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校史上曾流傳三首著名校歌 朱自清等分別作詞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朱自清

  

  徐公美

  

  胡喬木

  中國江蘇網8月17日訊 在揚州中學的歷史上,有三首著名的校歌,分別出自朱自清、徐公美和胡喬木之手。昨天,市檔案專家魏怡勤告訴記者:三首校歌,一脈相承。一個多世紀以來,揚州中學遵奉「樹人為本」的理念,辛勤耕耘在揚州這方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即使在抗日戰爭那樣艱難困苦的歲月,依舊不辱神聖的使命。

  朱自清回家鄉任教寫校歌

  「人才教育今發煌,努力我八中」

  由朱自清先生作詞的江蘇省立第八中學(揚州中學的前身)校歌,可謂提倡現代教育的先導。1920年,朱自清從北大哲學系畢業後,回到故鄉揚州,在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任教。他為學校寫了一首校歌:

  「浩浩乎長江之濤,蜀岡之雲,佳氣蔚八中。人格健全,學術健全,相期自治與自動。欲求身手試豪雄,體育須兼重。人才教育今發煌,努力我八中。」

  歌中既寫出了他對學子的熱切希望,也表達了他自己欲為振興中華而大展宏圖的理想和抱負。

  此校歌提倡現代教育,其中關於人才的詮釋與培育人才的途徑,在當時已經走在我國教育科學的前沿。即便在相隔將近一個世紀的今天,先驅者的睿智與膽識仍讓人欽佩。

  徐公美作詞記錄揚中輝煌

  「剛好有二分明月,高湧海東頭」

  1927年,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與江蘇省第五師範合併,更名為江蘇省立揚州中學。新的揚中校歌,由徐公美作詞、王宗虞譜曲。歌中唱道:

  「襟江帶海,從古數揚州;今更作人文淵藪。看黌宮近接,講舍遙分;知負笈盡多俊秀。更幼兒、淑女兼收,宏造就。問光芒何似?剛好有二分明月,高湧海東頭!」

  徐公美,名慕杜,字公美,揚州人。曾留學日本攻讀數理化,歸國後任江蘇省立第六師範學校校長,周厚樞校長禮聘其擔任江蘇省立揚州中學師範科主任兼國文教師。據多年後的一些老校友回憶,當時國文課以文言文為主,間或介紹一些白話文。

  徐公美為省立揚州中學撰詞的這首校歌,記錄著揚州中學最輝煌的歷史時期——規模最大,從幼兒園到女子學校到師範學校,涵蓋所有科目。該校歌音韻鏗鏘、旋律優美,歌中更多體現出的是對家鄉的讚美,對祖國山河的眷念之情,表達出復興中華民族的強烈願望。

  徐公美還是一名抗戰鬥士。1931年日軍鐵蹄踐踏我國東三省,激起揚州中學全校師生的強烈憤慨,為此,徐公美專門利用「滿江紅」詞牌填詞創作《抗日雪恥歌》一首,發表在《揚中校刊》(抗日專號)上。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市的第一任市長杜幹全在全市教育界大會上,稱讚徐公美先生為揚州愛國知識分子的代表,號召大家向他學習。

  胡喬木為揚中90周年校慶題詞

  「我親愛的母校,我生命的搖籃」

  1992年誕生的揚州中學校歌,出自胡喬木之手,這首《江蘇省揚州中學校歌》歌詞,最初是胡喬木校友為揚州中學90周年校慶的題詞。他請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先生作曲而成為校歌。歌詞是:

  「揚州中學,你揚州的驕傲,你中學的明珠。在你的懷抱中生長,怎能把你辜負。啊,為河山要畫出新圖,但一切我們還生疏。啊,學習學習再學習,進步進步再進步。揚州中學,我親愛的母校,我生命的搖籃。六年似水的光陰,多麼值得眷戀。願你美妙的青春永遠駐守校園。願你放射的光輝永遠照耀人間。」

  胡喬木是揚州中學1930屆校友,曾在揚中初、高中學習6年。他酷愛讀書,不但讀教科書,還把家中大量的藏書一本本地翻出來「啃」,常常是晚飯之後,一個人坐在小油燈下入迷地看書到深夜。業餘時間,胡喬木還經常撰寫文章和詩稿在校刊上發表。他的《淮揚方言概論》《近代文藝觀測》《別辭》等許多作品深受讀者的歡迎和喜愛。他還是揚州中學頗有知名度的校刊編輯。1930年夏,胡喬木從揚州中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物理系。

  1992年9月9日,此時的胡喬木已重病在身,彌留之際,他倚在病床上勉力給揚州中學寫信,把他在病床上作詞並經再三修改、剛由傅庚辰譜好曲的《揚州中學校歌》寄給母校。就在寫好歌詞的當月底,胡喬木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所熱愛和眷念的「生命的搖籃」。

  此外,在揚州中學發展史上還曾有過一些區域性、流傳時間不長的校歌。如李清悚作詞、張錦鴻作曲的《國立二中(國立四川中學)校歌》。歌中唱道:「我們離別了五千裡外家鄉,超越過萬水千山,來到這民族復興根據地的四川,弦歌起舞在嘉陵江上……」這首校歌的背景是,1937年日軍侵華戰爭爆發,揚州淪陷,揚州中學部分師生遷至四川,成立國立四川臨時中學,校址合川,後曾改名國立四川中學、國立第二中學。

  通訊員 揚檔軒

  記者 姜濤

相關焦點

  • 瑞中有三首校歌,均為名家打造,字字珠璣,美出天際
    瑞中校友陳霖在《憶瑞中原校歌歌詞作者:陳超先生》一文中回憶:「堂叔陳超年輕時愛好音樂,能唱京劇、崑劇,京劇宗譚派,通音律之學,善操京胡,尤擅長彈撥三弦,曾任教音樂。我們同堂相居,經常見面。他作歌詞時,我正在瑞中求學,常見他顏面瘦削,穿的是長袍,銜著菸斗,徘徊於室內外,吟唱作詞,或握筆沉思,伏案填譜,有時燃膏繼晷,直至夜深。我曾問他,創作校歌為何如此辛苦?
  • 黃家駒作曲,林夕作詞,這首校歌一聽前奏就淚奔了
    1990年《命運派對》這張大碟一推出就售出了15萬張,三白金的銷量令樂壇側目。也就是在那一年,這首歌拿到了十大勁歌金曲獎項,黃家駒也榮獲最佳填詞獎。這首歌不僅是寫給南非總統曼德拉的,更是給所有人的激勵。
  • 2016中大迎新 校歌:把她的故事說給你聽
    為了讓各位小鮮肉們能預習一下,感受校歌背後的中大精神,且讓官微將校歌背後的故事說與你聽。現行的中山大學校歌,初創於中大建校初期,由鄒魯作詞,陳洪作曲。鄒魯作詞的原版校歌鄒魯是孫中山先生安排的國立廣東大學籌備主任,是協助中山先生創校的最重要助手。今天,中山大學牌坊上「國立中山大學」幾個大字,便是鄒魯所書。
  • 已故老紅軍創作的南郵校歌今日發布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9月10日,南京郵電大學在第36個教師節慶祝大會上,舉行了校歌《信達天下》發布儀式。該校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已故老紅軍秦華禮是校歌的主創人員之一。據介紹,南京郵電大學校歌的創作歷經數十年,2019年,已經107歲高齡的老書記、老紅軍秦華禮仍然非常關心校歌創作工作,多次問及,並表示願意為校歌創作盡力。
  • 盤點大學校歌之最丨一首校歌,愛上一所大學
    它們是:由創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校長江謙作詞、中國近代文藝大師李叔同譜曲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中央大學時期由中大文學院院長汪東教授作詞、程懋筠作曲的中大校歌;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作詞、唐學詠譜曲的校歌(中大32級機械系校友蘇箋壽根據記憶而整理出的校歌曲譜);以及金陵大學時期的一首校歌。這四首校歌雖風格不盡相同,但壯闊澎湃的氣勢一脈相承,是南大誠樸雄偉的精神氣魄的忠實記錄。
  • 秭歸這些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史成為全市優秀!
    秭歸這些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史成為全市優秀!為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市委文明辦、市教育局聯合主辦了「立校訓、唱校歌、講校史」文明校園創建展示活動。
  • 已故老紅軍秦華禮創作的南郵校歌發布了
    9月10日,南京郵電大學在第36個教師節慶祝大會上,舉行了校歌《信達天下》發布儀式。該校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已故老紅軍秦華禮是校歌的主創人員之一。2019年,已經107歲高齡的老書記、老紅軍秦華禮仍然非常關心校歌創作工作,多次問及,並表示願意為校歌創作盡力。
  • 島內學校校歌各有特色
    資料圖:臺大  臺灣幾乎每個學校都有校歌,代表歷史傳承與學校特色。據《中國時報》18日報導,臺灣小學從日本殖民時期就有屬於自己的校歌,有些甚至傳唱百年。  全臺第一首小學校歌,應該是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的校歌。二次大戰期間,有些學校多了讚頌天皇與宣揚軍國主義的歌詞,成為「皇民化運動」下的產物。戰後的小學校歌大多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充斥「反共教育」。
  • 史上"最大牌"的校歌之一!民國大師級人物作詞譜曲,句句震撼人心!
    1929年6月,張學良校長決定,把這首歌作為校歌開始在全校傳唱。這首激昂奔放、雄渾豪邁的校歌充分體現了強烈的危機憂患意識和濃厚的反帝愛國熱情。面對日本侵華的事實,校歌勉勵學生發憤學習,感召他們矢志報國。校歌成為了這一時期東北大學所追求的大學理念的載體,體現了一種超越大學本身、勇於擔當歷史責任的愛國精神和保家衛國的民族精神。
  • 登上央視的北洋校歌是這樣的......
    1934年,中華大地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當時的北洋大學,面向全校徵集校歌。校長李書田希望,這首校歌唱出時局危難、唱出家國興亡、唱出北洋師生於家危國難之際的擔當。抱定這樣的精神信念,李書田找到當時中國音樂界的兩位大家蕭友梅和廖輔叔,請兩位大師以北洋大學之精神風骨,殫精竭慮、譜寫校歌。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時代背景下,北洋大學校歌誕生。
  • 海南僑中校歌:歸來,展望河山帶礪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海南華僑中學校史館中展示的校歌詞曲為延續華僑教育、收容失學僑生,泰國曼谷中華中學、黃魂中學和新民中學等三所華文學校在昆明創辦暹羅聯立育僑中學,後來改名為私立育僑中學(海南僑中前身,下稱育僑中學)。  在由育僑中學發展為海南僑中的過程中,成立於1941年的「國立第二華僑中學」是其中的一個階段。
  • 統計了662首高校校歌,發現了不得了的秘密!
    有一群小編統計了 1019所 高校找到了 662首 校歌發現了下面這些不得了的事情……【校歌歷史】 你知道最老的校歌是哪首嗎?(北大有首非官方校歌《燕園情》廣為流傳)不過這也不能怪北大,畢竟,他們連個湖的名字都起不出來。 【校歌之名】 據統計,有近 70% 的校歌都簡單粗暴地以XX大學之歌/校歌命名
  • 寺廟改學堂 弦歌流韻長——1930年代天津寧河的小學校歌
    創校先賢王照是清末抗英英雄、著名三總兵之一王錫朋四世孫,不但是教育救國的先驅者和實踐者,還是&34;重要人物和中國著名語言學家、&34;制訂人。&34;、國家最高科技獎、改革先鋒稱號、&34;&34;獲得者于敏院士1932~1938年在該校就學。
  • 秒殺他校:中國最美的8所大學校歌,不服來聽!
    ,配上南京秧歌調!「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這首南京大學校歌由鼎鼎大名的李叔同作詞,江謙作曲,古樸而大氣。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原名為《大不自多》,創作於1938年,由著名國學家馬一浮作詞,著名作曲家應尚能譜曲。
  • 《浙江大學校歌》:「大不自多」的氣度足為當今大學衿式
    而馬一浮通過校歌一首做出回答:「大不自多,海納江河。惟學無際,際於天地……」在浙江大學一百二十周年校慶日前夕,《浙江大學校歌》新版MV發布,這首曾被評選為「最美校歌」、「最受網友歡迎的高校校歌TOP1」的典雅之作,再一次迎來了「靡革匪因,靡故匪新」的重新詮釋。
  • 畢節市實驗高級中學校歌公示
    為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包括畢節市實驗高中標準色、校旗和校歌等基礎文化標識系統建設項目,經過總體方案制定、專家調研及設計、校史文化資料查證與研究、多次修改完善等環節形成的擬確定方案,現將學校校歌公示如下:一、校歌歌詞、歌譜及音頻視頻參考效果
  • 湖北:枝江市丹陽小學校歌喜獲「宜昌市優秀校歌」稱號
    在剛剛揭曉的由宜昌市委文明辦、宜昌市教育局聯合主辦的「立校訓、唱校歌、講校史」文明校園創建展示活動中,該校校歌《放飛夢想》榮獲「宜昌市優秀校歌」稱號。  據悉,此次活動共收到來自宜昌市14個縣市區近百個學校的作品申報。
  • 揚中這個「學霸班」厲害了!另附揚中高二選科分班情況......
    而進入揚中這個班,就等於兩隻腳都邁進了985、211,這個牛班就是揚中的「創新型人才實驗班」也就是家長們熟知的「地招班」。每年中考,揚中地招班都是很多家長跟同學的頭號選擇,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揚中牛班「的具體情況。
  • 除了《綠》,原來朱自清和溫州還有這些淵源!
    這首小詩編在朱自清的第一本詩歌、散文集《蹤跡》中,後來還被作者選入自己主編的《新文學大系·詩集》卷中,可見作者對它是頗為重視的。▲瑞安萬松山梅花詩僅三句,看似平淡,卻蘊含著詩人對溫州的深厚的真情實感。溫州原多梅林,梅花品種繁多。
  • 建校17年,國華中學校歌喜獲第四屆全國校歌MV最佳作品大獎!
    在「2020跨年盛典璧山行」暨第四屆全國最美校歌MV推介評選上,國華紀念中學選送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榮獲最佳作品獎,國華中學也成為參賽園校中唯一一所獲獎的高中學校,受到廣泛的關注。據悉,該活動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行業電視委員會等單位共同主辦,旨在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文化育人工作,是全國校歌評選中最高級別的賽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