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33年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2020-12-20 閩南網

  昨日,開學第一天,上杭縣湖洋鎮古樓小學校長梁文斌在辦公室裡認真謀劃著新學期教學管理工作,一年前到古樓村這所小學任職的他始終自豪滿滿,因為這裡是「博士碩士的搖籃」。

  古樓村距湖洋集鎮約5公裡、距上杭縣城約10公裡,如今交通便捷,曾經卻是窮鄉僻壤。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據梁瑞鳳回憶,他於1987年獲中科院碩士學位後,又於1990年獲博士學位,而林森春於1987年獲杭州大學碩士學位,後來留學美國,並於1998年獲新澤西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今,33年來,我們村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僅燈下自然村就有10位博士、20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在讀博士研究生。」古樓村村支書梁瑞富說。

  現在民政部直屬的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工作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淵,1997年畢業於古樓小學,是古樓新時代博士的傑出代表。曾任古樓小學副校長、當年教過梁文淵的梁德乾告訴記者,文淵從小勤奮好學,常讓老師多布置作業、推薦書籍,家裡也不時勉勵。

  「農閒時陪讀,也講講讀書做人的道理,他讀書一直很自覺、主動。」梁文淵的父親梁桂新說。記者得知:文淵上小學時,一次周末讓梁桂新騎自行車載他去縣城的新華書店買書,因錢沒帶夠,父子倆只能先回家。但第二天,文淵就讓父親再帶他去書店。

  「出這麼多博士、碩士,我覺得,除了家庭和個人因素外,氛圍很關鍵。」梁文淵在電話裡表示。自己和哥哥、嫂嫂都是博士的梁曉容也持相同觀點:「學風、教風都好。」而這些在梁德乾的記憶裡也得到了印證: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學校就已有獎教獎學機制,每年都會擠出一些辦公經費購買各類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別獎勵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以推動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每到年初一,基金會還會發放獎學金,獎勵優秀學子。」古樓村老支書、燈下獎學基金理事會會長梁慶標說。另據介紹,他們還把博士、碩士及大學生的名字刻到宗祠牆上,同時張貼錄取通知書複印件,並於初一當天組織開展各方座談交流、參觀家規家訓活動,以榜樣精神、家族文化激勵後來學子。

  「雖然隨著古樓區位優勢的凸顯、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孩子被送到城裡讀書,但優良傳統始終是他們奔向高級知識殿堂的不竭動力!」梁文斌說。(記者 莫志強 施薇 通訊員 胡碧田 李新元)

原標題: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33年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個小山村不一般
    福建龍巖上杭縣的古樓村,是地處閩西的一個小山村,全村2800多人。雖然山村小條件差,但村裡通過設立教學點、成立獎學基金,最大程度改善村裡孩子們的教學條件和環境,三十三年來,村裡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9月16日一早,在古樓村村祠堂裡,一年一度的獎學金發放儀式正在進行,今年村裡考上大學的年輕人,都能收到來自村裡的一份獎學金,這樣的習慣,古樓村已經堅持了21年。
  • 村子不大人才濟濟,12位博士28位碩士!福建這個村怎麼做到的
    又是一年開學季,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再次引發關注,因為該村33年來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在讀博士研究生。這一現象為這個小山村贏得了「博士村」的美譽。那麼,這個小山村為何能走出這麼多的博士及碩士?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村子不大人才濟濟,12位博士28位碩士!福建這個村怎麼做到的?
  • 12位博士、28位碩士!上杭這個村夠牛!
    在上杭有一個村至今已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讓人不由地驚呼此村自帶了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誕生了一批批博士、碩士。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被稱「博士碩士的搖籃」
    開學第一天,上杭縣湖洋鎮古樓小學校長梁文斌在辦公室裡認真謀劃著新學期教學管理工作,一年前到古樓村這所小學任職的他始終自豪滿滿,因為這裡是「博士碩士的搖籃」。古樓村距湖洋集鎮約5公裡、距上杭縣城約10公裡,如今交通便捷,曾經卻是窮鄉僻壤。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
  • 一個2000多人偏僻小山村,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比如福建上杭縣的有一個村子,就創造了不錯的成績,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33年的時間裡,這個僅僅只有2000多人的小村子,累計有12位博士生,28位碩士生還有眾多本科生、專科生從這個村子走向社會 。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一個總共才2000多人小山村,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 小山村不小,33年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怎麼做到的?
    比如福建上杭縣的古樓村就創造了不錯的成績,33年時間,累計有12位博士生,28位碩士生還有眾多本科生、專科生從這個村子走向社會,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那麼一個小村落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措施才能取得如此可觀的成績呢?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9月14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 福建小山村走出12個博士28個研究生,老村支書:孩子不上學發展前途終歸有限
    楚天都市報9月14日訊(見習記者曾凌軻 記者劉閃)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已經走出12個博士和28個研究生。昨日,古樓村老村支書介紹村裡獎學機制的視頻在網上走紅,網友紛紛點讚稱「太厲害了」「這才是理想的學區房」。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古樓村1999年就成立了燈下基金會,為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此外,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都會刻進祠堂。
  • 福建一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窮則思變,讀書才有出路
    9月14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 福建一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窮則思變,讀書才有出路
    9月14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虎撲9月14日訊 近日,據媒體報導,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 閩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因「家風、學風、教風」好
    閩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因「家風、學風、教風」都好【核心提示】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與老師的教育, 好的家庭、好的學校與好的老師,基本上能夠教育出好的學生;同樣的道理, 不好的家庭、不好的學校與不好的老師,基本上能夠教育不出好的學生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現在民政部直屬的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工作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淵,1997年畢業於古樓小學,是古樓新時代博士的傑出代表
  • 12位博士28位碩士,小山村變火的背後——家校共育,靜待花開
    近日,閩西一個小山村火了,它就是福建龍巖古樓村。小小一個村莊33年來居然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在讀博士研究生,因此該村被人們譽為 &34;。有網友表示還斥巨資買什麼學區房啊,趕緊去搶佔&34;吧!
  • 小山村走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博士村的存在,有什麼秘密?
    福建龍巖古樓村,33年間,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古樓村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裡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每年都會擠出一些辦公經費購買各類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別獎勵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以推動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裡的孩子為何這麼出色?
    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視頻截圖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氛圍很重要現在民政部直屬的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工作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淵,1997年畢業於古樓小學,是古樓新時代博士的傑出代表。
  • 福建最牛貧困村:考出12位博士28名碩士,成「第一學霸」村
    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村裡窮,所以,「讀書才有出路」成了全村人的共識。從1987年到現在這33年間,村子裡面已經走出來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其實早在改革開放以後早在1999年,村裡面設立了獎金基金會,村民們會自發捐款獎給優秀的學生,而且還定了一項規定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他們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近日,據媒體報導,在福建一個小山村,全村872戶2743人,從1987年至今,33年間,一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又迎來了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在此觀念的主導下,每家每戶都開始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和博士後,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不可收拾。」
  • 這個平凡的小山村,考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龍巖位於福建閩西,在這裡有一個小山村叫做古樓村,這裡考出過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民對讀書的重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古樓村居民對孩子讀書的重視程度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這個村子大約有2800多人,自1999年開始,村民們自發成立基金會,不少村民,退休幹部,外地鄉賢主動發起捐款,對成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學金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令人驚嘆
    而最近有個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村支書介紹,村裡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會刻進祠堂。這真的是很好的榮譽了。這樣一個事情其實還是非常令人覺得欣慰的,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裡面可以考出這麼多碩士和博士,肯定是因為這些孩子們都非常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