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載文評奧斯卡獲獎動畫片《包寶寶》:一場關於親子關係...

2021-01-09 上遊新聞

25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

一部7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

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親子關係是不少中國家庭的重心

恰逢開學季

這部影片戳中了很多媽媽的心

也引發了關注和討論

一個「包子」引發的思考 

故事發生在一個典型的華人家庭

一個女人正熟練的擀著麵皮

做著包子

一個包子突然哇哇大叫

萌化了這個女人的心

從此

她視這個包寶寶如自己的孩子

給包寶寶量身高

和包寶寶一起買菜

給包寶寶買零食

一切都是那麼溫馨

不知道從哪一刻開始

包寶寶有了自己的想法

也許是從媽媽

不讓他和小夥伴一起踢球開始......

他不再想吃媽媽買的點心

不讓媽媽進他的屋子

也不再理會

媽媽精心準備的一桌子美食

他想和自己的朋友出去兜風

這一天,包寶寶帶著自己的女朋友

準備從家中搬出去

媽媽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包寶寶的離開

崩潰之中,居然把他吃掉了…

看到這裡,有的網友直言被嚇到:

其實,包寶寶只是這位媽媽的一場夢

「包子」是她潛意識裡的寶貝兒子

正當她為夢中自己

吃掉包寶寶而懊悔不已之際

她的兒子回來了......

一場關於「控制」的較量 

這部影片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

中國孩子從小被教導要「聽話」:聽老師的話,聽父母的話,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聽媽媽的話」。某種程度上,「聽話」的「性價比」比較高:一方面意味著孩子遵從父母的經驗,減少試錯成本,人生少走彎路;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父母的權威得到認可和尊重,是對父母付出的一種溫暖反饋。

然而,「聽話」並不恆久,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當他的想法、經歷超出父母的經驗值時,一場較量就開始了。就像動畫片中的媽媽,要幹涉小包子的興趣愛好,要監聽他的秘密,不能接受他的愛情,要阻止他離開家……最終,片中的媽媽在小包子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徹底崩潰了,一把將小包子吞進肚子裡,淚流滿面......多麼痛苦的諷刺!生活中,不也常有這樣的媽媽,最終以愛之名「吞噬」了孩子的自由和人生。

不過,也應該看到,媽媽的控制欲不僅是個人性格問題,還因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們付出的成本實在巨大。從吃喝拉撒睡到輔導作業、考試升學,再到成家立業,很多媽媽犧牲了自己的職業追求、個人愛好,讓渡出極大的時間精力。因而,孩子一旦「失控」,她會感覺到深深的背叛感,會對孩子越抓越緊。或許,有一天,當中國的媽媽們不必再如此犧牲時,她們的掌控欲也不再如此強烈。

此外,那些控制欲強烈的媽媽,也有可能是自己在夫妻關係中有所缺失,是她們更離不開孩子的「依戀」和「順從」。可惜的是,這樣的媽媽,很少有人會意識到自己內心的焦慮感和控制欲。

孩子要去拓展新天地時,是揮手目送,還是堅持隨行?對媽媽來說,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一個不肯退場的媽媽,往往為親子關係、婆媳關係、甚至是子女的夫妻關係埋下衝突的種子。最可怕的是,被一路控制著長大的孩子,惡性循環,最終成了控制欲極強的父母。

真正的父母之愛,是在孩子小時候給出足夠的愛、照顧和尊重,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退場。

有人說,幸福的家庭有一點是類似的,那就是: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這則動畫短片,是讓你淚目?還是讓你深思?

(原標題:一個「包子」引發的思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包寶寶
    來源:人民日報25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一部7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 動畫片《包寶寶》贏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2月25日,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中國題材動畫片《包寶寶》贏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是2018年石之予執導  、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了一個華裔女性因空巢而備受沮喪,當某天她包的一個包子「活過來」之後,一切都發生巨大變化的事。石之予畢業於加拿大謝爾丹學院動畫專業,在那裡孕育了她對故事和動畫片的熱愛。
  • 動畫片賞析: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在今夏諸多的動畫片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但對於看慣了大片的觀眾,欣賞小眾的動畫片不失為一種更好的休閒方式。今天小編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為你推薦在大熒幕上上映的動畫片。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為你推薦一部同樣為迪士尼動畫和皮克斯工作室聯合製作,名為《包寶寶》的3D動畫短片。
  • 除了《包寶寶》,這些中國風動畫也讓奧斯卡評委動容
    近日,由皮克斯動畫首位華人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有著鮮明中國元素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以其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人。《包寶寶》的獲獎證明:「我們的文化可能不同,但我們的基本情感是所有人共通的。我們越是努力相互理解,我們就越能夠繼續創造和分享能夠引發每個人共鳴的故事。」除了《包寶寶》,還有一些中國風動畫短片與奧斯卡金獎擦身而過,這些潛心製作的佳片,值得人們靜心去觀看。
  • 《包寶寶》,讓人窒息的愛,一場親子關係的警醒之旅
    2019年,年僅29歲的華裔加拿大籍女導演石之予導演的《包寶寶》一舉奪魁,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這部短片將夢境插入現實生活,在濃鬱的中國文化氣息背後,又隱喻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引起觀眾的探討。影片只有短短的7分鐘,講述的女主人公是個典型的空巢母親,終日鬱鬱寡歡。有一天,她突然發現籠子裡的包子幻化成了包寶寶,孤獨的她將其視若珍寶,細心呵護。
  • 奧斯卡獲獎短片《包寶寶》,戳痛多少媽媽的心,看完果斷買票回家
    奧斯卡獲獎短片《包寶寶》,戳痛媽媽淚點最近被一個奧斯卡獲獎短片刷屏了,《包寶寶》講述的是一個空巢媽媽,在包包子的時候包出來一個寶寶。她十分珍惜這個娃娃,萬分寵愛和呵護,耐心的餵飯,帶寶寶玩耍,無論是買菜還是打太極,她都很寶貝地帶著寶寶,生怕寶寶孤獨寂寞不開心,甚至寶寶每長高一點,都很仔細地記錄下來,視如己出。可是包寶寶逐漸叛逆,從和朋友打電話被媽媽發現,生氣地摔門發脾氣,到交了女友。
  • 《包寶寶》捧走奧斯卡!中國元素的動畫片如何感動了西方大眾?
    這周頒獎的奧斯卡典禮上,一部由一名四川出生、加拿大長大的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片《包寶寶》喜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作品表現的是一位主婦每天起床做包子,兒子成人離家了,丈夫囫圇吃幾個包子就出門上班了,家裡就剩下主婦一個人,倍感落寞。
  • 奧斯卡動畫《包寶寶》:比起小孩,家長的「分離焦慮」更值得重視
    記得我看的第一部動畫短片《包寶寶》,已經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部動畫片有著濃濃的中國元素,作為皮克斯歷史上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而且還是一名華裔女導演石之於導演的。看到華裔導演的中國風迪士尼動畫短片獲得奧斯卡動畫片的時候,心裡有些些自豪。但同時也有份深深的擔憂,因為我在那裡看到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尤其是中國家長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 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原標題: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 睡前聊一會兒 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
  • 《包寶寶》: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另類展現,反思背後的親子關係問題
    《包寶寶》是《超人總動員2》的貼片短片,榮獲第91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包寶寶》也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這部動畫短片在短短8分鐘之內,就道出了中國式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依戀及霸道管控,凸顯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矛盾,引人反思。
  • 這兩部中華元素的動畫短片感動了網友:你選包寶寶還是衝出天際
    今年奧斯卡上兩部帶有中華元素的暖心動畫感動了無數人……剛剛結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由加拿大華裔女導演石之予(Domee Shi)編劇和執導的迪士尼皮克斯動畫短片《包寶寶》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石之予(右)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圖 via Getty Images)這部短片去年12月18日在YouTube上播放後,在48小時內便達到了200萬的播放量。儘管這部有著濃濃中華元素的動畫短片講述的是典型的中國式母子間的親子關係故事,卻意外地收穫了國內外網友的一致稱讚。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這個只有八分鐘的動畫短片,為何受青睞?
    她有沒有和你們分享在奧斯卡揭曉前的一些活動和見聞?石砳:幾乎沒有。她很謙虛。延伸閱讀:中國包子徵服奧斯卡評委,除了《包寶寶》,本屆奧斯卡還有這些中國元素……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花落各家。《羅馬》《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等優秀影片紛紛摘金的同時,中國元素在本屆奧斯卡中也大放異彩。
  • 第91屆奧斯卡完整獲獎名單出爐 《綠皮書》爆冷獲最佳影片
    這是她首次獲得小金人提名並成功獲獎。在電影中,雷吉娜·金飾演一位身懷六甲,為丈夫奔走鳴不平的女性。 在奧斯卡最重要風向標之一的演員工會獎上,雷吉娜·金意外沒有得到提名。不過隨後因為她精湛的演技深受各大影評協會愛戴,斬獲金球獎最佳女配角。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奧斯卡動畫《包寶寶》幕後:一個中國留守少女的好萊塢之路
    過了一段時間,Rona興奮地告訴遠在中國的爸爸,她和另一位華裔女孩Domee Shi(石之予,祖籍中國四川)一拍即合,準備拍一部關於「中國包子」的動畫片,並囑咐爸爸——你要保密哦,這是商業機密。2019年2月25日,爸爸終於不用再保密了。
  • 奧斯卡點評之《包寶寶》:文化的融合與差異
    熱熱鬧鬧的奧斯卡頒獎禮過去了。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有一點與往年不一樣,那就是華裔面孔和中國元素多了。不僅有阿里影業參與投資的《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獎,還有楊紫瓊和吳恬敏兩代華裔明星成為頒獎嘉賓,更有美籍華人導演的《徒手攀巖》和《包寶寶》雙雙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和最佳動畫短片獎。
  • 隨筆丨《包寶寶》奪奧斯卡的驚豔
    多數美國媒體報導華裔女導演石之予作品《包寶寶》奪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都把包子譯成泛指用麵皮包餡的食品dumpling,而這個可以泛指世界各國此類麵食的英文詞,在中文裡經常被直接譯成餃子。食品翻譯上的困難,令人聯想到東西方文化互動中的很多相似情形。2月24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右)展示獎盃。
  • 那些美好的繪本,當然要搭配著奧斯卡動畫片來看啊
    奧斯卡獎2月初就要頒發了,不知道動畫片類的獎項今年會花落誰家。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奧斯卡有不少好片子跟繪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整理了一些,讓你和孩子可以在更加「真實」「立體」的音像世界裡重溫讀過的繪本,在這一刻體會不一樣的感動。《雪人》由彩鉛畫組成的《雪人》繪本充滿了冬天的味道,這本美好的書出自英國漫畫作家雷蒙·布力格之手。
  • 你真的看懂了《包寶寶》這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嗎
    遠在獲得奧斯卡獎之前幾個月,《包寶寶》已經隨《超人總動員2》在各院線播放,獲得的評論褒貶不一。差評主要集中在暗黑、詭異,直接指向包媽媽吃掉包寶寶一幕。最後包媽媽的兒子回家來看她,有些網友認為就是「常回家看看」的主旋律,毫無新意。
  • 那些美好的繪本 當然要搭配著奧斯卡動畫片來看啊
    奧斯卡獎2月初就要頒發了,不知道動畫片類的獎項今年會花落誰家。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奧斯卡有不少好片子跟繪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