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不知道幼兒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後果有多嚴重

2020-10-16 童言無欺

人都有三急,內急(如廁)是第一大急!如果孩子都不敢在幼兒園大便,那何談健康成長?!談何教育成才!?

故事現場

我侄子今天在幼兒園拉在身上了,老師沒有及時通知家長,回家後才換洗的。我問了侄子的如廁的習慣:都是回家拉大便,在幼兒園從沒有拉過。後來我陪侄兒的過程中,得出了他不肯在幼兒園如廁的原因:一,自己不會擦屁股,二,不敢跟老師說;三,怕同學笑。和我想到的差不多。小傢伙幼小心靈上有陰影了!我意識到這個不是他一個的狀態,應該有普遍性!這是幼兒園和家長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經典的案例

有一項針對200個孩子的調查發現,從未在學校拉過大便的小朋友有53人,男女比例約1∶1,其中有憋大便習慣的小朋友,超出90%!

《通往幸福的教育》的作者三川玲媽媽真實故事:她的孩子本來在家門口的一級一類園上學,卻因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不拉大便,因此,她費盡心思把孩子轉學到離家車程 30 分鐘的一所國際幼兒園!很多人就不理解了她為甚這麼做!

但三川玲直言——因為孩子的大便!她發現孩子在舊幼兒園的兩年中,從來不在學校拉大便!孩子每天「規律」地選擇早上或晚上回家拉粑粑,「成功」地避開了所有在幼兒園的時間。這是個大問題!

尿尿和拉粑粑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三川玲認為: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鬆弛,是否有安全感。

有意思的是,在給孩子轉園後,她的孩子很快就適應在幼兒園拉粑粑了。她了解到,孩子在新幼兒園很自由,很放鬆,所以日常就能自然排毒了!

當我們深入了解時,會發現有些幼兒園的老師居然會說,「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在幼兒園大便的」!可想,孩子不會在幼兒園方便是多麼可悲的事!連老師都不會重視!家長可要操碎心了!

孩子為什麼不會在幼兒園大便呢?

1、對幼兒園集體的環境沒有安全感

孩子習慣在家裡自由如廁,剛上幼兒園沒爸爸媽媽在身邊照顧自己,開始會哭哭鬧鬧,也不適應集體活動,就會有陌生感、憂慮感和緊張感。正常來說,人一緊張就很容易有上廁所的想法,但小孩的各種不適應感又導致他們不敢說出來。隨著入園的時間和老師的關注和幫助之下,孩子是可以學會在園如廁的!但如果幼兒園和家長不會重視的話,有不少孩子直至讀大班都還不願意在園排便!

2、幼兒對老師沒有信任感和恐懼

入園時,帶班老師要極力在短時期內獲得孩子的信任並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拉完後,老師可以幫助擦屁股,老師一點也不會嫌棄。但還是個別孩子是沒那麼容易信任老師的。這個就需要老師後期的家校溝通。

老師雖然和藹可親,有時候老師嚴肅起來,寶寶們心裡還是會有一些恐懼感的。按理來說,人緊張起來是多數想上廁所的,所以寶寶也不例外,但寶寶們往往也不敢和老師說,害怕被老師罵。同時也覺得自己是個例外,其他同學都不去拉粑粑,我自己去會不會很奇怪?

說實話如果不是有足夠的老師和保育員(不夠正規)幼兒園,作為老師是不希望孩子在課堂中途一個人跑去上廁所的,因為擔心安全問題,孩子必須要在自己的視線範圍。雖然正規的幼兒園是有兩保一教的,但是有些幼兒園是沒那麼完備的師保的。別問我為什麼那麼清楚,因為我曾經當過幼兒園老師,自己一個人帶十幾個孩子,吃喝拉撒都得靠我自己眼觀八方,三頭六臂!

3、寶寶對上園前的如廁習慣產生了一種依賴

幼兒在家是坐廁,但幼兒園是蹲廁。有些寶媽在幼兒2歲的時就給幼兒脫掉紙尿褲坐小馬桶了,還給寶寶貼上專用的小馬桶貼紙,寫上孩子的名字,告訴幼兒這是他的專屬馬桶。

當幼兒在家對自己的專屬馬桶產生了一種依賴之後,等孩子去幼兒園後想上廁所也忍著不去,他會想著還是回家上屬於自己的小馬桶比較好,所以就會一直憋著回家大便。所以家長在訓練孩子如廁的時候應該注意這點。

4,其他原因。幼兒自己的表達問題。有的幼兒說話晚,語音和吐字不是很標準,有的幼兒剛去不適應幼兒園生活,不願表達說話,不願跟老師說,或者說了聲音太小或不清晰,老師沒有get到。老師一雙眼盯十幾二十幾個孩子也確實不容易。所以這個要靠家長在家裡訓練孩子如何告訴老師要自己想做什麼如大聲說:老師我要上廁所!同時幼兒園老師也應該做好這方面的教育。

家長應該做哪些工作?

首先是在家裡,要在日常中給孩子做入園前的一些訓練。

1、家長自身的心態和態度。

當家長看見孩子尿褲子或者拉褲子裡不必心急擔心,更不能責怪孩子。態度要平和地告訴他(她)想上廁所一定要跟老師說清楚,同時要排解孩子擔心和憂慮的地方,告訴孩子大人會及時去接他回家,我們每個人都要排便,爸爸媽媽像你這麼小的時候也會尿褲子,搞髒褲子,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第二個家。等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環境,就自然會跟老師說話的。換一種方式,去安慰孩子,家長的寬容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自信。家長一味斥責孩子,孩子會感到害怕,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孩子的內心也會感到無措。

2、教孩子如何穿脫褲子。

三歲左右的孩子,基本上能自己穿脫衣服了。如果還不會,家長在家中就要教孩子如何穿脫褲子蹲廁所,想辦法多教多示範教幾次,這個是要教會的。別替辦孩,否則孩子就缺少自己動手學做的機會了。如果孩子不肯自己做,家長也要想辦法耐心告訴孩子,長大了要自己照顧好自己了,比如自己穿衣服、穿襪鞋。這是自己的本領哦!

要懂得家校的溝通:

孩子入園前,家長老師要互相深入交流對接孩子的所有情況,如果孩子還做不到,父母要與幼兒園老師進行詳細的溝通,找到具體原因,並且讓老師和家長配合,寬慰孩子,告訴孩子在哪裡都可以拉大便,家裡可以,幼兒園也可以,在外面的公共廁所也可以。

家長和老師都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拉完後,老師可以幫助擦屁股,老師一點也不會嫌棄。

有的孩子可能比較內向,只信任家長。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出什麼問題,老師也要及時跟家長溝通。

3、給孩子準備多些褲子

有些孩子不適應在幼兒園的情況,會經常哭,哭的話就會很容易想上廁所,就會一邊哭一邊憋著,憋不住了就會很容易拉出來了,所以家長們還是多給孩子們準備換的褲子哦。老師要給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我以前見過一些老師對待這類孩子是極度缺耐心的。孩子回家時,父母不要責怪孩子。

幼兒園必備5點素質,讓孩子願意在幼兒園大便

1. 幼師一定必備幼兒的年齡段的身心特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學說指出:1.5-3 歲是肛欲期,孩子主要通過糞便的保留和排出,體驗肛門、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和放鬆所帶來的快感。而很多孩子進入肛欲期後,至少會持續 1-2 年的時間。所以,有時 4 歲前後還會出現憋大便的現象。有些更大年紀的孩子也還是不願意在學校排便的。

2. 利用相關活動來引發幼兒討論,讓便便成為有趣的話題

老師可以在班級製作「便便記錄牆」,請孩子們每天記錄自己的便便記錄,不僅讓激發孩子主動便便的意識,還能讓老師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孩子每日便便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

當孩子在園大便時,老師可以邊幫孩子擦屁股,邊和孩子說:今天拉的便便黃色的,看來今天有好好喝水哦。目的鼓勵孩子多喝水。

老師還可以在生活區投放娃娃和活動材料,讓孩子在照顧娃娃的遊戲中,不斷鍛鍊擦屁股的方法,然後掌握這項技能,減少幼兒的羞恥感。現在某音、某瓜上都好多相關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的視頻,家長老師要學會利用網際網路的資源,助自己更好地教學。

3. 允許孩子在便便時的試誤

有時幼兒會忍不住,或因午睡太熟而拉在身上。

此刻老師切不可斥責、批評幼兒。老師可以用言語安慰幼兒: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有時你控制不住,沒關係,我們換掉就好了。老師對孩子的耐心和積極的引導,讓孩子更易接受在園便便這件事。

4. 創設家一樣溫馨的環境,靈活地如廁時間

幼兒園有一日生活作息時間表,但由於幼兒存在個體差異,老師需要靈活地調整幼兒如廁的時間。如幼兒自由活動時,孩子是可以自由地如廁;上課時,個別想便便的孩子,老師應尊重孩子的需求,同時提醒孩子下次注意。

5. 關注幼兒飲食情況,提醒幼兒多喝水

孩子在園不大便,可能和平時的飲食有關。老師要留意觀察,與家長及時溝通,及時地調整飲食結構。同時,在園,要提醒孩子多喝水。

總結:人都有三急,內急(如廁)是第一大急!如果孩子都不敢在幼兒園大便,那何談健康成長?!談何教育成才!?

良好的學校培養孩子,優質的家庭養育兒女,身心健康才能順利成長,家校共育是密不可分的。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徵,老師和家長應該不斷學習,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資料整理不易,歡迎收藏,拿走不謝。

關注我,手有餘香,一名努力的育兒媽媽,與你分享我所遇所想,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小孩不敢、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還是老師不讓拉?這是兩個問題
    小孩不敢、不肯、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還是幼兒園不讓小孩拉?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小孩不敢、不肯、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這是小孩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舉止,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但是幼兒園老師們不讓拉,就是很嚴重的教育問題,引發的一系列的小孩心理和成長的問題了。
  • 孩子不在幼兒園大便,其中有什麼秘密?知道真相後父母表示心疼
    不知道各位寶媽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從來不在幼兒園大便,總是要憋到家裡拉,這讓各位媽媽都很是苦惱,還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前兩天閒來無事去我哥家玩,下午到了接小侄子的時間,就和嫂子一起去了。
  • 8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大便,老師不會明說,可家長要知道
    其實,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的現象並非個例,凝寶上幼兒園3年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他說別的小朋友也很少大便。有報告稱,8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家長們看到這個數據就可以放下焦慮了。凝寶上幼兒園的時候,每次放學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大便,問他「為什麼非要憋到家裡再拉呢?」凝寶說「願意拉在家裡的馬桶裡!」
  • 為什麼娃從來不在幼兒園拉大便?老師不會告訴你,但家長要知道
    老師讓去廁所也不去,死活就不在幼兒園拉,憋得肚子疼只好打電話讓我接回來看看是不是病了。寶媽C;寶寶告訴我幼兒園裡的廁所是個坑,她怕掉下去才不敢上……有調查研究過200個小朋友,其中從沒在學校拉便便的小朋友有53人,男女比例1:1,這其中有憋大便習慣的寶寶佔了90%。
  • 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告訴你,父母要早知道
    文│秘籍君昨天跟一個幼師朋友聊天,問她幼兒園的小朋友會不會在園裡大便。她說大部分孩子都不會在幼兒園大便,甚至有的小孩連尿尿都不在幼兒園裡。為什麼孩子不敢在幼兒園裡拉大便不排除有些幼兒園可能老師比較兇一些,嫌孩子拉大便麻煩,從而限制孩子上廁所次數。因為對孩子態度不是那麼好,所以孩子在幼兒園會感到害怕。這樣的幼兒園還是少數的,大多數幼兒園的幼師都是很敬業的。
  • 調查顯示:約80%的孩子不在幼兒園大便,不是不急而是不敢
    調查顯示:約80%的孩子不在幼兒園大便關於孩子會不會在幼兒園大便這個問題,全國幼兒成長中心曾經做了一個抽樣調查,結果有80%左右的孩子,說自己不會在幼兒園大便。而剩下20%的孩子,有的雖然會在幼兒園大便,但仍然感到不自在,而有的孩子表示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在幼兒園大便。
  • 10個孩子8個不敢在幼兒園大便,竟然是這樣
    ,但就是不在幼兒園大便,有一次還發現孩子拉在了褲子裡,也沒和老師說,就這麼忍到了家裡。據全國幼兒成長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80%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內大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這方面影響。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本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年紀,就開始承受「憋大便」的痛苦?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不愛在幼兒園拉大便的這件事情。
  • 11名幼兒不聽話又被扎針!家長為何蒙在鼓裡,如何識別求救信號
    第一、幼兒不知道自己受到的欺凌是不合法、不能接受的,他們會認為這是生活裡的正常現象,所以幼兒受到欺凌也不會跟家長說。、不對,但幼兒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可以求助的,不知道爸爸媽媽可以幫助自己,不知道和其他受傷害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救助,不知道誰能幫自己。
  • 寶寶不願在幼兒園裡大便?家長這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排便意識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有統計顯示,至少一半的寶寶,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大便,有的甚至三年幼兒園讀完了,一次都沒有在學校裡拉過。但這種現象,寶媽們卻多半不了解,有的根本沒在意。有的雖會詢問寶寶,卻也不放在心上,畢竟從表面上看,它還沒有嚴重到需要寶媽擔心的地步,除非是引起嚴重便秘,寶媽們才會真正著急。
  • 孩子在幼兒園不敢上廁所,家長做到這幾點,有效應對孩子如廁問題
    除了小姨家孩子這種情況,還有的孩子是在幼兒園不敢上廁所。很多家長都反應,每天晚上接孩子放學,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而且一待就是很長時間都不出來。有時問孩子在學校是否上廁所,孩子還撒謊說上了,但是覺得孩子放學回家很不對勁,就和幼兒園的老師聯繫。然後才知道,孩子在學校待一天都不上廁所,就連老師問孩子是否要上廁所,孩子也搖頭說沒有。一、孩子為什麼在幼兒園裡不願意如廁呢?
  • 孩子在幼兒園不敢上廁所,家長做到這幾點,有效應對孩子如廁問題
    很多家長都反應,每天晚上接孩子放學,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而且一待就是很長時間都不出來。有時問孩子在學校是否上廁所,孩子還撒謊說上了,但是覺得孩子放學回家很不對勁,就和幼兒園的老師聯繫。然後才知道,孩子在學校待一天都不上廁所,就連老師問孩子是否要上廁所,孩子也搖頭說沒有。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便便?老師不多說,家長也要知道
    孩子上幼兒園後,很多家長都會反映這樣一個問題,說孩子其他方面都很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可能沒有適應在幼兒園拉大便的習慣,很多時候放學一回家就立馬去廁所,讓家長覺得很無奈也很擔心。在心理上可能會做出巨大的改變,當孩子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難免會有些拘謹和不適應,當要拉便便或者尿尿時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不敢跟老師說,或者他不習慣、不喜歡幼兒園的廁所。
  • 10個孩子8個不敢在幼兒園大便,真正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前幾天有個寶媽留言說: 孩子幼兒園開學2個多星期了,各方面適應的都不錯,但就是不在幼兒園大便,有一次還發現孩子拉在了褲子裡,也沒和老師說,就這麼忍到了家裡。 問他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孩子就說不想。
  • 呼和浩特多名幼兒被老師用針扎!不敢哭也不敢告家長,只因老師說了...
    在事情曝光之前,父母可能永遠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經歷了什麼—— 呼和浩特一幼兒園多名孩子身上發現針眼! 劃重點:家長檢查後發現。 就是說這些孩子在幼兒園挨了針扎,都不敢主動給家長說。 是家長無意中看到針眼才發現的。
  • 10個孩子8個不敢在幼兒園大便,真正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文 | C媽來源 | CC爸媽前幾天有個寶媽留言說:孩子幼兒園開學2個多星期了,各方面適應的都不錯,但就是不在幼兒園大便,有一次還發現孩子拉在了褲子裡,也沒和老師說,就這麼忍到了家裡。問他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孩子就說不想。想問一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 80%的孩子不願在幼兒園大便,是因為怕老師嗎?原因不只是這個
    有許多家長反應了這樣一個現象:孩子不在幼兒園拉便便。有時候哪怕是拉到褲子裡了,也不在幼兒園拉,這很是讓人惱火!問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拉臭臭,孩子也說不出個什麼有力的理由出來,有的說「不想,就不想」,有的一問原因反而跟家長發脾氣……於是,家長們就各種猜測,湊成了一個看似很有說服力的原因,那就是「怕老師」。
  • 如果寶寶不敢在幼兒園上廁所,你得知道真正原因是這些
    據全國幼兒成長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80%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內大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這方面影響。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本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年紀,就開始承受「憋大便」的痛苦?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不愛在幼兒園拉大便的這件事情。
  • 為什麼小朋友很少在幼兒園大便,是因為老師不讓麼?
    每次幼兒園放學接胡蝶,總是還沒到家,胡蝶就嚷嚷著,媽媽快點,我想尿尿,或者我想拉臭臭。時間久了我就專門留意了幼兒園的家長籤字內容,發現一個班20多個孩子,一學期下來,平均每天在幼兒園大便的孩子基本不超過三個,而私下裡跟其他家長聊天發現,孩子們基本上都保持著每天排一次大便的習慣,就是平時在家是早上拉,上學的時候就是放學之後回來大便。
  • 為什麼孩子不願在幼兒園大便?原因孩子不懂說,家長自己要知道
    而我在詢問兒子同班的家長時,多數家長也表示,孩子不喜歡在幼兒園大便,有大便就一直憋著,回家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便。俗話說「人有三急」,大便這件事,憋一憋,的確還是可以憋回去的,但是卻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經常憋便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 濟寧某幼兒園不地道,家長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網友投稿稱:泗水縣金色搖籃幼兒門口被家長拉了條幅:據網友反映稱:金色搖籃幼兒園招生的時候幼兒園規定嬰班9.1號我們小班,升中班原本三個班每班20人四個老師,但是幼兒園為了節省開支,偷偷縮減一個老師,一個班變成了三個老師,與招生時宣傳承諾的班級配額嚴重不符,很多家長不同意園方的做法。更可氣的是,為了擴大招生,竟然把三個班合成到兩個班,原本20個孩子的班突然又增加了10位小朋友,每班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