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丨習近平用這則古語闡明國際貿易的歷史規律

2021-01-10 央視新聞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在上海開幕。本屆進博會是在疫情之下的特殊時期、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舉辦的,其主題「共天地、同風雨、聚進博、享機遇」給予了世界人民信心、希望和力量。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方面表明我國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承諾,另一方面也展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擔當與責任。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貿易大潮,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主旨演講中高屋建瓴地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並揭示出「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國際貿易的歷史規律。

【釋義】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是對嚴復《〈國聞彙編〉敘》中「相通則治進,相閉則治退」的化用。

嚴復,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其創辦的《國聞報》《國聞彙編》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在維新運動中起到思想啟蒙作用。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復把「閉」看作是造成中國所有問題的根源,認為只有「通」才能起到振衰起敝的作用。他提出「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而尤以「通下情為要義」「通外情為要務」。在《〈國聞彙編〉敘》中,嚴復又提出「相通則治進,相閉則治退」,認為相互溝通交流治理能力就進步,相互封閉隔絕治理能力就後退,強調了「通」在時代變遷中的重要性。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習近平主席改字以立新意,賦予原典以新的時代內涵,指出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就能共同進步,相互封閉隔絕就會各自退步。他還借中醫「通閉解結」理論進一步加以闡述:各國削減壁壘、擴大開放,國際經貿就能打通血脈;如果以鄰為壑、孤立封閉,國際經貿就會氣滯血瘀,世界經濟也難以健康發展。

【解讀】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這是國際經貿發展的歷史規律。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

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日益密切,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同時,世界經濟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

雖然世界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但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高築壁壘、以鄰為壑,搞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是沒有出路的,只會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被時代所拋棄。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包容普惠、互利共贏的人間正道,順應歷史發展規律,才是全球走向良性治理的必由之路。

一直以來,中國致力於開放式發展,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習近平主席指出,國際貿易和投資等經貿往來,植根於各國優勢互補、互通有無的需要。各國應該堅持開放的政策取向,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提升多邊和雙邊開放水平,推動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正是本著這一宗旨,中國舉辦了進博會。這是中國政府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家形象、開展國際貿易搭建了開放型合作平臺。首屆進博會吸引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第二屆進博會吸引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5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本屆進博會適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之時,中國著眼於「越辦越好」的總要求,致力於在線下如期舉辦一屆安全、高水平、高質量的進口博覽會,展現出中國言出必行、推動世界經濟加快復甦的大國擔當。

開放則共進,封閉則自困。清代「閉關鎖國」的貿易政策讓中國與世界隔絕,造成落後挨打的被動局面。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擁抱新的發展機遇,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開放已然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在逆全球化暗流湧動,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甚囂塵上的當口,習近平主席擲地有聲的三個「不會停滯」,如同陽光穿透烏雲,照亮了世界的期待。遵循「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歷史規律,新時代的大國開放姿態令人振奮,同心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舉世矚目。邁向更高層次開放的中國,將不斷帶給我們勇氣和定力,也將不斷帶給世界驚喜與希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 隋博宇)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用這則古語闡明國際貿易的歷史規律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方面表明我國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承諾,另一方面也展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擔當與責任。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貿易大潮,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主旨演講中高屋建瓴地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並揭示出「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國際貿易的歷史規律。
  • 天天學習 | 崇尚實幹,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深刻闡明
    2011年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的所有成就,都是幹出來的。這裡的關鍵,就是始終注重抓落實。如果落實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針、政策、措施也會落空,再偉大的目標任務也實現不了。為此,他用「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這句古語以及「紙上談兵」的故事加以闡明。
  • 崇尚實幹,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深刻闡明
    天天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準確把握複雜局勢,科學判斷,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 天天學習 | 奮鬥新時代,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深刻詮釋
    天天學習「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讚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
  • 天天學習 | 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用這句古語鞭策領導幹部
    天天學習2020年1月8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金句頻出,鞭辟入裡,直抵人心,使廣大黨員幹部思想上受到洗禮、靈魂上受到觸動。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正是由於具有鮮明特性和獨特價值,中華文明才能夠並善於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交流互鑑中不斷提高、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從而不斷續寫自己新的歷史輝煌。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深刻闡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 習近平在G20用過的古語,對照當今,寓意深遠!
    我們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應有之義。」 【出處】《國語·晉語四》 【釋義】輕關,輕關稅,減少通關稅收;易道,除盜匪,整飭交通道路;通商,促貿易,互通有無;寬農,放寬農政。此處意為構建更公平更有利於促進全球貿易開展的關稅體系,消除貿易壁壘,鞏固多邊貿易體制,構建更加自由開放的國際市場。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正是由於具有鮮明特性和獨特價值,中華文明才能夠並善於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交流互鑑中不斷提高、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從而不斷續寫自己新的歷史輝煌。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深刻闡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 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律問題的重要...
    在新時代對客觀規律重要意義的認識上為我們樹立了典範  馬克思主義通過揭示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深刻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指出了走向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和講話,不難發現,他深得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把對規律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古語今用,習近平這樣描述「金磚合作」
    原標題:古語今用,習近平這樣描述「金磚合作」 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開創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過去10年,金磚合作為何能夠得到快速發展?第二個「金色十年」的大門如何開啟?在不同場合,習近平多次引用中外古語、諺語來闡述金磚合作之道。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推出文章,與您一同學習、品味。
  • 關於網絡安全,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指明路徑
    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他在賀信中強調:「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把握信息革命歷史機遇,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開創數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網絡安全新格局,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如何積極應對網絡安全威脅、有效防範網絡安全風險,是網際網路時代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以及公眾利益的重要使命,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 天天學習|千年前的這則古語,今天依舊「動力」十足
    天天學習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人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他引用「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這句閃耀著歷史進化論思想光芒的古語,說明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中國變革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歇。
  • 學習用典| 習近平最新回信引用的古語背後有深意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中引用了這句古語,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並寄語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出自《後漢書·虞詡傳》,原典為「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 天天學習|一則古語看習近平問計於民的執政理念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說,並引用東漢王充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求深入群眾開展工作,虛心聽取群眾意見。2014年10月19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引用這句古語,指出「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 學習用典|習近平最新回信引用的古語背後有深意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中引用了這句古語,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並寄語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出自《後漢書·虞詡傳》,原典為「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
  • 天兵學習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來,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迅速掀起學習熱潮。今天,「我們的天空」帶您一起學習該書第七專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在這一重要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七專題的主題就是「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明確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並深刻闡述了中國在擴大開放方面的重大舉措。
  • 習近平引的古語,英文怎麼說
    亦體現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執政者要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尊重民心民意,忌「拍腦子」決策。 據不完全統計,《道德經》是世界上除《聖經》外翻譯最多、流傳最廣的經典著作。與習近平相似,溫家寶也喜用古詩詞明志。只是與溫家寶屢次引用流傳並不甚廣泛、且意旨深遠的語句不同,習更青睞那些平白易懂的詩句。
  • 天天學習丨一座有故事的院落 習近平曾這樣保護
    天天學習 福州繁華鬧市中,靜立著一座古樸的院落。歷經百年滄桑,一度支離破碎,是一場特殊的「緣分」,改變了它的命運。這裡是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回憶到的「楊橋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鄉》中用細膩筆觸描繪的令她魂牽夢繞的「父母之鄉」。這座故居記錄了林覺民祖輩七房人家的生活歲月,也見證了冰心溫暖的少年時光。
  • 時政新聞眼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
    這次學習的主題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接連用了五個「關係」來描述這項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這項工作就是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
  • 這部國家根本法,習近平闡明精髓要義
    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召開,習近平法治思想首次提出之後的首個國家憲法宣傳周。今年全國「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