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指揮家張藝就任上海愛樂藝術總監:交響樂團要做城市的「窗口」
經過一年多改造,上海愛樂樂團位於武定西路1498號的家修葺一新,漂泊一年的「愛樂人」正陸續「歸巢」。8日,上海愛樂樂團迎來新的藝術總監張藝。剛剛走馬上任的張藝為自己排出了一張滿滿的節目單,計劃通過積累和擴大曲目,進一步提升樂團專業實力,邁出走出去的步伐。同時,利用改造後的樂團空間為市民更豐富的公益音樂活動,普及交響樂文化。新的一年,新人、新廳、新氣象,上海愛樂蓄勢待發。
補好短板,打下更牢固的地基
今年46歲的張藝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後赴德國薩爾布呂肯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獲得享有德國指揮界「活化石」之稱的指揮家馬克思·博默教授悉心教導。2002年,他開始擔任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張藝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曾與眾多國內外著名樂團合作音樂會、歌劇和芭蕾舞劇演出,曾指揮斯特拉文斯基的《一個士兵的故事》、葉小綱的《馬九匹》、陳其鋼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多部中外作品的中國首演。
圖片說明:上海愛樂樂團新任藝術總監張藝
張藝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1996年,年僅24歲的他就曾指揮過上海交響樂團,那是他第一次接受職業交響樂團的邀請,可謂職業生涯的「第一棒」;1998年,他第一次與上海愛樂前身上海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我和上海愛樂的緣分已經有20年了,當時演了勃拉姆斯和莫扎特的作品,至今記憶猶新。」
20年後,成為上海愛樂樂團新任藝術總監,張藝表示,自己有兩個最重要的階段性使命。其一是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訓練樂團補好短板,打下更牢固的地基。「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吸引更多優秀的樂手來到上海愛樂,另一方面,在訓練上,我們會更多地去演德奧古典作品。比如莫扎特,譜子看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要演好,德國和奧地利的樂團也會覺得困難。打地基是一個痛苦的階段,但必須沉下心來做好這一步,樂團未來才會有更快更好的發展。」第二個階段性使命,是推動上海愛樂、推動中國作品進一步走向世界。「上海愛樂樂團有龔天鵬這樣年輕的優秀作曲家,未來我們也會不斷委約其他作曲家的原創作品。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偉大的作品將在我們這裡誕生。我們要在世界舞臺上演繹中國作品,更要讓全世界的樂團都來演繹中國作品,這是我一個美好的願望。」
服務於民,推動交響樂的普及
讓樂手們興奮的是,上海愛樂改造後的模擬仿真排練廳成為上海唯一能進行交響樂隊同期多軌錄音的排練廳,先進的設備、良好的混響效果,大大提升了排練的效率。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名單的行政樓,修舊如舊,馬賽克地板、樓梯扶手上的雕花、園子裡的噴泉,都被細心修護,更在空間功能上進行了全新的拓展。一樓原用來開會的客廳被改造成了室內音樂廳,小型舞臺被設計成了可移動模式,正式演出時,舞臺後的隔離門可全部打開,舞臺可以整體後移,增加聽眾容量和表演空間。樂團常務副團長孫紅表示,室內音樂廳未來會定期舉辦公益音樂會,讓觀眾走進愛樂之家,聆聽經典;春秋時節,樓前的草坪將舉行露天音樂會,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圖片說明:與老建築相連的排練廳,採用雙層帶空腔的牆體,不僅達到一流交響樂演奏廳的聲學要求,還能同步進行交響樂團同期多軌錄音。
張藝說,交響樂團要做一個城市的「窗口」,這個窗口既要對外,也要對內。對外可以展示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風採,對內則要更好地「服務於民」。「我們不能關起門來,做孤零零的空中樓閣,而要更接地氣,在上海市民中做更多藝術普及的工作。市民可以來看我們的公開排練,可以與樂手、指揮近距離接觸,在這裡愛上交響樂,透過這個窗口認識世界。」
圖片說明:武定西路1498號,修葺一新的上海愛樂樂團團址
下一個樂季的第一場音樂會,張藝計劃演繹委約華人作曲家於京君正在創作的《中國青少年管弦樂指南》。英國作曲家布裡頓曾創作的《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匠心獨運,讓孩子們在歡快的樂聲中不知不覺了解了各個聲部,認識了什麼是交響樂。受此啟發,張藝表示:「《中國青少年管弦樂指南》將為中國的青少年量身定做,用中國的音樂元素結合西方的交響語言,更好地在中國年輕一代中普及推廣交響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