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桑為業、經「桑」有道——嘉陵區擦亮「三張名片」 做強「三大...

2020-12-18 中國網·錦繡天府

中國桑茶文化館

「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嘉陵區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是全國優質繭絲原料生產基地、南充「中國綢都」核心區。近年來,嘉陵區立足現有優勢資源和良好產業基礎,堅持「立桑為業、多元發展」,整合各方智力資源、技術資源,連片發展蠶桑、茶桑、果桑10萬畝,加快推動桑產業由「栽桑養蠶」向「栽桑養人」,「單一利用」向「多元開發」,「農業主導」向「三產聯動」轉變,全力做強產業鏈、創新鏈、利益鏈「三大鏈條」,擦亮中國桑茶之鄉、中國蠶絲被之鄉、國家桑茶生產標準化示範區 「三張名片」。

2019年,全區蠶桑產業實現產值達到150億元。桑產業正逐漸成為全區的富民產業、朝陽產業、支柱產業。

「三個轉變」 傳統產業煥發生機

行行桑樹鬱鬱蔥蔥,整齊排列,生機勃勃。走進嘉陵區雙桂鎮尚好茶桑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茶桑園,萬畝桑樹染綠群山。

「我們將桑葉加工成桑葉茶,延伸桑產業鏈,不但提升桑產業競爭力,還助農增收致富。」四川尚好桑茶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茶桑基地始建於2016年,2020年納入省級現代農業培育園區,以「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生態富民、開拓創新」為發展理念,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向仲懷院士工作站、桑產業創新技術研究院、成渝蠶桑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為科技支撐,核心區已建成茶桑園一萬畝,輻射帶動5萬畝,配套建設桑產品精深加工園區200畝,被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主要領導評價為「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強科技、促增收」典範。

近年來,嘉陵區在養蠶、產繭、繅絲、制綢的傳統產業基礎上,由「栽桑養蠶」向「栽桑養人」轉變、「單一利用」向「多元開發」轉變、由「農業主導」向「三產聯動」轉變,大力發展食品桑、飼料桑、醫藥桑,開發春桑茶、霜桑茶、桑茶粉等五大類48個產品,推動了桑資源向食品、飲品等領域聚集,實現了全鏈條綜合開發,大幅提升畝桑效益。目前,全區已建成桑園10萬畝,其中,茶桑6萬畝、蠶桑3萬畝、果桑1萬畝,年產蠶繭200餘萬公斤、產果1000噸、產葉3000噸。

協作發展 蠶桑產業實現突破

在四川順成紡織品有限公司織造車間,幾名工人正操作劍杆織機,一根根銀絲被織機「吸」進梭子,然後「吐」出印花絲綢。近年來,該公司深耕國際市場,銷售渠道已拓展至印度、巴基斯坦、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國家。

為做強產業、延伸產業鏈,嘉陵區堅持招大引強、招強引優,重點培育龍頭企業,依託尚好茶業、銀海絲綢、金富春、依格爾、順成紡織等龍頭企業,聯合建設桑產業基地,全鏈條協作發展,目前共吸引30餘家蠶桑產業企業入駐嘉陵區,桑產業規模快速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2019年,全區蠶桑產業集群實現產值130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4%,2020年上半年實現產值60.4億元。

在延伸產業鏈同時,嘉陵區還擦亮「中國有機產品」「中國桑茶之鄉」「國家桑茶生產標準化示範區」三張名片,讓蠶桑產業實現新的突破。嘉陵土壤富硒、氣候溫潤、生態良好,所產桑茶被向仲懷院士評價為國內最好的桑葉茶。2017年,嘉陵桑茶、桑葉粉、桑葉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2018年,中國蠶學會授予嘉陵區「中國桑茶之鄉」稱號,2020年,嘉陵區作為全國首個「國家桑茶生產標準化示範區」,順利通過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立項評審。該區組織制定了桑茶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45項,全區桑茶生產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桑旅融合 年接待遊客70萬人次

嘉陵區李渡鎮石馬灘村,漫山遍野的桑樹隨風搖曳。

近日,村民李國慶哼著歌,穿行在綠油油的桑園裡採摘桑葉。「今年我家養的蠶寶寶,會結黃金繭。每公斤黃金繭比普通繭要貴10至12元,預計今年比去年增收3000多元。」前些年,李國慶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和引導下,開始栽桑養蠶,今年還養起了會結黃金繭的蠶子,實現了穩步增收。如今,他家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還住進了新房子,走上了致富路。

為抓好蠶繭原料生產,嘉陵區引入江浙「一步成園」桑苗良繁技術、浙大有機彩色蠶種新技術,打造以李渡、吉安等鄉鎮為主的高品質商品繭和原蠶繁育生產示範基地,年發蠶種近6萬張,產繭200餘萬公斤。其中,有機彩色繭蠶種1萬張,年產黃金繭40萬公斤。

果桑產業也是嘉陵區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該區堅持以點帶線、連線成面,推動西河流域茶桑產業示範區、深丘脊嶺地帶蠶果桑產業示範區、嘉陵江流域蠶桑產業示範區建設。目前,西河流域茶桑產業示範區已發展茶桑2.5萬畝,深丘脊嶺地帶蠶果桑產業示範區已發展蠶桑1萬畝、果桑1萬畝,嘉陵江流域蠶桑產業示範區已發展蠶桑2萬畝。

此外,圍繞桑產業,嘉陵區先後打造了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蜀繪文化博物館、民族服飾博物館、中國蠶絲被文化館、中國桑茶文化館等五大特色展館,大力推動「工業+旅遊」融合發展,連續多年舉辦桑果採摘節、桑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形成「五大館+西河流域桑茶基地+深丘脊嶺地帶蠶果桑基地」三產融合旅遊文化線路。2019年,該線路累計接待遊客7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近億元。(蔣旭輝)

相關焦點

  • 嘉陵區:繡出「中國桑茶之鄉」最美畫卷
    通過對桑產業成片規劃、連片建設、集中發展,嘉陵區培育新型龍頭企業5家,蠶桑專業合作社16家,全年養蠶、桑茶、果桑產業收入超100萬元的村達6個,蠶桑產業收入超10萬元的社達100個,蠶桑產業收入超萬元的農戶達5000戶。2018年,嘉陵區發蠶種3.2萬張,產鮮繭131.2萬公斤,蠶農人均收入達到5248萬元。
  • 全國桑茶產業發展大會在南充舉行
    全國桑茶產業發展大會在南充市嘉陵區舉行9月18日上午,全國桑茶產業發展大會在南充市嘉陵區舉行,全國知名桑茶專家、企業代表共聚一堂,探討桑茶產業發展之路。南充市長吳群剛在大會上表示,本次大會落戶嘉陵,既為嘉陵茶企、茶商搭建了一個近距離聆聽專家指導、學習先進經驗的平臺,又為南充弘揚桑茶文化、壯大桑茶產業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南充將繼續堅持「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生態富民、開拓創新」的理念,促進桑茶產業快速發展、高端發展,全面提高桑茶知名度、美譽度。
  • 擦亮「嘉陵桑茶」金字招牌!全國首個桑茶標準化示範項目紮實推進
    對此,南充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化科科長楊旭和嘉陵區市場監管局局長何毅均做了表態發言:南充市嘉陵區有信心、有決心做好此次國家桑茶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抓住機遇,對標補短,多部門協作、多方面保障,制定一批實用的標準,並強化標準體系在示範點的貫徹實施和持續改進,形成示範效應,探索形成獨具特色的桑茶標準化生產「嘉陵模式」,助推「十萬畝、十億元」的「雙十
  • 南充市商務局局長向峰一行赴嘉陵區調研絲紡服裝產業、桑茶產業
    10月30日,南充市商務局局長向峰、副局長何文明一行到嘉陵區順成紡織、尚非服飾、依格爾、銀海絲綢、長榮紡織、尚好等企業督導。嘉陵區委常委、總工會主席張德兵,嘉陵區政府副區長趙少雄,嘉陵區商務局相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 「國家桑茶生產標準化示範區」落戶嘉陵
    南充新聞網訊(記者 楊曉江)4月12日,記者從嘉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日前發布了農業農村及新型城鎮化領域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其中嘉陵區申報的「國家桑茶生產標準化示範區」項目成功通過材料審核和專家評審。
  • 全國首個國家級桑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落戶四川南充
    王華 封面新聞 記者 蘇定偉擦亮「中國桑茶之鄉」金字招牌,塑造中國桑茶第一區域公共品牌,打造全國桑茶產業標準化示範先導區,引領全國桑茶行業標準化發展。封面新聞記者從南充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全國首個國家級桑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正式落戶四川南充。據了解,此次獲批立項的試點項目,2017年入選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
  • 他們為企業減輕近億元稅負,全為擦亮「上海製造」這張名片
    抓牢關鍵核心技術、高端產業集群、過硬質量品質三個環節,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新興產業發展的策源地、先進位造業的產業集群高地,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十製造業」,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打造全新製造生態系統,推動傳統製造模式轉型。要給老品牌注入新內涵,使之煥發新活力。鼓勵制定比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更嚴格的企業標準,力爭使「上海製造」成為新時代高質量、高品質的代名詞。
  • 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 向仲懷:推動蠶桑業走上「新...
    他在2003年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奠定了中國在家蠶基因組研究中的世界領先地位。重慶日報消息,近年來,向仲懷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建立新技術體系,推動傳統蠶桑業轉型升級。晨曦中,層層疊疊的梯田上,數十名茶農正忙著採摘芽尖新茶……4月初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茶桑基地,一派生機勃勃。
  • 擦亮溫泉遊這張文旅名片
    它並不是一個花裡胡哨的評選,也不是什麼推廣、營銷,它所做的就只是鑑別真偽這一件事。當然對消費者而言,這件事挺重要。「真溫泉」名單也可視作一份旅遊指南,一種貼心服務。按照名單挑選,總會多一份放心、安心。溫泉行業協會認證「真溫泉」,這不是什麼大事,也算不上什麼新聞。但為什麼還要關注、還要討論?一方面,溫泉之於廣東、廣州,意義非同小可。
  • 從「三張名片」看「三對關係」——江西永豐縣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
    新華網南昌4月12日電 題:從「三張名片」看「三對關係」——江西永豐縣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新華網 沈洋 楊益民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綠化模範單位一年內獲得三張「國家名片」,2019年註定要在永豐千年建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江西省永豐縣是歐陽修的故裡,也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永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在加快積聚,傳統工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特色農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下快速成長。
  • 擦亮東陽教育這張「金名片」教師節慶祝大會引起強烈反響
    教育一直是東陽市的一張「金名片」。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顧在響表示,今年的教師節慶祝大會特別設置了「桃李芬芳」從事班主任工作30年紀念獎和「言傳身教」從事班主任工作20年紀念獎,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一線班主任的關心與關愛。
  • 綠色崛起生態興縣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十三五」期間,上林縣生態建設事業不斷繁榮發展,為上林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這五年,上林縣邁開全域旅遊發展步伐,「三湖一寨兩江三園」讓人情牽「壯族老家」。大廟江生態旅遊景區總經理助理鄧超志滿懷信心地說:「我們會努力,早日讓大廟江成為上林縣一張靚麗的旅遊名片。」   這五年,上林縣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結合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踏上特色產業發展道路。
  • ...銀行最特殊業績發布會 謝永林詳解「三大動能」和「三張名片」
    三大動能和三張名片   發布會一開始,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開場稱「戴著口罩講話,這還是第一次」,宣告了這是一場疫情影響下特殊的業績發布會2019年,該行淨利差、淨息差分別為2.53%、2.62%,同比2018年均提升27個基點,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平安銀行2019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數據的背後,相信大家更加看重的是平安銀行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謝永林表示,經過三年的轉型積累,平安銀行已經形成了三大關鍵的「動能」。
  • 發掘仲景文化、傳承仲景文化,擦亮中醫品牌名片
    ,秉承「勤求、博採、精誠、濟世」的院訓,教學為主,科研、臨床為輔,把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和社會責任感強的醫、藥、食、護應用型人才作為時代賦予的使命,形成了「傳承弘揚仲景學術,培養醫藥食護應用人才」的特色辦學之路。
  • > 「嘉陵桑茶」高分通過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驗收
    四川新聞網南充12月24日訊(楊茂春)12月19日,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副處長王莉帶領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考核評估組前往嘉陵區,考核驗收該區桑茶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嘉陵區副區長張曉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羅勝參加驗收會議。
  • 【輝煌「十三五」 建設新錦州】黑山擦亮「武術之鄉」名片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黑山縣委、縣政府充分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大力實施「文化興縣、經濟強縣」戰略,通過「紅色文化、以武興旅」,擦亮「武術之鄉」這張國家名片,有力促進了黑山文化、經濟等快速發展。黑山先後榮獲「全國陽光體育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 代表張建軍建議: 擦亮「國際和平城市」名片 街頭多設些和平人物...
    代表張建軍建議: 擦亮「國際和平城市」名片 街頭多設些和平人物雕塑 來源:現代快報編輯:郭子煜2018-01-24 15:19分享 摘要:2017年9月,在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的不懈努力下
  • 南豐:打造產業集群 擦亮食品工業新名片
    南豐:打造產業集群 擦亮食品工業新名片 2020-09-06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擦亮「世界東湖」名片,代表委員有話說
    王學麗說,東湖是武漢的城市名片,保護東湖不僅是政府和湖長的事,所有市民都應該參與,人人都需參與守候東湖,讓湖水更清澈、生態更好。比如,每個人可以去東湖認養一棵樹,周邊的社區可以組織社團到湖邊做自願者。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句話叫最「燃」武漢人,武漢人應該從身邊做起,做最燃的東湖志願者。
  • 【地評線】用「匠心巧手」擦亮「中國名片」
    首屆大賽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設86個比賽項目,共有2500多名選手、2300多名裁判人員參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此次大賽不僅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還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