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擔應對疫情下全球變局的責任

2020-12-17 中國網新聞中心

今年以來,籠罩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處在複雜深刻變化中的世界局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中日兩國如何共同應對疫情背景下的全球變局,如何共擔維護與發展國際秩序的責任?在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的雙邊政治與外交分論壇上,中日嘉賓就此展開熱烈討論,並形成一系列共識。

雙邊政治與外交分論壇的中日嘉賓在北京、東京兩個分會場通過視頻交流。

共聚中日攜手之識

在討論中,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指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一個是如何控制疫情與復甦經濟,另一個是修復與改進國際規則。中日經貿存在互補性,有著共同利益。因此,兩國在維護多邊主義與全球化方面具有共識。不久前,中日參與了RCEP協議的籤訂,這為兩國攜手在國際社會發揮積極作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雖然兩國間還存在一些分歧,但無論是從自身利益還是國際責任出發,都需要雙方努力尋找共同點。

日本原財務副大臣古川禎久認為,資本主義帶來的的現代化已經顯現出它的局限性。而日本和中國有著共同的文化,這將有助於我們擺脫西方式現代化的負面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日中雙方是同志。

對於中日兩國如何應對當前疫情,以及疫情後國際秩序的發展,中國前駐日大使程永華提出三點方案:一是兩國有效應對疫情,提升地區公共衛生治理水平。二是雙方聚焦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的合作領域,深化互利共贏。三是中日暢通經濟運行,繼續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日本原外務大臣川口順子對此表示贊同,她也提出三點看法。第一,當前人類生存面臨著傳染病、氣候變化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危機,日中兩國需要高度重視。第二,如何避免國際秩序遭受巨大破壞,日中兩國必須認真思考。第三,面對國際社會出現的較量和博弈,日中雙方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共謀中日合作之策

雙方嘉賓在對中日共同維護發展國際秩序的意願達成共識後,又對如何去做展開了進一步探討。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劉洪才指出,首先要擁護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然後對國際規則按照時代發展的要求做出改善。在此過程中,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協商,按照一個標準去完善國際規則。在這方面,中日兩國可以超越意識形態等界限,坐下來一起研究。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理事長曹衛洲提出,中日之間有著以儒教為基礎的共同文化價值觀,我們應該按照東方文化「以和為貴」的精神,讓兩國關係沿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共同為改善國際關係發揮積極作用。

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賈慶國認為,穩定的中日關係對於亞洲區域安全與世界和平至關重要。為此,中日兩國第一要妥善管控風險,第二要通過協商處理分歧,第三要深化雙方合作擴大共同利益。

日本原駐華大使宮本雄二則表示,中日兩國要遵循「四個政治文件」的精神,將兩國政府達成的各項共識落在實處,做出成果,並讓民眾看到。這樣才能培養出兩國國民的互信關係。

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談到,日中政府高級別會談,對於改善雙邊關係和穩定地區局勢非常重要。兩國作為鄰國,有著各自的關切,因此必須加強溝通,從而化解彼此的擔憂。

日本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贊同日中雙方通過加強交流來進一步提升互信的觀點,並提出日中要合作應對世界面臨的新挑戰。

在討論接近尾聲時,日本原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表示,面對當前形勢,我們不僅要貢獻智慧,還要做出實績。中方嘉賓也呼籲,我們要用「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共擔
    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沉痛的代價再次警醒人們人與自然、人與人是休戚與共、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首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作為,也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理論貢獻,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不同文明利益共享、交流互鑑,更需要破除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實現公平正義、責任共擔。
  • 疫後中日交流合作潛力仍然巨大——來自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
    她同時強調,聯合國依然是國際合作及應對全球重大問題的重要平臺,中日應一如既往地支持多邊主義合作,重視聯合國的作用。  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醫學系研究科教授押谷仁讚賞了中國在遏制疫情上採取有力措施並及時分享相關數據。他同時指出,由於兩國體制不同,日本很難複製中國的強有力防控措施。
  • 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疫情下國際形勢與中日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
    疫情下的國際形勢的演變,特別是中美關係的急劇變化,把中日關係和日本的外交推到了一個新的關口,面臨新的考驗。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的對日友好合作方針不會改變。相信日本有識之士會看清世界大勢,堅持推進中日關係的正確方向,不誤判、不動搖、不折騰、不做傻事,經得起新的考驗。這也符合日本的現實和戰略利益。
  • 2021國考面試熱點: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
    2021國考面試熱點: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面試,面試熱點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北京大學-哈佛大學系列研討會「世界變局下的新經濟地理」舉行
    北京大學和哈佛大學於2020年11月16日及24日聯合舉辦了系列網絡研討會「世界變局下的新經濟地理2020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人們開始反思上世紀以來迅速發展的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全球化不僅是利益共享,也是責任共擔。因此,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亟需國際合作克服困難,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共同探討全球化新議題,應對全球危機。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學和哈佛大學作為中美兩國的頂尖高校,在師生互訪、學術交流、合作研究、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網絡公開課、成立跨學科跨國界聯合實驗室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 吉林婦產 世界愛滋病日▏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2020年12月1日 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 今年宣傳活動主題是 「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WORLD
  • 讀懂中國|時代大變局中的廣東抉擇
    當此之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冠肺炎疫情如幽靈般在全球徘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歧路多多,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呼聲漸高,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
  •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 | 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 | 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2020-11-30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呂克儉:變局中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中日經貿合作
    2020年是中日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一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日雙邊貿易產生負增長,但另一方面,控制住疫情後的中國,較快恢復正常經濟活動,對外開放的大門也將越開越大。第四 推動中日地方間的交流與合作兩國地方一直走在中日經貿合作的前沿,在兩國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日政府支持下建立的北京、成都、上海、青島等地方合作示範區,是兩國地方合作的新框架,這些示範區都是中國最具創新活力、最富投資潛力的地區之一,開展中日地方合作擁有旺盛需求、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
  •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成為百年變局的加速器,世界隨之進入動蕩變革期。2020年,中國外交身處變局與疫情的疊加之中,既不斷地主動應變,也深刻地被疫情影響。  最為直觀的影響莫過於外交方式,「面對面」的線下交往被「屏對屏」的雲端溝通取代,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代表的「雲外交」成為中國上半年對外交往的主要手段。
  • 圍繞「百年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滬上學者這樣分析當下國際環境
    中蘇建交、抗美援朝、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中日建交等重大歷史事件交織出的風起雲湧,激蕩在觀眾心頭。眼下,我們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將如何應對當下的外交形勢,如何與各國攜手、共創未來? 「21世紀,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的深度調整期、國際力量的對比轉化期、新科技產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期,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習近平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我們要下大氣力發展全球互聯互通,讓世界各國實現聯動增長,走向共同繁榮。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第三,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 應重塑經濟金融含義與全球價值鏈
    本報記者 徐蔚冰在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的2020世界經濟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世界經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一方面,為應對疫情衝擊,發達經濟體採取極其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政府債務持續屢創新高,金融資產價格上漲脫離市場經濟的發展實情。金融資產價格的超級修復與實體經濟的艱難復甦形成鮮明對比,全球資產價格出現泡沫化傾向。另一方面,全球經貿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進入區域化加速發展階段。
  • 全球疫情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留學政策的突變及應對
    但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留學政策卻日趨收緊,不斷反覆,使赴外留學,尤其是赴美留學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從當前我國留學的基本現狀與發展趨勢來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變,全球化趨勢沒變,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沒變。因此,辯證認識疫情背景下留學的總體形勢,積極應對,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及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 衡陽日報評論員:擁抱數據科技,應對百年變局
    擁抱數據科技 應對百年變局■ 衡陽日報評論員       12月14日,「百年變局數勝未來       成功舉辦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不僅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城市數字經濟轉型升級難得的機遇,也體現了我市努力在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南的戰略定位實施中走在全省前列的責任擔當。
  • 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
    一年來,中國外交積極投身國內和全球抗疫,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我們全力參與國內疫情防控。疫情初期,我們在全球範圍協助籌集醫療物資,以解國內抗疫鬥爭之急。面對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們與海內外同胞齊心協力,嚴守疫情防控「國門關」,盡力維護國內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與挑戰
    之後,他先後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會見外賓、出國訪問等國內外重要場合,豐富和發展關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論述,對中國外交工作提出總體要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可以發現,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我們要實現積極有為的外交目標,必須有效把握時代機遇併合理應對風險挑戰。
  • 深度|疫情危機疊加百年變局,頂尖學者「釣魚臺」上盤點即將過去的...
    回首這一年,疫情危機疊加百年變局,國際政治、世界經濟、安全形勢、中國外交,發生了哪些深刻變化?未來又將呈現何種趨勢?日前,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舉辦的一年一度國際形勢研討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國內頂尖學者深度盤點2020年「疫情下的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外交」。
  • 「最難留學年」,疫情下的留學「性價比」降低?變局中的選擇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讓人記憶猶新的3月,新冠疫情讓每個人都措手不及,意想不到的傳播速度迅速蔓延至全球由於各國防疫措施的差別,多數歐美國家政府並未要求民眾出門務必戴口罩,也導致人心惶惶,這也是疫情失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好在我國積極應對,對中國留學生發放防控物資,三分之二的留學生基本不用擔心口罩問題。留學生擔心的主要問題是:感染病毒、影響學業、無法回國、留學成本增加等。2020年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可以說是「最難留學年」。
  • 大變局下,世界期待中美攜手為世界擔當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大變局的催化劑,使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人類社會面對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國際秩序遭遇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