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文化搖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校60周年

2020-12-16 中國政府網

    從北京地質學院、湖北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60年來,中國地質大學幾經變遷,經組建、出北京、過石門、渡丹江、下江陵、棲荊州……

    一路走來,變換的是名字、遷徙的是校址、擴大的是規模,不變的卻是地大人繼承和發揚「為祖國多找礦藏,把自己百鍊成鋼」的地質精神;是「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三光榮」精神;是「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精神。

    60年來,伴隨著地大的成長發展,走出了「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等29位兩院院士,湧現了國家體育場館「鳥巢」總工程師李久林等一大批精英工程人才……

    如今,走過一甲子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正在擔負起我國高等地學教育研究的「排頭兵」的重任。

    創建地球科學文化的搖籃

    今年5月19日,地大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成為首個登上世界屋脊的大學登山隊,再次驗證了其「地球科學文化搖籃」的美譽。

    作為一所具有特殊行業背景的大學,60年來,地大始終將「建設地球科學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學」確定為階段性辦學目標,將「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確定為長遠辦學目標。

    地大以地球系統科學學科建設為龍頭,積極整合校內外優秀資源,搭建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目前,學校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其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與「地質學」兩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擁有「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研究」等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通過特色辦學,讓地球科學之花盛開。」學校黨委書記郝翔自豪地說,學校曾作為唯一高校參與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參與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測數據處理和月球應用研究;自主研發的MAPGIS軟體成功應用於「神舟」系列載人航天搜救。

    不僅如此,學校殷鴻福院士創建的生物地質和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成功地將二疊紀—三疊紀界線的「金釘子」(國際標準)釘在了浙江長興煤山上。趙鵬大院士創新地質找礦思路,將地質學從定性的描述階段向定量研究發展,為地質學開闢了新的發展途徑。青年學者李德威參加的「九五」地礦部重大基礎性研究:岡底斯帶晚白堊世以來構造—巖漿作用、深部過程與青藏高原隆升關係的研究,他們為地學領域帶來了新的研究成果,讓地球科學之花在祖國大地上綻放。

    在打造地球系統科學龍頭地位的同時,中國地質大學秉承「強基礎、有特色、入主流」的學科建設理念,形成了「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農、藝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定位,使學校實現了由單學科性大學向綜合性大學的完美轉型。

    構築地球科學人才高地

    60年來,學校始終將培養高水平地學人才、促進國家地質事業發展作為自己的教育使命。學校按照「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教學科研平臺+科技項目+國際合作」五位一體建設模式,通過大科學、大工程和大項目來培養學術學科領軍人才的創新能力,促進他們成為國際地球科學領域具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

    今年4月,學校與中國科學院組建了「科教戰略聯盟」,聯合培養地球科學精英人才。在此之前,學校依託國內國土資源和地礦行業企業,建立了55個實習站點和47個穩定的產學研基地,與18個省市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地勘、地調單位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籤署了戰略合作或科技教育合作協議。學校在周口店、北戴河和三峽等地區建立教學實踐基地,承擔的每個科研項目都吸收了2至3名學生參加,46.6%以上的地質類研究生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近60%的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大學生參加科研項目。

    近幾年,學校加快了開放辦學的步伐,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國際理解、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的意識,加大了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力度。

    尋求人類和地球和諧發展

    近幾年,在「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精神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到祖國各地基層最艱苦的崗位上建功立業。2003年以來,累計有3549名地大本科畢業生、近1000名研究生畢業後到西部就業。

    學校校長王焰新說:「努力服務行業及地方經濟發展,通過聯合開展地質調查、找礦突破等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切實解決國土資源地礦行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難題和產業發展瓶頸,謀求人類與地球和諧發展,是每一個地大人的不懈追求。」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之後,學校及時組織科技賑災專家組奔赴災區,為災區提供技術支持。2011年,學校承擔的礦調、區調項目在西藏、青海、內蒙古、新疆、雲南等省區新發現銅、鐵、鉛鋅等金屬礦化點12處,非金屬礦點1處,礦化線索12處。

    王焰新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國家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地質災害、環境汙染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面對這些資源與環境問題,面對祖國和人民的期望,中國地質大學正在為謀求人類與地球的和諧發展奮鬥,努力成為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

    新時期,《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給地質事業帶來了春天,也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落實國家地質找礦突破戰略,中國地質大學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2011~2020年),實現地球科學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階段性辦學目標;第二步(2021~2030年),建成國內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基本具備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所需的人才、學科、文化和基礎設施條件;第三步(2031~2052年),基本實現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長遠辦學目標。(記者 夏靜 通訊員 李素礦)

相關焦點

  • 長安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圖)
    中國網4月21日訊 四月的西安,百花盛開,春意正濃,長安大學迎來了建校60周年的美好日子。4月18日上午,學校在渭水校區朝暉體育場隆重舉行慶祝大會,喜慶60華誕。長安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在長安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厲無畏、
  • 河北地質大學博物館被授予中國地質學會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
    11月28日至30日,2020年地學研學導師培訓班暨首批地學研學基地授牌儀式在湖北宜昌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秭歸產學研基地舉行。本活動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承辦,共有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名地學研學從業人員參加。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積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積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2018-06-14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打造生態型大學,引領綠色教育發展。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建校60周年校慶公告
    自學校前身——華北保衛幹部訓練班創建至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已經走過了60年風雨歷程。為全面總結學校辦學成就和經驗,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激發公大人投身學校建設和發展熱情,積極探索適應新時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需要的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思路,我校將於2008年10月中旬舉辦建校60周年慶典活動。值此,我們謹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和廣大校友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 「勞動模範的搖籃」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迎來60周年華誕
    建校60年來,有130餘位省部級以上勞動模範從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校園中走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供圖中新網上海9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被譽為「勞動模範的搖籃」的上海第二工業大學28日迎來建校60周年華誕。
  • 什麼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質部時任部長李四光主持籌建北京地質學院。由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學系地質組、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地質工程系、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採礦系地質組以及西北大學地質系等著名大學的地質系、科合併而成立北京地質學院,是為八大學院之一。
  • 海內外校友慶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60周年
    海內外校友慶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60周年 2018-09-2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20日在合肥舉行,3000餘名海內外校友回到校園為母校慶祝生日。  中國科大於1958年9月創建,旨在為研製「兩彈一星」培養尖端科技人才,她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這所由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親手締造的大學,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等一批中國最有聲望的科學家。
  • 東華理工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東華理工大學隆重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10月16日上午,東華理工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在東華理工大學撫州校區大禮堂舉行。 出席紀念大會的還有:中國大唐集團、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公司、中央和地方行業部門、省有關廳局負責人,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國外大學校長和教授,東華理工大學兄弟院校負責人,東華理工大學班子成員、海內外校友代表、師生代表等。 劉曉莊向東華理工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海內外校友表示熱烈祝賀。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排名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該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635人,包括本科生18092人,碩士研究生7774人,博士研究生1764人,國際學生1005人。
  • 100周年!南京大學地質學科創立一百周年!
    南京大學地質學科創立一百周年慶典公告百年深耕碩果纍纍,勵學敦行再譜華章。自1921年竺可楨先生創立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南京大學地質學科已走過百年,一代代地學人風雨共濟,薪火相傳,眾志成城,今天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已經成為我國地球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從四牌樓的科學館到鼓樓的東南樓,再到仙林校區的朱共山樓,南大地質學科從蹣跚起步、沉澱築基到氣象迭新、勇立潮頭,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正在全面開啟學科現代化新徵程。
  • 中國地質大學:地大與您攜手共建美麗中國宜居地球
    我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招生辦公室主任周延菲,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今年的招生政策情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一所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學校創建於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著名大學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
  • 華僑大學慶祝建校60周年 譜寫「僑校+名校」新篇章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泉州11月1日電(記者 孫虹)作為新中國成立後興辦的首所華僑高等教育學府,華僑大學11月1日在福建泉州舉辦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僑大學董事會董事長蔡達峰,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周聯清等嘉賓出席並致辭。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特色人文講座為抓手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特色人文講座為抓手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2011-03-01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秉承人文素質教育傳統,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通過舉辦一系列涵蓋地學特色和地域特點的特色人文講座,努力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不斷探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五個聚焦」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
    為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聚焦靈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短板,破解內涵發展制約因素;聚焦明天,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聚焦使命,以教育支撐實現中國夢;聚焦特色,開拓特色優質發展道路等五個聚焦層面落實。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相關資訊,關注一下~
  •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於1952年始建,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 福州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智仁)10月27日上午,福州大學創新發展與「雙一流」建設論壇開幕式暨福州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領導嘉賓、國內外知名高校代表、合作企業代表、海內外校友代表以及全校師生員工代表共計1350餘人參加了大會。
  • 南華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南華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多舉措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多舉措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 2015-08-10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著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學科排名位居世界前列
    有人說印刷就去北京印刷學院,航天就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林業就去東北林業大學,地質就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小編今天帶大家了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它怎麼樣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簡稱「地大」,位於我們的首都城市北京市,是我國教育部直屬並和自然資源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文化底蘊深厚,最早可以追溯到創建時期。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就在剛剛不久,逸夫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湖北省高校中首個獲此稱號的高校博物館,這既是對逸夫博物館發揮陳列展覽與科普文化服務功能的肯定,更是對博物館未來建設的鞭策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