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不小,33年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怎麼做到的?

2020-09-20 教育很有料

近些年我們流行一句話,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背後暴露出的是教育資源的不對等,以及不同家境家庭在孩子教育上投入的天差地別,將彼此間的起跑線拉開得越來越遠。於是寒門學子要想在高考中脫穎而出,就顯得更加艱難。

不過世事無絕對,即便概率小也有可能發生。比如福建上杭縣的古樓村就創造了不錯的成績,33年時間,累計有12位博士生,28位碩士生還有眾多本科生、專科生從這個村子走向社會,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那麼一個小村落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措施才能取得如此可觀的成績呢?

設立教學點,改善教學條件和環境

大家都知道一般村子裡的條件都比較落後,與此同時學校也比較少,有時候為了上學不得不步行十多公裡甚至二十公裡到別的村子求學。於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家境再差一些,就有可能導致部分適齡兒童選擇輟學。

對於古樓村而言也是如此。雖然現在的古樓村已經逐步發展起來,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古樓村也相當困難。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古樓村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來改變當地的教育現狀。

首先是解決低齡學生的上學問題,考慮到部分低齡學生距離學校的距離較遠,上學很不方便,於是當地就針對一些距離較遠的自然村設置了專門的教學點,這樣這些低齡學生就不用跋山涉水去上學,只需要前往就近的教學點上學就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古樓村專門聘請了33位教師。

與此同時,古樓村還切實為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保障孩子們的學業能夠順利完成。比如當發現有學生無故輟學了,老師們就會主動去學生家裡了解情況,動員孩子繼續完成學業。如果是因為學費方面的問題導致的輟學,村子裡還會想辦法幫忙解決這個困難。

成立獎學基金,激勵優秀學子

除了設立教學點這個暖心舉措外,古樓村還設置了專門的獎學金,用於激勵村子裡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從1999 年設立獎學金至今,已經走過了21個年頭,這項舉措就堅持了21年。

大家都知道一個村子要走出一名大學生並不容易,所以當地也是通過獎學金的形式來學生,讓大家努力奮鬥,用功讀書,爭取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村子裡走出去,去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古樓村雖然只是一個小山村,但是它卻通過一系列舉措無形中改變了很多村子裡孩子們的命運。不論是暖心的教學點設置,還是盡職盡責的教師們,亦或是讓人心動的獎學金激勵措施,都是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多的機會跳出「農門」。

而古樓村的這些舉措其實也值得全國其他地方借鑑學習,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那麼總能取得一些成績。

當然,也希望學子們能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要常懷感恩之心,時刻銘記別人的恩惠,等到自己有所成就之後要懂得知恩圖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個小山村不一般
    雖然山村小條件差,但村裡通過設立教學點、成立獎學基金,最大程度改善村裡孩子們的教學條件和環境,三十三年來,村裡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9月16日一早,在古樓村村祠堂裡,一年一度的獎學金發放儀式正在進行,今年村裡考上大學的年輕人,都能收到來自村裡的一份獎學金,這樣的習慣,古樓村已經堅持了21年。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9月14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 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33年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據梁瑞鳳回憶,他於1987年獲中科院碩士學位後,又於1990年獲博士學位,而林森春於1987年獲杭州大學碩士學位,後來留學美國,並於1998年獲新澤西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被稱「博士碩士的搖籃」
    開學第一天,上杭縣湖洋鎮古樓小學校長梁文斌在辦公室裡認真謀劃著新學期教學管理工作,一年前到古樓村這所小學任職的他始終自豪滿滿,因為這裡是「博士碩士的搖籃」。古樓村距湖洋集鎮約5公裡、距上杭縣城約10公裡,如今交通便捷,曾經卻是窮鄉僻壤。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
  • 一個2000多人偏僻小山村,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比如福建上杭縣的有一個村子,就創造了不錯的成績,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33年的時間裡,這個僅僅只有2000多人的小村子,累計有12位博士生,28位碩士生還有眾多本科生、專科生從這個村子走向社會 。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一個總共才2000多人小山村,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終於真相了
    近日,一則「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的消息登上了熱搜榜。讓人不由地驚呼此村自帶了「學霸」屬性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山村就能夠出來這麼多的人才呢?博士碩士的搖籃從1987年到現在,33年以來,村子裡面已經走出來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僅燈下自然村就有10位博士、20位碩士。
  • 福建一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窮則思變,讀書才有出路
    9月14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 福建一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窮則思變,讀書才有出路
    9月14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令人驚嘆
    我們都知道,其實在很多比較貧窮的地方,學生們學習都非常刻苦,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自己家裡的大人們供養自己去讀書也是非常辛苦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更加懂事,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用心,然後就會做出非常漂亮的成績,讓很多人為之驚嘆。而最近有個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 村子不大人才濟濟,12位博士28位碩士!福建這個村怎麼做到的
    又是一年開學季,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再次引發關注,因為該村33年來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在讀博士研究生。這一現象為這個小山村贏得了「博士村」的美譽。那麼,這個小山村為何能走出這麼多的博士及碩士?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村子不大人才濟濟,12位博士28位碩士!福建這個村怎麼做到的?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虎撲9月14日訊 近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他們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近日,據媒體報導,在福建一個小山村,全村872戶2743人,從1987年至今,33年間,一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又迎來了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在此觀念的主導下,每家每戶都開始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和博士後,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不可收拾。」
  • 農村出來的老劉有話說之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最近老劉在複習考試的空隙期間看到這條消息:「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老劉立馬反映到的是這個村裡的人絕對特別支持村裡的小孩讀書,果然根據福建龍巖古樓村的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 12位博士、28位碩士!上杭這個村夠牛!
    在上杭有一個村至今已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讓人不由地驚呼此村自帶了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誕生了一批批博士、碩士。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高產"學霸"背後原因曝光
    近日閩西一個小山村火了,它就是福建龍巖古樓村,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受到了廣大的關注。據了解,該村有一個習慣,就是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都會刻進祠堂,整個村子裡的學習氛圍十分的濃厚,有位村民的兩個兒子都是高材生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學霸」頻出,學習編程亦需如此
    近日一則閩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的新聞登上熱搜,據悉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1987年至今,33年以來,村子裡面已經走出來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小山村對教育推崇的舉措更比比皆是:  農閒時家長會陪讀,也講講讀書做人的道理,學習風氣自然不會差;小山村更建立了獎學基金會,以物質或現金的模式來獎勵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以推動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小山村還發揮榜樣的力量,將博士、碩士及大學生的名字刻到宗祠牆上,同時張貼錄取通知書複印件,並於初一當天組織開展各方座談交流、參觀家規家訓活動,來激勵後來學子。
  • 這個平凡的小山村,考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龍巖位於福建閩西,在這裡有一個小山村叫做古樓村,這裡考出過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個村子大約有2800多人,自1999年開始,村民們自發成立基金會,不少村民,退休幹部,外地鄉賢主動發起捐款,對成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學金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農村的老鄉們抱團教育吧
    高考,對許多人而言是「人生大考」,對那些從小山村裡走出來的寒門子弟尤其如此。由於條件有限,他們往往比常人更飽嘗一份艱辛。最近,閩西一個小山村——福建龍巖古樓村,卻成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的故鄉,村裡人都覺得他們有骨氣,爭了光。這些村裡走出的博士和碩士,背後寄託著全村滿滿的希望和祝福。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裡的孩子為何這麼出色?
    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視頻截圖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氛圍很重要現在民政部直屬的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工作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淵,1997年畢業於古樓小學,是古樓新時代博士的傑出代表。
  • 閩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因「家風、學風、教風」好
    閩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因「家風、學風、教風」都好【核心提示】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與老師的教育, 好的家庭、好的學校與好的老師,基本上能夠教育出好的學生;同樣的道理, 不好的家庭、不好的學校與不好的老師,基本上能夠教育不出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