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21:1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
光束下,當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在杭州大劇院響起,慕名而至的觀眾把熱情的掌聲送給舞臺上的費城交響樂團,他們精湛的技藝更是讓人領略到國際樂團對世界名曲的不同演繹。5月24日晚,為慶祝中美建交40周年,由音樂總監雅尼克·涅傑瑟貢率領的費城交響樂團再次走進杭州大劇院,用一場音樂會續寫與杭州人民的友誼新篇章。
奏響音樂心聲
說起費城交響樂團,杭州觀眾是很有感情的。1973年,當一架滿載著美國音樂家的波音707客機飛抵北京時,費城交響樂團的名字也跟隨美國總統尼克森一起載入中美關係史冊。作為1949年後第一個來華演奏的西方交響樂團,當時它卻與《中美聯合公告》的起草地杭州擦肩而過。不過2013年,在杭州的積極爭取之下,費城交響樂團終於在杭州大劇院圓了杭州觀眾這個未圓的音樂夢。
歲月已逝,然繞梁之音猶在。此次中國巡演,費城交響樂團帶來了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偉大》,西貝柳斯的《第二交響曲》,還有與中國鋼琴家張昊辰聯袂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中國作曲家呂其明創作的《紅旗頌》,以及與中國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合作,全球首演譚盾的聲樂協奏曲《九色鹿》。
200多年前,浪漫主義思潮如同一支橫貫長空的利劍穿透了古典主義表現形式。它對自然風光真切的歌頌、對自我心靈熱切的表達、對理想世界關切的追求,迅速俘獲了包含音樂、戲劇、繪畫等在內的各大藝術形式;40多年前,費城交響樂團來到中國,奏響浪漫主義經典之一的《第六號交響曲》,它恰如春雷平地起,響徹在中國土地的上空;今年,他們再次來到杭州,這首浪漫主義經典曲目,成為本次演出的開場曲目。
費城交響樂團是一支全球頂級交響樂團。樂團擁有獨一無二的"費城之聲",因觸動心靈和激發靈感的演繹而備受觀眾期待,並以長久以來在舞臺上下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令人稱羨。樂團不僅秉承了卓越藝術傳統,保持著最高藝術水準,更希冀面向未來,不斷挑戰和超越既有精湛技藝,為全世界觀眾帶來令人震撼的音樂體驗。
當晚,樂團上演的"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是由人們所熟知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雙耳完全失聰後創作的。他天生愛好自然,曾花盡大半時間踏遍郊野。他頻繁地離開維也納,為的是到偏遠的鄉郊工作。因此這首交響曲,整部樸實無華,寧靜安逸,這部作品也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是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
費城交響樂團帶來的第二首曲目,是浪漫主義和民族主義音樂晚期重要代表——讓西貝柳斯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這首交響曲是他作品中最為流行的一部,體現出了西貝柳斯的音樂個性,這首曲子的首演也是由他親自指揮,以此來樹立自己的風格,獲得了許多音樂大師的高度重視。
音樂,跨越種族,跨越歷史,作為中美人民的使者,不懈開闢出未來新的友誼之路。時值中美建交40周年之際,費城交響樂團自2013年後再次重逢杭州大劇院,而本次演出的指揮,則是第一次來到杭州的首席指揮尼克·涅傑瑟貢——無論是充滿著寧靜幻想詩情的"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還是西貝柳斯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都為杭州觀眾帶來清新別樣的浪漫情愫。
彼時彼刻,音樂猶如一艘破冰的巨輪,跨越了歷史的長河,跨越了種族的峽灣,重新帶來抗戰之後美國人民對兩國之間友誼的憧憬。
80年中國情結
音樂總會在需要時爆發出真實的力量。當然,在歷史中,音樂藝術所爆發出的力量不止於愛心籌款,還有國與國之間的破冰交流與持久互動,比如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作為第一支西方知名樂團歷史性訪問新中國。
上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世界範圍內徹底爆發,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緊密的團結在一起,持續得反抗侵略者的悍然攻擊。在此之中,費城交響樂團當時全體演職人員出於歷史的正義感,感慨於中國人民遭受的戰爭苦難,在費城等地舉辦專場慈善義演,並將募得的全部善款捐獻給中國抗戰後方的醫院和學校,為世界反法西斯戰鬥做出自己的貢獻。
上世紀70年代,又是費城交響樂團作為美國人民的使者,在中美長期敵對的環境下,向中國人民伸出一支和平友好的橄欖枝,成為了第一個到訪新中國演出的西方文化藝術團體,為中美關係的恢復"破冰熱身",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這場空前的演出中,音樂成功得融化了中美兩國人民的陌生和隔閡,一首"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首"《黃河鋼琴協奏曲》",引起了全場觀眾的共鳴,一下就拉近了中美兩國人民的距離。
2013年,恰逢訪華40周年,費城交響樂團再次來到中國,來到的是當年周恩來總理陪同尼克森遊覽的杭州。這一次,樂團把訪華巡演的首站選在杭州,就是因為這次帶來的不僅有當年的珍貴影像資料,還有這40年間相互交流後,逐漸加深的友誼和多年來老朋友之間的念想。就連當年尼克森在杭州花港公園遇到的穿著紅色外套的女孩,也參與到了這場重逢之中。
中美文化的縮影
"自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第一次到訪中國以來,我們與中國一直有著特殊而緊密的聯繫。"費城交響樂團團長兼執行長馬思藝說,我們很榮幸能夠為兩國之間的傳奇關係繼續譜寫新的篇章。雅尼克和樂團的音樂家們堅持不懈地分享音樂所帶來的強大感染力,並在海外的音樂廳、學校和社區中心間不斷開展深入人心的人文交流活動。
然而,費城交響樂團帶來的大規模音樂與相關活動的交流,只是40年來中美之間文化互動的縮影。無論是中國人民還是美國人民,這種交流已經讓彼此的感情變得愈加熟悉而親密。
從1979年的小澤徵爾攜波士頓交響樂團上海和北京演出,到1987年北京前門第一家肯德基開業,美國文化逐漸走進中國,走進家家戶戶的生活中。人們每天可以在超市買到的可口可樂,晚上可以和孩子在電影院看到的"美國大片",回家可以聽到的爵士音樂,都帶著美國文化的影子;與此同時,東方文化也慢慢走進美國人的視野,從1972年第一對大熊貓在尼克森訪華迎宴會上被當作禮品送給美國開始,熊貓文化就像旋風一樣在歐美國家流行,《功夫熊貓》的熱賣更是把中國符號悄悄地注入進美國好萊塢基因當中。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好萊塢中看到李小龍,李連杰等明星走進美國人民的生活,成名於NBA的姚明更是世界體育界的一張名片。這40年是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相互借鑑相互融合,充滿奇蹟的40年,在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背景下,兩國人民相互增加了解,文化相互取長補短,發展出了中美兩國深厚的友誼。
"再次來到中國巡演讓人振奮不已,尤其在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中美建交周年紀念日裡。"音樂總監雅尼克·涅傑瑟貢說,我們與音樂家、年輕人和觀眾全情投入的文化交流方式,將令此次巡演變得真正難忘。2019年的巡演之旅將讓我們與中國及音樂愛好者們的關係進一步加深,我們期待通過音樂為大眾帶來歡樂與愉悅,並在中美兩國的文化和社會之間建立更具意義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