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與反思】預測網絡政治參與:網絡背景下選擇性偏差和選擇性接觸的重要性

2021-02-14 治理學術


類別:網絡治理


有關網絡政治參與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問題已成為許多國家的核心議題,此前,本公眾號已經推送過一系列相關學術論文,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最近,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學者Jessica T. Feezell發表了題為《預測網絡政治參與:網絡背景下選擇性偏差和選擇性接觸的重要性》的學術論文,引起大家對網絡政治參與的決定因素的思考。(Predicting Online PoliticalParticipation: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on Bias and Selective Exposure in theOnline Setting,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online first June 1, 2016, DOI: 10.1177/1065912916652503)

作者指出,雖然我們對預測傳統政治參與形式的因素有一個廣泛的了解,但我們對網絡政治參與的決定因素知道的相對較少。在有限的研究中,學者們探討了網絡政治參與的預測因素,尋求新聞往往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許多研究沒有考慮選擇性接觸和不同類型的信息的不同的影響。在這項研究中,作者主要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什麼因素預測網絡參與,二是選擇性接觸政治上加強的信息和不同的政治信息與網絡政治參與有怎樣的關係?基於這兩個問題,作者提出了三個假設:

 H1:與政治中立的信息相比,接觸政治上加強的在線信息預測更高層次的網絡政治參與。

 H2:與不同的政治信息相比,接觸政治上加強的在線信息預測更高層次的網絡政治參與。

 H3:共和黨人對網上選擇性接觸政治上加強的信息與更高層次的網絡政治參與相關。

本研究中,作者使用來自Pew網際網路和美國生活選後調查的數據來檢驗這些假設。數據集的數據基於普林斯頓公司2010年11月3日到11月29日之間對在十八歲及以上2250名成年人進行的訪談調查,訪談是以隨機數字撥號(RDD)的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形式進行的。利用以上數據作者建立了一個選擇模型來糾正網絡政治參與的偏差估計。研究中,因變量為網絡政治參與,作者使用九種形式的網絡政治參與的連續平均指數來測量;自變量為選擇性接觸信息,包括加強政治觀點的信息和不同政治觀點的信息;控制變量為影響傳統參與的因素,包括政黨認同、極端思想、年齡、種族、性別、教育、婚否、收入。

研究結論

結果表明:

第一,影響傳統參與相同資源相關因素不能很好地預測網絡政治參與,具體來說,網際網路用戶的收入和年齡與網絡政治參與無關。

第二,與不同的信息或沒有的觀點信息相比,接觸能強化一個人的觀點政治信息預測更高水平的網絡政治參與。

第三,作者對黨派標識進行了一個子集分析,檢查在這些關係中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差異,表明共和黨人特別容易出現選擇性接觸和加固效果。

本研究的發現,如果與本公眾號此前推送的以下文獻結合起來將會更有意思: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學者Yonghwan Kim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Hsuan-Ting Chen
合作發表的題為《社交媒體和網絡公民參與:接觸同質與異質觀點的不同調節作用》的學術論文,引起了大家對於社交媒體和網絡政治參與的思考。

近期推送的相關文獻:


社交媒體和網絡公民參與:接觸同質與異質觀點的不同調節作用在線社交網絡使用及其對隱私設置使用、個人信息披露的影響大數據與政治社會網絡保持公民參與:網絡參與者與傳統參與者的比較網絡治理:佔據網絡領土

全文可直接下載: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3746762_Predicting_Online_Political_Participation_The_Importance_of_Selection_Bias_and_Selective_Exposure_in_the_Online_Setting

原文連結(閱讀原文 點擊左下角):

http://prq.sagepub.com/content/early/2016/05/31/1065912916652503.abstract

迎您提出與本文內容、主題或翻譯有關的各種問題與建議!

迎關注、訂閱微信公眾號【上理公共管理】。本公眾號是由公共管理學科的老師和學生志願者開發的學術和交流平臺,重點是公共管理領域的熱點問題,我們每日整理、翻譯並推薦一篇最新權威英文文獻。核心內容分為三大板塊:1、公共政策文獻與案例,2、公共管理教學與交流,3、公共治理反思與探索。

歡迎推薦或自薦研究成果,來稿請致郵箱:usstgggl@163.com

PS:如何加入微信公眾號:

您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者搜索公眾號:「上理公共管理」,或者加原始ID:
  gh_dd2c06e61722 然後點擊加入即可。

PS:如何查看以前推送的精彩文章:

只要點標題下方的「上理公共管理」,並選擇「查看歷史消息」即可,精彩就會盡現。謝謝!

  

相關焦點

  • 因果關係系列 | 選擇性偏差與RCT的類型
    下面詳細說明對處理效果的估計方法、選擇性偏差與隨機對照試驗---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的類型。1.處理效果估計與樣本選擇產生的選擇性偏差如果我們有一大批吃阿司匹林的人群,和另外一群不吃的人群,我們想計算吃藥和不吃藥的人頭疼的樣本均值。
  • JCIM|結合自由能計算能否預測藥物選擇性?
    在這裡,結合人類激酶CDK2和CDK9之間非常相似的結合位點以及從另一個系列的配體中找到針對關係相對較遠的激酶CDK2和ERK2的選擇性配體的基礎上,本文系統性地評估了針對小分子激酶抑制劑選擇性預測的準確性。
  • 全球化背景下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治理
    多元的信息獲取渠道為公眾帶來了豐富及時的信息,但也可能構成次生網絡輿情風險。   造成網絡輿情風險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信息冗雜。多元的社交網絡平臺不僅擴大了公眾所獲取的信息總量,還帶來輿情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人人都是記者」「事事都有評論員」,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傳播的一種普遍現象。然而,對於一些真假難辨的信息,公眾會選擇性地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信息。
  • 網絡社會背景下政府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選擇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的治理模式漸趨成熟,尤其是在網際網路背景下網絡社會正逐漸形成。網絡社會所具有的信息開放性、交流互動性等典型特徵,深刻影響著政府機構和公民社會之間的關係。在網絡社會,政府將這些進步與革新充分運用到公共服務中,正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推進公民的網絡參與,更好地服務於公民,更好地回應公民需求,更好地培育公民的自治能力。
  • 選擇性接觸|20北大新媒體專碩真題解析05
    >答題思路「選擇性接觸」是傳播學很基礎的一個知識點。在解答過程中需講清楚什麼是「選擇性接觸」以及其特點即可。參考答案選擇性接觸又叫選擇性注意。當我們同時接收兩個以上不同的信息刺激時,自身不可能對每個信息刺激都做出反應,因此只能進行選擇性地注意和接受信息。例如,集中注意就是一個包含選擇取捨的過程。
  • 謝宇方法論講座之五:選擇性、實驗法和評估研究
    今天的題目是選擇性,實驗法和評估研究。我會先把這個題目解釋一下,下一個定義,然後再講他們之間的關係。聽過我的講座的人可能會得到這樣一個共識,就是社會學研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因為選擇性的存在,觀察數據所提供的變量關係可能是虛假的。因為社會現象是多變的,是有差異的,因為這些差異性,我們在取樣時就會產生差異,如果你不注意這些差異的話,你得到的變量關係就有可能是表面上的虛假關係。
  • 深度學習資訊|選擇性注意力在強化學習中的應用
    非注意盲視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是一種心理現象:在人們聚焦於某項任務時,他們會忽視與之無關的細節,這就是 選擇性注意力 (Selective Attention) 的結果。這種選擇性注意力使人能夠專注於外界的重要信息,而不會分心於無關緊要的細節。
  • 網民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的現狀
    [2]而社會化媒體憑藉其便捷性、公開性、平等性、自發性和互動性等優勢,日益成為網民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的重要渠道。     網民通過使用社會化媒體進行網絡政治參與不僅能夠藉助社會化媒體優勢,更加便捷地接觸政治信息、有效參與政治互動、自發進行情緒宣洩,還可能通過群體輿論力量改變國家政策,作用不容小覷。
  • 藍皮書解讀17 | 網絡社會治理這種紅專考點,記就完事了!
    一個是網信辦如何參與社會治理,一個是網信辦如何參與組織動員,強化輿論引導。如果你要報考的學校很愛考馬新觀,或者之前也考過網絡治理,就需要好好記一下這兩篇文章的表述。一些新的提法、一些精彩的小標題,如果能運用到你的答題中,會是非常出彩的。
  • 講座丨選擇性注意
    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大腦每天都會被各種各樣的信息轟炸,但注意力是有限的,我們不會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其中正是選擇性注意這一高級腦認知功能發揮著關鍵作用。簡單來說,選擇性注意就是指把你的認知資源集中在特定的刺激或信息源上,同時忽略環境中其他東西的過程。那麼這個選擇性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 臆想世界:其實我們都在選擇性失憶
    對於一個選擇困難症後期患者來說,不同品牌,卻同樣產品的東西,永遠都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最終的結果是,將兩個產品都買回家,這可能是個冷笑話,的確是個冷笑話,其實我自己在接觸到這樣的事情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
  • 教師招聘:選擇性和理解性的區分
    心理學中的知覺的特性中的理解性和選擇性這兩個知識點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點,很多考生反映在這部分花費大量時間最終卻丟掉分數,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大家對這兩個知識點沒有理解透徹。考試中這兩個知識點以單選題為主,出題形式就是材料性的單選題,所以在這裡只需要明白他們各自的含義和之間的區別即可。所以下面將會詳細講解這個知識點,以便大家能夠掌握這一。
  • 龍應臺的選擇性失明,是對家國情懷的故意無視
    龍應臺的選擇性失明,是對家國情懷的故意無視 2019年09月09日 09: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她對暴行的選擇性失明,暴露出的是虛偽,更是對家國情懷的故意無視。  很多人一定記得多年前的網絡上,曾經流行過一句龍應臺的名言——「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筆者就是從這句話裡,第一次對自己曾經給予龍應臺的好感,產生了嚴重的質疑。每個中國人都明白的「家國一體,有國才能有家」的道理,很自然地會讓我想到:沒有大國的崛起,何談小民的尊嚴?
  • 立體選擇性自由基反應(3)
    因而,控制羥醛縮合反應的立體選擇性就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預測羥醛縮合的立體化學常常採用Zimmerman-Traxler模型。該模型結合了空間斥力、電子效應、螯合效應和立體電子效應,可以預測Evans試劑的立體選擇性。
  • 符號、認同與操控:反思消費社會下的網絡直播
    本文將從消費社會的視角分析網絡直播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針對符號消費的實質、直播中的凝視、資本控制三個方面進行反思。越來越多的消費商品不斷被製造出售,譬如網路遊戲、網絡教育課程甚至網紅產品等等。在此環境下,網絡直播成為消費浪潮中的新興手段。 2、消費社會下網絡直播的興起 網絡直播指自媒體在網際網路中錄製、編輯、上傳、播出等所有流程同步完成的內容播出方式[3]。目前,網絡直播行業呈現出一種三方分化的形態,包括最著名的秀場表演、最受歡迎的遊戲直播和興起的泛生活直播[4]。
  • 【辨析】如何分辨知覺的「理解性」和「選擇性」?
    【辨析】如何分辨知覺的「理解性」和「選擇性」?知覺的特性主要有:整體性、理解性、選擇性和恆常性。這裡面整體性強調的是整體構造和框架,恆常性強調的是大小、形狀、顏色等恆定不變。整體性和恆常性還比較好區分,大家容易混淆的是理解性和選擇性,今天帶著大家進行辨析。1.理解性知覺的理解性,強調學習主體根據自身的認知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信息加工,進行解釋、加入自身理解的一個過程。
  • 皮質反應的選擇性源自突觸數量的強度
    皮質反應的選擇性源自突觸數量的強度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4:54:33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Benjamin Scholl等研究人員發現,皮質反應的選擇性源自突觸數量的強度。
  • 知覺的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恆常性
    知覺的基本特性包括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恆常性,是普通心理學中關於認知過程的重點知識,也是重要的考點之一。具體的考察形式為單選題為主,偶爾會考多選題。在這裡,對於這個知識點進行一定的解析。首先是知覺的選擇性,關於此特性的概念為: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
  • 國務書訊:黃河教授等合著出版《治理、發展與安全——新時代背景下...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黃河教授、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張芳、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黃昊助理研究員等合著的《治理、發展與安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於2019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 網絡營銷下培養顧客忠誠的重要性及方式
    網絡營銷下培養顧客忠誠的重要性及方式   2.顧客忠誠的特徵  網絡世界具有虛擬性、易變性、交互性和多樣性,以及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性的特徵,這也決定了企業或網站品牌的顧客忠誠有著更難建立管理和更易建立管理的既矛盾又辯證統一的特徵。  第一,由於在網絡市場空間中,顧客選擇性多,網絡連結速度快,顧客頻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