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發現這個問題,是兩年前幼兒園秋季入園,一位奶奶每天下午接孫子回家的路上都跑的飛快,和她打招呼也是頭也不回的跑掉。有天早上碰到她送孫子回來,問她為什麼每天下午都飛奔,她說:「孫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都是憋著要回家拉,跑的慢一點都可能會憋不住拉褲子裡。」奶奶猜測應該是孩子太內向了,不敢告訴老師。
今天帶天寶去買自行車,發現了一輛他很喜歡的,正在試騎突然下來就走說要回家拉臭臭,我告訴他商場有衛生間,那也不行非得回家。我告訴他現在回家需要20分鐘左右,詢問他能否憋得住,他說可以,然後他一直憋著回到家才拉。我有些擔心,他入園後會不會像上面那個小男孩一樣,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
詢問孩子已經入園的家長,有一部分家長說,孩子出現過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的情況,看來這件事並不是某一個孩子的偶發事件,是有一定共性的,而且家長對這個現象都很擔心。
長時間憋便,腸道會吸收糞便中的水分和有毒物質,會使大便過於乾燥不利於排便也對身體健康不利,所以家長對於孩子憋便這件事難免很擔心。吃喝拉撒是人類正常的生理活動,孩子為什麼會刻意憋便呢?
①環境不適應
家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對他來說家裡一切都是熟悉有秩序的。蒙臺梭利指出,秩序是孩子生命的第一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就會愉快,秩序有變化就可能產生不愉快。
如果孩子從小都是在自己的小馬桶上拉便便,慢慢的已經形成了習慣,突然換到一個新的環境打破了原來的習慣,就會產生抗拒行為。孩子需要有秩序的環境來認識事物、熟悉環境,家裡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感到秩序感。在幼兒園陌生環境改變打破了家庭裡建立的秩序感,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就會感到焦慮。
②心理不放鬆
幼兒園上廁所是在特定的時間所有小朋友排隊一起去的,因為孩子的廁所不是封閉性的,拉個便便還要被圍觀,心理上就放鬆不下來。在規定的時間內拉不出來,或者孩子拉出大便後,被同學嘲笑「很臭」,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認為拉大便是一件不好的事。孩子通過排便,表明他對環境積極服從,憋著則表明不肯屈服。
③肛欲期
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中認為,嬰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經歷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五個階段。兩三歲處於肛欲期的孩子,就會出現刻意憋便的行為,因為憋便能讓孩子感受到括約肌的收縮和放鬆帶來的快感。肛欲期的孩子有的會憋尿,有的會憋便,孩子進入肛欲期會持續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有很明顯的肛欲期表現。
④大便對孩子意義非凡
大便對孩子來說,是身體的一部分,排出大便就是相當於自己做出了貢獻,大便和別的東西一樣是屬於自己的。一位小朋友在園內的地面上拉出便便後,老師去找工具清理,回來後發現大便不見了,以為別的老師已經清理過了。等孩子回到家,媽媽在小朋友的書包裡發現了用紙包好的大便。孩子的這種心理大概等於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個俗語是「人有三急:尿急、便急、屁急。」因為這些有時是憋不住的,孩子不主動排便,很能就會拉在褲子裡,除了老師的提醒外,父母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在幼兒園拉大便呢?
①告訴孩子及時大便的重要性
據統計,我國12歲以下兒童便秘者佔19.8%,兒童便秘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孩子因為玩心重也會導致忘記排便這件事。
父母可以利用繪本來引導孩子,比如說《便便工廠》,兼具故事性和科普知識,各種各樣的便便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皮姆和波莉的爸爸是一位博士在便便工廠上班,因為工廠被什麼堵住無法運轉,皮姆和波莉決定去探索爸爸的工廠,解開難題。
這個工廠就是我們的身體內部,食物經過各個器官會發生什麼變化?便便的形成過程是什麼?很多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出答案,讓孩子重視排便這件事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②讓孩子學蹲
為了孩子的衛生健康,也方便老師清理,幼兒園的廁所設計一般都是蹲坑,拉大便一般用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孩子想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學會蹲的技巧。
我們可能覺得蹲很簡單,對孩子來說並非是這樣。有次在廣場上天寶要大便,我鋪了紙在地上讓他蹲在那裡,他蹲下去持續不了三秒屁股坐紙上了,他自己選擇了半蹲著撅著屁股的姿勢在那裡使勁,最終也是沒有拉出來,回到家在自己的小馬桶上一分鐘就搞定了。
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孩子18個月開始就可以培養自主大小便的能力,自主大小便也是為適應幼兒園做準備。除了教會孩子自主大小便,還要教會孩子穿脫衣服,擦屁股。
家長要告訴孩子,幼兒園的老師是很和藹可親的,在家裡有事情找父母,在幼兒園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打消孩子面對老師的顧慮。因為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節奏不一樣,有的孩子在入園時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要大便,家長可以讓孩子用動作進行表達。天寶三歲前,每次尿尿是喊媽媽,然後指前面,拉大便是指屁股後面。
④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孩子在陌生環境拉大便會有一定的心理不適應。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耍,讓孩子嘗試在外面的廁所拉大便。
天寶第一次在外面上廁所,是坐在我的腿上讓我把他,第二次在外面上廁所是讓我拉著他的手,慢慢的,他在外面想上廁所了就會自己找到衛生間的標識,獨立的進去了。可能過程有些漫長,多些耐心相信孩子們。
最後,建議父母不要一味的把精力放在拉大便這件事上,要和幼兒園老師積極溝通,找出行為的具體原因,多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