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帶你入坑的拼圖「魔術」:錯覺中的數學原理(一)

2020-08-22 中考數學當百薈

01--拼圖魔術:消失的正方形

有一個很有名的拼圖魔術,叫「消失的正方形」。如下圖,由四塊(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L形)拼成一個大直角三角形。在這個大直角三角形中,平移其中的三塊位置後,憑空多出一個小方塊,還原這三塊的位置後,這個小方塊又消失了。

觀眾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要說明是這個魔術並沒有作弊。ta只是巧妙地抓住了普通觀眾普遍具有的數學認知:四小塊,剛好填滿大直角三角形,這一點不會變化。但展現在觀眾眼前事實是:平移其中的三個小塊後,這個大直角三角形卻未被填滿,空出了一個小方塊。從而在觀眾心裡產生巨大的認知衝突,將觀眾陷入於不惑境地,分不清內心的認知與眼前的事實孰是孰非。

02--簡單的數學思考

作為魔術表演,不得不佩服這個節目創意的巧妙,但其背後的數學邏輯是什麼呢?我們用簡單的數學知識來揭秘一下。

圖2--平移前

圖3--平移後

節目的道具(如圖2,3):兩個小直角三角形,直角邊分別為2,5和3,8;兩個L形可以拼成一個長寬分別為5,3的矩形。因而,這四個小塊的總面積=1/2(2x5+3x8)+5x3=32。而大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5,13,其面積=1/2(5x13)=32.5。經過簡單的計算,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這兩個面積不等!32≠32.5,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當初這四個小塊並沒有塞滿那個所謂「大直角三角形」。如果說塞滿的話,那個「大直角三角形」就應該等於32,而不是32.5。

但我們看到的事實:四個小塊確實把那個「大直角三角形」塞得嚴絲合縫,滿滿當當呀?真相即在眼前,但眼見一定為實嗎?魔術師往往利用人們相信的這句名言,來「欺騙」觀眾的眼睛。

現在只剩下一種可能性:四個小塊做不了「手腳」,但那個所謂的「大直角三角形」呢?由前面的計算可知,32≠32.5,說明了四個小塊塞滿的不是大直角三角形,而是一個很像直角三角形的東東。這個東東多像直角三角形呢?像到足以欺騙觀眾的眼睛,像到一開始就讓觀眾落入魔術師給你挖好一個大坑:四個小塊拼成一個大直角三角形!

03--這個坑到底有多深

四個小塊到底拼成一個什麼形?

從相似的角度看:其中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的對應邊之比5:8≠2:3,說明兩個直角三角形不相似,因而其斜邊不可能共線,即組合以後兩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不可能在同一條直線上。因而,兩個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三個頂點不是三點共線,而是三點不共線。還說明白一點,兩個直角三角形與兩個L形組合以後,壓根兒不是直角三角形,而是一個四邊形。這個四邊的一個內角非常非常接近平角(180°)。

下面計算一下,組合以後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所成的角度。

如圖,直線AB的斜率k1=3/8,直線BC的斜率k2=2/5,根據兩條直線的夾角公式:

tanθ=|(k1-k2)/(1+k1.k2)|=1/46,

θ=arctan(1/46)≈1.25°,

此時,∠ABC=180°-θ=178.75°。

178.75°與180°之間相差1.25°,這一丁點差距,視覺上是感覺不到的,因而魔術師是利用了觀眾視覺的錯覺(178.75°=180°),挖下的大坑。

04--為什麼多出一個方塊而不是半個

由前面計算的面積之差=0.5,剛好是半個小方塊,平移後卻多出1個小方塊(面積=1),又是咋回事呢?平移以後兩個L形所在的矩形區域的面積=2x8=16,平移前兩個L形組成矩形面積=3x5=15,16-15=1,1剛好是一個小方塊,平移前後唯一有變化的就是,兩個L形所在矩形區域面積,發生了變化。因而,前面的面積差0.5與這個兩個矩形區域的面積等於1,沒有任何關係,這也可以說是這個魔術師預設的第二坑:即便有聰明觀眾發現面積有貓膩,仍可以用半個和一個(小方塊)來迷惑這部分「覺悟」的觀眾,讓戲演得更真喲!

05--結語

1.滿地都是坑,莫怪魔術套路深,只怪沒有慧眼睛。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魔術的世界裡(細想也不僅限於此),眼見也不見得為真,真相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礎之上。

2.1953年美國業餘魔術師保羅·嘉理(Paul Curry)發明了這個魔術,1963年,美國業餘數學大師馬丁·加德納將此整理成一道圖形分割悖論,發表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引起讀者興趣和廣泛傳播,其實圖形分割悖論的原理從十九世界末就已為數學家所知了。

3.還有更神奇之處,這個魔術中,將圖形的邊長涉及的數,從小到大排成一列為1,2,3,5,8,13,這些數剛好都是裴波那契數(列)喲,我也是跪了。魔術師保羅·嘉理讀書時一定是個數學學霸,你呢?

相關焦點

  • 加加減減的奧秘——從數學到魔術的思考(一)
    在前面的《reverse原理的魔幻藝術》)(可查看歷史消息或點擊數學魔術菜單,傳送門:Reverse原理背後的數學和魔幻藝術)一文中,我們提到了撲克牌的基礎手法
  • 教你小魔術——意念拼圖
    下面,我將桌子上的拼圖碎片放進這個紙袋裡。」小虎一邊說一邊做。將拼圖碎片放進紙袋後,小虎用手握住紙袋口,輕輕地晃動紙袋,同時雙眼盯著紙袋,好像是在運用意念拼圖似的。過了一會兒,小虎打開紙袋,令大家吃驚的是,他竟然從裡面抽出了一張完好的拼圖!
  • 你以為我在教孩子變魔術?不!其實是在教他們學數理化
    我平時也雞娃(網絡名詞,就是給孩子打雞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這種行為就叫做「雞娃」。)但我雞娃的方式跟很多人不一樣,我喜歡用場景式教學方式來把一些知識點給孩子潛移默化地灌輸進去。
  • 數學魔術:會說話的撲克牌
    最近網易視頻公開課推出了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數學與魔術課程15集系列短片,在每集短片裡大家都會看到一個讓「你和你的小夥伴驚呆了」的數學小魔術。其中,有的魔術在果殼網之前的數學魔術系列中有所提及,還有的在片中已經透露了真相。不過,為了吊一吊大家的胃口,系列短片中有幾個魔術的原理沒有公開,接下來就為大家解讀一下這幾個魔術背後的玄機。
  • 魔術是假的功夫是真的 超能力背後的科學原理
    古彩戲法(清代通草水彩畫)資料圖片 提及魔術,總會給人一種神秘和新奇的感覺,並在心頭生出一堆問題:魔術是假的嗎?真的有「託兒」嗎?「讀心術」真的存在嗎?魔術是藝術嗎?雖然這不是一篇揭秘魔術的文章,但或許能解答你的疑問。  1  入行  「大衛風」「劉謙熱」掀起全民魔術熱  32歲的鄭州魔術師連鑫,2002年從警校畢業時,並沒有按部就班地穿上制服。
  • 魔術是假的功夫是真的超能力背後的科學原理
    古彩戲法(清代通草水彩畫)資料圖片連鑫徐子正在表演古彩戲法「羅圈獻彩」連鑫在表演受訪者供圖盧文建參加《出彩中國人》表演讀心術受訪者供圖徐子正 受訪者供圖□策劃文體新聞部執行記者張叢博實習生甘珊珊核心提示丨正如美國魔術大師大衛·科波菲爾給魔術下的定義
  • 加加減減的奧秘——從數學到魔術的思考(二)
    愛學習,勤思考;學數學,玩魔術在上一篇文章中(參見公眾號歷史消息或菜單欄,傳送門:加加減減的奧秘
  • 魔術也瘋狂?扒一扒電影《驚天魔盜團2》不可思議的魔術表演項目
    電影主要是講述在上作中憑藉超凡智慧和魔術才華取得輝煌成就的四騎士準備重新出山揭露一位科技大鱷的不為人知的事情時遭遇強大對手,被迫執行更為艱難和驚險的盜竊晶片的任務的故事。可以說,這部續集已經大大超越了它的前作,在這一部中加入了更多的元素:中國元素、鐵籠逃生、飛機表演等等。總之,電影中那些近乎瘋狂的魔術表演更讓筆者過目不忘,那麼都有哪些魔術項目能給人帶來狂歡體驗呢,讓我為大家詳細解讀。
  • 教育機構報班的那些「坑」(一)
    這篇文章從第三方角度客觀講一下在教育機構學習可能普遍會遇到的一些「坑」,文章不涉及任何一個機構不單指任何一個領域。至多會從成人教育和K12教育(泛指基礎教育階段)這樣的大維度去講。並且筆者也不認為這些算是坑(售前過度口徑承諾例如不符合報考條件卻告知學員符合這些才是真的坑)這是商業模式的一些節點,具體判斷一個教育機構坑不坑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
  • 育兒中那些被偽裝的坑(一)
    一坑:嬰幼兒戴脖圈遊泳這幾天一則#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的新聞充斥在各大平臺。各方人士紛紛就#帶脖圈遊泳#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很多育兒專家、育兒大V、科普大號等都有過:不推薦嬰兒使用脖圈遊泳!作為父母,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我們也一直有一個認知:遊泳有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很多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都早早的開啟了「遊泳之旅」。然而,並沒有研究證明遊泳對於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的益處高於其他運動。
  • 5個數學小「魔術」,帶孩子探秘數學魔法世界
    將數學和魔術結合起來,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促進孩子對每一個奧妙的思考。簡單的道具,就可以創造一個豐富的數學魔法世界。不用擔心自己手不夠靈巧,動作不夠敏捷,因為這些「戲法」靠的不是障眼法,它們就是事實。原理:6面骰子的每2個對應面點數之和都是7(1+6=2+5=3+4)。7減去上面可見的點數即是下方不可見的那面所具有的點數。如果是4個骰子的話,垂直方向上未知面的點數之和=7*4減去上面可見面的點數。
  • 蘆淞教育|謝曲波:數學+魔術=越聽越有味
    紅網時刻株洲1月15日訊(記者 龍琦 通訊員 吳育珍)一說到數學,不僅孩子,家長都頭疼。但在株洲市蘆淞區南方第一小學有一名數學老師叫謝曲波,學生們都說,上他的數學課就像觀看了一場魔術表演,越聽越有味道。
  • 科學魔術!數學思維:用這套書點燃孩子愛數學愛科學的大火苗
    許多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感到彷徨無措,因為他們無法理解那些數字到底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數字與周圍的世界有著怎樣的聯繫。而數學的產生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源於人類生活的需要嗎?《愛上數學》將數學還原到生活中,一步步去解決現實的問題,一點點迭代計算、統計的方法。
  • 一組不可思議的視錯覺圖片,看完後你還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在街頭的地上能看到用粉筆畫的3D藝術畫,這其實就是利用了視錯覺的效果,人類的大腦會把眼睛看到的事物自動彌補出應有的樣子,下面是一組能讓你懷疑眼睛的視錯覺圖片,來挑戰一下吧!一、入門篇1、你能一眼看出下圖中三輛汽車的大小是不是一樣的嗎?這是一個著名的場景造成的錯覺效果,大腦會根據周圍的參照物進行距離區分。
  • 在數學魔術研修班上,發生過什麼?
    「沒有哪次學習能令人如此著魔」——「數學魔術」研修班(第三期)小記數學有她不同的側面你看到她冷若冰霜,我看到她激情似火可能,這些都不是她的全部但在孩子的世界,數學的「面相」卻決定孩子與她的距離數學魔術,掀起數學的紅蓋頭讓孩子與成人一起驚豔讓「情感」先於「學習」
  • 有趣的數學魔術題,看看你是否能學會?
    有趣的數學魔術題,看看你是否能學會?現在紙上寫出一個數(如253865),然後把這張紙交給觀眾藏起來。然後,再在另一張紙上寫下53867。叫觀眾接著隨便寫一個五位數(如57043)。表演者接著寫一個五位數(42956)。關注再接著隨手寫一個五位數(如28935)。表演者再寫一個五位數(71064)。
  • 科學實驗 | 一秒學會「小魔術」!用一張紙就可以!
    科學實驗 | 一秒學會「小魔術」!用一張紙就可以!卻蘊藏著大大的科學原理今天科科就用身邊常見的物品帶你領悟小實驗中的大智慧多出的紙實驗材料:A4紙、剪刀、直尺、筆(請點擊視頻觀看)實驗步驟①在紙的一側每隔三分之一處做一個標記
  • 魔術變出數學新學法
    由臺灣地區魔術數學教師團隊執教的魔數夏令營廣州站7月底首期啟動,孩子們在遊戲式的教學活動裡打開感官,接受啟迪,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版撰文/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盧舒曼  魔術遊戲玩轉數學  「密數逃脫」是一個團隊挑戰活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解題,認識時間、效率的正面關係,發揮耐心及合作精神。
  • 11張欺騙人眼的視錯覺圖,你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錯覺,有一些藝術家更是刻意的製造出這些錯覺,這些錯覺大多都是利用人類大腦的一些習慣所創作的,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是如此的令人著迷的存在,小編今天就選取了11個經典的視錯覺,證明眼見並非為實,你都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 玩數學讓寶寶更聰明|早教|遊戲|拼圖_網易親子
    算術中的數量概念和加減乘除四法的運算,都可透過讀帶數故事的遊戲,介紹給寶寶。2、利用日常行為陪寶寶隨興計數家長陪孩子上樓梯時,可以大聲計算階梯的數量:搣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哇,你自己走了十二級樓梯!攠吃葡萄的時候可以大聲說:這裡有一、二、三、四、五、……十八顆葡萄,你要吃幾顆?六顆好不好?一、二、三、四、五、六顆葡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