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沒處理好這件事,我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一位寶媽的自責

2020-10-13 動媽育兒

「我沒到,一個國慶假期過去了,只因為一件事沒處理好,我就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小景說。

小景的兒子現在3周歲了,一直以來都特別懂事/乖巧。平時她上班或者出差,孩子還會和她說「拜拜」,在她回家時,孩子也會上前和她擁抱。



今年國慶,她帶著孩子回老家。

老家弟媳剛好查出懷孕,因為弟媳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整個檢查過程、醫院建檔、各種檢查的預約都是小景陪著弟媳一起弄的。

「老家交通不方便,每天都是一大早就開車出去了,那會兒孩子還在睡覺,回到家的時候都是下午。」小景說,孩子看到她回來就問她「媽媽,你幹嘛去了?



起初,小景會跟孩子解釋「陪你舅媽去醫院」。而弟媳則喜歡逗孩子說:「出去玩了,不帶你,誰讓你睡覺啦?」或者說:「你媽媽出去吃好吃的啦」。

因為,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小景就沒好意思告訴弟媳不要開孩子的玩笑。

而且,在小景看來「不是每天都出去,就算出去了,回來後好好陪孩子也沒關係的。」所以,後面幾次陪弟媳從醫院回來,她就沒給孩子再解釋。



直到,國慶假期結束。小景帶孩子回北京,她才發現問題來了——孩子開始緊盯著她,離開她就大哭不止。

第一天上班,正在開會,小景手機鈴聲就響了。小景出了會議室,接通手機,就聽到兒子在那邊哭著問:「媽媽,你在哪呢?你什麼時候回來?」

原來,兒子哭鬧不止,婆婆只好給小景打電話,希望讓她安撫一下孩子。



第二天,小景剛起床,兒子也跟著醒了,鬧著要跟著一起上班。

小景說,孩子平時晚上9點多都不願睡,早上8點多不起床的。就因為聽她說要早起上班,孩子前一晚上8點多就提前上床睡覺,只為了跟她一起上班。

到現在,孩子已經跟著小景一起上班四天了。

「我不能每天都帶著他啊!」小景特別苦惱,接下來怎麼辦。



確實,孩子太黏人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一般來說,3歲前的孩子黏媽媽是正常的現象,且這種依賴關係也是必然的。

且在孩子依賴媽媽的階段裡,最黏媽媽的階段就三種:媽媽哺乳期結束,重歸職場時;給孩子斷奶時;孩子入園時。

重歸職場



孩子從出生,媽媽們就一直陪伴著。重歸職場意味著每天要早早上班,和孩子有了短暫的分離,孩子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症

在這個階段,媽媽們除了不斷的給予孩子安全感,更多的是應該幫助孩子建立「客體永存」的概念。

斷奶



與媽媽重歸職場相比,斷奶給孩子帶來的生理和心理挑戰更大。這不僅僅意味著孩子不再喝母乳,更意味著餵養關係的獨立。

這個階段媽媽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愛。

入園



孩子入園,則意味著孩子開始了離開家庭接觸一個新的環境、新的作息的新起點。

在這個階段,媽媽們應該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順利接納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多和孩子討論幼兒園中的趣事。

那麼,像小景說的這種情況——「孩子已經3周歲了,安全感被破壞了」怎麼辦呢?

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



3歲的孩子比3歲以前的孩子好很多,尤其是在「懂事」方面。

這個年齡段段孩子已經大致能夠和父母正常溝通,明白父母說的話。

所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們不妨重新給他建立安全感——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出門辦事或上班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回家時間,且一定要在說好的時間出現在孩子的面前。

完成對孩子的「承諾」,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孩子恢復他的安全感。

增加其他家庭成員帶娃的「深度」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格外黏媽媽,看不到媽媽就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在他心裡整個家庭裡只有媽媽「最愛」他。

澤寶以前就是,做什麼都必須是媽媽——「媽媽給洗臉」、「媽媽給擦屁屁」、「媽媽陪我玩」。。。。。。

一會兒看不到我,他就會喊「媽媽,你在幹嘛?」

因為,那段時間裡,家裡只有我能無條件的滿足他玩樂,爸爸對他的陪玩耐心基本是負值。

後面,我開始要求爸爸每天加入陪玩活動,哪怕只是舉高高也行。

爸爸加入的時間越來越多,孩子黏我的程度就慢慢弱化了。同時,也變得越來越獨立了,安全感也越來越強了。



寫在最後:社會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認為兒童早期有兩種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滿足的需要,這兩種需要完全依賴於父母。

我是「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為了寶寶重新「擇業」的寶媽。目前是一名寶寶私人營養師、育兒師和多平臺主邀原創作者。寫文不易,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
    快叫『阿姨/叔叔好』!」教孩子打招呼這件事有多少寶爸寶媽不小心踩坑?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從打招呼這件事,睿智寶爸寶媽會帶給孩子的,一是自信地表達自己,二是成熟的人際交往,三是恰當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是彥子,喜愛讀書的育兒領域原創作者,歡迎關注我獲知更多育兒知識和智慧小筆記。
  • 下班高峰,寶媽路邊被追尾,這樣的反應,讓人不由得心疼孩子
    最後,撞車的女人騎著電動車先走了,那位媽媽依然不肯罷休,對著遠去的背影,又狠狠地罵了幾句,才悻悻的帶著孩子離開了。平心而論,這件事孩子的媽媽也有錯,如果不是她忽然停下來,後面的人也不會撞上來。2、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父母與他人激烈爭吵,這種衝突和對抗的氛圍,會讓孩子非常不安,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嚴重的還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害怕面對糾紛,不敢與別人發生爭執,膽小怕事,畏首畏尾,甚至不敢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3、影響人身安全。
  • 有點事就哭的孩子,未必就是矯情,而是寶媽這幾方面沒做好
    孩子愛哭,有點事就哭,甚至沒點事他也能給自己找到痛點然後流眼淚,遇到這樣的娃,當媽媽的應該怎麼辦?生活中其實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那麼孩子有點事就哭,真的就是娃不懂事太矯情嗎?其實未必,原因反而很可能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寶媽們在這幾方面沒做好。
  • 我們做的很多「好」事情可能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經常被媽媽們提到的一個詞,也是在我們這一代媽媽中特別火熱的一個詞。然而,安全感這個詞卻像懸在大家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讓媽媽們提心弔膽,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們都問過不少這樣的問題: 孩子一哭我沒抱,會不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睡眠調整會不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特別黏我,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地方在談安全感時都非常學術,讓人聽了也搞不懂該怎麼做,反而會增加人的焦慮感。
  • 寶媽生二胎後,感覺自己討厭大寶,在深夜自責:我不是個好媽媽
    但是每到晚上兒子安靜的睡著了,小薇看到兒子天真的臉龐就開始自責:一個2歲多的孩子懂什麼呢?我怎麼可以討厭他?我真的不是個好媽媽。這其中有多少二胎寶媽跟小薇一樣有相似的經歷?不管兩個孩子是男孩女孩,似乎在生了二胎之後對老大的態度都有所改變。每天的心情在煩躁、討厭、後悔、自責中來迴轉變,當媽的怎麼會真的討厭自己的孩子?只不過是種種原因導致的「假象」。
  • 如何修復孩子被破壞的安全感?
    我只好將兩個孩子都送回奶奶家,一個人回去照顧外婆。因為擔心二寶哭鬧,提前沒跟二寶說。她見我拿箱子,就要跟我。爸爸抱著她去陽臺,我趕緊出門走了。 後來,爸爸說,到奶奶家的第一個晚上,二寶整整哭鬧了一夜,父女倆都沒睡。陪外婆住院期間,我打電話回奶奶家,二寶都是抱著電話哭,很委屈,總是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一個月後,我回來了。
  •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一位寶媽的回懟,值得父母一看
    結果這引起了另一位寶媽的不滿張嘴就來了一句:「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會害了你家娃」。群裡七嘴八舌地開始問道,為什麼會害娃呢?這位不滿的寶媽就說到了,一位美國母親把幼兒園告上法庭的事兒。
  •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一位寶媽的回懟,建議父母看一看
    當你隨便帶著孩子在小區轉一圈,人家孩子能背50首詩了,你家孩子說話都磕磕巴巴;別人家孩子識字七百八了,你家娃一個數都不識,你就會慌張!寶媽群就是一個讓你非常容易焦慮的地方。群內經常會討論一些讓寶媽焦慮的問題,比如要不要讓孩子識字,這也成了我心中的一大困惑!
  • 若想孩子與自己親近,寶媽需親自做4件事
    之前看到一位寶媽黃女士的擔憂,她的寶寶個月,出月子後姑姑開始帶孩子一直到現在。一開始寶媽覺得很幸福,有人全心全意帶孩子,自己輕鬆了不少。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黃女士發現了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更喜歡跟姑姑在一起。哭鬧時自己怎麼哄都不好,姑姑抱過去立刻安靜下來,寶媽突然有種危機感:不會是認錯媽媽了吧?
  • 寶媽長期堅持這3件事,養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整個家庭都因為兩個健康寶寶的存在而變得其樂融融,周圍不少寶媽經常來向翠菲「取經」,翠菲也很樂意幫助寶媽們,知無不言!翠菲現在還是全職媽媽,有著自己諸多的養娃經驗。她把自己這幾年來,一直堅持的3件事,告訴給大家,各位家長可要睜大眼睛啦!第1件事:堅持運動翠菲家不遠處有座山,那裡每天都有很多人,她就每天帶著孩子爬山。
  • 笑噴了,當媽後的17件囧事,這件你沒做就算我輸
    各位寶媽們,懷孕前後,你們都做過哪些囧事?前幾天聽一個寶媽說:我月子裡每天傻到什麼也想不起來,我媽說: 你是不是生完時把腦子也一起生在醫院裡了,出院還沒帶出來。立刻覺得人生得到了解釋啊,曾經很多的光榮事跡你們有沒有呢?
  • 國慶假期將至,該不該帶滿月的孩子回鄉下?寶媽:這件事沒商量
    不過寶媽青青最近卻因為國慶假期該不該帶娃回家,和丈夫鬧了矛盾。無論丈夫怎麼勸說,寶媽青青都堅稱:這事沒法商量,你想讓娃回去受罪?,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家庭矛盾要不要帶娃回家這件事,已經成了很多家庭矛盾的導火索,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對。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5件事,父母別再做了
    兒時經歷的恐懼、創傷和被忽視會直接影響大腦的發育,從而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和行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易,但破壞卻只是一句話的事。「你再不乖乖吃飯,我就不要你了!」很多家長喜歡用「我不要你了」嚇唬孩子,尤其是不聽話的孩子。
  • 挺過這幾件事的寶媽都很厲害
    但是生完孩子兩個月後,小雅突然給我打電話一邊哭一邊說:「我實在是受不了了,帶孩子真是太累了」,不是我親耳聽到的話我還真不敢相信世界上還有事情能夠把小雅難倒。不過說實話,帶孩子到底有多難,沒有帶過孩子的人是無法體會的,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沒有人幫襯的時候,那應該是非常的痛苦,很艱難。那麼到底一個人獨自帶娃有多難了?
  • 34歲寶媽生7個娃,只因「不想浪費丈夫好基因」,網友:家裡有礦
    文 | 崛朗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對於生孩子這件事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選擇不生,當丁克,有的人覺得生一個孩子就好,有的則會生兩個,讓孩子彼此之間有個伴7個娃,只因「不想浪費丈夫好基因」一位34歲的寶媽,在網上上傳的一則視頻火了,視頻中她將孩子進行排序,一個個孩子依次出現在鏡頭前,寶媽分別逐個進行介紹,一共有7個孩子,陣容可謂強大。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讀懂孩子的真實想法一次淘媽把淘淘搭起來的積木碰倒了,孩子哭得不依不饒,我嘗試著和他道歉並幫他重新搭起來,結果兒子更加生氣了。後來我突然意識到,兒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他哭鬧是因為我破壞了他的秩序,於是我摟著兒子說道,「你認真搭起來的積木被媽媽碰倒了,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受(共情),但是積木倒了還可以再搭起來,你要是願意,媽媽可以陪你一起搭起來。」接著又給了兒子一個擁抱,兒子很快點了點頭,停止了哭鬧。
  • 產後第一次來月經,這3件事寶媽要重視,否則傷害會很大
    寶寶出生之後,媽媽們可不能大意,因為月經即將恢復正常了,不僅意味著你不能再像懷孕那時候如此「自由」,重要的是你還要留意幾件事,不然不僅會對你的身體有很大傷害,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也不利。閨蜜當然不願意,閨蜜的情況是她的奶水非常好,每次寶寶吃飽之後,閨蜜還要用吸奶器吸出來很多倒掉。後來我建議閨蜜趁著給寶寶做體檢的時候,當著婆婆的面諮詢醫生,用醫生的話來勸說她婆婆。老一輩,特別是比較迷信的老人,很多會相信這個謠傳,最好的辦法就是借醫生之口,讓老人們知道這個說法是沒有依據的。
  • 「讀公立幼兒園不到一周,我給娃轉到了私立」,寶媽:為孩子好
    important}孩子的成長從和父母分離開始秋季開學沒多久,有不少寶媽都遇到了一些難題,有寶媽擔憂孩子長時間未返校,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環境。有寶媽發愁家中無人接送孩子,還有一些寶媽糾結送孩子去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畢竟現在公立幼兒園學位太有限了。但是今年幼兒園剛開學沒多久,同小區的芳芳媽卻讓女兒從公立幼兒園退學。
  • 決定讓婆婆幫忙帶娃前,寶媽要先明確這幾件事,以後能省心不少
    ,在決定讓自己婆婆過來幫忙帶娃前,一定要先明確這幾件事。認識一位朋友,她家就屬於這種情況,原本她家孩子也是婆婆在照看,眼看孩子就該去幼兒園了,可有一次她們婆媳之間因為一點小事鬧了矛盾,結果她公婆直接收拾行李撂挑子走了。要知道離小朋友幼兒園開學還有一段時間,這可把我這位朋友給為難壞了。
  • 我是如何給孩子斷奶的,怎麼斷,何時斷對孩子和寶媽來說是最好的
    白天孩子要吃奶的時候我就轉移他的注意力,不是強制性的看著他哭不管他,因為這樣對孩子心裡傷害太大了,所以我得把孩子的心理傷害降到最低,晚上睡覺的時候之前都是我奶睡的,斷奶第一天是爸爸推著小車給哄睡的,根據一個寶媽的建議,再加上我第一天漲奶真的很厲害,晚上孩子夜醒的時候我又餵奶了【那位寶媽說孩子夜醒孩子意識比較模糊,所以餵一下沒事,但是我覺得正是這種意識模糊的情況下孩子還能想起來吃奶,正是嚴重依賴母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