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家企業植入科技創新「因子」
——石家莊趙縣培育高新技術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9月20日,在位於趙縣經濟開發區的石家莊巨力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偌大的車間內,或圓或方、通徑不一的各類波紋補償器和金屬軟管讓人眼花繚亂,而一些高達10米、最大直徑6米的補償器更是讓人感到震撼。車間負責人說,這些產品被加工成型後,將遠銷中亞、南亞、東南亞、中東、歐美等「一帶一路」沿線13個國家和地區。
「現在公司是訂單式生產,零庫存。由於掌握了核心技術,雖然堅持付款90%以上才走訂單,但工人還是幹不過來。」公司董事長劉西斌向記者介紹說,公司已經擁有國家發明專利5項,已授權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40多項,研發水平國際領先。由於植入了科技創新的「因子」,不僅產品供不應求,公司還成為國家「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範」的參與制定者,參與了5項相關行業的國家「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範」的制定工作。
在趙縣,像巨力科技這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達167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8家,科技小巨人企業7家。主要分布在化工、農業、機械製造等十餘個行業。這些高新技術企業大都建立了科技研發平臺,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市場競爭中佔得了先機。今年5月份,該縣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84125.8萬元,同比增長13.38%。
為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趙縣以工業「20+10」企業為重點,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向園區聚集,強化園區、基地科技創新能力的培育,制定鼓勵科技型企業入駐和成長的政策,提升企業發展新興產業能力。同時,支持企業通過合作開發、兼併收購等方式快速提升技術水平,謀劃實施苗圃、雛鷹、科技小巨人等工程,培育一批新興技術強企。鼓勵領軍大企業加大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
就拿巨力科技來說,它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用於科技研發的經費佔到了銷售收入的5%以上。它還是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國內同行業中檢測設備最齊全的理化及耐材檢驗檢測室。巨力科技與北京交通大學等國內15所高校進行不同程度合作,不斷推出高科技含量、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實現科研成果的第一時間轉化。目前,已有五大系列200多個產品上市。
「目前,我們已建成包括巨力科技在內的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河北美荷藥業、河北欣港藥業、河北中碩藥業等5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趙縣科技局局長徐濤向記者介紹說,為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該縣積極引導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並不斷引導企業加強產學研結合,引導幫助企業與優勢高校、科研機構建立技術合作關係,為科技開發提供保障。
與此同時,趙縣還通過探索「市場出題、政府立項、企業擔題、協同破題」的技術創新模式,建立創新政策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鑑定、智慧財產權評估、科技資源共享與交易等科技創新配套服務水平,促進成果轉化,積極爭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走進石家莊興柏生物工程公司技術中心,一樓最左側為院士工作站辦公室,寬敞而明亮,其餘為合成實驗室。董事長劉中須介紹說:「公司擁有400平方米的萬級潔淨區,能同時進行10個發酵產品的研發實驗,形成了以生物合成、生物技術、化學合成、製劑研發為主要研究和發展方向的技術中心,設備總價值達2016多萬元。」
據了解,興柏生物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正名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先後與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等六家科研單位進行了密切協作。年初,公司「阿維菌素的微生物高效合成及其生物製造」項目喜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技術先後在我國阿維菌素主要生產企業進行應用推廣,年產量達2200噸,佔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增創經濟效益18億元。現在,公司阿維菌素國內市場佔有率35%以上,技術水平處於領先地位,其產品遠銷歐美以及東南亞市場,在生物化工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力。
像興柏生物一樣,投資15億元的科眾3D定製綠色建築材料項目、投資7億元的河北鍇盈非晶納米材料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相繼落戶趙縣,這些新興產業有效推動了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去年以來,該縣共有20個項目列入市級以上科研項目,爭取專項資金708萬元,全縣共申請專利99件,獲得授權專利80件。(記者董昌 通訊員徐哲普、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