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間藝術,它的發展經歷了漫長過程,即興表演打動各類觀眾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西班牙弗拉門戈的。弗拉門戈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從側面反映出西班牙社會觀念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在吉卜賽人最受歧視和迫害的年代,儘管他們逐漸皈依了天主教,仍被視為「另類",「異教徒」。所以他們通常只能在曠野上、村鎮之外的地方安下營盤,弗拉門戈歌舞也只能在這些地方表演,給這些窮困潦倒的人提供了情感宣洩和自娛自樂的機會。
白人或者所謂正統基督徒不屑於看這種「下裡巴人的表演」,也禁止吉卜賽人在公開場合展示自己的才藝。之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市民生活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弗拉門戈便出現在一些小市鎮的集市上和節慶活動上,人們這才開始與之有了初步接觸。到了19世紀,咖啡館成了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地點,於是在一些非「上流人士」光顧的小咖啡館裡,弗拉門戈歌舞開始了商業性演出。若干年之後,隨著社會風氣的進一步開放,出現了專門表演弗拉門戈的咖啡館和酒吧,以後一些餐館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為了適合演出,特地安排了場地、設施,於是更多的人成為弗拉門戈的觀眾和聽眾,其中包括不少文學藝術界人士,他們的出現意味著弗拉門戈這個以「走江湖」為表演風格的草根藝術將要邁上更高的層次。
確實如此,詩人們為他們填詞,作曲家們將其歌謠中的某些因素植入自己的作品從而推廣了歌謠的傳播。演員們也願借鑑其舞蹈語彙。20世紀初,著名作曲家曼努埃爾·德·法雅以弗拉門戈為題材譜寫的曲子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至今還是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而在天才詩人加西亞洛爾卡的不朽詩篇中也出現了這些歌者和舞者。在20世紀後期,弗拉門戈終於走進劇院,作為藝術表演登上國家的和國際的藝術殿堂了。
舞劇《卡門》是弗拉門戈經典化的一個成果,它把零散、單折的表演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情節、有人物、有大型樂隊伴奏、有複雜的舞美和舞臺效果設計的大型現代舞劇。在這樣一個相對寬闊的空間和相對較長的時間段裡,在綜合了獨舞雙人舞和群舞並結合了豐富的戲劇表演的前提下,弗拉門戈的所有精華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並且收穫了前所未有的效果。這齣弗拉門戈舞劇已經徵服了本國的、歐洲的、美洲的和亞洲的觀眾。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傳統的弗拉門戈能夠打動各類觀眾的因素之一是它的即興表演。無論是歌、舞還是吉他演奏,興之所至,演員們可以即興發揮,其爐火純青的造詣和豐富的積累能夠在瞬間創作出極能震撼觀眾的歌詞、旋律和舞步,而且這種即興表演往往是互動的,只有觀眾如醉如痴的叫好聲、掌聲與喊聲,才能刺激出演員的即興發揮;只有演員的超水平發揮才能對觀眾的聽覺、視覺和全部感官產生如此強大的衝擊力。
在塞維亞、馬德裡、格拉納達那些專門演出弗拉門戈的餐館或咖啡館裡,氣氛不同於任何一個劇院,因為臺上和臺下的應和是如此和諧,氣氛是如此火熱,演員和觀眾都非常投入,很難說是誰感染了誰。顯然,弗拉門戈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
弗拉門戈不僅登上國家大劇院和世界各國大劇院的舞臺,也跨入了銀幕。著名導演卡洛斯·紹拉的電影《卡門》讓全世界為之傾倒。如今,在許多重大場合都能看到弗拉門戈歌舞,它是以西班牙藝術的代表的身份而出現的。例如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吉卜賽人的舞蹈與古典歌劇同時展現在各國觀眾面前,人們無不為之折服。
除了弗拉門戈,西班牙的另一個國粹便是鬥牛( toreo)。據說早在羅馬人統治期,伊比利亞半島上已有鬥牛的習俗,武士們用斧頭或其他簡陋武器將公牛殺死作為神的祭獻。西哥特人繼承了這一傳統。在摩爾人盤踞西班牙的8個世紀,擅長騎術的北非人改變了鬥牛風格,改為騎馬用長矛刺牛。13世紀的「智者」阿方索十世國王下令將鬥牛祭獻改為鬥牛比賽,從此蔚然成風。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熙德也喜歡鬥牛。
1556年,卡洛斯五世在巴利亞多裡德的廣場上騎馬鬥牛,他殺死了一頭公牛以慶賀王儲費利佩(即後來登基的費利佩二世)的降生。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特別是18世紀,在戰事不多的年代,貴族們只能用兩種方式來使用武器:狩獵和鬥牛。他們改變了北非人騎馬鬥牛的方式,改為徒步鬥牛。此時的主角是貴族,平民沒有資格上場,只能在場外觀看此風一度過盛,教會只得下令禁止鬥牛,並對違禁者克以重刑。從此貴族們退出鬥牛場,把位子讓給平民。最後教會迫於壓力,取締了禁令,而此時平民百姓已經成了鬥牛場上的主角。他們對鬥牛作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使得表演更精彩,更有看點,主鬥牛士一手持劍,一手持披風的做法即始於18世紀。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歡迎大家訂閱我們,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