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中興:武丁時期對外戰爭的概述及影響

2020-12-23 騰訊網

武丁即位之時,國勢衰微。社會矛盾突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朝綱敗壞。

北方的鬼方和南方的荊楚等經長期發展,勢力也逐漸強大,也有意向中原擴張勢力,侵擾商邊境之事日漸增多。

到了武丁即位,武丁通過三大措施強化王權:

其一:強調「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的君臣秩序。

其二:「官不及私暱,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改革用人制度,加強商王對官員的任免權。建立任人唯能、任人唯賢的規則,力圖改變盤庚所強調的「惟圖任舊人共政」的用人模式,「最終取得了對官吏的最終任免權」。

其三:「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於上帝,巫鹹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

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權掌握到商王手中。商代前期與王權對立的貴族主要是依靠神權,神權成為對王權的主要威脅。

武丁提出:「黷予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對祭祀進行改革。

同時,在軍事上設立常備軍,制定徵兵制度,軍隊編制分為左中右三個師,計三萬餘人,作戰方式有步兵戰和車兵戰等。

商朝內部有所改善,武丁開始尋求「安外」。由於商朝逐漸衰微,導致不斷有方國叛亂。

武丁便開始整頓軍備,開始了商朝早期的擴張之路。

荊楚之戰

荊楚為南方的一眾方國。商朝勢力衰微之時,不斷襲擾商朝邊境。

甲骨文記載:武丁親自率軍徵伐荊楚之地。兵分三路,自己親率左路軍出徵。諸侯國輿國率中路軍,諸侯國曾國率右路軍。

深入荊楚險惡之地,與之交戰,將其打敗,俘虜了大批奴隸。並將其所在之地洗劫一空。從此漢漢流域也成為商朝版圖的一部分。

土方之戰

土方是商朝北方強悍的遊牧部族,時爾侵入商境攻掠。某年,上方軍隊突然攻入商朝西北邊境,攻打城邑,搶奪莊稼,擄掠人口。還與佔方配合,由東路侵入商境,攻克二邑,進行搶掠等。

為消除北患,武丁多次徵調數千人的大軍,親自率領進攻土方。還曾派貴族沚率部為先導。其配偶婦好也曾跟隨協同作戰。和一些貴族軍也參加過進攻土方的作戰。經過多年戰爭,商軍終於戰勝土方,使北邊得安。

鬼方之戰

武丁時期,地球經歷了一次小冰期,全球氣溫下降,高緯度地區的生活條件急劇惡化。生活在亞歐草原上的古印歐人不得不向南遷徙,進而引發了史稱「印歐大遷移」的事件。由於古印歐人勇猛好鬥。南遷途中滅了許多古老文明。南遷至商朝境內。便爆發了鬼方之戰。

鬼方之戰是武丁時期參戰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久的一場戰役。

參戰人數高達兩萬餘人,在上古時代,這是一場空前的大戰。所幸的是,鬼方之戰以商朝勝利告終。古印歐人成為了祭祀的祭品。

但由於商朝沒有完全擊潰古印歐人,至使一部分古印歐人逃至印度。在印度開創了種姓制度。

對外戰爭的影響

商朝對外發動的戰爭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華夏文明的延續,同時也拓寬了華夏民族生存的空間。對外戰爭的勝利在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

不管怎麼說,武丁統治時期對外的戰爭,使得華夏民族能夠更好的生存,從而延續了華夏民族的火種。

相關焦點

  • 武丁中興:提拔奴隸做丞相,鐵血打敗外族入侵
    商朝是我國上古時期的朝代,距離今天有2000多年,在今天我們能夠通過一些甲骨文的存在推演,判斷發生在商朝的一些歷史事件,商朝的君主的所作所為,以及商朝這個朝代的歷史興衰。其中"武丁中興"就發生在商朝,在這個時代,商朝發生了許多傳奇般的故事,在今天已經成為了傳奇。
  • 商朝君主武丁:讓奴隸當宰相,花三年平定西北部落,開創中興傳奇
    一、"武丁中興"歷史始末 "武丁中興"又稱"武庚中興","武丁中興"單指武丁朝59年,即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從社會發展的形態和趨勢方面定論,把祖庚執政的7年納入"武丁中興"時代、統稱"武丁中興"符合商朝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但從史學上界定,武丁朝、祖庚朝畢竟是兩代人兩個王朝,稱"武庚中興"有其合理性。
  • 商朝為何在武丁時期才實現中興達到鼎盛,而不是小辛和小乙時期?
    這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題:為什麼商朝的復興大業在盤庚後兩任君主手上沒能完成,直到武丁繼位才實現中興?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商朝為何在武丁時期實現中興多一些了解了。 唯才是舉,任用賢德 國家的興旺,不是君王一人就能夠實現的,需要更多有才能的人與君主一起出謀劃策。
  • 古代戰爭之商武丁對外戰爭
    至武丁,國勢頭強盛,開始連年用兵。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時期玉簋武丁先迫使周邊時服時叛的小國臣服,然後進攻甫、銜、缶、蜀(在今山西南部)等國,將其地併入商朝版圖;鎮壓了讓(今河南陝縣附近)、亙(今山西南)等國叛殷勢力,並使之成為商王朝的統治支柱;進攻周、畀、宙方、下危等周邊小國,迫其臣服,初步鞏固和加強了殷王朝的統治。
  • 百川論道 | 武丁
    他們讓傅說脫去囚服,跟著來到王宮,拜見武丁。武丁和傅說當著百官的面,高談闊論,百官無不信服。武丁拜任傅說為宰相。傅說先從整飭朝綱入手,規勸武丁祭祀時減少貢品。武丁欣然應允。傅說又從王室開刀,整治腐敗,大力推行新政。傅說不負眾望,極盡文韜武略之才華,商朝面貌煥然一新。
  •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君王-武丁與傅說的故事
    傅說 傅說[yuè](生卒年不詳),古虞國(今山西平陸)人,殷商時期著名賢臣,傅氏始祖,為商為「三公」之一。 武丁中興 當傅說被帶到武丁面前時,武丁大喜道:就是他。武丁馬上與傅說交談起來,並向他請教治國平天下的辦法。
  • 商王武丁在位59年,國力極其強大!網友:中國疆域之大超出我想像
    也就是說,武丁是盤庚遷殷之後的第二代第四王(盤庚死後傳位於弟小辛,小辛死後傳位於弟小乙)。武丁即位後,改變了小辛以來商國衰落的現狀,歷史上稱之為「武丁中興」,廟號高宗。圖為武丁時期青銅爵,酒器。器型可能來自東夷。
  • 中國歷史最鼎盛時期之武丁盛世(之一)
    武丁少年時,父王小乙便把他下放進民俗,與一般群眾們一起辛勤勞動,武丁不但鍛鍊了自身,還訪得了一批優秀人才為己使用。象賢人甘盤,尊之從師;犯人傅說,舉以為相。武丁就在所述倆位優秀人才,也有祖己等重臣的配合下,開闢了「天地鹹歡,儒商振興」的大局勢。 對新的國土,或立即封給討伐的將軍等,象雀就封號為「雀侯」;或封本地順從的宗族方國頭領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甲骨文字中封號的侯有五十餘個,伯有近四十個,這一方面也可表明,被商收服的宗族方國何其多了。
  • 院刊預讀︱陳絜、田秋棉:卜辭「龜」地與武丁時期的王室田獵區
    商王武丁曾在龜地大行圍獵,收穫頗豐。賓組、歷組等早期卜辭所記錄的武丁時期的田獵地點近六十個,其中44個為確鑿無疑的東土地名,均位於今泰山周邊,幾佔總量之八成。顯然,武丁時期的王室田獵區與商末乙辛時期基本一致,「泰山田獵區」應該就是殷商時期比較固定的王室圍獵場所。
  • 商王武丁和女將軍婦好:那令人豔羨的帝後愛情
    婦好,是史書少有承認的女將軍,而她和武丁的愛情是最令我嚮往的。今天就和大家講講婦好和武丁的愛情。婦好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但武丁有3位王后,婦好並不是唯一。但她卻成為了武丁心中的唯一。婦好是一位和親公主,她其實可以在後宮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她沒有,她成為了商王武丁成就昌盛的得力之矛。武丁繼位,有3年不管朝政,也不說話。他想復興夏朝,他跳出廟堂,就為了以局外人的身份找到癥結所在。武丁知道自己沒有權力,權力都掌握在了貞人集團手裡,所謂貞人就是佔卜之人。
  • 與商王武丁多次激戰的鬼方國,究竟是何方神聖?又是如何消失的?
    楚國建國於周成王時期,晚於商代武丁時期一百年。所以《詩經·商頌》說的「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是後代言前代的事情,那就是除了後阿里的「荊楚(楚國)」之地,還有「鬼方」,故「鬼方男方說」認為《易經》《竹書紀年》《史記》記載的武丁討伐「鬼方」跟《詩經》記載武丁討伐荊楚是同一件事情還是站得住腳的。
  • 鹿文化:古代瑞獸,商王武丁喜「逐鹿」,新科舉人聚餐「鹿鳴宴」
    從目前已知的卜辭可知,鹿是商代第二十二位君主武丁(?-公元前1192年)最喜歡獵取的動物。在甲骨卜辭中,有關武丁「逐鹿」的記載屢見不鮮。而且,武丁在逐鹿前還預先要進行佔卜,通過佔卜了解逐鹿之日的天氣情況以及是否有災,沒有災才出外逐鹿。更有趣的是,商王武丁逐鹿之時,還要先派人出去偵察,如果有鹿,隨即外出逐取。
  • 遊國博賞國寶,「婦好」鴞尊告訴我們貓頭鷹是古代戰爭之神
    武丁是商代的第23位國君,是盤庚的侄子,也是第22位國君小乙的兒子。他從小被父親養在百姓家裡,並與當地部落主的女兒「婦好」成婚。武丁繼位後,以赫赫武功,扭轉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國運,史稱「武丁中興」。據卜辭記載,武丁在位59年,對外發動過81次戰爭。婦好是武丁的賢內助,當得了王后,主持得了祭祀,還上得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