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曉陽
定稿:西西
有統計顯示,至少一半的寶寶,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大便,有的甚至三年幼兒園讀完了,一次都沒有在學校裡拉過。但這種現象,寶媽們卻多半不了解,有的根本沒在意。有的雖會詢問寶寶,卻也不放在心上,畢竟從表面上看,它還沒有嚴重到需要寶媽擔心的地步,除非是引起嚴重便秘,寶媽們才會真正著急。
上個周末,同事小劉本來約好了幾個朋友去逛街的,就是因為女兒便秘的問題而不能成行。小劉的女兒涵涵四歲半,正讀幼兒園中班,以前她一直不知道女兒便秘。直到周五晚上,小丫頭坐在馬桶上臉憋得通紅,卻半點也拉不出來,小劉才警覺起來,連忙問女兒有幾天沒大便了,涵涵就告訴她有很多天,後來經過小劉的引導詢問,才發現女兒自周三起就沒有大便了。
眼見情況如此嚴重,小劉不敢怠慢,馬上通知朋友逛街的事取消,周六一大早,便開車帶著女兒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處理後,女兒總算排出了大便,而且量還非常多,很難讓人相信是這麼小的孩子能夠拉出來的。處理完成後,醫生就建議小劉回去給女兒多吃點含纖維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同時也給小劉提了一個醒,那就是讓女兒不要在幼兒園裡憋大便,有便意就告訴老師,讓老師帶她去大便。
醫生這一提醒,小劉才關注到這件事,其實早幾周,幼兒園的老師也跟她提說,說女兒在學校裡從不大便,可惜自己沒當回事給疏忽了,後來想想頗覺後悔。
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學校裡的環境是全新而陌生的,這會讓寶寶產生強烈的恐懼感。而大便時是一個獨處的環境,就更會加深寶寶的恐懼感。所以許多寶寶,尤其是小班的寶寶,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正是與這種心理有關。
與家裡不一樣的是,很多幼兒園的廁所都是蹲坑式的,這對寶寶們形成了不小的挑戰,因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使用馬桶的,哪怕小寶寶也不例外
蹲坑對腿部力量的要求較高,平時缺乏鍛鍊,沒有掌握技巧的寶寶就很難勝任,嘗試過一兩次後,就會產生畏懼排斥的心理,這也是導致一些寶寶不願在幼兒園大便的根本原因。
弗洛伊德曾提出過一個「肛欲期」的概念,根據他的理論,4、5歲的寶寶會故意憋便,原因是這樣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生理快感。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是隨著寶寶自我認知的增強而出現的。而4、5歲正好是上幼兒園的年紀,如果寶寶的「肛欲」比較強烈的話,就很可能刻意憋便來讓自己產生快感。
以上這些,就是寶寶在幼兒園裡憋便的可能原因,有的寶寶可能命中一條,有的則可能命中多條。憋便雖然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但如果憋得時間太長,後果也是相當嚴重的。
第一大後果,就是憋便會讓大便裡的毒素被腸道重新吸收,並進入身體循環,從而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隱患。長期憋便,很可能會因為吸收毒素過多而得病。
便會讓寶寶的下腹有脹痛感以及飽腹感,這會讓他的食慾大為減退。吃的東西少了,營養攝入就會缺乏,從而影響機體的發育。所以在幼兒園裡憋便嚴重的寶寶,通常比較瘦小。
長期的憋便行為,還極有可能引發便秘,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喜歡多喝水的寶寶。便秘會給寶寶帶來極大的痛苦,在拉大便的時候,也有可能引起撕裂傷,嚴重時會造成下體感染。
憋便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因為大便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屬於隱私,寶寶自己也會特別在意。他越是憋屈,就越不願意與大人談起這件事,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適就會漸漸波及心理層面,並最終積鬱成疾。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寶媽,都沒有對這個問題足夠重視,以至於很多寶寶在幼兒園裡憋便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家長都不知情,其後果就可想而知了。要想避免這些後果,家長就需要及早重視起來,並採取科學合理的手段來應對。
當寶寶進入肛欲期時,會故意通過控制大小便的排與留來產生生理快感。當發現寶寶有這種情況時,寶媽就應該對其進行引導,告訴他有了便意要及時把大小便排掉,否則會毒害身體。只有讓寶寶產生畏懼感,並在排便後產生成就感,才能讓他戰勝肛欲期的生理快感。
對成年人來說,排便當然沒什麼難的,是個人都會。但小寶寶不一樣,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一項艱難的任務,而且寶寶學會排便,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不但學習過程慢,也容易誤入歧途。所以家長應該儘早培養孩子的自主如廁能力,通常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嘗試了。只要寶寶學會這件事,自然就會信心大增,哪怕在幼兒園的陌生環境下,也能排便自如了。
寶寶經常會因為玩得過於盡興而忘記喝水,這正是便秘的一大根由。因此寶媽們平時要注意提醒寶寶多喝水,送去幼兒園之前,也要再提醒一次,這樣可以顯著地減少憋便行為。
不要以為寶寶在幼兒園裡憋便是小事,如果養成了習慣,不但會給寶寶帶來生理上的傷害,更會引發心理問題。只有家長重視,並輔之以正確的引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您家孩子有在幼兒園憋便的習慣麼?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