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徐公美
胡喬木
中國江蘇網8月17日訊 在揚州中學的歷史上,有三首著名的校歌,分別出自朱自清、徐公美和胡喬木之手。昨天,市檔案專家魏怡勤告訴記者:三首校歌,一脈相承。一個多世紀以來,揚州中學遵奉「樹人為本」的理念,辛勤耕耘在揚州這方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即使在抗日戰爭那樣艱難困苦的歲月,依舊不辱神聖的使命。
朱自清回家鄉任教寫校歌
「人才教育今發煌,努力我八中」
由朱自清先生作詞的江蘇省立第八中學(揚州中學的前身)校歌,可謂提倡現代教育的先導。1920年,朱自清從北大哲學系畢業後,回到故鄉揚州,在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任教。他為學校寫了一首校歌:
「浩浩乎長江之濤,蜀岡之雲,佳氣蔚八中。人格健全,學術健全,相期自治與自動。欲求身手試豪雄,體育須兼重。人才教育今發煌,努力我八中。」
歌中既寫出了他對學子的熱切希望,也表達了他自己欲為振興中華而大展宏圖的理想和抱負。
此校歌提倡現代教育,其中關於人才的詮釋與培育人才的途徑,在當時已經走在我國教育科學的前沿。即便在相隔將近一個世紀的今天,先驅者的睿智與膽識仍讓人欽佩。
徐公美作詞記錄揚中輝煌
「剛好有二分明月,高湧海東頭」
1927年,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與江蘇省第五師範合併,更名為江蘇省立揚州中學。新的揚中校歌,由徐公美作詞、王宗虞譜曲。歌中唱道:
「襟江帶海,從古數揚州;今更作人文淵藪。看黌宮近接,講舍遙分;知負笈盡多俊秀。更幼兒、淑女兼收,宏造就。問光芒何似?剛好有二分明月,高湧海東頭!」
徐公美,名慕杜,字公美,揚州人。曾留學日本攻讀數理化,歸國後任江蘇省立第六師範學校校長,周厚樞校長禮聘其擔任江蘇省立揚州中學師範科主任兼國文教師。據多年後的一些老校友回憶,當時國文課以文言文為主,間或介紹一些白話文。
徐公美為省立揚州中學撰詞的這首校歌,記錄著揚州中學最輝煌的歷史時期——規模最大,從幼兒園到女子學校到師範學校,涵蓋所有科目。該校歌音韻鏗鏘、旋律優美,歌中更多體現出的是對家鄉的讚美,對祖國山河的眷念之情,表達出復興中華民族的強烈願望。
徐公美還是一名抗戰鬥士。1931年日軍鐵蹄踐踏我國東三省,激起揚州中學全校師生的強烈憤慨,為此,徐公美專門利用「滿江紅」詞牌填詞創作《抗日雪恥歌》一首,發表在《揚中校刊》(抗日專號)上。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市的第一任市長杜幹全在全市教育界大會上,稱讚徐公美先生為揚州愛國知識分子的代表,號召大家向他學習。
胡喬木為揚中90周年校慶題詞
「我親愛的母校,我生命的搖籃」
1992年誕生的揚州中學校歌,出自胡喬木之手,這首《江蘇省揚州中學校歌》歌詞,最初是胡喬木校友為揚州中學90周年校慶的題詞。他請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先生作曲而成為校歌。歌詞是:
「揚州中學,你揚州的驕傲,你中學的明珠。在你的懷抱中生長,怎能把你辜負。啊,為河山要畫出新圖,但一切我們還生疏。啊,學習學習再學習,進步進步再進步。揚州中學,我親愛的母校,我生命的搖籃。六年似水的光陰,多麼值得眷戀。願你美妙的青春永遠駐守校園。願你放射的光輝永遠照耀人間。」
胡喬木是揚州中學1930屆校友,曾在揚中初、高中學習6年。他酷愛讀書,不但讀教科書,還把家中大量的藏書一本本地翻出來「啃」,常常是晚飯之後,一個人坐在小油燈下入迷地看書到深夜。業餘時間,胡喬木還經常撰寫文章和詩稿在校刊上發表。他的《淮揚方言概論》《近代文藝觀測》《別辭》等許多作品深受讀者的歡迎和喜愛。他還是揚州中學頗有知名度的校刊編輯。1930年夏,胡喬木從揚州中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物理系。
1992年9月9日,此時的胡喬木已重病在身,彌留之際,他倚在病床上勉力給揚州中學寫信,把他在病床上作詞並經再三修改、剛由傅庚辰譜好曲的《揚州中學校歌》寄給母校。就在寫好歌詞的當月底,胡喬木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所熱愛和眷念的「生命的搖籃」。
此外,在揚州中學發展史上還曾有過一些區域性、流傳時間不長的校歌。如李清悚作詞、張錦鴻作曲的《國立二中(國立四川中學)校歌》。歌中唱道:「我們離別了五千裡外家鄉,超越過萬水千山,來到這民族復興根據地的四川,弦歌起舞在嘉陵江上……」這首校歌的背景是,1937年日軍侵華戰爭爆發,揚州淪陷,揚州中學部分師生遷至四川,成立國立四川臨時中學,校址合川,後曾改名國立四川中學、國立第二中學。
通訊員 揚檔軒
記者 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