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快點!我要憋不住啦!我要拉屎!」這是我家小寶在幼兒園門口經常上演的情景。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屎?家長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解決人生第一大「屎」呢?
有調查顯示,80%的幼兒都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大便。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
很多幼兒在家有專門的小馬桶,習慣坐著拉便便。
幼兒園大部分是蹲廁,幼兒不習慣,覺得不舒服。
2、
在家拉便便有獨立的衛生間,可以關門,有個人隱私空間。
幼兒園廁所大部分都是開放的,男女共用,沒有隱私空間,孩子沒有安全感。
我家孩子的幼兒園洗手間沒有單獨隔間,也沒有隔板。牆一邊是女生上廁所的地方,另一邊是男生的小便池。拉大便都蹲在女生上廁所的那邊。
拉便便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看得到,聞得到,這種開放環境讓孩子很不適應。
3、
在家想什麼時候拉就什麼時候拉,在幼兒園有專門的上廁所時間,排隊輪流。
該上廁所時,沒有屎;有屎的時候錯過了如廁時間。
孩子鑑於各種原因又不好意思說出來,只好憋著。
我家小寶不在幼兒園拉大便的原因是「我害怕,不敢拉」。
小寶在幼兒園屬於「安靜型」的,膽子小,即使有個需求聲音也很小。拉便便這種讓人有點「羞恥」的需求更不敢說了。
「太緊張,拉不出來!」
「拉便便太臭了,別的小朋友會笑話我。」
「太臭了,老師會訓我的!」
「別人都看得到我拉屎,拉不出來!」
三四歲的寶寶已經有了「羞恥感」,知道什麼是「害臊」,什麼是「隱私問題」。
這些心理問題導致的壓力感讓孩子無法放鬆,真要拉了,又拉不出來,因此寧願「憋」著也不願拉。
三四歲的孩子還處於秩序敏感期階段,習慣了某種生活習慣,突然改變會讓他很不適。
大寶三歲之前都是奶奶照顧,後來奶奶回老家了,大寶有段時候拉便便很不順暢。
「我要讓奶奶陪我拉屎!」
「等奶奶來了,我再拉屎!」
「我回老家拉屎!」
各種「拉屎段子」千奇百怪,最後憋得實在受不了才拉出來。
幼兒習慣在家拉便便,用自己的小馬桶,習慣坐著拉。對環境,對周圍都很熟悉,突然換了一個環境,原本在心裡建立的秩序感被打破了,所以為了維持這個秩序感,他們寧願「憋成狗熊」也不在幼兒園拉大便。
我家小寶有次拉褲襠了,小孩子碰到這種事情,自己本身就害怕得不行,哭起來。生活老師屬於急性子那種,說話語氣可能讓小寶覺得「兇」。
接到小寶時,他見到我就開始大哭,「媽媽,我再也不要上幼兒園了!我拉褲襠了!老師兇我了!」
從此以後「拉屎」就成為了他在幼兒園的「禁忌」,寧願憋著也不要在裡面解決。
看到很多家長的留言說「孩子說老師不讓在幼兒園拉屎」,還有的說「老師不給孩子擦屁股的」。
相信大部分老師都應該是好的,但也總有個別例外。班級那麼多小朋友,再有耐心有精力的老師也有顧不過來的時候。
老師兼顧不暇時,語氣和表情稍微「重」了一點,孩子都能敏銳地捕捉到。信息傳達到孩子心裡,就是「老師不喜歡我在幼兒園拉屎,我不要做讓老師不喜歡的孩子。」
長期憋屎憋尿對身體不利,家長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解決人生的第一大「屎」呢?
有的家長會通過繪本閱讀傳遞這方面的信息,比如《我們的身體》、《小米的便便商店》、《呀!屁股!》、《拉粑粑,真舒服!》、《超好玩便便小百科》、《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等等,都是教孩子正確認識屎尿屁的繪本。
有的家長會親身示範,比如晚上臨睡前,早上起床都提醒孩子要上廁所,及時排尿排屎。
入園之前,教會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提褲子,擦屁股等等。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強了,就不會因為擔心不會做或者做不好而受挫,或者被同學嘲笑等。
剛入園的孩子第一次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同伴壓力,來自他人的認可和否定,對他們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影響。
有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不經意的表揚和鼓勵,都可以讓孩子開心一個星期!當然,來自同伴的「天真」嘲笑,或者老師的「訓斥」也會狠狠打擊到孩子。
當然,教會孩子自己擦屁股要慢慢訓練,不可操之過急。
我家小寶都四歲了,還不太會自己擦屁股。有時,擦完以後還是很髒。
不過,孩子只要願意自己去學習,家長就要多鼓勵表揚。然後多次示範糾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學會了。
「你都可以自己擦屁股了,又學會了一項本領!真棒!這樣擦,會擦得很乾淨哦!」
告訴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就相當於家裡的「媽媽」。有任何問題,都要告訴老師,她們會幫助你的。
我家小寶在幼兒園膽子小,上半學期基本沒說過話,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拉屎」這種令人「害臊」的表達更不會說出口。
不過下學期,就進步了很多,他現在已經主動找老師說話了,雖然聲音還有點小。
抓住任何一個可以鼓勵的機會,向孩子傳遞勇敢自信的信息!
家長們也不要太慌,畢竟孩子在幼兒園憋屎憋尿是大部分孩子都會做的事兒。我們自己有時也會碰到這種事情,寧願憋著,也不要在人多吵鬧的地方上廁所。
只有家長先不焦慮了,然後才能慢慢引導孩子不焦慮,不緊張。讓每個孩子都能順暢地解決人生第一大「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