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導,「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個在中國社會普遍被接受的「勞動定律」似乎在航海業並不適用——目前在65萬中國海員中,女海員人數寥寥無幾,遠洋商船上甚至幾乎沒有一個女船員。
昨天,在上海海事大學召開的中國航海學會學術年會上,有著30年「海齡」、來自中海集運的高級船長衣洋向大會投稿呼籲,航海事業應該向女性開放。
設立11年航海系女生鮮能上船58歲的衣洋有著30年的航海生涯,當了18年船長,他表示,STCW公約(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曾經明確提出,非常有必要讓女性和男性在接受航海教育和在船上就業方面具有同等機會。在俄羅斯、丹麥、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遠洋船上也都有女船長的身影。25個人的一條船上,經常會配備1-2名女船員。
但是,「中國航海在長足發展中一直是單性群體,大部分航運企業拒絕女性參加航海活動」,衣洋說,儘管上海海事大學等海事高校的航海系都招收女生,但是她們畢業後大多被航運公司拒之門外。目前中國的商船上幾乎沒有女海員工作,科考船上的女海員也是鳳毛麟角。
會上,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的一位教師看到衣洋的呼籲,十分有感觸。因為儘管該學院的航海系從2002年開始招收女生,每年畢業的女生在20-30個左右,但是11年以來,只有10餘位女生堅守在航運崗位上,而能夠上船作業的更是少之又少。「每年到招聘季,就有女生愁眉苦臉地來問我:『企業就是不要我,怎麼辦?』」
海上漂泊女性牽掛往往多於男性為什麼不讓女性上船?多位航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長久以來,男性都是海上作業的主力軍,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在絕大多數都是男船員的情況下,設置女性崗位就給管理帶來了麻煩。「本來一艘船上都是男的,沒啥好擔心的,但是有了女船員,船隻離開港口,時間一長萬一『走火』呢?就怕『上船時兩個,下船變三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
此外,船員在海上漂泊,居無定所。但是,女性在結婚生子後,對家庭的牽掛難免多於男性。「男人可以說走就走,但是女生還要想一想:家裡的寶寶吃飽了沒有?」這位業內人士繼續說道,海上生活經常要持續半年到一年,對於女性的心理和生理也是巨大的考驗。
一位老海員則告訴記者,如果一艘船上有女性在,生活會很不方便。「我們當年跑船的時候,船上的衛生間都不分男女。而且很多人經常就是洗好澡,光著膀子就出浴室了,如果有女生在,實在太不方便。」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院長助理顧維國副教授表示,目前國內的女船員確實寥寥無幾。「怕麻煩」和「不方便」是多數航運單位不願意招收女生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有觀念上的一些思維定式。「在大家的印象中,遠洋船就是男人的領地,海員這個職業又通常被認為很艱苦。俗話說:『苦不苦?行船、打鐵、磨豆腐』,因此,也有很多家長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