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室外溫度已明顯下降,但在平朔露天煤礦安家嶺礦區一坑口處,大型工程機械車依舊來來往往。一處藍色的活動板房前,中國石油山西銷售朔州分公司安家嶺一站經理張國一邊記錄著站內站外的溫度,一邊和值班經理韓凱交代:「這幾天一定要按時關注溫度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油品品號。」
加油站不琢磨賣油的事情,卻對溫度上心,為啥?帶著好奇和疑問,我們走近了安家嶺一站不一樣的生活。
用心服務 保障礦山用油
一場雨夾雪後,安家嶺礦停滿了等待作業的730E、789C、190、930卡車,坑口不遠處,藍色貨櫃活動板房和6個儲油罐組成的加油站便是安家嶺一站,這裡是中國石油山西銷售量最大的加油站,主要服務客戶為礦山機械和運輸車輛,日均供油超260噸。
初見記者,張國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這有個啥,都是正常工作。」來不及說第二句,一輛機械車進站了,張國便忙著上前招呼。他憨笑著說:「別看我們站不大,服務的對象可是大傢伙——煤礦大型工程機械車,車身3層樓高、車重250噸,加滿油箱需要4000升、20多分鐘。」
「因為雙方籤有戰略合作協議,所以加油站屬於半自助加油站,司機師傅自己加油、登記,我們負責實時監控油品儲量,及時上報油品配送計劃,緊盯運輸車輛,做好油品結算、統計等工作。」說起工作,張國侃侃而談,「在這裡,最怕遇到風沙天,幾乎看不見人,手機信號又差,服務工作必須細緻再細緻。」
那是2011年的冬天,山西中北部突降大雪,原定於從大同平旺油庫出發,14時到達安家嶺一站的油罐車,16時仍未到達,司機師傅手機一直無法接通。「當時加油站油罐只剩下油底子了,一個小時都堅持不下來。礦區車輛和機械設備加不上油,就得全部停工停產。」
「不能再等了!」張國當機立斷,主動找到礦區負責配合供油的工長,建議他們在調控加油車輛和設備時先緊著關鍵要緊的機械加油,同時協調礦區內部小油罐車救急。安排好後,他與相關人員上路「尋找」油罐車輛。17時從朔州出發,沿著大運高速公路尋找,直到19時左右才在懷仁服務區找到3輛因下雪迷路的油罐車。21時許,油罐車回到朔州。但是新問題來了,安家嶺礦有規定,18時以後不準人員及車輛進入,油還是上不去加油站。多方溝通協調後,油罐車到達安家嶺一站已將近23時。
「油罐車晚到了將近10個小時,要不是處置及時,損失就得上百萬元。」張國心有餘悸地說,「從那以後,我們就把天氣預報和溫度監控當成頭等大事,提前做好計劃報送和品號更換等工作。」
安家嶺煤礦物資供應處郭貴儒工長說:「自張國擔任安家嶺一站經理以來,除了那次下雪造成的供應緊張外,從未有過一次斷油記錄,這就是張國的用心所在,更是我們認可他、信服他的基礎。」
不忘初心 坑口加油十年
安家嶺礦三面環山,不僅溫差大,而且外部環境也極為惡劣,可謂「晴天一身煤塵,雨天兩腳汙泥」。
加油站計量員杜強說:「我們的工服在外面卸一車油,就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上一天班,衣服上能洗下來半斤煤灰。」「工服可以洗,可是我們的臉很難擦出皮膚原有的顏色了。」韓凱開玩笑說。
的確,如果不是提前看了張國的個人簡歷,幾乎很難相信這個煤灰滲進了皮膚、滄桑爬上了臉頰的陽高漢子出生於1982年。
因為礦區溫差大,中午吹電扇、晚上裹大衣不是新鮮事。「夏天最難過,貨櫃辦公室室溫超過45攝氏度。而且礦區煤灰太大,所以,空調不能經常用,很多工作只能放在晚上進行。」張國說,自然環境的惡劣還可以克服,最難的是生產生活條件的艱苦。
「說白了,就是吃喝拉撒都是難事,這就是安家嶺一站的特殊之處。」他掰著手指介紹,一是進出不便,煤礦嚴控外來車輛進出。員工上下班只能坐接送車,有急事儘量自己調整。二是吃飯不便,煤礦嚴禁明火,泡方便麵是家常便飯。三是飲水不便,礦區內沒有自來水,打水要跑到幾公裡外的煤礦機關大樓,一桶一桶打回來。四是通信不便,一般情況下,信號隨著天氣走,天氣好信號好,天氣不好只能到處找信號……就是這樣的環境,張國一待就是10年,包括10個春節。
2019年,在公司領導和張國的用心服務和協調下,一間彩鋼房變成了4間活動板房,供水地點也有了保障,礦區送餐的車輛也讓加油站員工搭了夥,新貨櫃房裡安裝了地暖……
「現在感覺張國就是我們礦區的人,不是外人。」郭貴儒介紹說,他們不僅工作上配合得好,私底下相處也特別融洽。
貼心帶隊 共建溫情家園
安家嶺一站共有8名員工,每班4人。在這裡,卸油就像打仗。引導油罐車、停車穩油、靜電接地、量油、卸油監控、登記鉛封、打鉛封……每輛油罐車的卸油時間都在一個小時左右。從9時到18時,10輛車200多噸油,僅剪下的鉛封就有幾十個,中午吃飯都是加油站經理和值班經理輪換去。
今年疫情期間,安家嶺煤礦不停產,用油量從之前的每月6000多噸增加到9600多噸,在保障員工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加油站高質量完成了供油任務。
「這些年,我們就像一家人,守護著加油站,守護著礦山供油。杜強執行能力強,工作細緻規範;韓凱和肖鵬眼裡有活兒,幹啥事都心裡有數……就是哪天我不在站裡,這裡的工作也一樣正常進行。」談起他的「兵」,張國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的確,這支堅守煤礦加油站10年、人員變動為零的隊伍,讓很多加油站經理羨慕。員工杜強在公司組織的技能比武中,油品計量操作得到了滿分,很多站經理看上了這個小夥子,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然而杜強卻不為所動。問起他理由,他說:「跟著張哥,幹得安心、舒心、順心。」
韓凱說:「他就像是一棵大樹,時時刻刻站在我們前面。」建站伊始,加油站員工與來加油的司機因為安全、衛生等因素發生不愉快,張國3個月不回家天天盯在站上。慢慢地,員工們的心也就安定了下來。
肖鵬是進站時間最短的「90後」員工。2012年除夕,剛剛參加工作的他,站在加油站對面的山頭上,看著遠處市區的萬家燈火傷感著,突然間發現一輛轎車朝著加油站方向駛來,原來是打算回家過年的張國帶著做好的飯菜來和大家一起過節。「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堅定了我要在中國石油好好工作的信心。」肖鵬說。
「從2010年5月10日,第一輛油罐車駛入安家嶺一站至今,中國石油成了平朔煤礦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這是我們工作的最大收穫。」張國堅定地對記者說道。
本報記者任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