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的多品牌產品矩陣是如何詮釋定位理論的?

2020-12-10 騰訊網

1

最近換了新手機,華為P40 Pro,選擇這個的原因很簡單,2020下半年的挑戰是提升一點光影藝術的審美,希望攝像頭配置好點。另外一點點私心,支持中國芯崛起出一點點力。

我的Boss是一個在深圳已經接近財富自由的中年女性,她聽說我換了手機之後,馬上也下單了一臺同款。她的理由比我的簡單,這個時候要「愛國」。

不僅如此,一次內部分享上,我介紹過寶潔洗髮水產品線品牌矩陣後,她順應國潮把全家的洗髮水都換為國產品牌。

她的消費選擇理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消費群體選擇情況,從自己的認知出發,你會發現所有的技術參數,品牌沉澱,對她都是無效,她只買為自己認同的「符號」買單。

也許很多人做技術的人會不屑,但事實上他們往往很容易碰壁,消費群體裡面的大眾,大多都是跟我Boss有著一樣的消費心智。

2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寶潔洗髮水業務2006年時曾佔據60%的市場份額,創造這些輝煌背後的是寶潔多品牌的產品矩陣戰略。

寶潔集團曾經擁有300多個子品牌,是名副其實的快消日用品之王。

如果了解不同消費者的群體之間是有區別的,就能明白寶潔為何選擇這樣的策略。

3

洗髮水市場單價從十幾塊到上兩三百不等,主流是幾十塊。

技術含量,說高不高,說低不低。

要是一個新品牌,靠一些行業公認的去屑有效成分去做新的洗髮水,並不難。但要做到絕對意義上的兼顧去屑,又不傷發,需要一定的研究。

洗髮水的效果感知需要一段時間,產生的副作用也需要一段時間。但關鍵是,大部分消費者很難感知80分與60分的洗髮水之間的效果區別。

這樣的話,作為一個「理性」消費者,並不會因為市場品牌第二名低價10-20塊錢就選擇第二名的品牌,也不會輕易換掉用了多年的洗髮水,畢竟一直使用並沒有什麼問題。

單價不高, 技術門檻也不高,消費者難以認知效果的市場,依賴的是什麼驅動銷售呢?

主要還是佔據消費者的心智。

在傳統的渠道上,佔領心智早就有成熟的打法。電視電臺報紙雜誌的廣告天天滲透,常去的超市貨架有最顯眼的位置,專門的促銷員跟你解析幹性油性的區別,總之不知不覺,這個品牌就成了一個「著名品牌」。

最後的消費決策,也就水到渠成。

4

人的消費行為,短期內受情緒,個人經濟情況等因素影響,長期是受心智認知影響。

一個人從小到大逐步建立的認知,如果天天觀察自己,恐怕也很難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不同品類商品的「傾向選擇」。

你也許會不停地轉換飲食,衣服,酒店等牌子的選擇,畢竟衣食住行,接觸頻次高,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一個人作為消費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果用點心,成為這些領域的消費行家並非難事。

那我們該如何選擇一個洗髮水呢?

最基本的需求,應該是去屑,男女老少都需要,不能整天頭皮癢。另外還有社交需求,穿深色衣服不能肩上都是「雪花」。

但是又發現,洗了那麼久,頭髮還是乾枯枯的。廣告告訴我,人的頭髮分油性和乾性發質,不同的適用不同的洗髮水。

於是,有人又開始傾向用柔順的成分,有人要求無矽的成分。

有些人對健康比較關注,不希望放在頭上的都是一些化學洗劑,就算去屑效果差點也沒關係,又傾向於天然草本。反正,天然的總是比化學的沒有那麼傷頭髮嘛。

有些人經常染髮,頭髮遍體鱗傷,需要「滋潤」。

有些人中年危機,生活壓力大,開始脫髮,需要「防脫」。

發現了嗎?日用品那麼大的消費群體,開始分化為一個個細分的需求,他們之間的市場重疊的部分很少。

為什麼說重疊很少?因為一個完美的洗髮水,在心智上是不存在的。

如果一款洗髮水說它十項全能,從去屑到柔順,滋潤防脫全部涵蓋,就算是技術上可行,在營銷上也不可行。

因為只要有人說它全能完美,就會有新牌子出來說,我專注防脫30年,我就是防脫專家。如果你是一個帶著脫髮焦慮的人更願意用幾十塊上百塊給誰投票?顯然,是那些「顯得更專業」的品牌。

寶潔旗下的品牌,目前海飛絲的定位是去屑,飄柔定位草本與柔順,潘婷主攻營養,沙宣賣點是保溼,伊卡璐以天然作為宣傳的重點。

到這裡,寶潔的策略倒推一下就可以出來,整個市場是如此細分,並且互斥。

那麼策略就是,我需要佔領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靠的是每個細分市場都做到第一,所有品牌份額疊加,就是整個市場的第一。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在各大商場超市的貨架上,明星的廣告上我們看到不同品牌的宣傳,我們今天嘗試一下海飛絲,明天用一下潘婷,多年後發現,原來全部都是寶潔的品牌。

5

寶潔在中國的洗髮水市場,曾經佔據我國60%的市場份額,但在最近十年,又逐步衰落。

市場變化是最主要的因素,說到底,就是人的心智變了。

當年我們是怎麼買洗髮水,家裡的母親買一瓶,全家使用。

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新生代已經開始覺醒,他們關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三口之間,可能會有3瓶不同的洗髮水,每瓶洗髮水的單價支付意願都在提高,也就是說,市場總量在不斷增長。寶潔中國在市場份額不斷下降的情況下,2019年依然拿到了歷史最好的業績。

促使人們選擇變化的,還是新生代的心智,他們是移動網際網路原住民,電視報紙雜誌再強大的宣傳,對他們來說也並沒有太多感覺。

他們不會輕易在線下買東西,而是經過一系列的網上評測,網上比價後再做決策。

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加相信國產品牌,毫無理由得非常自然。不少在傳統渠道處於劣勢的國產品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孤注一擲,又慢慢回到大眾的視野中。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格局變化下,中國消費者的「愛國」情緒會越來越強,這種心智的改變,又將影響一系列市場的變化。

有沒有發現,競爭的最後的心智,原來是文化。

總結

總結一下,在消費品市場,心智依然是重要的選項,基於心智佔據的市場戰略,就是要調研有多少種細分的需求,並且研究細分需求之間的聯繫,找出最共性的需求就是基本功能。

其餘的「賣點」,都是差異化的功能,也就是對應不同心智需求的痛點。

技術在競爭的最後,都會扁平化,而競爭到最後的護城河,是文化。

—END—

本文為@獨思有疑 2020年第23篇原創文章,以往文章推薦

相關焦點

  • 寶潔:一家真正懂得定位的公司
    佳潔士、海飛絲、舒膚佳、飄柔、護舒寶這些品牌你一定聽說過,甚至使用過這些產品,但是你是否知道這些品牌都是屬於同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寶潔,寶潔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潤排名第14的公司。它同時是財富500強中第十大最受讚譽的公司。 為什麼寶潔就能收割這麼多財富呢?
  • 多品牌戰略:寶潔為何有那麼多的品牌?
    潘婷,飄柔,海飛絲,碧浪,汰漬,舒膚佳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產品都是寶潔公司旗下的。它們分開進行廣告營銷,對於不少用戶而言,熟悉它們勝過熟悉寶潔。我們都知道打廣告是一項非常耗錢的行為,那麼寶潔為何要搞這麼多的品牌,統一打寶潔的廣告不行嗎?
  • 寶潔下墜:做品牌的幹不過做產品的
    寶潔發布2014財年業績,僅增長1%,淨利潤下滑了20%。 我們有幾家微創新學員也是寶潔旗下收購企業,寶潔過去的成功就依賴於一種「品牌管家模式」,通過品牌的輸出建立核心競爭力。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衝擊,寶潔這種「品牌管家模式」也遭遇巨大的危機,我稱之為:做品牌的幹不過做產品的。這也是寶潔之傷: 1、那些擅長做品牌,將被擅長做產品的超越。
  • 寶潔怎樣在中國做品牌
    看寶潔人在家門口一絲不苟地做品牌,不折不扣地詮釋消費者至上的經營理念,中國的企業家在多一份緊迫感的同時,一定還會有其他的收穫。 說起寶潔公司(P&G),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寶潔公司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把用戶意見及時反饋給產品開發部,以求產品的改進。迄今為止,寶潔公司每年用多種工具和技術與全世界超過700萬的消費者進行交流。
  • 品牌案例:寶潔公司怎樣在中國做成功品牌
    看寶潔人在家門口一絲不苟地做品牌,不折不扣地詮釋消費者至上的經營理念,中國的企業家在多一份緊迫感的同時,一定還會有其他的收穫。  說起寶潔公司(P&G),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
  • 新洗髮露企業塑造強勢品牌如何定位
    洗髮露屬於頭髮和頭皮基礎護理化妝用品,洗髮露企業根據不同的發質,研發出不同的產品來搶佔不同的目標消費者市場。品牌作為消費者選擇洗髮露產品的核心要素,洗髮露品牌如何定位才能在消費者心智中成為好洗髮露品牌的象徵呢?
  • 歐萊雅與寶潔相互滲透 多系列產品直接競爭
    吳志剛稱,相較而言,女士產品有近千個品牌,男士則集中在10多個左右,以歐萊雅的品牌張力,很容易獲得增速與市場的雙贏,從而為迎戰寶潔蓄積力量。  「卡尼爾男士系列眼下正在鋪貨中,將在明年3月正式上市。」蓋保羅進一步向本報透露了歐萊雅的金字塔戰略構成。
  • 韋俊賢為寶潔品牌正言
    蕭薔是我們寶潔公司的品牌代言人,但我們更願意將其稱之為正言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代言人只要花錢就可以請到,他可能對代言的品牌並不了解,正言人就不同,蕭薔使用寶潔的產品已經十多年了,選她來宣傳我們的品牌,一方面她對產品比較了解,一方面對消費者也比較負責。另外,我們請蕭薔時,也可以少出一點錢,當然,這是開玩笑。」
  • 為什麼寶潔等傳統品牌巨頭會沒落,三隻松鼠等「傳統」行業品牌卻能...
    對於寶潔這樣的快消公司,營銷是最重要的一環,可以說,寶潔是全世界最重視品牌的公司。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乏看到寶潔在營銷層面的大動作、大投入。比如:將營銷部門更名為品牌管理部,從數字營銷到倡導體驗營銷,擁抱VR等新技術,拓展社交網絡、視頻網站和移動端等消費者花費更多時間的地方。
  • 品牌產品線應如何延伸
    在經過多年的中國市場培育和品牌形象打造之後,寶潔已經在中國市場深入人心,飄柔、潘婷、海飛絲等品牌分別以區隔精準的功能定位和「高檔」的品牌形象贏得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隨著中國洗滌日化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當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以更佔優勢的價位和強力的廣告宣傳紛紛搶佔市場時,寶潔不得不改變策略,推出一系列「平民價位」的產品,給競爭對手以有力的打擊。
  • 巨頭寶潔,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之後,寶潔又開始進入低端市場,依靠規模化、標準化,迅速行銷全國,幾乎佔領一半的市場。寶潔迎來了它的鼎盛時代。然而時代的變化,伴隨著群體價值觀的演變。舊時代引以為傲的東西,在新的時代也許就是一種包袱和阻礙。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產階級的崛起,追求品質和個性化成為時代的主流。
  • 維也納酒店集團與寶潔合作 2017年或在國內A股上市
    繼鉑濤牽手巴黎酒店集團、華住聯姻雅高集團後,2月6日,國內規模最大的中端酒店集團維也納宣布與寶潔公司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維也納旗下酒店品牌將直接採購和使用寶潔產品,未來雙方還將打通會員積分體系,實現產品服務嫁接及會員資源共享。   「維也納在選用寶潔產品後,每年的成本將提升5000萬元。」
  • 寶潔CBO畢瑞哲:SK-II的起點就是一個idea,這是品牌的原點|...
    比如,寶潔如何看待「顛覆「?從「重塑廣告」到「顛覆廣告」,寶潔經過了哪些有關營銷「本質」的思考?寶潔又是如何在實際的營銷中,實踐他們對於「本質」的認知?寶潔Marc Pritchard:其實90%的消費者會關注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這影響著消費者最終選擇產品與否。從寶潔來看,作為一個企業,我們應該承擔更加多的社會責任,不應是我們想做,而是消費者現在有這樣的需求和需要。
  • 寶潔的憂慮:本土品牌逆襲外資
    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寶潔等等外資公司放緩了廣告支出增速的消息。  近日,歐睿諮詢的數據顯示,寶潔在中國牙膏市場的佔有率從20.8%下降到19.7%。聯合利華在中國牙膏市場的份額已從12%下降到9.9%。而在洗衣粉和肥皂的品類中,廣州立白和納愛斯集團兩家本土公司的產品份額已達到27.6%,而寶潔的份額為7.6%,聯合利華為6.6%。
  • 15個品牌激戰專營店洗護髮區,滋源如何衝破寶潔的包圍圈?
    15個品牌激戰專營店洗護髮區,滋源如何衝破寶潔的包圍圈?相對於定位大眾、滲透率高的寶潔系,憑藉無矽洗護理念而賺得不少回頭客的國貨滋源,成功突破包圍圈,長期佔據著店內洗護髮品牌的國貨第一位。 定位日化超市,順達大店SKU超一萬   成立於1994年的順達化妝品店如今已是山西省長治市最具規模的連鎖店鋪,五家市區店和一家郊區店基本覆蓋了長治城區的各個區域。
  • GoGoKid品牌煥新,多元產品矩陣全面升級
    睿藝公眾號對話框中回復【報告2】即可獲得《2018年素質教育行業分析報告》睿藝9月6日消息,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原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宣布啟動品牌升級煥新在此次升級中,品牌標識進行了較大變化。新LOGO色調變淺,字體更為圓潤,凸顯了青春、活力、朝氣的品牌定位;原LOGO中字母「g」和「k」變為大寫字母「G」、「K」,同時線條變寬;此外,新LOGO中微笑標識也在原基礎上變大。
  • 寶潔、資生堂等巨頭推出10個中國專供品牌 卻沒人買?
    自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OLAY逐漸成長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但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和渠道變遷,OLAY從「高品質、高定位」的高檔貨,變成「媽媽才用的」的老牌子,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為了扭轉困局,OLAY推出花肌悅系列,瞄準以在校生為主的年輕女性消費者。寶潔啟用鄰家女孩代言,在號稱90後喜愛的媒體平臺上大打廣告,到各個城市開展「晨花女孩俱樂部校園精英挑戰賽」,試圖為品牌「減齡」。
  • 日化巨人寶潔已老:年輕消費者稱「這是媽媽的牌子」
    「總部尚未公布如何集中發展全球核心品牌的最終計劃,至於哪些會是最終的70~80個品牌,?我現在還無法告訴你,?但我可以說的是每一個都將是戰略品牌,是有增長潛力的品牌。它們將會是各自所在產業、品類和領域的領導品牌,?是消費者喜愛的,客戶支持的品牌。」寶潔(中國)公關和傳播部公共事務總監梁雲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實際上,寶潔的「瘦身」之旅並非當下才開始。
  • 寶潔口碑營銷是如何做的?
    去年,寶潔對Tremor的口碑營銷部門進行了改組,將其從原來的品牌建設官Marc Pritchard領導的營銷組調到了由集團董事Melanie Healey領導的北美市場發展組,這組還加大了銷售力度,執行多品牌聯合營銷的戰略。   Balter說,大眾很認可寶潔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方案,Dunnhumby併購BzzAgent旨在加強社會化媒體和顧客之間的聯繫。
  • 寶潔全球首席品牌運營官畢瑞哲_網易財經會客廳_第87期_網易財經
    我們還嘗試使多個品牌合作,形成跨品牌理念,奧運營銷項目就是個典型。我們在中國還有個非常獨特的活動,叫作「寶潔生活家」,它將我們所有的品牌匯聚在一起,為此我們設有專門的雜誌與網站,還有一套幫助消費者與零售商打交道的體系,幫助其購買多品牌產品,這對我們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