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餓不餓,給你煮碗面吃。不吃?又減肥?你可要Hold住啊!」如果你經常上騰訊微博,你一定能發現這句話包含了淘寶體,TVB體和Hold住體。微博的流行讓「某某體」頻繁出現,如Hold住體、淘寶體、撐腰體等。這些微博體在引發一輪瘋狂的「全民造句」後,便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又是新的微博體。各種流行語言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對於它們的轉瞬即逝,網友也似乎習以為常。
在春節即將來臨,趙本山作為春晚的常客,也被網友玩起了「一秒鐘變趙本山」。何謂本山體?即一句古典詩詞搭配一句趙本山的小品名句。「天蒼蒼,野茫茫,我十分想見趙忠祥。」這是本山體。因為「笑」果驚人,立刻引起網友紛紛模仿。「問君能有幾多愁,樹上騎個猴,地下一個猴」、「眾裡尋他千百度,沒病你就走兩步」……從詩詞混搭外語,再到詩詞混搭小品,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句子,在網絡中一一呈現。在11月21日,本山體躥上騰訊微博熱門話題前十甲,被模仿超過3萬條。
可是沒過兩天,網友的激情就泯滅了。本山體同之前的陸川體和王家衛體命運一樣,只火了兩天便成了過眼雲煙……
微博體瞬間強大的生命爆發力和稍縱即逝的生命,正好說明了網絡的「一時興致」和「跟風」特點。而作為一種非主流語體頻繁出現,也在不斷衝擊著日常話語體系。
微搜索
各種微博體都已成浮雲
從TVB體到紡紗體,從淘寶體到海底撈體,記者初略統計了一下,從今年1月1日至今,在騰訊微博上出現的語體就超過20種,如今這些微博體都成了浮雲。中國社科院劉彥平博士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微博體是一種具有易消失性、詼諧性和從側面反映生活性的語體。從源頭上來分析,微博體的創作和傳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社會熱點、流行指標和懷舊風潮。
流行指標類
由大家經常用到或看到的一些流行語言產生,因為親切或者琅琅上口,從而廣為傳播。如淘寶體、Hold住體和凡客體等。
代表:「Hold住」體
構句法:「遇到……,整個場面我都要Hold住。」
例句:今天報表忘帶,公交大堵車,下車還被無良司機濺到水花,到公司不湊巧遲到,但整個場面我都要Hold住。
起源:「Hold住」來源於臺灣的一檔綜藝節目。一位名叫Miss Lin的女嘉賓以誇張另類的煙燻造型、一口做作的中英混搭英語向觀眾們介紹什麼是時尚,Miss Lin的口頭禪是「整個場面我要Hold住」。
點評:「Hold住」體的走紅,是網友以一種無釐頭式的搞笑表達方式,希望掌控住生活,輕鬆面對壓力。
懷舊風潮類
一些經典影視劇的歌曲或臺詞引發網友共鳴。如TVB體,藍精靈體等。
代表:藍精靈體
構句法:「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他們……又……,他們……又……」
例句:在那甲方會議室,酒桌邊上,有一群公關人,他們外表光鮮又壓力巨大,他們文明禮貌又專業度高,他們每天徘徊於客戶會議室與Word文檔前,他們沒事就學習各種行業知識……
起源:電影版《藍精靈》在中國上映,多年以前那首膾炙人口的動畫版《藍精靈》歌曲被網友們在微博上改編成「藍精靈體」。
點評:「藍精靈體」在網絡上走紅,過多過少是因為懷念的力量。
社會熱點類
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引發大家的思考。如私奔體、撐腰體等。
代表:撐腰體
構句法:「你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替你賠償。」
例句:你是微博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你就發微博,網友替你喊冤!
起源:微博上出現一條被稱為是北京大學副校長的語錄:「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之後,這樣的語句格式被稱為「撐腰體」。
點評:「撐腰體」微博走紅,道出了公眾的希望,正是在呼籲各行各業都能為見義勇為行為撐腰,使每一個個體都扶、能扶、安心扶。
網友原創類
網友在微博上隨意發布的一句話,被廣為模仿造句,從而產生一種新語體。如有種體、怨婦體等。
代表:有種體
構句法:「在……,有種……叫……」
例句:在杭州,有種難弄叫勒格,有種肉麻叫利幾,有種天氣叫豁閃,有種麻煩叫毒頭,有種謊言叫造話。
起源:6月初,有南京的網友率先在微博上原創寫道:「在南京,有種姑娘叫潘西,有種小夥叫小杆子,有種特殊人群叫活鬧鬼,有種社交叫划水。」此種與城市方言特色結合而成的構句方式隨後便引來諸多網友的跟風創作。
點評:「有種體」書寫的是一個地域內的熟悉感、認同感,同時也在梳理這個地方的語言文化。
解讀
微博體衝擊日常話語體系
重慶尚悅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心理諮詢師羅練:微博新語體迅速流行的原因還在於,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通過追捧熱點問題從而達到被關注或認同,從而產生共鳴、釋放壓力。如果從心理角度來分析,微博新語體反映的是人們當下的情緒體驗和感覺,它的產生也相當程度的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
重慶語言學會會長、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文新院院長李茂康: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態勢下,閱讀較為嚴肅的文章有些費力,而短小、好玩的微博體恰巧有調節情緒和娛樂的作用。其次,針對一些社會現象,網民們可以借用微博體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從不同角度來進行反思,這既是「圍觀」和關注社會的快速變化和發展,也是表達他們對社會事物的認識和評價。「雖然微博體在豐富網絡文化和詞彙上有一定貢獻,但是也要看到,微博體在語言應用上存在不規範性。」應該重視其對日常話語體系的衝擊。他說,語言發展需要以規範為標準,有些微博體中,諸如主謂賓結構、修辭手法都還有待商榷。而在網絡中,大家主要都是以模仿為主,加之接觸網絡的青少年也很多,學生如果把微博體引入到正式的文章寫作中,這樣可能「弊大於利」。說到底,微博體就是「短平快」式的消遣。
本組稿件由記者 談書
實習生 陳曦灝 採寫
本組圖片均為視頻截圖
(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