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活力,活力!」 費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雅尼克·涅傑-瑟貢還未落座,就中氣十足地提出了他對這次採訪的期待,這也是他作為年輕指揮家給古老的費城交響樂團帶去的改變。
22日晚,費城交響樂團第四次登上東藝舞臺,在雅尼克的執棒下,以飽滿輝煌的「費城之聲」演繹北歐民族樂派,曲目涵括西貝柳斯《芬蘭頌》、格裡格《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及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浪漫」》。返場階段,在全場樂迷長時間的熱情鼓掌下,雅尼克用中文報出曲目:「《二泉映月》。」費交的再一次上海之行,完美收官。
音樂只存在於當下
出生於1975年的雅尼克活躍而富有激情,風趣幽默不失隨和,自2012年接棒克裡斯託夫·艾森巴赫擔任費城交響樂團第八任音樂總監以來,他的英俊、年輕和熱情,給古老的費城交響樂團帶來了新的活力。
「音樂只存在於演奏的時候,每次演奏的音樂都是全新的。」 提起對古老樂譜的重新演繹,雅尼克起身指向會客室牆上掛著的丁乙畫作,「你看這牆上的畫,這是2010年的,畫好之後就一直在那裡,每次看到的畫作都是一樣的。但音樂不是這樣,樂曲可以寫在100年以前,但音樂只存在於演奏的時候。」
為了更好地傳達音樂,雅尼克認為只憑藉雙手揮棒指揮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我的整個身體都必須在表演音樂,不僅僅是手,臉上的表情、背部的姿態,從頭到尾都在演奏音樂。」雅尼克認為,像伯恩斯坦那樣通過 「全身舞動」的身體語言來與觀眾溝通音樂,才能使觀眾更有共鳴。
每個年齡的演繹都是不同的
創立於1900年的費城交響樂團已有超過百年的悠久歷史,面對「年輕指揮家可否與樂團傳統共處」的疑慮,雅尼克充滿信心:「每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給指揮帶來不一樣的作品,我25歲指揮布魯克納是一種感覺,到60歲、80歲又是不同的感覺。」
演繹布魯克納是尤金·奧曼迪任費交音樂總監時奠定的傳統,也是今日雅尼克連接費城交響樂團古老傳統與年輕一代指揮家的橋梁:「布魯克納是一個讓我覺得非常有共鳴的指揮家,我希望能把今天費城交響樂團的特質、我的體悟和它的傳統結合起來,布魯克納的作品是最好的媒介。」
「剛接觸樂團,就有一下子非常契合的感覺。」採訪過程中,雅尼克不忘用雙手的快速接近來演示他與樂團的「一見鍾情」。事實上,關於樂團,雅尼克認為他們的相處「默契地過於容易了」。 「我們之間不是緩緩地交流融合,而是一下子就十分默契。我和樂手之間的交流非常融洽,他們很快就能達到我所要求的東西。」
當然,在指揮樂團的過程中,雅尼克也有自己的秘訣:「我需要使他們努力工作,但也需要使每個人感到自由。作為指揮家,需要創造這樣一個環境,使音樂家最為自由地表達音樂。」
音樂需要融入城市
「在美國有一種偏見,古典音樂是老年人聽的;甚至還有種更狹隘的觀點,認為只有懂樂器才能聽音樂。」 雅尼克提到費城交響樂團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困境,「不僅如此,大家對指揮家的印象也是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脊背,似乎只有足夠老了才能指揮音樂。」
「樂團的第一要務是讓每個人感到自己是受歡迎的。」 在雅尼克看來,音樂不分年齡,費城交響樂團要鼓勵年輕人走進音樂廳,「我們每年會舉辦免費的『突襲音樂會』,會突然在社交媒體上公布演出時間,然後很短的時間內票就被搶光了。」除此之外,在雅尼克的帶領下,費城交響樂團也積極「走出去」,去室外、鄰裡、社區中心辦音樂會,「音樂需要融入城市,需要回歸社會。」
關於樂團,雅尼克還提到,在一些音樂會上,費城交響樂團也與科技結合,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在音樂會上實時解說的APP——livenote,在觀眾欣賞交響樂的同時,像背景故事一樣,做出及時的曲目反饋和介紹。「不僅允許觀眾使用手機,還鼓勵觀眾使用手機。」
採訪過程中,雅尼克多次表示自己非常喜歡上海這個城市。「上海的年輕人熱衷於走進劇場感受古典音樂的魅力,這裡有著良好的音樂氛圍。」雅尼克提到,他與李雲迪、郎朗有數次合作經歷,而在他的樂團中,也有來自上海的音樂家,「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中國音樂家的高超技巧,他們在樂感、對音樂的理解上有著非常銳利的表現。」
除了東藝的音樂會,22日下午,費城交響樂團還與上海文廣演藝集團進一步達成為期3年的藝術聯盟合作協議,上海愛樂樂團將與費交開展包括委約作品創作、擔任愛樂巡演合作夥伴等多方面合作。在離迪士尼不遠的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內,費交與上海愛樂樂團合作演繹了青年作曲家龔天鵬為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創作的作品《2016春之序曲》。
雅尼克表示,樂團要在城市紮根,必須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參與這座城市的音樂活動,「表演音樂,不僅僅是音樂會,你需要和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交流。」
(圖片由東藝提供。編輯郵箱:sclj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