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第一天
可能是因為恰逢端午
數學題的吐槽與往常批評數學題難不同
似乎多了一點歡樂
這次被吐槽最多的兩點是一朵雲和維納斯:
多年以後,2019屆的高考生會想起,當年考數學的時候,被#斷臂維納斯有多高# 支配的恐懼
!沒關係,聽說隔壁#高考數學全國卷三考了朵雲#
,考了朵雲
……朵雲
……雲
……
新浪微博熱搜榜前十名中有4條與高考數學有關,排名第一的就是話題#高考數學全國卷三考了朵雲#。話題#全國一卷數學#上了熱搜,主要是斷臂維納斯題。
一朵雲
全國卷3選考題22是一道極坐標題。大意是一段類似雲朵的曲線由3個圓弧組成,求曲線的極坐標方程,另求曲線上一點的極坐標。
我們欣賞下吐槽:
碎月奔赴殺場不曾歸來:出題老師總是在莫名其妙的地方特別用心
昨天的已經過去了,今天加油呀
四川日報:據說今年四川考了朵雲……朵雲……雲……
夢縈羽姬: 我驕傲,我自豪,我是2019年3卷考生,這雲夠我吹一輩子
你在講森莫啦:剛發下來就看到了參數題那坨雲一樣的東西,暗暗慶幸了下:什麼鬼,幸好我不做參數
知乎網友佼人姽嫿:全國卷3,比往幾年的題要難。參數方程我是衝著滿分去的,然後我看到了一朵雲。。。一朵雲。。我當時大腦一片空白,突然耳邊迴響起數學老師說的話:這道題,有趣。
還有網友恰好拍到了點讚雲,為高考考生加油(為出這道題的雲整蒙了全國考生而點讚)。
維納斯有多高?
有人一本正經地拿起了紙和筆,說算就算:
也有人驚呼:數學老師沒告訴我們要考藝術題啊!!!
記者查詢核實發現,這道所謂的「計算維納斯身高」數學題如下:
在這道全國文、理科Ⅰ卷第(4)題中,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提問:假如有個人符合兩個黃金比例,腿長105cm,求其身高,並沒有求問維納斯的身高。
很多網友也在評論中指出了這點:
可以看出,這道題的宗旨其實是在於探討人體黃金分割比例之美,將美育教育融入數學教育,是一道典型的結合學科知識,展示數學之美的試題。
在美學中,黃金分割比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甚至有考生為自己身為美術生竟然沒做對這道題感到懊悔,可見黃金分割在美術、美學中是一個基礎又相當重要的概念。
黃金分割比例是指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整體部分的比值等於較小部分與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約為0.618。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比例。
黃金分割比例被認為是一種具有非常嚴格的和諧性、比例性、藝術性的數字,並且其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美學價值,因此這個數值在繪畫、雕塑、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以及管理、工程設計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圖形
將一個正五邊形的所有對角線連接起來,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線段之間的長度關係都是符合黃金分割比例的,所產生的五角星裡面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黃金分割比例三角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上就有五顆五角星,還有不少國家的國旗也用五角星。
繪畫
為什麼達·文西的作品《維特魯威人》看起來有說不出的和諧感?正是因為黃金分割比例。
《維特魯威人》
其實,達·文西的許多畫作之所以美不勝收就是運用了黃金分割比例的結果,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和《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
黃金矩形的長寬之比為黃金分割比例,即矩形的短邊為長邊的 0.618倍。《蒙娜麗莎的微笑》和希臘雅典的巴特農神廟都應用了該比例布局。
《蒙娜麗莎的微笑》
這個螺旋的圖像似乎比黃金矩形要複雜,因為它叫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與黃金分割比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據這個數列繪製的螺旋曲線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線。
雖然聽起來比較抽象,但實際上生活中,黃金分割比例的運用非常廣泛。
建築
雅典衛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巴特農神廟
艾菲爾鐵塔、埃及金字塔、巴黎聖母院等建築也是按黃金分割比例設計的。
不止藝術,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方面都有許多讓你感到舒適的設計都是因為黃金分割比例。
攝影
攝影中的九宮格、三分構圖攝影法都是黃金分割比例的衍生。
黃金比例的書,報刊,雜誌讓人閱讀起來更舒服。越來越流行的16:9的顯示器,也是與黃金比例有關。
愛美女性穿高跟鞋,其實根本目的不是為了使得自己看起來更高,而是為了整個身體比例更趨近黃金比例。
那麼,黃金分割比例是怎麼來的呢?是人類的審美決定的嗎?
黃金分割比例由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有一天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非常好聽,於是駐足傾聽。他發現鐵匠打鐵節奏很有規律,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出來之後就是黃金分割比例。
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人類審美意識進步的結果?其實,自然界許多植物都遵循了黃金分割比例數列的排布。
除了視覺上的效果,很多植物的生長規律也是斐波那契數列,由於新生的枝條,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時間,供自身生長,而後才能萌發新枝。所以,一株樹苗在一段間隔,例如一年,以後長出一條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舊萌發;此後,老枝與「休息」過一年的枝同時萌發,當年生的新枝則次年「休息」。這樣,一株樹木各個年份的枝椏數,便構成斐波那契數列。這個規律,就是生物學上著名的「魯德維格定律」。
為什麼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數列巧合呢? 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長期適應和進化的結果。現在你知道黃金分割比例的真正由來了嗎?
吐槽歸吐槽
認真看看
其實這兩道題都不算難
只是題目新穎
如果不知靈活變通
就會不知所措
最後祝各位考生一路綠燈
輝煌歸來
武漢廣播電視臺出品
責編:齊雯
編輯:朱青
部分來源:長江日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