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展會規模,查看當地市場,評估明年是否值得去參展。
寫出「市場分析報告」,通過以下幾個維度去選擇適合公司的展會:
1. 大客戶參加的展會。
2. 主要競爭對手參加的展會。
3. 以往參展商名錄。
4. 展會主辦方的實力。
5. 參展是以B2B還是B2C為主,是否符合公司的銷售方式。
二、認真分析展會
查看展會的官網,了解去年參展客戶的清單,提前聯繫客戶。
三、搞清楚展會舉辦地點的消費習慣
比如對產品的要求:顏色、形狀、規格或者其它特別要求,以及客戶的採購習慣和進口的特殊要求(包括文件、證書)和當地常用的付款模式,記錄當地大型銀行的名字,以便將來做信用證評估。
四、了解行業最熱賣的產品
展會的新產品、新技術,拍照保留所有展位圖片、新產品圖片。
五、拜訪沒有合作的參展商
提前約好meeting時間,儘量約到參展前一天或者最後一天,畢竟他們有展位,主要目的是去拿客戶,不是找供應商,所以要錯開他們的高峰期。
六、聯繫所有拜訪展會但是沒有展位的客戶
預約時間和地點,找到客戶的聯繫方式,約在展館見面。提前聯繫附近的客戶,預約拜訪他們公司的時間,算好每天能見幾個客戶(用google地圖安排行程,看哪些公司挨在一起的安排同一天拜訪),重點是拜訪重要客戶。
七、拜訪已經合作的客戶
1. 約好給客戶銷售團隊培訓的時間,幫客戶賺錢就是幫自己賺錢,他們推廣我們的產品,我們一定希望他們能更專業地展示和營銷,所以在去之前要提供產品的培訓手冊,然後現場再次講解演示一遍。
2. 收集客戶的反饋信息,對產品改善的建議。
3. 拍攝客戶的展位,特別是推廣我們產品的位置,需要細拍,有助於充當將來的宣傳素材。
4. 看客戶展會的產品擺放方式,考慮是否有改善空間,比如怎麼樣讓我們的產品在客戶展位更顯眼,更突出,擺放更加穩妥;比如有些客戶是用槽板掛牆上,你後續需要考慮展架要有卡位掛牆上。
5. 要客戶給我們介紹最新產品或者最熱賣產品,詢問產品熱賣的原因,並做詳細記錄,對將來開發新產品是個有用的參考。
6. 提前一個月與帶我們的新產品參展的客戶溝通好,希望他們收集新產品的現場反饋,整理給公司研發部門,看是否需要改進細節,避免開模後不符合客戶需求,再改模會浪費大量時間和成本。
7. 談新的合作項目,比方我們的新產品是否有批量下單的意向。
8. 約客戶吃飯,當場拜訪客戶面談效果很好,建議約定吃飯,拉近彼此距離。
9. 產品樣品的準備:新產品儘可能多帶,大的客戶可以給一兩款產品的免費樣品, 其他的產品儘量帶齊,彩頁、名片一定要儘量帶夠。
10. 提前了解當地國家的文化、習俗、交通、飲食、天氣、酒店信息、備用的求助電話(報警或者護照丟失時候的聯繫人,中國駐當地大使館的相關信息)。
11. 給客戶帶禮物,挑選優質或優質潛在客戶贈送中國特產:茶葉、絲綢、中國結都是很好的選擇。
12. 客戶邀請函做好籤證準備,至少要提前40天就開始準備。
八、參展後方安排
提前一個星期給助理及團隊列出需要跟進的所有事情,並且要隨時溝通工作進度,確保公司訂單出貨沒有問題,需要備份所有訂單,以備有問題時你在國外也能隨時協助。
九、最大化地利用展會
1. 確立展位風格。
我們的展位風格一定要凸顯公司品牌形象或者和參展推廣的目的一致。
具體來說,比如此次展會體現的主題是某種風格,那麼產品的擺放設計、色彩搭配和推廣的新產品也必須是圍繞這種設計風格來發揮:如推廣的是產品的環保概念,最好是木質展位,產品包裝材料接近大自然綠色環保的清新風格;又或者出國參展,利用的是國家文化元素,則可以有一些自己當地的特色或者風格,如陶瓷文化、手工藝等中國特色的東西。這樣很快能吸引到客戶注意力,一個深入人心的展示效果很容易就讓展位和公司名字被人記住。
2. 產品的擺放。
展會不是擺地攤,每次參展都有展示重點,是主推有特色的系列還是某一款產品都關係到產品怎麼擺放。有時候展會上的擺放設計,對採購商來說不僅是一種吸引還是一種參考。我們需要傳遞出一種講究的態度。我們在展會不妨換位思考,如果我這是一個精品店,這個產品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在店裡面擺放最能吸引消費者眼球。配套展架、海報、畫冊、小禮品等一系列東西怎麼擺放等等。如果採購商是零售商,他也會考慮在實體店的展示。
3. 客戶體驗。
客戶在你展位裡的參觀路線,從哪裡進,從哪裡出,客戶的視線最先能看到什麼,什麼能吸引到客戶讓他停留更久。如何加深客戶的印象,凸顯公司的專業度。
4. 公司的差異化。
和別的公司相比,你的展位不一樣的地方,是產品代理了眾多國際知名品牌,還是提供drop shipment服務,或者工廠凸顯出了出色的研發設計代工能力,還是公司有特色產品(有些展位就一個產品,但是產品獨一無二,有功能特殊性或者專利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