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要餵奶,這些做法很優雅,不怕被說「不文明」
這陣子帶孩子去了另一個城市,因為還沒有斷奶,不可避免地會在公共場合餵奶,一下子聯想到在公共場合餵奶被偷拍的事件。2015年,一個媽媽在北京地鐵上哺乳,被網友偷拍發到微博,被「北京往事網站」官方微博轉載,並冠以「裸露性器官」之名,在網絡空間持續發酵。2019年7月,一個濟南的媽媽在公交車上餵奶,一個老年女性竟然偷拍下來,發到老三四個群裡,著實令人尷尬。
-
在公共場合如何行為舉止更得體
原標題:在公共場合如何行為舉止更得體 剛從英國回上海,去滷肉店買燒雞,只剩一盒燒雞和三盒其他雞品了。正在跟店員說要買的東西,一對夫婦過來,徑直大聲插嘴問價,邊問邊在四盒裡挑來挑去。他們的強勢插隊讓我說了一半的話卡於喉嚨,目瞪口呆,直到先生提醒我趕快付錢,才想起國內並不講究排隊,不打斷他們我的燒雞也要沒有了。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公共場合不文明行為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公共場合不文明行為 2017-03-06 09:27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練習:公共場合不文明行為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練習:公共場合不文明行為 2017-03-15 10:04
-
大學英語 公共場合不道德的行為 Immoral Behavior in Public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1.我們經常在公共場合見到各種不道德的行為,敘述你的一次相關經歷。2.這些不文明行為會有哪些影響。3.我們應該怎樣改善這種現象。
-
中國遊客日本街頭哺乳被拍下傳上網,公共場合哺乳「素質低下」?
同時,也有網友感到好奇,為什麼媽媽們一定要在公共場合哺乳呢? 媽媽為什麼不能提前準備好嬰兒要喝的奶粉,或者把母乳提前吸好了帶出來? 首先,很多寶寶是由母乳餵養的,吃母乳的孩子,基本上是不會喝奶粉的,即便是混合餵養也幾乎不可能。很多嬰兒口味非常挑剔,不是自己吃順口的母乳,根本一口都不喝。
-
「在公共場合餵奶就該被人指指點點嗎?」網友:太讓人無助了
哎,以後真的都不想出門了,難道在公共場合餵奶就該被人指指點點嗎?有網友說,劇情是演的,人性之惡卻是真的。其實公共場合哺乳這件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推到風口浪尖。很多人會覺得公共場合哺乳,很讓人尷尬,甚至會讓別人的眼睛都無處安放。批評者認為,女性乳房是性器官,在地鐵等公共場所裸露性器官,就是不文明的表現,哪怕是為了哺乳嬰兒,也要注意行為舉止。
-
女子公共場合餵奶,被罵傷風敗俗,不知羞恥
作為一個母親孕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在外出行的哺乳寶媽,在公共場合餵奶是一個特別尷尬的難題,當眾哺乳的認為不文明,指責傷風敗俗,把哺乳期的寶媽推向風口浪尖上,一部分的人認為是不知羞恥的行為。
-
公共場所需要公共文明
公共場合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也是一個國家人民基本素質的真實寫照!遵守公共秩序並不是約束公民行為,而是作為公民在公共場合應履行的基本義務,這是作為一個公民的基本修養!這是基於尊重與自重的最基礎表現。可就是這種本應該與生俱來的德行與修養,卻在如今突飛猛進的發達社會被忽略甚至被一些人埋沒,被拋於腦後。
-
公共場合中的冒犯難題
□侯學賓 法諺說「一個人揮舞拳頭的自由止於他人的鼻尖」,這句話意在說明個人自由的限度在於不傷害他人,這個傷害更多是指那些直接的、針對具體個人的身體或者財產傷害。 可是生活中事關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行為並不僅限於此,還有很多行為讓我們感覺受到冒犯,這種感受可能是噁心、羞恥、憤慨、厭煩或者恐懼等等。
-
「在公共場合餵奶就該被人指指點點嗎?」武漢網友發帖:太讓人無助了
有網友說,劇情是演的,人性之惡卻是真的。其實公共場合哺乳這件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推到風口浪尖。很多人會覺得公共場合哺乳,很讓人尷尬,甚至會讓別人的眼睛都無處安放。批評者認為,女性乳房是性器官,在地鐵等公共場所裸露性器官,就是不文明的表現,哪怕是為了哺乳嬰兒,也要注意行為舉止。支持者則試圖論證女性乳房是嬰兒的「糧倉」,不是性器官,哺乳是件偉大的事,不應該有所限制。
-
韓國人自省出境旅遊陋習: 公共場合大聲「阿西吧」
2017年11月1韓國觀光公社13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韓國人自己看來,韓國人出境旅時最令人汗顏的不文明行為是在公共場所喧譁。資料圖 與本文內容無關 新華/TAKEFOTO作為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下轄的旅遊發展公共企業,韓國觀光公社委託「韓國」調查公司訪問大約1000名曾在今年1月至9月出境旅遊的18歲以上國民,其中37.4%認為韓國人不夠禮貌
-
文明禮儀小知識 | 公共區域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小知識 | 公共區域文明禮儀 2020-10-17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公共場合,敢說自己是老師嗎?聽一線老師怎麼說
以前當老師的都有自豪感,在公務場合如果知道是老師,人們都很尊重。但眼下似乎有些不同,在公共場合裡的老師貌似有些另類,人們看待老師的眼光不再那麼尊重,甚至有些藐視。於是在公共場合裡,敢說自己的職業是教師的,可能不太多了吧。如果你是老師,敢在公共場合說出自己的職業嗎?
-
如何避免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小便的尷尬?趕快來看看
相信公共場合的衛生,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關注的,但是,當你帶著孩子的時候,他們要在公共場合大小便,是不是很尷尬呢?關於如何避免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小便的尷尬下面來具體了解。這樣的行為就很不文明了,父母應教育孩子要遵守公共道德,從小養成孩子文明衛生的習慣。
-
兒童的安全和文明禮儀教育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文明禮儀的角度來培養,既能讓孩子提高個人素質,也能加強安全意識的培養。一、輕聲慢行不追逐最近很多新聞,兒童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引發矛盾,最後被暴力傷害。在這裡,我們單就公共場合大聲喧譁這個事情來說,其實就是一種沒有文明素質的體現,家長和學校其實是應該教育兒童不要在公共場合喧譁的。同樣的道理,在公共場合追逐快跑,也是為安全留下了隱患,很容易被別人傷害或者傷害到別人,比如前一段時間的打籃球事件,很多人譴責成年人不應該去打孩子,卻很少有人反思在公共場合踢球這件事的對錯。
-
文明是公共生活中最美的風景
測體溫、出示健康碼,按照標線提示保持一定距離排隊,遊覽過程中保持園區衛生……今年「五一」假期,在武漢各景區的大力宣傳和引導下,文明旅遊正蔚然成風。 與往年小長假「人從眾」式的火爆現象不同,今年許多景區提前採取限流、分流等措施,防止遊客扎堆,採取智慧旅遊等多種手段,讓景區管控更科學更高效。
-
公共場合少些「半吊子」翻譯
原標題:公共場合少些「半吊子」翻譯 佘宗明 這兩天,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對話達·文西」特展上英文翻譯被網友揪出10處錯誤一事,引發輿論聚焦。 得看到,當下城市公共場合裡的翻譯差錯還真挺常見,前些年江蘇省語委曾牽頭髮起「啄木鳥」活動,挑刺江蘇公共場所錯誤英譯方式,調查結果堪稱一部「段子梗合集」:銀行把人民幣「RMB」譯成「PMB」,景點玩起Chinglish(中國式英語)把「歡迎再次光臨」說成「Welcome Again」,地鐵裡的「請在一米線外等候」被譯成「Please wait outside a noodle(請在一條米線或麵條外等候
-
文明菏醫|文明禮儀知識
學文明禮儀知識爭做文明菏醫人1.「不學禮,無以立」是孔子提出的。2.不同場合著裝的基本要求如下:公務場合應莊重保守,社交場合應時尚個性,休閒場合應舒適自然。33.在排隊時,人與人之間最好要保持0.5—1米的間隔,不能一個人緊挨著另一個人、前胸貼著後背。34.「六文明」活動主要指的是:文明服務、文明執法、文明經營、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餐桌。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