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生死疲勞》中說到「我厭惡地盯著爹的藍臉,確鑿地恨爹不該把他的藍臉遺傳給我。爹,你這樣的人,根本就不應該結婚,結了婚也不應該生子!」
隨著「少生優生」的理念越來越深入大眾的內心,對於現在很多家庭來說都只有一個孩子,可以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以為孩子不僅是自己未來基因的延續,更是因為條件好了,孩子幾乎傾注了一個家所有的心血與精力,但這樣的美好總有一些人會去打破這樣的美好,甚至不止一次,曾經就有11位少年遇害,警方苦尋7年未見屍首,最終兇手交代:全當鴕鳥肉賣了
古語曾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句話本意更多是對家庭的一種調侃,畢竟誰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比自己更出息,而這句話更多的限制了孩子未來的暢想,但是在遺傳學上,這並不是完全的謬論,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而家庭的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是話糙理不糙。
而曾經殺害11位少年的殺人犯張永明,他就完全符合這條「遺傳」規則,因為他的家裡不僅是他是殺人犯,他的哥哥與母親也是,而他本人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甚至在逃逸7年之後被抓,交代對這些少年屍體處理竟然是全當鴕鳥肉賣了,那麼究竟是什麼養成了他如此殘忍冷血的性格呢?
張永明出生在雲南一個山村的家庭,這個家庭並不普通,因為他的母親一直被村裡的人傳是殺人犯,可以說在農村一旦有了這樣的傳聞幾乎就是被孤立的下場,而當時還比較小的張永明對這些不明白,他只知道村子裡的人都不太愛搭理他,加上母親的脾氣也非常暴躁,經常猶如瘋了一樣亂打人,尤其是他二哥的媳婦,本身就沒有什麼好名聲的家庭,在她母親的暴力之下,幾乎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殺人犯家庭。
而在這個「殺人犯」家庭成長的張永明沒有朋友,沒有夥伴,獨來獨往的生活養成了他十分沉悶的性格,也就更加的導致他的孤獨,而這份孤獨隨著他的哥哥在1980年再一次深入,也就是這一年張永明的哥哥在與人發生爭執的時候,由於太過激動,也可能是來自母親暴力的基因與環境影響,因此憤怒之下他的哥哥直接拿起鋤頭就向對方鋤過去,也就是這一鋤頭直接將對方的腦袋鋤掉了,也就是這一鋤頭讓這個家庭徹底成為了殺人犯家庭。
隨著這件事的發生,讓這個家庭更加受到排斥,越來越沒有人願意與這個家庭有接觸,而其中有一位陸士榮的孩子與當時的還是孩子的張永明也還是能夠玩耍,也幾乎是他唯一的玩伴,對於一般的人對於這樣一個唯一的玩伴是珍惜的,但是在這個暴力的家庭依舊發生了悲劇。
那就是在1974年12月25日的晚上,陸士榮因為貪玩錯過了回到家的時辰,到家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家裡的門關上了,敲門也沒有人應,這時候天氣也很冷,看到被關在門外的玩伴,張永明向他發出來邀請,請他到自己的家裡睡覺,畢竟天氣又冷又很晚了,陸士榮就去了張永明的家裡休息,前半夜還沒有發生什麼,但是到凌晨2點的時候,噩夢發生了。
正在睡夢之中的陸士榮感到一陣刺痛,也就是這樣的痛感讓他在睡夢中醒來,而後就讓他看到了他的玩伴張永明正拿刀砍向他,驚恐之下的陸士榮立馬起身,忍著疼痛跑出了房門,一邊跑一邊喊,而幸運的是,當時張永明的父母就在隔壁睡覺,聽到陸士榮的慘叫,也出來制止了張永明瘋狂的行為,而當時還在少年時期的張永明面對法律時,聲稱自己當時是在夢遊,而他本身年紀也比較小,加上他的說辭,最終只判處了6個月的勞動教育。
這樣不痛不癢的懲罰對張永明根本不算什麼,因為在1978年,距離他拿刀砍陸士榮之事才過去4年,這時候的張永明已經在工廠裡打工了,在這裡他遇到了他的工友楊樹榮,工友對他的過去的事情了解的並不多,他們也在相處之中慢慢成為了好朋友,但是成為好朋友的兩人,相處的並不太久,因為在之後沒多久他的這位工友突然就消失了,在大家歷經半個月的尋找之後,只找到了他的屍體。
經過司法機關的多方探查與考證,最後與死者在一起的是張永明,最終判處死緩,這次的牢獄中張永明表現非常好,因此在1997年6月份被釋放,而近20年的牢獄生活也改變的不僅是張永明的年齡,還有他的家庭。
20年的牢獄,張永明幾乎已經與社會脫節,因此被釋放的張永明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靠什麼生活,因此無路可走的他選擇了回到了老家,而此時他的父母也已經失去了,而他的其它親戚親人們也在這20年中陸陸續續的搬走了,獨自一人生活在老家的張永明,可以說完全與外界沒有什麼勾連,而外人在他家庭的威名之下,也無人願意接觸。
因此在此之後沒有人知道這個殺人犯,究竟在做什麼,而經過多年牢獄,很多人認為他已經是一個老人了,應該老實下來了,加上後來2008年的時候,他家鄉的土地被收購,這裡的人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閒錢,張永明便是其中之一,在有了錢之後,他就在家裡養了好幾條狗,就更加無人敢靠近。
但是在所有人眼中只是一個老了的壞人,應該掀不起風浪的人,在養了狗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一陣瘋狂的狗叫聲,而每次一叫就很久,剛開始附近的人還會好奇是怎麼回事,慢慢的大家也都習慣了,但是人們又發現周圍總是有一些家裡的青少年會莫名的不見了,加上這樣的孩子幾乎都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剛開始發現這件事的時候,人們還以為是孩子外出打工,或者是離家出走,過一陣就好了。
可是這樣的事情慢慢的演變的越來越嚴重,但是人們還是沒有懷疑到他們是被殺害了,一直到2012年5月,一位母親報警說自己的孩子被殺害了,這樣惡劣的事件讓警察進行了全力偵查,隨後各項證據指向了這個已經回鄉生活7年的老人,通過調查發現在這7年時間中有11名少年的失蹤與他相關,隨後在張永明的家裡還發現了一個冷藏室,但是找遍了也沒有發現他們的屍骨,也就是在大家尋找屍體的時候,張永明突然說道,你們找不到的,他們已經被當鴕鳥肉賣了,而這個時候人們注意到他家裡有一袋袋被包裝的十分完好的肉。
這樣惡劣的行為,對11個家庭可以說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但是從張永明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反思過自己,甚至他的行為也沒有更為明確的目的與目標,而這樣的性格與他的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可以說他與他的哥哥完全繼承並延續了他母親的行為。
參考資料:《生死疲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