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願在幼兒園裡大便?家長這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排便意識

2020-09-29 小歡歡爸爸

執筆:曉陽

定稿:西西

有統計顯示,至少一半的寶寶,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大便,有的甚至三年幼兒園讀完了,一次都沒有在學校裡拉過。但這種現象,寶媽們卻多半不了解,有的根本沒在意。有的雖會詢問寶寶,卻也不放在心上,畢竟從表面上看,它還沒有嚴重到需要寶媽擔心的地步,除非是引起嚴重便秘,寶媽們才會真正著急。

上個周末,同事小劉本來約好了幾個朋友去逛街的,就是因為女兒便秘的問題而不能成行。小劉的女兒涵涵四歲半,正讀幼兒園中班,以前她一直不知道女兒便秘。直到周五晚上,小丫頭坐在馬桶上臉憋得通紅,卻半點也拉不出來,小劉才警覺起來,連忙問女兒有幾天沒大便了,涵涵就告訴她有很多天,後來經過小劉的引導詢問,才發現女兒自周三起就沒有大便了。

眼見情況如此嚴重,小劉不敢怠慢,馬上通知朋友逛街的事取消,周六一大早,便開車帶著女兒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處理後,女兒總算排出了大便,而且量還非常多,很難讓人相信是這麼小的孩子能夠拉出來的。處理完成後,醫生就建議小劉回去給女兒多吃點含纖維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同時也給小劉提了一個醒,那就是讓女兒不要在幼兒園裡憋大便,有便意就告訴老師,讓老師帶她去大便。

醫生這一提醒,小劉才關注到這件事,其實早幾周,幼兒園的老師也跟她提說,說女兒在學校裡從不大便,可惜自己沒當回事給疏忽了,後來想想頗覺後悔。

將近一半的寶寶不願在幼兒園裡大便,背後的原因很複雜

  • 環境陌生,心理壓力太大

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學校裡的環境是全新而陌生的,這會讓寶寶產生強烈的恐懼感。而大便時是一個獨處的環境,就更會加深寶寶的恐懼感。所以許多寶寶,尤其是小班的寶寶,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正是與這種心理有關。

  • 腿部力量弱,無法勝任蹲坑

與家裡不一樣的是,很多幼兒園的廁所都是蹲坑式的,這對寶寶們形成了不小的挑戰,因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使用馬桶的,哪怕小寶寶也不例外

蹲坑對腿部力量的要求較高,平時缺乏鍛鍊,沒有掌握技巧的寶寶就很難勝任,嘗試過一兩次後,就會產生畏懼排斥的心理,這也是導致一些寶寶不願在幼兒園大便的根本原因。

  • 肛欲期在作祟,憋便有快感

弗洛伊德曾提出過一個「肛欲期」的概念,根據他的理論,4、5歲的寶寶會故意憋便,原因是這樣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生理快感。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是隨著寶寶自我認知的增強而出現的。而4、5歲正好是上幼兒園的年紀,如果寶寶的「肛欲」比較強烈的話,就很可能刻意憋便來讓自己產生快感。

以上這些,就是寶寶在幼兒園裡憋便的可能原因,有的寶寶可能命中一條,有的則可能命中多條。憋便雖然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但如果憋得時間太長,後果也是相當嚴重的。

寶寶長期憋便,可能引發這些後果

  • 毒素被重新吸收,給健康帶來損害

第一大後果,就是憋便會讓大便裡的毒素被腸道重新吸收,並進入身體循環,從而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隱患。長期憋便,很可能會因為吸收毒素過多而得病。

  • 食慾減退,影響機體發育

便會讓寶寶的下腹有脹痛感以及飽腹感,這會讓他的食慾大為減退。吃的東西少了,營養攝入就會缺乏,從而影響機體的發育。所以在幼兒園裡憋便嚴重的寶寶,通常比較瘦小。

  • 引發便秘

長期的憋便行為,還極有可能引發便秘,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喜歡多喝水的寶寶。便秘會給寶寶帶來極大的痛苦,在拉大便的時候,也有可能引起撕裂傷,嚴重時會造成下體感染。

  • 心理成疾

憋便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因為大便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屬於隱私,寶寶自己也會特別在意。他越是憋屈,就越不願意與大人談起這件事,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適就會漸漸波及心理層面,並最終積鬱成疾。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寶媽,都沒有對這個問題足夠重視,以至於很多寶寶在幼兒園裡憋便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家長都不知情,其後果就可想而知了。要想避免這些後果,家長就需要及早重視起來,並採取科學合理的手段來應對。

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意識,從根本上杜絕憋便的危害

  • 正視「肛欲期」,引導寶寶自主排便

當寶寶進入肛欲期時,會故意通過控制大小便的排與留來產生生理快感。當發現寶寶有這種情況時,寶媽就應該對其進行引導,告訴他有了便意要及時把大小便排掉,否則會毒害身體。只有讓寶寶產生畏懼感,並在排便後產生成就感,才能讓他戰勝肛欲期的生理快感。

  • 培養孩子自主如廁

對成年人來說,排便當然沒什麼難的,是個人都會。但小寶寶不一樣,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一項艱難的任務,而且寶寶學會排便,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不但學習過程慢,也容易誤入歧途。所以家長應該儘早培養孩子的自主如廁能力,通常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嘗試了。只要寶寶學會這件事,自然就會信心大增,哪怕在幼兒園的陌生環境下,也能排便自如了。

  • 提醒寶寶多喝水

寶寶經常會因為玩得過於盡興而忘記喝水,這正是便秘的一大根由。因此寶媽們平時要注意提醒寶寶多喝水,送去幼兒園之前,也要再提醒一次,這樣可以顯著地減少憋便行為。

不要以為寶寶在幼兒園裡憋便是小事,如果養成了習慣,不但會給寶寶帶來生理上的傷害,更會引發心理問題。只有家長重視,並輔之以正確的引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您家孩子有在幼兒園憋便的習慣麼?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10個娃8個在幼兒園「憋大便」!這樣引導,孩子才能順利排便
    多數寶寶都不喜歡在幼兒園拉便便其實我家大寶剛上幼兒園時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後來我也詢問身邊的親戚朋友,發現10個寶寶裡面可能會有8個都不願意在幼兒園裡拉粑粑。我也嘗試過詢問孩子緣由和私下搜集資料,發現孩子們會在幼兒園「憋大便」的原因,其實主要是下面這幾個。
  • 為什麼孩子不願在幼兒園大便?原因孩子不懂說,家長自己要知道
    關於孩子不愛在幼兒園大便,許多家長都有不同的見解,綜合分析來說,通常是以下這幾個原因。不適應幼兒園的廁所我家大寶有一次我跟他提起為什麼不願在幼兒園大便的問題,他說幼兒園的大便的抽水聲音太響了,他聽了害怕。小寶剛開始去幼兒園時尿了褲子,回家跟我說,想拉在自家的馬桶裡。
  • 10個娃8個在幼兒園「憋大便」,這樣引導,孩子才能順利排便
    ,10個寶寶裡面有8個都不願在幼兒園裡拉便便。寶寶習慣於在家裡的小馬桶上拉臭臭,到了幼兒園環境變了,就沒有了安全感,所以不願意拉臭臭了。別說孩子了,就是我們大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也容易出現緊張、便秘的情況。對於寶寶來說,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馬桶、衝馬桶的水聲都可能成為幹擾他們排便的因素。
  • 10個孩子8個不敢在幼兒園大便,竟然是這樣
    ,但就是不在幼兒園大便,有一次還發現孩子拉在了褲子裡,也沒和老師說,就這麼忍到了家裡。2.幫孩子適應多種排便環境很多孩子不在幼兒園排便,還是因為環境的陌生、看護人的陌生。做到了正視大便之後,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這件事並不是只有在家裡才能進行,其他的廁所也是可以噠,公廁、幼兒園,都儘量讓孩子去嘗試。
  • 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80的孩子有相同經歷,搞懂原因很必要
    他說其他孩子很少排便,有報導稱80%的孩子不願在幼兒園排便,家長在看到這些數據後就可以放心了。一方面,它可以保護隱私並從小養成習慣;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了防止過多的氣味並汙染家裡的空氣。但是,出於安全考慮,教室裡設置了許多幼兒園廁所。沒有門。上廁所時,它們是開放的,所有的老師和孩子都可以看到。這會使孩子感到不適。
  • 孩子為什麼不願在幼兒園大便?多是因為這個原因,家長一定要重視
    所以,若是想讓孩子在幼兒園愉快地生活,入園前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一定要培養好。除此以外,孩子不願在幼兒大便的原因還有這些,家長一定要知道。一是對環境的不適應。孩子在家大便通常是一個人,而在幼兒園小朋友的廁所通常是沒有隔斷的,很多同學排著隊,或是一會兒過來一個小朋友,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會不適應。二是沒有安全感。有很多小朋友在家裡便便都是父母陪在旁邊,或是直接在屋裡的小馬桶上,眼睛都能看得到家長。
  • 不願在幼兒園大便,80%的孩子有相同經歷,原因跟你想的不一樣
    文/銀花本以為吃喝拉撒是件很隨意的事,可是上了幼兒園後,卻讓很多父母更焦慮。辰辰已經上了一個月幼兒園,昨天辰辰媽在只有家長的群裡發信息問:「大家的寶寶在幼兒園大便嗎?我家辰辰一放學,就經常急急地要回家拉臭臭,昨天還拉褲子裡了……」班裡28個孩子,除了3個孩子家長表示寶寶能在幼兒園大便,其他家長都表示孩子不願在幼兒園拉大便。
  • 孩子總要把大便憋回家,家長應該怎樣做?
    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媽媽在群裡表達了相似的煩惱:媽媽2號:我女兒在幼兒園就是不願意大便,一直憋著,到家裡就很正常,有時憋不住了,就拉在褲子上。問她為什麼,就說不想在幼兒園拉,一回家就直奔廁所,真是讓人頭疼。媽媽3號:我兒子也是一樣的,不願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忍著回到家裡再大便。
  • 孩子不願在幼兒園大便?這個資深幼師有話說
    去年我們做了孩子大便問題的文章,留言區裡家長和老師明顯出現了兩派觀點:家長覺得,老師肯定不喜歡孩子在幼兒園大便,老師卻覺得很委屈。本著大便問題,到底是個什麼問題的探究精神,我們找到了一個能告訴你真相的幼兒園老師,有請麗麗老師。
  •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搞懂原因很必要
    有報告稱,8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家長們看到這個數據就可以放下焦慮了。但是如果孩子長期克制自己排便的欲望,這對於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是百害而無一利。但在幼兒園裡,可能有些幼兒園不設有隔間,孩子在上廁所的時候感到羞恥、不適應;或者是幼兒園的廁所衛生不到位,遭到孩子的嫌棄;也有可能是大多數幼兒園都是蹲便,而在家裡使用的往往都是坐便,從而導致他們不喜歡在幼兒園上廁所。
  • 專家科普 | 如何培養兒童良好的排便習慣
    俗話說「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這話說得樸實且真實。自己做了父母以後,才知其中甘苦。排便是小孩最基本的生活問題,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如何培養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那麼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 寶寶大便乾燥排便困難怎麼辦?
    冬季氣候乾燥,寶寶很容易出現排便困難的情況,小臉憋的通紅,有的因為肛門疼更不願排便,不及時排便大便就越乾燥,形成惡性循環。父母這時候往往是又心疼又著急,小編現在給你支幾招。二、多給寶寶用水,或者飲用果汁(要自榨的果汁,蘋果汁、梨汁、桔子汁等),讓寶寶吸收足夠的水分。
  • 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90%有相同經歷,搞懂原因很必要
    我特意找了一下老師,老師說孩子沒有大便的意願啊,(發現公立幼兒園老師確實沒有私立幼兒園負責一些)不過這樣也好,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二 : 已經習慣了家長的安排有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讓他去排便的時候去排便,老師也顧不上專門帶他去排便,所以他根本不會想到去排便,即使想排便也會忍著,因為他沒有習慣怎麼和老師說。
  • 父親領孩子公交車上大便 家長應如何培養寶寶的排便
    據市民左女士反映,她每天早晨在南坪四小區公交站附近乘坐一路公交車,時常會碰到一對父子,父親居然讓孩子在公交車上大便,孩子則直接將糞便排到後門門口處,這樣的舉動讓整個車的人十分無語,不少乘客甚至當時因受不了而下車。而據該路公交車司機反映,確實存在此情況,且公交司機每天都會將孩子的糞便整理乾淨。
  • 究竟什麼原因讓80%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內大便?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不愛在幼兒園拉大便的這件事情。孩子不願在幼兒園拉大便的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拉大便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孩子的習慣,二是孩子膽小,不敢在幼兒園拉。 因此白天可能沒感覺到便意,等回到家中,進入熟悉的環境中才意識到自己要大便。 再加上,在家中大多的孩子都有自己專屬小坐便,而幼兒園一般都是開放式或半包圍式的蹲便。 孩子有的是因為陌生,有的是因為害怕自己掉下去,而不敢在幼兒園大便。
  • 孩子在幼兒園尿褲子怎麼辦?別急做好這幾點,幫助孩子正確排便
    4,有的孩子因為在家裡大小便都是家長在提醒,孩子如廁嚴重依賴家長的提醒,根本沒有主動大小便的意識。5,有的孩子,午休時沒有排便就上床睡覺6,有的孩子在家裡上廁所都是家長陪同,入園後自己不會獨立如廁7,有的孩子入園時家長給穿的背帶褲,或是很難脫的褲子。
  • 8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大便,老師不會明說,可家長要知道
    其實,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的現象並非個例,凝寶上幼兒園3年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他說別的小朋友也很少大便。有報告稱,8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家長們看到這個數據就可以放下焦慮了。凝寶上幼兒園的時候,每次放學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大便,問他「為什麼非要憋到家裡再拉呢?」凝寶說「願意拉在家裡的馬桶裡!」
  • 寶寶不在幼兒園拉粑粑危害大,家長做到3件小事,孩子入園少生病
    便秘的危害不容忽視,尤其對小寶寶來說,一天不排便,相當於抽兩包煙,連續幾天不大便,便便會在腸道裡來回吸收,毒素也會吸收進去。因此剛入園的寶寶感冒頻率高也和排便方面有關係。為什麼寶寶在家排便正常,去幼兒園後卻不願意大便呢?
  • 家長別忽視「大便問題」 憋著憋著憋出毛病
    但像晨晨這樣的小患者來醫院就診的卻並不多,多是因為學齡期孩子便秘的情況不受家長重視。在浙江蕭山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沈道江平均每天接診都會碰到兩三例孩子憋便的情況。「這在幼兒園孩子身上比較常見。因為小孩子進入陌生環境容易緊張,再加上剛入學時家長也沒有意識,容易出現憋便。」孩子憋便的情況,不僅會在學校發生,也會在家裡發生。
  • 家長別忽視「大便問題」,憋著憋著憋出毛病
    但像晨晨這樣的小患者來醫院就診的卻並不多,多是因為學齡期孩子便秘的情況不受家長重視。 在浙江蕭山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沈道江平均每天接診都會碰到兩三例孩子憋便的情況。「這在幼兒園孩子身上比較常見。因為小孩子進入陌生環境容易緊張,再加上剛入學時家長也沒有意識,容易出現憋便。」 孩子憋便的情況,不僅會在學校發生,也會在家裡發生。