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學語文老師鄭一舟評2018浙江高考作文題:時代文化下的「行」走

2020-12-12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6月7日訊 2018年高考開考,今年浙江卷的作文題是: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溫州網邀請到溫州中學語文老師鄭一舟對作文題進行點評。

  鄭一舟點評:我想說今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題很有意思,「有意思」是指它很值得琢磨,並沒有表面這麼直接淺顯,政治先行。

  這道作文題乍一看以為是要讓學生寫政治小論文或者思想生活報告,恰恰相反,它指向當代,但是深耕傳統,深耕浙江文化。所謂的「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這句話,我們其實應該想到南宋溫州葉適為代表的永嘉事功學派、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黃宗羲的經世致用的儒家思想轉向、孫詒讓放棄樸學而「以應所需」的務實救國……浙江文化的復興,浙江人的崛起實際上就是從南宋以後,特別是明清以來的這麼幾百年,浙江人為重鑄中國文化做出了大貢獻。數數這一百年的浙江籍作家、浙江籍院士,我們就知道浙江文化的輝煌之處,這種文化井噴背後為這塊文化土壤奠基的精神命脈與務實、重「行」的求索是分不開的。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大考察時又再次強調青年人應「聯繫實際,知行合一」,今年5月5日也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而馬克思就是要強調從思想走向實踐,而不是黑格爾的從思想走向思想,可以說對「行」和實踐的重視是時代和傳統賦予當代浙江青年的責任。

  去年作文題是考三本大書,指向「知」;今年的作文題是考務實、實幹,指向「行」,這也正是要求這一代年輕人能「知行合一」,成就大才。今年作文題中如此強烈的浙江色彩可能讓很多高中語文老師感到突兀,但我們不要忘了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正是浙江人敢為天下先的個體經濟、民營企業、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商業金融模式為中國這四十年的大發展做出了獨特而極具力量的推動。

  作為考場上的學生,可能讀不出這麼多內容,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寫作,妨礙他寫出好的作文,因為他只要抓住實幹、務實、敢於實踐等核心要素展開就可以,在校園裡的學生可能並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但是他要明白為什麼而學,所學的東西應該指向何處,不是為刷題而刷題,為知識而知識,而是要把所思所學與行相連。就如作文題中所說,「站在人生的新起點上」,面對爆炸的知識增長,我們該如何對待我們的所學?如何規劃我們的人生?思如天馬行空,雖飄逸但恍兮惚兮,行如「課虛無以實有」,雖沉重但觀之可近,觸之可親。學生重點要寫的是在傳統和當代的雙重召喚下,為什麼要「行」,如何「行」。

  今年浙江省的作文題有一個重大變化,就是由原來的論述類和評價類文章重新回歸為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論述類寫作有利於學生思辨和批判思維的培養,但是還是過於限制學生的寫作自由和空間。這次作文,學生可以寫記敘文,可以寫夾敘夾議的散文,當然也可以寫具有理性思辨的論述文,因為「體驗和思考」本身就指向了學生的感受、體悟、對自我和社會的分析。學生可以在敘事中闡明務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可以結合時代結合社會談自己對務實的看法。但是有一點要補充,雖然文體不限,但這個作文題所涉及的空間很大,而個人的經歷會顯得格局小了點,所以還是更利於論述類文章發揮。

  地域傳統,特色時代,十七八歲的浙江青年置於這樣的時空格局中,天地人三位一體,要寫出真正有深度的文章,寫出獨特性來,不僅需要時代眼光也需要傳統積澱,更需要有自己個體性的介入,這或許正是這個世界這個中國這片大地對青年人的召喚。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浙江精神」怎麼寫?三位湖州語文名師解析高考作文題
    浙江在線6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徐坊 吳麗燕)6月7日中午11點半,2018年高考語文考試結束,作文題每年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題一出,網友們驚呼:平時多看看《浙江日報》和浙江新聞客戶端真的很重要!
  • 溫州名師談浙江高考作文題 考生應會「有話可說」
    【2014浙江高考作文題】大致如下:門與路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它即可以阻擋你前進的腳步,又可以帶領你走向未來,大學的門,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向未知,學習、探索、創造,是他的通行證;大學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你的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 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哪些趨勢?三位資深語文老師給出關鍵詞
    明天就要高考了,第一門就是語文,而作文自然是語文考試中最關鍵的部分。這幾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哪些趨勢?今年考生應該關注哪些熱點?考場作文應該如何審題?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需要具備哪些要素?把自己的優點特點都寫出來高利:杭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我覺得浙江的高考作文題,有文化性和思辨性兩個特徵。」高利老師說。
  • 四川語文特級教師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這種學生不是語文老師教出來的
    「……近日,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因為三句不離哲學、社會學、文學用典,「英式中文」式寫作,不僅在網上引發熱議,引起網友考據熱,還引發了語文界關於語文教學的深刻思考。如果你是高三語文老師,你會鼓勵學生在高考考場上亦如該生一樣,做如此突破麼?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數位四川語文名師。
  • 38年高考作文題見證時代變遷:漫畫曾進入作文題
    高考作文,一年一度高考的重頭戲,也是最能引發全民參與的一道試題。回溯恢復高考38年來北京考生經歷的作文試題變化,從最初的命題作文,到話題作文,再到材料作文;從單一試題到二選一試題,高考作文一直緊跟時代不斷發展,成為教育改革的風向標,記錄下時代變化的脈搏。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一評時僅得39分
    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高考作文閱卷組人員主要由各地教研員、中學老師、浙大老師組成,前兩者構成直接批卷的主力軍,組成閱卷小組,審核組由浙大老師擔綱,負責複查幾次評分分差過大的試卷。每篇作文要經過三評,三次評分間分差超過一定數值,則由審核組仲裁。審核組還負責評分細則的制定及滿分作文的評定。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閱卷在7月13日到21日間進行。
  • 求精中學老師押中高考作文題
    高考前一周,求精中學語文老師蘭燕輔導作文題《行走》,與高考作文題《走與停》如出一轍 本報訊(記者黃曄)「蘭老師,今天考的作文題被你押中了,考完後我一定要請你吃飯。」昨日中午,求精中學高三(1)班的同學,滿面春風地走出考場,許多同學爭相對語文老師蘭燕說。
  • 高考作文題背後的語文教改新走向
    2019年高考,除了全國漢語試卷之外,全國各省份8套語文試卷共採用了9道作文題,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其他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康健說,一般說來,一個好的作文題往往給考生提供很大的空間,讓每個考生都有話可說。看到今年的作文題時,陝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語文教師龔小菊的最大感受,就是作文題體現「立德樹人」、彰顯時代精神,比如全國Ⅰ卷、Ⅱ卷、Ⅲ卷的「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青春接棒,強國有我」和漫畫「畫裡話外,師生情長」3道作文題,都體現了這個特點。
  • 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啥趨勢?作文應如何審題?
    明天就要高考了,第一門就是語文,而作文自然是語文考試中最關鍵的部分。  這幾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哪些趨勢?今年考生應該關注哪些熱點?考場作文應該如何審題?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記者採訪了三位資深的語文老師,他們在教學一線打拼多年,對高考作文有很深研究,人文和思辨,是他們口中最常被提及的詞語。
  • 浙江省高考作文考的是浙江精神
    高考語文,每年最受關注的就是作文題。今年,浙江省語文高考作文題是——  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高考作文閱卷組人員主要由各地教研員、中學老師、浙大老師組成,前兩者構成直接批卷的主力軍,組成閱卷小組,審核組由浙大老師擔綱,負責複查幾次評分分差過大的試卷。每篇作文要經過三評,三次評分間分差超過一定數值,則由審核組仲裁。審核組還負責評分細則的制定及滿分作文的評定。 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閱卷在7月13日到21日間進行。
  • 2018年高考作文題凸顯時代主題
    中青在線北京6月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2018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總體上以厚重感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新穎而靈動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今年的作文題目有幾個重要的特點。
  • 2018年高考作文題目匯總 全國卷作文題(完整版)
    每年的高考語文考試作文題目都是網友們關注的焦點,更新2018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匯總大全。全國卷三2018高考作文題(全國三卷):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徵路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 ,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滿分作文怎麼評
    推文內容由編者按、作文全文和專家點評三部分組成。編者按部分寫道,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專家點評中認為,文章展現了「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生活在樹上》全文近1000字,主要論證了個人成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
  • 2018高考作文題大有深意,專家幫你來解題!
    6月7日,在廣西都安第二高中考點,一名工作人員敲鐘結束語文科目考試。
  • 看看知名作家、老師對浙江高考作文的獨到理解
    都市快報 記者 姜曉蓉每年高考的語文作文都備受關注,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出了一個「作家」與「讀者」關係的話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裡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 2020溫州中考作文題出爐!
    今年的中考作文題目是啥,   成了老師、家長們關注的焦點!   語文考試結束後,   2020溫州中考作文題目揭曉!   據考生回憶,作文題與「筆記」有關。   根據考題,今年的作文可以寫成記敘文、書信或說明文多種文體,內容包括與人分享記錄筆記的心得經驗,「開導」不願意做筆記的人,以說明的方式介紹做筆記的方法等。   一、寫給同學分享筆記,記筆記的經歷寫記敘文;二、給不願意記筆記的人寫一封信;三、給上初中的弟弟寫記筆記的方法等,寫說明文。   看完今年的中考作文題,   你們覺得好寫嗎?
  • 2018年高考作文獨家點評,00、90、80後都表示很難...... | 頭條
    接地氣:作文材料涉及到的內容是學生熟悉的社會事件,尤其是考生大部分就是「世紀寶寶」,作文材料直接就從「世紀寶寶」入手,最能喚起考生的同情同理心。@曹書德(北京市十一學校):表達水平將成為今年考試作文制勝的關鍵因素。2018年高考作文題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大家會說全國卷1的作文與北京卷第一題作文太一致了,就像雙胞胎一樣長得一模一樣。
  • 2018浙江高考作文題:講現代浙江精神、知行合一和創新
    6月7日上午11點多,2018年的高考語文臨近落幕。作文考什麼,則是每年高考備受關注的焦點。從1977年的全國命題,到2004年起的自主命題——今年,浙江30餘萬首批參加高考的00後考生,他們將會遇到什麼樣的作文題?他們會怎麼寫?非高考者會怎麼看?本端記者蹲守在杭州學軍中學、杭州高級中學、杭州第十四中學和杭州第二中學等高考第一線,為您打聽到了,一起來看看吧!
  • 縱深|高考作文,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6月7日,在石家莊第十七中學考點,考生在進入考場前互相鼓勵。 新華社發閱讀提示高考語文作文體現著時代的脈動。從中不僅可以看到語文教育的不斷追求與發展走向,更可窺見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關注高考作文,正是在關注人才培養及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