀,這位藝術節開幕演出史上最年輕的主創,能否勝任《啟航》的創作任務呢?  龔天鵬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解開了這個疑問——這位「90後」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擔當與強烈的使命感,「古典音樂不光是西方的,更是世界的;《啟航》不光是寫給中國人聽的,也是寫給全世界人聽的,我希望讓大家聽到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懷和最偉大的胸懷。」
  • 打響上海文化|用交響翻譯京劇,《京劇幻想》打動尚長榮
    看完《京劇幻想》的首演,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哭了,這是作曲家龔天鵬萬萬沒想到的。4月28日晚,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龔天鵬作曲的《第十交響曲「京劇幻想」》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指揮張亮執棒上海愛樂樂團獻演。
  • ...樂團18-19年度樂季將落幕 想讓交響樂成為中國文化最佳「翻譯」
    在即將落下帷幕的上海愛樂樂團本樂季中,最惹眼的便是「中國原創」「世界首演」兩大關鍵詞。據悉,即將落幕的音樂季共推出了12部原創作品並進行世界首演。其中包括作曲家於京君創作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南中國版》、趙季平的《「蘆葦蕩」詠嘆——電影〈大話西遊〉隨想》以及中國音協主席、作曲家葉小綱創作的管弦樂《消失的銀杏》。
  • 上海愛樂樂團發布2020-2021音樂季
    上海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張藝(左)和團長孫紅(右)2020-2021音樂季共計音樂會28套29場,保留「大師與經典」、「音樂多稜鏡」、「節慶」、「走近愛樂」四大類別,以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為推介亮點,繼續大力支持原創和華人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同時甄選部分在上個樂季中未能如期與觀眾見面的經典作品融匯到新樂季中,希望樂團通過古典音樂的極致魅力
  • 上海愛樂樂團做到了
    圖說:上海愛樂樂團完成了高度、廣度與深度三項並舉的音樂季演出規劃 官方圖高度丨原創加持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上海愛樂樂團在去年9月至12月間的16套樂季音樂會中,推出6套由中國作曲家創作作品的專場音樂會向祖國禮讚
  • 上海國際藝術節45場演出中,這9場最不容錯過
    柏林愛樂樂團、荷蘭舞蹈劇場、瑞士貝嘉芭蕾舞團……今年深秋,這些如雷貫耳的世界頂尖樂團、劇團將如約雲集上海。10月20日,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交響合唱《啟航》中啟幕,今年的演出劇目兼具民族性與國際視野。
  • 交響樂中聽錢江風採《錢塘江交響》國家大劇院首演
    伴著一曲交響音畫《錢江潮》,首部描繪錢塘江的交響樂——《錢塘江交響》緩緩拉開了帷幕。7月23日晚,在錢塘江文化「北京周」期間,作為國家文化和旅遊部2019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活動,由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大型交響樂《錢塘江交響》,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首演。
  • 2019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來了!看演出之外,這份逛吃攻略收好
    10月18日起,上海將迎來一年一度的藝術盛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裡,申城的文化場館接連上演來自海內外的音樂類、舞蹈類、戲劇/戲曲類精彩演出,而升級改造的藝海劇院和新亮相的上音歌劇院也成為本屆藝術節的演出場地之一,帶給觀眾新體驗。演出一般都是晚上開始,看演出之前,場館周邊又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呢?一起來看看!
  • 浙江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詩路行 運河魂》首演
    12月11日晚,浙江交響樂團的大型原創系列交響樂作品《詩路行》的首部《詩路行·運河魂》在浙江音樂廳成功舉行了全球首演,這也是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響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
  • 「預告」第六屆「中國交響樂之春」4月18日,浙交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中國交響樂之春」每兩年舉行一屆,是國家大劇院為中國觀眾打造的交響樂盛事,已逐步成為一項優質的藝術品牌,以促進「中國交響樂發展」為目的,鼓勵音樂創作、加強藝術普及教育、培養良好的觀賞文化。4月18日,浙江交響樂團「浙江組畫」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原創交響樂《社戲》將受邀作為第六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品牌音樂會之一,在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去年12月,《社戲》在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進行了全國首演,引起了音樂界專家、學者及觀眾的廣泛關注。
  • 指揮家張藝就任上海愛樂藝術總監:交響樂團要做城市的「窗口」
    同時,利用改造後的樂團空間為市民更豐富的公益音樂活動,普及交響樂文化。新的一年,新人、新廳、新氣象,上海愛樂蓄勢待發。  補好短板,打下更牢固的地基  今年46歲的張藝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後赴德國薩爾布呂肯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獲得享有德國指揮界「活化石」之稱的指揮家馬克思·博默教授悉心教導。
  • 紀念徐玉蘭誕辰100周年,交響樂《紅樓夢》今晚世界首演
    今晚,為紀念徐玉蘭先生誕辰100周年,由胡詠言、於陽、劉力擔綱作曲的交響樂《紅樓夢》的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世界首演。作品共6個樂章,一氣呵成。在極具畫面感的樂曲中,你能看到「賈寶玉」緩緩走來,也能感受「元妃省親」的壯闊場面,用交響樂這一國際語彙講述中國故事,《紅樓夢》是一次富有勇氣又難能可貴的嘗試。
  • 上海之春|20支合唱團齊聚上海,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
    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5月15日晚,「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音樂會」在東方藝術中心唱響,來自上海市的17支合唱團隊以及來自江浙皖的3支合唱團,近1300位合唱隊員濟濟一堂,用歌聲唱出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
  • 四代作曲家四部新作昨首次排演
    昨晚,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樂團完成首次排演,來自全國多家文藝院團、專業院校、文藝評論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先聽為快,並與四位作曲家深度對話。  「50後」作曲家賈達群樂隊協奏組曲《逐浪心潮》,標題取自《菩薩蠻·黃鶴樓》中的「心潮逐浪高」。賈達群說,作為和新中國一起成長的一代,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
  • ...崑曲,馬勒,上海,長徵,瀘定橋,豐碑,交響樂,演出,-上海頻道-東方網
    圖片說明:《長徵:不朽的豐碑》彩排現場  >>>專題: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0月21日報導:今年10月22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日。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推出「愛我中華,砥礪前行」——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系列演出,通過不同表演形式塑造不同藝術形象,謳歌長徵途中紅軍戰士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今明兩天,原創崑曲史詩《飛奪瀘定橋》和《長徵組歌》將分別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演。此前大型交響劇詩《長徵:不朽的豐碑》和《長徵路上民歌行》兩場音樂會的成功演出收穫滿堂彩,令不少觀眾對此充滿期待。
  • 迎接建黨百年 音樂傳承精神 上海交響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圖說:「50後」作曲家賈達群「50後」作曲家賈達群被譽為「20世紀音樂語彙信手拈來的結構主義大師」,他所創作的樂隊協奏組曲《逐浪心潮》以毛澤東詩句「心潮逐浪高」(選自《菩薩蠻·黃鶴樓》)為標題,營造出意蘊大氣磅礴。
  • 大師在線丨龔天鵬:給琴童的成長留一點空間
    本次藝豐尚有幸請到了著名鋼琴家龔天鵬作客「大師在線」,讓我們聽聽他對於鋼琴學習的看法與建議。5歲學琴,10歲進入茱莉亞學院,14歲籤約經紀公司開始國際巡演,15歲創作交響曲並獲獎,迄今已出版了13部大型作品2014年籤約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並獨家開創了「鍵盤交響詩」——鋼琴版交響樂系列巡演註:下文中龔天鵬簡稱「龔」,藝豐尚簡稱「藝」藝:您能給國內的琴童一個忠告嗎?幫助他們走好學琴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