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穩 濟南報導
施工工地是否採取了降塵措施,進出車輛是否按要求衝洗,重點區域空氣品質是否達標,裸土土地是否進行了覆蓋……在位於濟南建設檔案大廈13樓的濟南市建設工程揚塵治理一體化智慧平臺上,來自濟南市四面八方的治塵數據24小時在這裡匯聚,與此同時,微信平臺上的「揚塵隨手拍」系統也實時接收著來自市民的投訴信息。在科技創新這個「最強大腦」的配合下,濟南建築工程領域邁入「人防+技防」的精準、高效揚塵治理時代。
濟南市建設工程揚塵治理一體化智慧平臺
「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發現揚塵汙染可在微信平臺投訴
「昨天下午三點收到了市民齊老師的投訴,說濟陽區濟北街道三發舜鑫苑東區附近存在野蠻施工,揚塵問題嚴重,我們立即下發了網絡督查調度單,今天早晨九點就辦結了。」說起日前上線的「揚塵隨手拍」系統,濟南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指揮部揚塵汙染綜合整治工作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揚塵辦)工作人員王建軍感受頗深,一直堅守在治塵一線的他,感受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和威力。「有了揚塵『隨手拍』系統,再加上我們的建設工程揚塵治理一體化智慧平臺,監管工作從被動應對變為了主動解決,揚塵治理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記者在市揚塵辦視頻監控指揮中心看到,大屏幕上實時採集監測現場的顆粒物濃度數據及氣象數據,再結合視頻監控對施工現場空氣品質及實際狀況的監測,工作人員可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
「這個系統投入使用後,實現了重點項目建築工地揚塵治理24小時在線監測和控制,對汙染源監控更加快捷。」王建軍告訴記者,目前,全市納入監控的建築工地共有1627家,5000餘個攝像頭,可實現對工地建設環境遠程可視化監控以及施工現場PM2.5、PM10、噪音等實時監控的能力。「遠程視頻監控不但能對施工現場實時監控,還能對違規行為進行圖像保存,當PM10等參數達到一定限值時,平臺和督查人員的手機上都會收到報警,解決了項目分布地域廣、監管對象多與監管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
目前,全市納入監控的建築工地共有1627家
市區街(鎮)上下聯動 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高效治塵
「新濼大街以北、舜華路以東工地發現裸土未覆蓋,部分霧炮疑似未開啟。」發現問題工地,王建軍點開監控平臺頁面,添加描述、點擊派單、發送上報,一氣呵成,系統自動將該條信息推送到屬地管理部門,只過了5分鐘,屏幕上就顯示:工單已派遣。作為濟南市大氣汙染防治的網絡督察員,王建軍的主要工作就是網上巡查建築工地是否存在揚塵治理不到位的問題,每天他都要和其他幾名同事盯著電腦八九個小時,而為他們提供支撐的,就是濟南建設工程揚塵網格化治理體系。
「我們利用建築工地綜合監管平臺開發了市、區、街(鎮)三級管理系統,形成了揚塵問題遠程發現、平臺轉派、屬地辦理、結果反饋的閉環快速處置模式。」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絡督查的同時,還有幾個督查組在線下巡查,他們主要針對網絡督察發現的問題嚴重項目以及視頻中辨別不清的問題,現場核實後確有問題的直接下整改通知單,責令限期整改。「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市區街(鎮)三級網格共同發力,我們的揚塵治理工作就變得更加精準,也更加高效。」
源頭管控+專項督查 推行「黑名單」制度重拳治揚塵
日常監管的同時,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還與生態環境、城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巡查。據統計,截至10月底,住建系統市級層面已出動揚塵督查組1218組次、3652人次,檢查項目7576個次,下達整改告知單共1516份;市及區縣兩級查處揚塵汙染違法違規案件901件,約談29個項目、87家單位。
「近幾年,我們對建築工地揚塵治理的管控始終處於高壓態度,一方面加強了源頭管控,聯合城管部門對土石方新開工程進行現場勘驗,不達標準的不準開工;另一方面細化了治理標準,在『6個100%』基礎上,對線性工程制定了更具針對性的揚塵防治措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濟南還推行了揚塵治理「黑名單」制度,啟動了為期兩個月的揚塵汙染綜合整治專項行動,由市住建、城管、生態環境等部門組成的六個聯合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的檢查方式,對媒體曝光的、市民投訴的、各部門日常督查發現揚塵汙染情節嚴重的重點揚塵汙染源點位進行跟進督查。
下一步,濟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繼續強化現場施工監督指導,強化「五不開工」源頭管控制度,用好「揚塵隨手拍」、在線監控等科技手段,壓實區縣級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揚塵治理屬地監管責任,對屢改屢犯的頂格處罰、信用懲戒,對問題嚴重、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嚴格執行「黑名單」制度,多措並舉狠抓揚塵汙染治理,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有效推動泉城空氣品質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