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上幼兒園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扔下書包,邊說邊衝進洗手間:「急死我啦,我要拉便便!」豆豆媽問我,她家孩子這個情況是不是個例?
其實,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的現象並非個例,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上幼兒園3年,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同時,也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父母們看到這個數據就可以放下焦慮了。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呢?
一般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有以下幾個原因,家長們可以針對性地看看自己家孩子是屬哪個情況。
不能獨立「拉粑粑」
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在父母的協助完成「拉粑粑」的過程。例如:提醒寶寶需要拉便便了,幫寶寶脫褲子,大便完畢,幫寶寶擦屁股,衝水等。
而孩子到了幼兒園後,這一系列動作就要獨立完成。孩子擔心自己做不好,又不敢請老師幫忙,或怕被周圍的小朋友嘲笑。而且,對於孩子來說,上廁所便便是一件很私密的事,特別對於一此內向的孩子來說,在公共廁所上洗手間會讓感到很不自在。
不敢特殊化
孩子一直在家都是隨性,自由自在的,吃、喝、玩、睡、拉,喜歡怎樣做都可以。突然間到了幼兒園後,所以事情都安排好,例如: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上洗手間,什麼時候睡覺等。
在這樣的安排下,當孩子想要上廁所的時候就會很不好意思,感覺好像在搞特殊,擔心自己提出上廁所便便的要求後,老師會批評或不開心。
別一方面,也怕小朋友取笑自己,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回來跟我說:「媽媽,我告訴你一件搞笑的事情,我們班的圓圓,他上課的時候拉大便,我們全班小朋友都笑他。」
沒有安全感
剛到幼兒園,孩子大多都會感覺到陌生,對環境陌生、對老師陌生、對小朋友們也陌生。以前在家拉「便便」有媽媽的陪伴,而現在是自己一個人,就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去大便,只能一直憋著,等到回家上廁所。
怕被老師嫌棄
「媽媽,我們班的浩浩,拉便便好臭,老師都不想給他擦屁股!」女兒放學回來,跟我分享她在幼兒園的生活。
有些孩子因為不用自己動手擦屁股,需要老師的幫助。有個別老師可能露出一點情緒,孩子就會敏銳地捕捉到,就會產生恐懼心理,不敢再在幼兒園大便。
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該怎麼去幫助孩子?
告訴孩子,不及時大小便,對身體壞處多。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不及時解決大小便,對身體的壞處很多。父母可以通過讀繪本,看動畫片的方式,告訴孩子,如果長期弊大小便的話,身體就很容易生病,生病的話,寶寶就會很難受的。通過一步步引導,讓孩子知道憋大小便的壞處。
告訴孩子, 上洗手間大小便,就如吃飯一樣自然
告訴孩子,吃、喝、拉、睡是人類很自然的事情。每個人都會要上廁所,所以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會有洗手間,這些洗手間都是為了方便大家上廁所,拉大小便而設立的。同時,父母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多帶孩子去公共廁所大小便。讓孩子慢慢意識到,上洗手間大小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就似每天吃飯一樣。
找老師幫忙
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告訴她:「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在幼兒園有什麼事,一定要找老師幫助,例如,上洗手間,不舒服;告訴老師後,老師就會像媽媽一樣照顧你的。」女兒開始也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通過我的慢慢引導,對老師產生了信任,消除了不安的心理,也慢慢開始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
總的來說,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是一種常見現象,我們父母要做的是:放下焦慮,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幫助孩子養成規律大便的習慣,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