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十年的音樂之旅:費城交響樂團2019訪華巡演上海收官

2020-12-20 界面新聞

2019年5月26日,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了2019中國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為上海觀眾帶來了西貝柳斯的《第二交響曲》,與中國鋼琴家張昊辰聯袂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以及與中國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合作,全球首演由作曲家譚盾創作的聲樂協奏曲《敦煌壁畫:九色鹿的故事》。

鋼琴家張昊辰與指揮家雅尼克·涅傑-瑟貢於演出中互動 攝影:Chris Lee此次費城交響樂團的2019中國巡演之旅歷時兩周,行程涵蓋北京、天津、杭州、南京、上海五座城市。作為美國樂團中來華次數最多的團體,這也是費城交響樂團第12次訪問中國。

1973年9月,受到周恩來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邀請,費城交響樂團到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演出,這也是1949年後第一支來華演出的美國交響樂團。此前的一年,尼克森總統訪華,開啟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也為接下來涉及文化、體育、教育、貿易等各個領域的中美民間交流奠定了基礎。

在今年費交訪華巡演中,三位當年曾參加1973年訪華之行的樂手依然在樂團當中,而當時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處官員並負責接待費城交響樂團的美國著名外交官Mr. Nicholas Platt尼古拉斯·卜勵徳此次也隨團來到中國。

當年費交的訪華,被看作是為剛剛開始破冰的中美關係繼續搭橋鋪路,帶有濃重的政治意味。「當我聽到費城交響樂團要訪華這個消息時,第一反應就是焦慮。」卜勵徳回憶稱,「我們聯絡處只有11個工作人員,我被安排負責接待具體事務,要接待一個上百人的交響樂團,壓力可想而知。何況是在當時中國特殊的政治環境下,所以每個人都很緊張。」

而在大洋彼岸,費交的音樂家們對於此次出訪則充滿了興奮和期待。至今仍在樂團擔任小提琴手的Davyd Booth達維德·布思回憶稱,「那時我僅僅20歲出頭,甚至還不算是費城交響樂團的正式成員。直到出訪前兩周,一名樂手突然生病,我才被臨時徵調擔任替補。當時簡直覺得自己被幸運之神擊中了,因為之前媒體已經在大肆報導費城交響樂團的這次歷史之行,不管是我還是其他的團員都很興奮,不僅僅是因為這肩負著一定的歷史意義,更重要的是有機會去中國,一個如此遙遠神秘的國家! 」

同樣參加了1973年那次中國之行的小提琴手Renard Edwards倫納德·愛德華茲也表達了相同的期待,「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很驚訝。那時我所知道的關於中國的一切全部來自歷史書本,我知道這個國家有著悠久的文明與歷史,為人類貢獻了許多發明創造,而現在終於有機會去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了。」

1973年9月10日,費城交響樂團及隨行人員共130人登上飛機從費城出發,在經歷舊金山、檀香山、東京三次中轉後,終於抵達了上海。從他們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眼前見到的一切都令他們感到新鮮,而這群外國人的出現同樣令街頭的中國老百姓感到無比好奇。

「那個時候還很少有外國人出現在中國的街頭,因此我們顯得那麼與眾不同」倫納德說道,「我記得在北京街上走時,我和幾個團員連同他們手中的傻瓜相機都成了大家爭相圍觀的對象,總之對於我們的一切大家都充滿了好奇。」

當然,對於完全陌生的中國,所目睹的一切也同樣令這些來自美國的音樂家們震驚。達維德回憶說,「最驚嘆的肯定是食物,我們那趟來簡直就是被上了一課!還有就是自行車,每天都會在街上見到上百萬的自行車在騎行,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景象,總之是令我大開眼界。」

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在北京演出 圖片來源:新華社最終,消除陌生感和隔閡的還是音樂。費城交響樂團那次訪華安排了六場演出,四場在北京,兩場在上海。曲目中還包括由時任費城交響樂團的指揮尤金·奧曼迪指揮當時中央樂團(現為中國交響樂團)與鋼琴家殷承宗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

「儘管大家此前都很緊張,但所幸樂隊的演出非常精彩,觀眾們的反饋很好。尤其是在上海的演出,相比起北京,無論是樂團還是觀眾都更加地投入和放鬆。」卜勵徳回憶道,「更令人欣喜的是,中美兩國的音樂家們不僅僅只是在一起演奏音樂,他們更樂於彼此交上朋友。」

雖然語言不通,但音樂家們總有辦法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卜勵徳記得在一次接待晚宴上,大家歡聚一堂混坐在一起,中國的音樂家們自然是對美國朋友熱情款待,不停地遞酒布菜,有位費城的樂手實在吃不下了,急中生智地說了一句「Poco pianissimo」(音樂術語,意味:輕一點),引得哄堂大笑。

對於與中國音樂家們結下的友誼,達維德·布思將其視為自己中國之行最大的財富,「至今我與許多人還保持著聯繫。都說音樂無國界,我覺得我們用行動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之間的交流非常好,我想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件讓人高興的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中國的日益開放,費城交響樂團再次回到中國,相比於20多年前的破冰之旅,中國的變化令人驚嘆。

「繼1973年那次中國之行後,我們再次來到中國已經是90年代,」達維德·布思全部參與了費城交響樂團每一次的中國巡演,「那個時候中國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3年的時候還能在北京看到大片的農田和牲口拉的車,90年代已經完全沒有了,更不用提現在已經變成了巨大的現代化都市,我也算見證了四十多年來中國在各個方面日新月異的變化。」

當然,對於中國的發展和變化,費城交響樂團也以自己的方式起著作用,1973年那次歷史性的演出為不少中國人打開了西方古典音樂之門,這其中就包括當時年僅16歲,還在農田裡插秧的譚盾。正是在那時從廣播裡聽到費城交響樂團演奏的貝多芬第六交響曲,受到震撼的譚盾立志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而20年後的1993年,譚盾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音樂藝術博士學位後,得到的第一份指揮邀約也來自費城交響樂團,兩者仿佛命中注定有緣。

此後,譚盾與費交的合作不斷,2013年費交委約了譚盾以湖南民間女書文化為題材創作的曲目《女書》,並在第二年於湖南稻田中演奏了這一作品。2018年底,費交再度向譚盾發起委約,這一次譚盾交出了過去五年多次在敦煌莫高窟採風後靈感迸發出的作品《敦煌壁畫:九色鹿的故事》。

女高音歌唱家雷佳、指揮家雅尼克·涅傑-瑟貢及作曲家譚盾 攝影:Chris Lee而除了演出這部新作,在2019中國巡演中,費交在北京還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駐地合作活動,內容包括兩場音樂會、一場公開彩排、一場專題討論會、一場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室內聯袂演出。此外,樂團還與中國音樂學院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音樂(鋼琴)大賽上進入決賽的三名選手同臺演出。

在結束天津、杭州、南京等地的巡演後,樂團在上海進行了最後一站的演出,並在演出前走進上海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進行了弦樂四重奏的大師課,另外還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進行了一場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室內音樂會。

實際上,自2011年費城交響樂團聘請卜勵徳擔任特別顧問後,其在中國的巡演頻率和城市就不斷擴大。這當然得益於卜勵徳為其重新規劃訪華方案——包括每年來華一次,以及不限於北京上海,更深入內陸省份進行巡演並開展駐地合作,通過開展大師班、共享音樂人才、從事音樂教育,在歷史遺址中演出等一系列方式,增進雙方的交流合作。

談到為什麼費交能夠成為來華演出最多的美國交響樂團,深諳中國文化的卜勵徳笑言:「費交是第一個訪華的美國交響樂團,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還是更願意和老朋友打交道。」

同時,他也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有能力去欣賞古典音樂、觀看音樂會。很多家長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除了北上廣外,也有更多的中國城市建造了新的音樂廳,成立了新的樂團,這些都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客觀基礎。

「能夠通過自己的演奏,讓觀眾愛上音樂,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達維德·布思談及費城交響樂團近些年在中國開展的交流時說,「其實不管40年前還是現在,不論是在中國、美國還是其他地方,在音樂面前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何時何地,音樂作為一種共同語言總是能將大家連接在一起。」

而儘管已到耄耋之年,卜勵徳還是堅持每年隨樂團一同訪華,但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帶上了自己的孫子同行,「我想帶他到我曾經待過的老地方轉轉,比如老錦江飯店,我會指給他當年尼克森訪華時是住在哪個房間,樂團1973年來時住哪些房間。我自己每次來上海也都會選擇住在老錦江,不光是歷史的原因,住在這裡讓我覺得最舒服。」

相關焦點

  • 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親歷者憶1973年中美藝術破冰之旅
    (由費城交響樂團官方供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錢珊銘):1973年,美國費城交響樂團作為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文化使者」前往中國演出,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支訪華巡演的美國交響樂團。此次中美藝術「破冰之旅」為中美兩國人民增進了解、加深友誼翻開了新篇章。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的親歷者們至今對1973年訪華之旅記憶猶新。
  • 特寫:費城交響樂團難忘中國之旅
    1973年,訪華的費城交響樂團與中國演奏員一起排練。費城交響樂團提供新華社上海5月29日電(許曉青 吳宇 楊愷)「在這裡可以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青年觀眾。這裡屬於未來!」費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雅尼克在評價其剛剛結束的中國巡演時這樣說。
  • 費城交響樂團5月來杭 獻禮中美建交40周年
    杭州日報 記者 厲瑋 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中,美國鋼琴家唐·謝利「以身飼虎」,想用自己黑人的身份進行一場突破種族隔離的「破冰之旅」。音樂的偉大之處在於可以跨越歷史,可以跨越種族,可以跨越人心。
  • 費城交響樂團與上海愛樂樂團聯合舉行費城首屆中國新年音樂會
    費城交響樂團與上海愛樂樂團聯合舉行費城首屆中國新年音樂會 2019  當晚的演奏由上海愛樂樂團指揮張亮和費城交響樂團指揮渡邊忠雄輪流執棒,兩大樂團的演奏家為到場的2000餘名美國觀眾送上中國新年的問候。音樂會在李煥之經典的《春節序曲》中拉開帷幕,上半場演奏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西班牙隨想曲》和柴可夫斯基的《義大利隨想曲》,下半場以《京劇幻想》壓軸。
  • 40年彈指間 費城交響樂團在杭州奏響友誼新篇章
    音樂,跨越種族,跨越歷史,作為中美人民的使者,不懈開闢出未來新的友誼之路。時值中美建交40周年之際,費城交響樂團自2013年後再次重逢杭州大劇院,而本次演出的指揮,則是第一次來到杭州的首席指揮尼克·涅傑瑟貢——無論是充滿著寧靜幻想詩情的"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還是西貝柳斯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都為杭州觀眾帶來清新別樣的浪漫情愫。
  • 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樂師暢敘46年「中國情」
    19日,在費城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費城交響樂團舉辦訪華巡演回顧記者見面會,羅特意帶來了這些「寶貝」。它們是這位資深樂師數十年演奏生涯中銘刻的記憶,也印證了中美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人文交流史。羅說,46年前他隨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成為他生命中「一件奇妙的事」,「中國觀眾對我們的演出報以異常熱烈的掌聲,這一點我印象很深刻」,「掌聲是當時我們與中國觀眾恰如其分的互動方式」。創立於1900年的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是世界頂級交響樂團之一。
  • 費城交響樂團高級顧問卜勵德:文化交流讓兩國人民關係更緊密
    作為文化傳播的橋梁並通過音樂促進意義深遠的人文交流,費城交響樂團於5月16日至28日再次來到中國開啟2019年中國巡演之旅。此次巡演由音樂總監雅尼克·涅傑瑟貢(Yannick Nézet-Séguin)領銜,「費城之聲」依次於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和上海奏響,出生於上海的中國鋼琴家張昊辰此次在演出中擔任獨奏。
  • 費城交響樂團將在上海首演譚盾新作《九色鹿》
    (資料照片)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美建交40周年,5月26日晚費城交響樂團將再度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攜手指揮家雅尼克·涅傑-瑟貢演繹三首中外曲目——譚盾聲樂協奏曲《九色鹿》、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和西貝柳斯《D大調第二交響曲》。屆時,歌唱家雷佳、鋼琴家張昊辰也將助陣「費城之聲」,共譜中外音樂文化交融的華章。
  • 「音樂是共通的語言」
    音樂會上,來自中美兩國的音樂家演奏了莫扎特、巴赫、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的經典作品,以及《二泉映月》《茉莉花》等中國傳統民樂。精彩的演出引來觀眾陣陣掌聲。  此次費城交響樂團來華的音樂家中,有4人曾於1973年來華演出,今年69歲的小提琴演奏家達維德·布思就是一位。為了這次中國之行,布思作了精心準備。他說,音樂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能跨越文化障礙,搭建起人與人溝通的橋梁。
  • 費城交響樂團為五月音樂節壓軸 小野麗莎唱盡夏日別樣溫柔
    四月的京城在「克利夫蘭之聲」中迅速升溫,五月,國家大劇院2019五月音樂節又將迎來老朋友、「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費城交響樂團,輝煌多彩的「費城之聲」將再次燃爆北京城。5月17日至18日,費城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中生代指揮翹楚雅尼克•涅傑-瑟貢的執棒下,共同攜手中國鋼琴家張昊辰、女高音歌唱家雷佳,以兩臺精心策劃的音樂會為五月音樂節華麗閉幕。而令人期待的「午夜玫瑰」爵士專場,也將首次迎來波薩諾瓦「代言人」小野麗莎,溫暖慵懶的聲線編織出浪漫柔情的夏夜。
  • 費城交響樂團總監雅尼克:古典樂的活力在於融入社會生活
    費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雅尼克·涅傑-瑟貢還未落座,就中氣十足地提出了他對這次採訪的期待,這也是他作為年輕指揮家給古老的費城交響樂團帶去的改變。 22日晚,費城交響樂團第四次登上東藝舞臺,在雅尼克的執棒下,以飽滿輝煌的「費城之聲」演繹北歐民族樂派,曲目涵括西貝柳斯《芬蘭頌》、格裡格《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及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浪漫」》。
  • 23天,5個國家,上海交響樂團140周年世界巡演圓滿收官
    原標題:屢登音樂藝術高地,上交擦亮上海文化名片  倫敦當地時間9月1日下午,隨著餘隆瀟灑地將指揮棒一收,可容納4000名觀眾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內,掌聲歡呼聲不斷。返場曲目《茉莉花》悠揚清麗,披頭四的《Hey,Jude》更點燃現場觀眾的熱情。至此,上海交響樂團140周年世界巡演畫上圓滿句點。
  • 郎朗攜手雅尼克奏響費城之聲(圖)
    交響樂團又將在這裡奏響這支百年老團的「費城之聲」。5月24日、26日,樂團指揮大師雅尼克·涅傑瑟貢(見圖)將攜手郎朗,為北京觀眾奉上音樂盛宴。  此次率團前來的,是於2012年走馬上任的樂團第八位音樂總監、享譽指壇的「70後」俊傑雅尼克·涅傑瑟貢。2008年和2013年,雅尼克曾兩度率鹿特丹愛樂訪華,2014年又首次率費城交響樂團訪問北京。
  • 德拉瓦大學交響樂團音樂會2018中國巡演啟動
    美國德拉瓦大學交響樂團攜手美國著名指揮大師詹姆斯.艾安倫.德森博士、中國籍旅美小提琴家高翔和中國籍旅美二胡演奏家楊悅(美國6炫組合)、以色列打擊樂大師chen zimbalista舉辦的「穿越地平線」2018年中國巡演,將於6月2日強勁拉開帷幕,在北京、西安、無錫和上海將向中國聽眾送來璀璨華麗的音樂盛宴。
  • "費城之聲"明年5月獻禮世博會 首席指揮親自執棒
    東方網9月8日消息:今天下午,費城交響樂團世博專場音樂會合作意向書籤訂儀式舉行,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黃健之與費城交響樂團副團長、總經理史蒂夫·米倫在合作意向書上簽字。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康碧翠、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商務部副部長米奇·羅利等出席籤字儀式。
  • 來上海交響樂團,用音樂溝通世界
    1956年正式定名為上海交響樂團。這支樂團不僅是最早廣泛介紹西方音樂、最早演奏中國管弦樂作品、最早培養中國音樂人才、最早培養中國交響樂聽眾的樂團,更在而後跨越三個世紀的跌宕起伏中,始終秉持著國際視野和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逐步成長為一個匯聚全球頂尖演奏家、最能代表中國音樂詮釋能力的世界級樂團。 上海交響樂團引領了交響樂在中國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階段。
  • 芝加哥交響樂團明年1月亞洲巡演 4場音樂會落戶內地
    ·穆蒂,將於2016年1月首次同赴亞洲巡演。  芝加哥交響樂團是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也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三大樂團之一。1892年,芝加哥交響樂團開始巡迴演出,這一傳統已有125年的歷史,至今樂團已進行了58場全球巡演,為五大洲29個國家的觀眾帶去了視聽盛宴。此前,芝加哥交響樂團分別在2009年和2013年,兩次到訪過上海和北京,並於2013年在天津首演。明年1月,芝加哥交響樂及音樂總監裡卡多·穆蒂將共同到訪內地。
  • 美國紐約曼哈頓交響樂團
    美國紐約曼哈頓交響樂團成立於2005年,指揮家Gregory Singer在其父親Jacques Singer(費城交響樂團前著名指揮)的影響下,挑選從波士頓、紐約、新澤西、費城和佛羅裡達等交響樂團的優秀藝術家組建而成,是美國新一代交響樂團中的佼佼者。
  • 川大舉行廣州交響樂團首站巡演
    川大舉行廣州交響樂團首站巡演 [ 2007-04-16 12:52 ] 演出開始前,李志強副書記、孫衛國副校長在體育館貴賓廳親切會見了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兼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餘其鏗先生一行,雙方就如何提高大學生的音樂修養和高雅藝術如何走進校園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李志強副書記指出,廣州交響樂團是在國內享有盛譽的著名交響樂團,此次巡演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高雅音樂的享受,普及了交響樂的知識,並預祝此次演出圓滿成功。
  • 趙胤胤2019音樂會巡演奏響上海 用古典音樂藝術支持真愛夢想
    」一場完美的音樂會可以讓樂迷在美妙音符的伴隨中完成一場與音樂大師穿越時空的對話。趙胤胤本人與上海緣分頗深。9歲時,趙胤胤曾以專業入學考試最高分入讀上海音樂學院附小,並錄製了個人首張鋼琴演奏專輯,三年後又免試升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被譽為「小神童」。在上海求學的這段經歷,為趙胤胤後來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深造奠定了紮實的專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