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上300多具遺體,大都有名有姓,為何沒有國家和親屬去收屍?

2020-10-18 今古言堂

登山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運動項目,它不僅考驗擁有這一愛好的人的體力,還會考驗這些人的耐力。按理來說,它屬於一種非常健康且沒有太大危險的體育運動,應該得到大力推廣和提倡。

可實際上,大部分的登山愛好者卻都習慣不走尋常路,放著安全好登的山不理,非得跑到環境極其惡劣的珠穆朗瑪峰去搞什麼極限挑戰。結果去的時候倒是很開心,但卻並未見到所有人都能活著從那裡返回來,因為有些去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都死在了當場。

那麼問題來了,人死後本該被運回祖國安葬,可為何珠峰上的遺體,卻無人問津呢?

一、攀登珠峰時可能遇到的危險。

在跟大家介紹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攀登珠峰時可能遇到的危險。

首先,珠峰的海拔高度之高足以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而在地球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往往越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所以人們在攀登珠峰的時候,就容易遇到缺氧的危險。

其次,珠峰常年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不僅氣溫很低,而且沿途道路也很光滑。若是人們在攀爬它的過程中不小心踩錯了地方,那即便他們沒有被低溫凍死,也很有可能會跌到較為危險的地方去。而且這個時候,他們就算是想尋求外援,也根本找不到任何機會。

二、兩個較為著名的在攀登珠峰時遇難的人。

雖然從1921年開始,到目前已經有四千多人成功登頂了珠峰。可大家也得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這四千多人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近些年科技水平已經被提高了好幾個檔次的時候才登上珠峰的。

而只有少數一部分人,是在很早之前就順利登頂珠峰的。由此可見,能否順利登頂珠峰,在一定程度上跟科技的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關係。為了讓大家清楚在攀登珠峰時遇難者的情況,我們現在來給大家介紹兩位較為著名的遇難者。

第一位遇難者是死於1996年的28歲印度登山者帕爾喬,他有一個較為出名的遇難者稱號,那就是「綠靴子」。據說他之所以會得到這樣一個稱號,主要是因為他在遇難的時候穿著一雙綠色的登山鞋。他跟其他遇難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從小就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下。可這並未讓他得到特殊眷顧,反倒讓他像其他遇難者一樣,永遠將遺體留在了攀登珠峰的路途中。

第二位遇難者是死於1998年5月的美國女登山者弗蘭西絲·阿森蒂夫,她也有一個非常出名的遇難者稱號,那就是「睡美人」。據說她是跟自己的丈夫一起去攀登珠峰的時候遇難的,而且她因缺氧遇難,她那獨自下山尋求救援的丈夫也不幸遇難了。

三、珠峰沿途遺體無人問津的原因。

通過了解上述內容,想必大家一定都看出了一件事,那就是珠峰上的遇難者似乎都有較為確切的身份。既然如此,那按理來講,他們的祖國和親朋在得知他們遇難的消息後,應該立即採取措施將他們的遺體運回本國安葬,而不應該任由其被棄屍於冰寒之地。

可實際上,至今那三百具遇難者的遺體,至今依然保持著他們死時的姿勢,在攀登珠峰的路途中放置著。倒不是說一直無人問津,而只能說是他們的祖國和親朋都沒有能力將他們的遺體給帶離珠峰。

前面我們已經給大家交代過了,珠峰上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試問那些生前都是經驗豐富的登山愛好者的遇難者們都有命來而無命回,他們毫無登山經驗的親朋又怎麼可能有能力順利攀登上珠峰並將他們帶回家呢?

正因為如此,那些遇難者的遺體才只能一直被放置於原地。當然了,曾經也有不少路過他們遺體所在地的登山愛好者,試圖將他們的遺體運到山下。只可惜在多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後,他們只能絕望地選擇放棄。

雖然我們中國人常說人定勝天,但是有時候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這些渺小的人類真的不得不低下倔強的頭顱。不過我們相信,就算現在沒有辦法將遇難者的遺體從珠峰上運下來,將來有一天也是有可能將這件事變為現實的。畢竟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非常快,未來我們人類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奇蹟來,還真的沒有人能預估出來。或許到時候,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能讓這些遇難者起死回生的境界,那對遇難者而言,豈不就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珠穆朗瑪峰上最著名的3具遺體:綠靴子、睡美人、休息者
    也正因為此,每年都吸引無數登山愛好者,希望能夠登頂珠峰,用勇氣和力量徵服這座「世界第三極」。自1921年英國登山隊首次從我國西藏攀登珠峰以來,無數國家和個人開始前赴後繼,期望成為第一個登頂珠峰的人,可惜大都失望而歸。
  • 珠峰上最著名的綠靴子,原地躺了24年,卻無人幫其收屍?
    正是因為珠穆朗瑪峰的這般雄偉和壯觀,就吸引了很多登山愛好者去向它發起挑戰,現在世界上已經有不少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但是更多的登山愛好者在登山的過程中,就把命葬送在了這裡。珠峰上最著名的綠靴子,原地躺24年,為何至今無人幫其收屍?
  • 珠峰上著名「屍體」:綠靴子、睡美人、休息者,為何幾十年沒人敢動?
    沒有人確切知道珠穆朗瑪峰上目前有多少具屍體,但保守估計至少有300多具。有些藏在冰川的裂縫裡,有些埋在厚厚的積雪下,有些則成為了後來登山者的路標。 可能會有很多人疑惑,當登山失敗的人長眠在珠峰上時,他們的屍體為何不從山上運下來掩埋?答案很簡單,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能力。
  • 近代珠峰登頂熱,近300人永遠留在山頂,搬下來比登上去更昂貴
    在網絡上瘋狂流傳著一張照片,照片裡珠峰發生了交通堵塞,成群的登山者把珠峰圍的水洩不通。此時若有一名登山者沒有力氣或者其他原因停滯不前,那麼將給後面排隊的人帶來致命的危險。長時間在暴風雨中暴露,會讓登山者陷入困境。 而像這樣的豬隊友,在珠峰上很多。
  • 紀錄片《珠峰清道夫》太震撼了!戶外人都應該看看!
    到20 世紀初期,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被繪製在地圖上,其中有3個地點雖然被人所知,但沒有人去過。它們就是被稱為極地的「北極」「南極」和地球的最高點——珠穆朗瑪峰。而在珠峰附近,海拔7000 米的山峰有50 多座,海拔8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11 座,如此挺拔的地勢加上以珠峰為代表的雪峰林立,成為舉世無雙的巔峰。
  • 將死刑犯槍斃後,為何禁止家屬直接把遺體取回?這樣風險其實很大
    然而注射死刑在國內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實施,因此槍斃仍然是執行死刑的主要方式。當死刑犯被槍斃時,會有檢察員檢驗犯人是否完全死亡,確認死亡後,他們會將遺體直接送往火葬場進行火化,之後若有親人認領骨灰,則會將骨灰交給他們。
  • 珠峰上美國遇難者,為何不帶回來?美護照不是能將任何人帶回麼?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中,人死了那麼入土為安,如果不能葉落歸根那麼至少也要就地安葬,但Francys卻一直被遺棄在8000米珠峰登頂衝擊路線上,大約已經過去了22年,和她一起遇難的,還有發現她失蹤義無反顧去尋找他的丈夫!
  • 大學教授當志願者,一周要搬300具遺體
    (紐約皇后區殯儀館畫面:遺體紙箱堆滿房間,火化預約一個月) 佩內彭特說:「這不僅僅是在搬運屍體——而是在安置人們所愛的人。「你必須帶著關心和同情、尊重和尊嚴去做。」
  • 珠峰上的「睡美人」:9年時間數千人路過,卻無一人為其掩埋
    在珠峰上有一個被稱為「睡美人」的著名地標,這座地標實際上是一具登山者的屍體,在9年時間內有數千人從其一旁路過,到卻無一人為其掩埋。下面我們來講述一下關於「睡美人」的故事。
  • 珠峰路上躺著一具屍體,為什麼登山者寧願跨過,20年無人掩埋?
    所以當時能夠登上珠峰並非只是個人榮譽,還關乎著整個國家的榮譽,因此登頂珠峰就成為了當時國際上的一件大事。人類從1921年向珠峰發起衝鋒,直到1953年的5月29日才首次成功登頂,幾十年間有大約16支登山隊都無功而返,而且犧牲的登山者不下數十人。
  • 中國古老的姓為何大都帶女字旁?看完你就懂了
    今天為大家科普的內容是:中國古老的姓為何大都帶女字旁?我們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文化大國,而且中國的文化一直都是未間斷的而且一直連續的。我們曾經創造了文字,就為我們記載了很多史實,漢字中的姓氏為我們帶來很多啟發,告訴我們曾經是母系社會後來逐漸變成父性社會,都在一步一步演變。那你知道中國古老的帶女字旁的姓嗎?
  • 珠峰為何突然「長高」?珠峰測算有何意義?權威專家解讀
    珠峰為何突然「長高了」據自然資源部專家介紹,經過一系列嚴密計算,科研人員獲得精準的峰頂雪面大地高,並建立起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面模型,得到基於我國國家高程基準的珠峰峰頂雪面海拔高,在此基礎上,中方數據處理專家與尼泊爾專家一起,進行數據聯合處理,經過反覆論證和多輪協商,最終得到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峰峰頂雪面海拔高。
  • 寧波市殯儀館冷藏櫃「無主遺體」佔近1/3 何時能入土為安
    因為沒有任何親人來探望,他看起來和誰都沒有關係;四季更替,也好像失去了意義,他的「家」,也就是那個密封的空間裡,永遠是零下10℃。  可他畢竟是一個真切的存在。冷藏櫃外的滾滾紅塵裡,最牽掛他的人也許是市殯儀館副主任吳鋼。每年清明前,他都會拿出那本已經翻得皺巴巴的筆記本———裡面有和阿華一樣二十多具「無主遺體」的些許信息。
  • 韓國女星具荷拉今日出殯,僅親屬和KARA成員等好友參加告別式
    韓國女星具荷拉今日出殯,僅親屬和KARA成員等好友參加告別式不知道是不是新聞都集中在一塊的原因,還是真的這麼巧合?先是崔雪莉自殺身亡,後是具荷拉死亡,現在又是高以翔猝死,只能說一句世事無常啊,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的太陽是什麼樣子的,會不會出現在你的世界中?韓國女星具荷拉於今日出殯,最終警方還是沒有打算對她的屍體進行屍檢,或許是覺得沒有必要了,具荷拉的遺體告別式上,僅親屬和KARA成員等親朋好友參加。
  • 珠峰無限期關閉 媒體:都成這樣了還登什麼珠峰?
    只是,一張關於關閉珠峰的告示照片,這幾天卻突然出現在網絡上,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日前,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這意味著珠峰生態保護再度升級。
  • 浙財大校友登頂珠峰,高舉校徽合照
    天氣惡劣,但他沒有放棄  今年珠峰的天氣預報,被認為是「十四年以來最具挑戰的氣象預報工作」。而若想登頂珠峰,天氣或者說運氣是極為關鍵的因素。所有天氣預報員都認為:他們從未經歷過這樣一個極難預測珠峰周圍的天氣狀況的登山季。以往珠峰的窗口期是按天來計算,今年則是以小時來計算,實際情況就是四個字——變幻莫測。  雖然沒有在最佳窗口期開始最後對珠峰的徵程,但在嚮導的帶領下,王建斌和隊友們毅然開始了攀登。惡劣的天氣和持續的狂風,給他們的攀爬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我們前天從8300登頂,其實是冒險之舉,出發時風很大。
  • 珠峰測定新高程,習近平為何特意致信?
    12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向全世界正式宣布這一數字。這是時隔15年後中國重返珠峰測高,也是中尼兩國首次共同向世界宣布珠峰高程,更是迄今人類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最強的一次珠峰高度測量。中國最高領導人這封致信首先源於一次「約定」。
  • 殘疾修鞋匠為感恩欲捐獻遺體和器官
    他3歲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痺後遺症,只能靠雙拐行走。  殘疾人的特殊身份,讓他獲得了更多社會上好心人的無私幫助。  身體殘疾和命運的波折讓史長友更渴望一個完整的人生,捐獻自己的遺體,是他想以這種方式回報社會。  拿到遺體捐獻手續的那一刻,他一再囑託村幹部和自己的親屬,「一旦自己病危時,立即和紅十字會聯繫。
  • 珠峰上有多冷?為何被凍死的人會出現詭異微笑?
    一直以來,挑戰珠峰都是許多登山者的目標,那麼珠峰上到底有多冷呢?攀登珠峰的旺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此時珠峰上的平均溫度約為零下26℃,按理說不是很高。要知道中國東北的某些地區在冬季的平均氣溫能達到零下30℃以下。但是,珠峰上空氣稀薄風速很快,加速了人體熱量的消耗和流失,加上攀登的難度,導致每年都有一些人在攀登珠峰的時候喪命。
  • 解惑:為何給珠峰量身高?珠峰的「頭」和「腳」如何確定?
    為何要對這一難題發起攻堅?多次給珠峰測高具有什麼意義?測繪隊員如何給珠峰量「身高」?請看A青年為您解答 珠峰精確高程意義非凡珠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界的東段,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