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浙江日報》刊發《53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浙江經濟,有韌性更有活力》一文。全文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波及了正常的經濟秩序。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各地恢復正常經濟的各項舉措陸續出臺。
這是一場艱苦的博弈,也是考驗浙江經濟韌性和發展戰略定力的時刻。
某種意義上說,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也是倒逼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在這個「窗口期」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
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有沒有定力、經濟底盤是否紮實,有時,是重壓之下方顯韌性,狂風巨浪下的抉擇和突圍,往往預示著一個地方未來經濟發展的高度。
在我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之後,浙江隨即舉行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推出53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8864億元。
此舉釋放了什麼信號?我們又能從中讀出什麼?
決心:先人一步 佔據主動
與時間賽跑,與危機較量。
最近,一連串的好消息令人振奮:省本級551個續建省重點項目已全部實現復工,41家年成交額百億元級以上的商品市場全部正常開業;截至2月底,全省企業復工率為90.86%……
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給這一節奏添了把「火」。
「佔地千畝,建成後年產20GWh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總成,預計年產值180億元。」在嘉善經開區利天萬世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現場,總經理李正斌興奮地向記者描繪這一項目的前景。作為國家重大外資項目,該項目的進展備受矚目。
就在半個多月前,李正斌對項目能否順利動工心裡還沒底。受疫情影響,荷蘭方面的代表不能來了,項目建設需要的物資能否順利拿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能否按時回來……這些都是未知數。「我們原本都以為,3月份肯定動不了工,拖到下半年都有可能。」
項目如期開工,大大出乎李正斌的意料。就利天萬世新能源項目而言,在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協助下,他們順利解決了工人交通、住宿、防疫物資等一系列問題,這是該項目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浙江在疫情防控上採取的有力、有效的舉措讓我們很安心,對項目建設更有底氣了!」
大項目好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達效, 就能早一天加入全球化「競技場」。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重點項目儘早動工,浙江上上下下為此付出了極大努力。一段時間以來,各地為解決企業復工復產的用工問題,包專機、開專列、包大巴,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面對疫情,大部分地方其實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個時候誰謀劃得早一些、誰辦法多一些、誰動作快一些,誰就更容易佔得戰略先機、贏得發展主動、取得領先優勢。」採訪中,不論是省級部門,還是地方幹部,無不透露出一種緊迫感。
種種的「千方百計」,凸顯的是「咬定目標不放鬆」的決心和魄力。這次參加集中開工活動的共計537個項目,總投資8864億元,項目單體平均總投資16.5億元,創歷史新高。
「穩增長關鍵在於穩投資,穩投資關鍵在於做好重大項目壓茬滾動建設,疫情之下更是如此。」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追趕全年經濟發展目標,起步要有力,要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壓艙石」作用。
在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潘毅剛看來,當前我省疫情防控的重點,已從原先的疫情防控為主,轉變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兼顧。
「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能夠看出浙江正竭盡全力,讓按下暫停鍵的經濟復活起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更進一步來說,浙江考慮的不僅是眼前,更是在未來發展中如何佔得先機。」潘毅剛說。
恆心:追求優質 突出「有效」
總投資105.5億元的寧波金髮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噸聚丙烯熱塑性彈性體及改性新材料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63億元的溫州市鹿城區集新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總投資160億元的浙江泰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
每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都是我省緊抓新一輪發展機遇,激發產業轉型新動能的縮影。「從這些大、好、高項目中,能窺出全省經濟發展的方向。」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說。
「對優質項目的追求實際是對有效投資的追求。」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優質項目的落地將資本引向社會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必將大大推動製造業創新發展,推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構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產業結構,是浙江一以貫之的追求。分析歷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情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都居於比較重要的位置。比如,2019年第一批集中開工項目中,高新技術產業總投資41.1%,而在此次開工項目中,這一比例達到61.0%。
「如今,汽車行業正面臨巨大創新機遇,吉利控股將主動迎接變革,以創新引領發展,推動出行領域變革。」台州星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衛星試驗中心項目開工現場,談到自己跨界造衛星的初衷,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這樣說。
企業謀轉型,政府則更多考慮城市的產業布局。台州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的落地,將為台州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補短板——這是我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的另一關鍵詞。縱觀5年來8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交通治堵、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民生保障補短板項目同樣居於重要的位置。本批項目建成後,將新增城市快速路及軌道交通280公裡,新增醫院及養老床位6000張、中小學及幼兒園班級1100個。
要想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的促進作用,關鍵是釋放有效投資,抑制無效投資,而重大項目作為投資的載體,其質量往往決定著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有效合理的投資一定要具有延續性。」蘭建平認為,新增項目與已有項目和發展方略相得益彰,方能實現「1+1>2」的效果。
此次各地的主打項目無不遵循了這一思路。杭州的阿里巴巴達摩院南湖項目將在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的基礎上繼續補強杭州的基礎研究能力;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項目則加快了嘉興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步伐……
「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我們要有定力,要有恆心。」蘭建平認為,著眼於引導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乃至長遠的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謀劃重大項目建設,這樣才能發揮出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
信心:數字賦能 項目快跑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浙江的科技力量、「柔性」治理體系站上臺前,依託數字經濟發展優勢,在全國率先推出「一圖一碼一指數」,並建立精密指控機制,兼顧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浙江在此次防疫和復工兩場硬仗中的優秀表現,源於多年來對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對數字經濟的探索。在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進行多年培育後,浙江正逐漸為我所用,將產業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
藉由數字政府建設的契機,數位技術正在加速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特別是,圍繞項目審批數位化等方面的探索,一直被視作浙江一流營商環境的絕佳註腳。
參與本次集中開工的利天萬世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產20GWh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總成項目,投資超百億元。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產業項目,從項目備案到完成開工所有手續,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趕在春節前做好了開工準備。
高效背後,是一個強大的平臺——浙江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目前,該平臺已經升級迭代到3.0版本,實現了申報項目從立項、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到竣工驗收的全流程網上審批、全過程監管。
「在疫情總體可控的前提下,儘可能加快經濟發展,其實是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水平的重要考量。」蘭建平認為,這些數位化應用本質上是浙江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浙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仍能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秘密武器」。
數位化並非只是特殊時期下的應急之策,而是發展中的常治之道。2019年,我省推出「標準地」數字地圖——各地推出的「標準地」將集中在這一平臺展示,企業在浙江投資可以像逛淘寶一樣,登錄「標準地」數字地圖,尋找合適地塊。
這一改革舉措受到投資者廣泛好評。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集中開工的項目裡,就有不少企業,通過浙江「標準地」數字地圖,實現了土地資源的精準對接。「這一改革,是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一項重要探索,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項目、土地『兩張皮』的問題。以數字地圖為載體,土地項目的精準對接將更高效。」
「我們要看到,一次性推出總投資8000多億元的537個項目,這背後的精密組織、協調,包括接下來的項目推進、投產等,都有數位化的支撐,這是浙江的底氣和信心。」對此,清華長三院新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呂淼分析道。
在潘毅剛看來,這次疫情是對我省數位化治理和應用的一次檢驗。他認為,只有從省到市縣的數據和分散的平臺數據打通,確保與經濟相關的動態數據夠精準,才能有效推進諸如重大項目開工等助推經濟發展的舉措。
側記——
越是困難越向前
3月3日上午,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荷產業園內,利天萬世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產20GWh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總成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推土機一字排開整裝待發,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此舉行。
「本次集中開工共53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8864億元。」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基礎上,浙江正以最快速度恢復經濟運行。通過現場視頻連線,杭甬溫等其他10個設區市紛紛報告了集中開工的項目情況,字字鏗鏘,句句有力。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已成全省共識。
記者發現,此次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投資結構更優化,充分激發了民資、外資積極性,更聚焦推動製造業創新發展,推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一批「六個千億」工程重大項目核心競爭力突出、產業帶動力強、集聚效應明顯。這批優質項目將資本引向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今天的開工意味著荷蘭綠色智能新能源項目鋰電池超級工廠在中國成功落地,項目將會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加快實現能源利用從石化燃料向清潔能源轉變。」項目現場,記者遇到利天萬世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正斌,談到開工,他倍感振奮,亦滿懷期待。該項目總投資105億元,建成後將為浙江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發揮示範集聚效應。
上午10時30分,隨著一聲響亮的開工令下,主會場、各地分會場,機器開動,汽笛的鳴聲響徹之江大地。
在杭州,阿里巴巴達摩院南湖項目啟動,聚焦AI、系統晶片、量子計算等「黑科技」,全方位支撐「數字浙江」建設;在溫州鹿城,投資163億元建設的集新未來社區項目,建成後可直接安置5700人;在麗水,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60億元,建設新一代雷射雷達、光學晶片和矽光生產線……
一個個新項目開工,猶如一顆顆種子,為疫情之下的浙江帶來經濟發展的希望。
越是困難越向前。希望的種子要用實幹的汗水來澆灌,我們期待著,這些種子生根發芽,成長為支撐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參天巨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