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山公園是丹東久負盛名的一座城市公園,素有「安東第一園」之稱。歷史上俗稱「安東市公園」、「安埠公園」,曾被列為「安東八景」之首,因位於元寶山南麓而得名。元寶山狀如一倒扣的元寶,海拔181.8米,面積1.2平方公裡,是城區內最高峰。
元寶山公園內林木蔥蘢,古樹參天。有寶光禪寺、極樂庵、寶龍庵、呂祖亭等廟宇建築群,香火鼎盛。有盤山公路直達山頂,登峰頂可飽覽丹東市城區全景,虎耳山踞其左,錦江山、帽盔山列其右,鴨綠江蜿蜒於前,五龍山屏立於後,朝鮮新義州歷歷在目,天然成就了一幅壯美秀麗的江山圖景。
元寶山公園始建於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當時的興風道道尹越臣翼會同安東採木公司理事長程德元與自治會共商建園事宜,在商會總理王純熙、王筱東及全體會員支持下,籌款六千元,著手建園。當年三月動工,歷時三個月建成。其後數年,元寶山公園幾經增修,最終成為當時安東的一大盛景。加上當時正值辛亥革命功成之際,安東開埠不久,民心煥然,百業俱興,遊人絡繹不絕,更有許多名人雅士題詩祝詞,元寶山公園被稱為「邑中之冠」。
資料記載,當時的元寶山下廟宇集聚,有呂祖廟、關帝廟、藥王廟、天后廟、三官廟、碧霞宮、九靈宮、祖師廟、火神廟等十數座,廟臺高築,氣勢恢弘。尤其是天后宮,佔地二十餘畝,前有大戲臺,每逢廟會日,車水馬龍,商賈雲集,盛況空前,是丹東開埠之初,人氣最興旺的地方。
「九一八事變」後,元寶山公園境況大不如前,每況愈下。建國後,為徹底改變公園面貌,讓元寶山公園成為最美邊境城市靚麗的一景,2007年對元寶山公園進行了重修。重修後的元寶山公園簡易開放,與廣大市民及外地遊客見面。在保持原有自然景觀的基礎上,新修的門區廣場、聽濤亭、秋爽亭、翼然亭、青松亭等令參觀者耳目一新。讓元寶山公園這座昔日名園再現繁華。
重生的元寶山公園就像丹東市區的一座綠島,為這座秀美的城市增添了一抹重彩。「黃海明珠」丹東電視塔屹立在公園內的元寶山頂,總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高度138.1米,其獨特的造型與元寶山公園融為一體,成為了元寶山公園的標誌性坐標,也成就了園中一景。
整個電視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底座為圓形,分為地下室、地上裙房、塔筒、觀光平臺和天線塔架五部分。頂部的觀光廳為海藍色,穹頂呈半球形為玫瑰紅色,由猶如浪花的三條飄帶將其託起,象徵著美麗的丹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升起在黃海岸邊!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