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富翁在哪裡?
這個數字首先遭到多家媒體的質疑:「稍加分析,就可以得出結論,這個數字是缺少基本常識的、讓人啼笑皆非的。」也使公眾迷惑,就連北京人都這樣自我調侃:「儘管我們的腰包裡有了一些錢,這個數字還是把我們的腿扯長了些,讓我們一下子跨到了2010年。」
我們不妨來算一個簡單的帳:1200萬北京戶籍人口加上300萬常駐外來人口,用1500萬人口對照150萬個百萬富翁,正好平均每10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百萬富翁。這個比例你相信嗎?記者不信。記者採訪多人,均未見到一個人點頭稱是。漂亮的富人住宅
據美國權威的《財富》雜誌調查,全世界的百萬富翁2001年不過710萬人,其中90%集中在發達國家,僅美國便佔有350萬人。2001年全世界GDP為32萬億美元,而中國GDP僅1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的2.5%。以此推算,中國的百萬富翁(其財富以美元計算)應不會超過15萬人,那麼北京的百萬富翁又有幾何?
稅務部門重點監督的個人所得稅繳納對象的數字顯示:在北京,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僅佔北京市總人口的0.3%。不吃不喝不花銷一分錢,年收入10萬者的也需要10年才能變成百萬富翁。就拿現在作為前10年(1992年-2002年)的結算點,刨去新增城市人口、薪水待遇提高等眾多因素,按1500萬人×0.3%計算,百萬富翁也不過4.5萬人。
相差這等懸殊,不由得人不生疑問:百萬富翁哪裡去了?正如福布斯中國地區調研員、英國註冊會計師胡潤分析的那樣:目前我國還未建立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製度,存款實名制也是剛剛建立,可靠的統計依據很難獲得。如果沒有個人資產嚴格的計算口徑以及統計個人資產的可靠的資料來源,任何間接推斷的有效性都會受到懷疑。
這個數字有誰信?
儘管這個數字沒有支持依據,「很不準確很不客觀」、「有點水分有些荒唐」,卻得到了一個群體的認可和追捧,不但篤信不疑,甚至還將它當成一個行業的生存基石。這個群體就是京城的房地產商和他們的擁躉者。
為什麼眾人皆醒唯房地產商獨醉?還是專家們說的明白:
一方面,以此為據吹大泡沫。一些房地產商們甚至把這個數字寫進了宣傳單,作為推銷的手段,「擁有一套住房,您就成為了百萬富翁」,更是掛在房屋推銷員嘴邊的口頭禪。以此誘導人們購買高價樓盤,充當所謂的個人資產。泡沫越吹越大,房價越來越高。結果,僅僅是用來栖身的地方,倒成了人們比富鬥強的場所。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籍地價所副所長鄒曉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其實,一個城市的房價高低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係,是買賣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出現一种放大我國實際住房購買需求的傾向,導致了虛幻的房屋購買需求。」
一方面,以此為籍防止崩盤。對於高得離譜的北京房價,專家預言,總有崩盤的一天,而且不會太遠。這讓房地產商們多少有些心虛。「150萬百萬富翁」這顆似有若無的強心丸,讓他們一邊寬慰自己:北京既然有這麼強勁的消費群體,房價自然不能降;一邊繼續勾引購房者:房價千萬不能跌,如果房價跌了下來,您的住房價值不也就縮水了嗎?
著名經濟評論家魏雅華在中國青年報撰文稱,房子只有在買賣中才有價值可言,沒有買賣活動,價值的漲跌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個常識。房價只對「買賣現在時」、「買賣進行時」的房子才有意義,我們的住房90%以上是自己住,而且是住了一代又一代,生活了一輩又一輩。漲也罷,跌也好,與我何幹?
怎樣估算房地產?
在統計個人資產或者財富時,怎樣估算房價?用房產來衡量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財富,究竟對不對呢?
有媒體尋找到這樣一個例證:明年就要從機關退休的王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單位分給他一套地段不錯的住房,面積也不算小。可即使是能夠享受房改政策,買房和裝修也要把他的積蓄花得差不多了。就要搬進新居時,老王的心裡既欣慰又無奈。可就在這時,老伴告訴他,像他們這樣的人,已經被列入百萬富翁的行列了。看著報紙上的新聞,王強哭笑不得。
老王成為百萬富翁的依據是這樣——北京申奧成功,房價定會激升。以老王的這套商品房為例,市場價每平方米估計要到8000元左右。這麼估算下來,囊中羞澀的老王夫婦自然也就成了「百萬富翁」。老王的感覺是:「別人都說我的房子值錢,可把房賣了我住哪兒呀?」而北京這150萬的「百萬富翁」中和老王情況類似的不在少數。
記者又尋訪到這樣一個典型:40歲的劉女士是某合資公司的財務主管,月薪在5000元以上,2000年在亞運村附近買了一套130平米的房子,總價110多萬,首付30萬元,分20年付清。「我的房子價值超過百萬,可是我是百萬富翁嗎?顯然不是。首先,房子還在銀行抵押著,產權還不屬於我;其次,等我18年後付清了房款,那房子還值110萬嗎?」類似於劉女士這樣的「百萬富翁」肯定也不在少數。
房價何時降下來?
四合院、胡同、裡弄不斷地消失,不少的樓盤不斷地聳立,房地產開發引發的大規模搬遷和回遷,佔到北京商品房交易的60%至70%,北京商品房交易市場近些年的紅火多基於此。
「這不是一種真實的購買力,而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專家分析說,這些商品房實際等於是房地產開發商用自己的錢買下的。按照新的拆遷辦法,開發商每拆掉1平方米的居民房,就要無償地還給被拆遷人1平方米的商品房。座痤高樓拔地起
「北京的房地產商們特別能造勢,特別能炒作。」從廣東來北京工作的龔先生說,「用搬遷回遷來粉飾交易紅火,用申奧成功來肯定房價激升,用150萬百萬富翁來誤導資產消費,等等,這些主觀的甚至是刻意的判斷,充分表明北京房市的不理性。」
他說的「不理性」,還可以用兩組數字來佐證:目前,中國商品房空置率為50%,而美國商品房的空置率約為7%,香港約為3%至4%,空置率越高,說明需求的虛幻程度越高;國際住房價格與住房者年收入比的經驗值,一般在3至6倍之間。而北京達到10倍以上,這表明居民對商品房的購買力並不夠強。
而這種不理性,直接導致房價虛高,增加了消費者的風險。因起草《204條商品房買賣補充合同》而聞名的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秦兵就這樣對記者說:「不管你的權力身份,只要你進入商品房消費,都是弱者。」這當然不只是指房價的虛高。
因此,在北京住了5年,收入也不低,但秦兵寧願租房也不願買房。「人類重複生產的商品,總是在降。北京房價也將如此。」他說,農村土地將會大規模進入商品房領域,200元/平米城市平均地價將會受到3元/平米農村地價的強烈衝擊。開發商將再無法把地價高作為維持暴利的藉口。
那麼,北京房價何時降下來?房市何時復歸理性?有專家預測要在6年以後,而秦兵則表示這個時間有可能提前。
中國需要百萬富翁?
對於個人財產或者富翁排行這種性質的調查,在目前的政府部門的統計範疇中是沒有的。這是記者從北京市統計局有關部門獲悉的。該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的對市民生活的調查,採取的是對千戶調查樣本家庭進行的記帳式調查。這就意味著,以房地產衡量個人財富與政府統計在相關分析、樣式推廣方面是有差距的。
誰為北京製造了150萬百萬富翁?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是否需要百萬富翁。
大陸經濟學家孫成鋼在最新一期的《中國新聞周刊》上說,大陸需要2000萬個百萬富翁,因為「兩千萬」是大陸經濟的一個「臨界數字」,任何產品只要擁有2000萬具備購買力的民眾,就不會虧本。「百萬富翁是推動大陸經濟改革開放的中堅力量。」孫成鋼說。
換言之,中國是需要百萬富翁的。而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大陸的百萬富翁與2000萬這個數字還有點距離。「按照這些年的發展速度,中國是有能力打造出一大批百萬富翁的。」有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