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問題引起了歪歪兔會員交流群炸鍋了——
媽媽1號:
我家男寶三歲七個月,在幼兒園不敢蹲坑解大便,有便意了就憋著憋不住就拉褲了,請教如何幫助孩子呢?是有意讓他多練習蹲坑還是不必強化,儘量養成在家大便的習慣呢?
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媽媽在群裡表達了相似的煩惱:
媽媽2號:
我女兒在幼兒園就是不願意大便,一直憋著,到家裡就很正常,有時憋不住了,就拉在褲子上。問她為什麼,就說不想在幼兒園拉,一回家就直奔廁所,真是讓人頭疼。
媽媽3號:
我兒子也是一樣的,不願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忍著回到家裡再大便。很奇怪的是,周末孩子在家的如廁時間就很正常,也不會憋著。
媽媽4號:
我曾問我家孩子,在幼兒園「便便脹」了怎麼辦,他說回家拉。
這麼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可見這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常見。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呢?
原因可能有2種:
1、不習慣蹲坑
現在家裡基本上都以坐便為主,有些孩子更是從小坐小馬桶學會排便的。進入幼兒園後,看到「蹲坑」,就感到不習慣,甚至會害怕蹲坑。
如果孩子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願再幼兒園大便,那家長只需要讓孩子學會使用蹲坑就可以了。
1) 家長需要陪著孩子去認識蹲坑,並告訴寶寶蹲坑和馬桶有什麼不同。家長還可以為孩子親自示範一下,並在保護下鼓勵孩子學會試用蹲坑。
2) 多帶孩子去公共場所試用蹲坑,讓寶寶了解到蹲著、坐著、家裡、幼兒園、公廁都可以大便。
3) 如果孩子用於嘗試,則及時表揚鼓勵。
4) 儘量給孩子穿方便穿脫的褲子,以防拉褲。
2、曾經在大便時被「討厭」
有的家長特別煩孩子把大便拉在身上,只要孩子拉大便在身上,輕則罵幾句,重則要打幾下的。一些幼兒園的工作人員對孩子的大便更是嫌惡,在給孩子換衣服時曼聯不耐煩,甚至破口大罵。這些行為都會帶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我的大便是臭的,是讓人討厭的。所以孩子才在幼兒園不斷忍著,回家再大便。
那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解決的,是孩子的「心理陰影」問題,即讓孩子意識到「大便」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1) 用童話或科普的方式,讓孩子認識「便便」,告訴孩子,每個人都要便便,拉便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2) 用遊戲的方式,家長扮演老師,讓孩子學會要大便時勇敢地告訴老師。
3) 每天送園前提醒孩子排便,形成規律。
4) 穿方便穿脫的褲子,防止孩子拉褲子。
5) 如果確實存在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在照顧孩子排便時很厭惡的情況,則要及時溝通。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歪歪兔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